基于产教深度融合的现代产业学院建设路径研究

2023-11-02 01:30俞国红岳向阳
海峡科技与产业 2023年8期
关键词:产教校企学院

俞国红 岳向阳

苏州健雄职业技术学院人工智能学院,江苏 太仓 215400

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对职业教育人才提出了新要求,目前普遍存在高校教育与企业需求无法有效衔接、学生实践能力偏弱等问题。校企合作开展产教深度融合教育,紧密契合了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要求和企业对于人才的迫切需求,现代产业学院建设作为职业院校一种新的办学模式和形态,有效解决了职业教育发展中的校企合作难题,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企业加入职业教育发展与改革实践。2022 年4 月20 日,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四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以下简称《职业教育法》)修订,明确规定了职业学校和职业培训机构的产教融合使命、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途径和任务、职业教育教师能力提升要求、职业教育保障条件等具体内容。以上种种政策文件和法律法规对加强现代职业教育发展与改革指明了方向,职业教育产教融合研究与建设成为热点。国家也出台了相关政策,2019 年,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发布《试点建设培育国家产教融合型企业工作方案》,实施产教深度融合,迫切需要地方政府结合产业发展实际情况进行政策推动。2023 年,江苏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融合集群发展的实施方案》,提出实施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截至目前,江苏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已认定公布了5 批产教融合型企业,为江苏省职业教育发展与改革奠定了政策基础。

1 现代产业学院的支持政策和特征分析

1.1 现代产业学院的政策导向

近年来,国务院等多部门陆续发布了关于深化产教融合、加快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文件,为职业教育产业学院改革工作指明了方向,提出了要求,为广大职业院校和产教融合型企业指明了建设与发展目标。2017 年,《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指出,要深化产教融合,全面提升职业人才培养质量[1]。2019 年,《国务院关于印发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提出,完善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着力培养具有工匠精神的技术技能人才和大国工匠[2]。2020 年,教育部办公厅、工业和信息化部办公厅印发的《现代产业学院建设指南(试行)》进一步明确了现代产业学院建设的指导思想、建设目标、建设原则、建设任务及立项建设流程等内容[3]。

1.2 现代产业学院的特征分析

(1)混合性是现代产业学院的第一个特征。从产权结构视角来看,现代产业学院具有混合所有制特征。现代产业学院由政府、行业、学校和企业多方共同出资,根据产权结构的差异性,可划分为政府主导型、企业主导型、学校主导型和校企双主体等多种治理结构。

(2)现代性是现代产业学院的第二个特征。从产业前沿性视角来看,现代产业学院具有现代性特征。现代产业学院对接前沿高端产业,其专业设置具有交叉性。文理科融合、理工科融合、艺工科融合等跨学科门类的专业交叉融合的发展趋势明显。

(3)创新性是现代产业学院的第三个特征。创新联合体正成为现代产业学院建设的重要力量和校企合作新高地,通过企业的高新技术支撑职业教育的发展。产教融合型企业深度参与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目的是通过推出产业跨界深度融合计划,引导建设一批创新联合体。

2 现代产业学院建设原则

2.1 坚持育人为本建设原则

坚持将育人为本、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作为建设现代产业学院的首要原则和任务,发挥“文化自信”的重要作用,突出产业文化建设,营造产业学院的文化氛围,充分挖掘现代企业管理方法中的产业文化元素,全方位、全过程打造现代产业学院文化特色。根据产业技术发展史,现代产业学院要培养包括诚信意识与工匠精神的文化,建立文化自豪感,营造良好的人才培养文化环境,从文化自信层面保障现代产业学院的可持续发展,满足产业、企业对现代职业人才的需求。

2.2 坚持服务产业发展原则

2022 年新修订的《职业教育法》明确了职业教育的角色定位,实行政府统筹、分级管理、地方为主、行业指导、校企合作、社会参与的模式。职业教育服务地方产业发展是根本,职业院校应围绕产业设专业,围绕企业定学业。因此,现代产业学院建设作为职业教育发展与改革的重要手段,也需要坚持服务地方产业发展与地方经济发展的原则,要求产业学院根据企业发展规划及人力资源基本情况,分析企业岗位能力需求与员工职业素质的要求,确定人才培养目标,规划产业学院建设路径。

2.3 坚持产教融合共同体原则

“科教融汇”是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关于职业教育的一个创新性表述,是指科技元素与职业教育的深度融合交汇,是解决教育教学与科学技术研究相分离问题的重要举措。现代产业学院既具有职业学院教育教学的职能,又具有企业化运营的性质与特点,经常会有民间资本加入产业学院建设[4],各投资方组成混合所有制的学院理事会、管理委员会等组织机构。产业学院作为各投资或责任方的产教融合共同体,其相应建设内容、措施及发展愿景应考虑各方的发展需求关键点,并实施专业共建、人才共育、过程共管、成果共享的管理原则,以满足各方的期望与增益需求。

3 创新现代产业学院的建设路径

3.1 现代产业学院的产教融合共建共管模式,助力产业深入融合

学校、企业、行业协会、政府机构作为现代产业学院的四大合作方,组建现代产业学院决策和治理机构,担负着明确产业学院发展目标、合作建设和管理运行的任务。

“一理三委”机构作为现代产业学院的决策和治理机构,包括产业学院理事会、专业建设委员会、教学培训管理委员会和质量监督委员会,对应的管理职责如表1 所示。

表1 “一理三委”的管理职责

以上“一理三委”机构是松散型机构,成员由产业学院投资方委派或聘请相关专家组成,以“制度管理”的企业化运营方式,落实例会制度形式,开展产业学院重大事项或重要任务的审核与决策。

产业学院日常运营管理团队由院长、副院长、发展中心主任、专业负责人等组成。院长负责产业学院全面建设与管理工作;副院长分管学院校企合作、专业建设、学生管理、文化宣传、安全稳定等各项具体管理工作;发展中心负责国家产业、教育等政策研究;各专业教研团队负责相应专业市场与岗位调研、岗位对接、专业建设、课程开发与实施、教学培训资源库建设等各项具体工作。

3.2 创新现代产业学院人才培养方案,助力人才培养更加精准

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是专业教学培训实施与专业建设改革的主要依据,应建立发展与改进制度,每年根据行业、产业技术发展情况动态调整人才培养方案,契合企业岗位技术需求,培养产业发展及企业工作岗位真正需要的现代职业技术技能型人才。

3.2.1 现代产业学院专业课程体系建设

课程体系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特色现代学徒能力培养的基本载体,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的课程体系一般包括培养公民素养的公共文化课、培养专业工艺技能的专业理论课、专业技能训练、工作领域岗位实习课程等。校企双方及现代产业学院的相关教师与行业技术、职业教育专家组织课程体系开发专业委员会,共同研讨、设计产业学院相关专业教学培训课程体系,分析课程教学大纲与培训大纲、工作领域岗位实习课程培训大纲等,明确领域课程的目标与内容,并决定校企双方就教学与培训工作的任务分工,准备相应师资设计开发相关课程资源。

现代产业学院专业课程属于“能力导向”的能力体系课程,与传统的“学科体系”或“知识体系”课程相比,此类课程的“职业行动能力”是系统化的,职业行动能力的培养也是现代产业学院特有的一大亮点,是基于工作岗位能力需求而设定的,学生完成一个领域的课程学习后,可以从事相关领域的工作,具备解决该领域岗位工作问题的职业能力。但其学习的知识是碎片式的,缺乏系统性,需要学生通过实际运用进行归纳总结。

3.2.2 现代产业学院专业师资队伍建设

现代产业学院校企双元制职业教育师资队伍包括职业院校专业教师、培训中心职业培训师和企业岗位职业培训师,这3 类师资的能力基础各不相同,基于专业教学或培训的能力目标要求,针对不同类型师资采取不同的培养措施和手段,加强教师对于企业管理、生产技术等能力的培养与提升。

现代产业学院师资队伍建设的方式主要包括外部引进和内部培养,外部引进倾向于选择经验丰富的专业理论教师和专业技能培训师,内部培养需制定师资职业生涯发展规划,采取内部培训、合作研讨及外出培训等培养形式,尤其要增加国内外职业教育新理念、新方法与专业新技术、新工艺方面的培训学习。

3.2.3 现代产业学院评价机制和体系建设

现代产业学院评价体系中,通过政府、行业协会、企业、学校四方专家共同组成学院建设绩效评估团队,分析现代产业学院建设的评价维度,建立学院建设评估改进模型,开展科学合理的现代产业学院建设评估,并在评估结果分析的基础上制定持续改进措施,在机制上保障完善现代产业学院管理制度与运营、监督考核等工作的正常开展。

4 双元制现代产业学院的创新探索

4.1 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

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指的是职业院校和企业两大主体共同承担人才培养任务。其行动导向教学模式是为职业教育的改革与创新而设计的一种教学指导方式[5],其核心思想是将职业活动的要求作为教学内容,将课程教学过程作为学生职业行为能力建构和形成的过程,通过“引入、导出、制定、实施、检测、评价”六步教学法,反复操练形成扎实技能。

根据德国《联邦职业教育法(BBiG)》等双元制职业教育相关标准规范,现代产业学院结合当地产业发展需求开发课程体系,校企共同制定双元制职业教育教学培训轮换计划,确定各专业完成教学与实习实训任务,设计“能力导向”的学习领域课程体系。

4.2 双元制现代产业学院创新路径

自20 世纪80 年代起,国内职业院校开始引入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在中国的本土化人才培养实践经历了从引入到自主创新的发展历程,共建了双元制培训中心,如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联盟、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示范推广基地等。部分高职院校通过总结实践经验,创新建立了如天津中德双元制实践模式、太仓本土化实践模式、济南职院双元制实践模式等。

基于双元制职业教育的“目标导向”和“责任意识导向”评估原则,现代产业学院建设评估体系应当关注产教融合管理机制、师资队伍、实习实训基地、人才培养与教学改革、创新创业教育、科研与社会服务等方面的因素[6]。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在国内实践过程中,通过重点评估产业学院建设服务于产业发展与中国特色学徒能力与职业发展的效果,从而查找产业学院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实现产业学院的可持续发展与绿色建设,双元制职业教育已成为我国产教融合的重要手段。

5 结语

本文通过探索现代产业学院的建设模式及运行路径,发挥现代产业学院在产业技术与经济发展服务方面的引领示范作用,创新双元制现代产业学院人才培养的模式,推动政、行、企、校四方融合,将现代产业学院建设成为符合中国特色职业教育发展需求,并与产业发展紧密联系的教学科研新高地。

猜你喜欢
产教校企学院
初等教育学院
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探析
产教融合 商以富国
基于产教结合下的中职电子教学研究
深化校企合作促进应用型人才培养实现校企生三方共赢
产教融合:时尚产业的蜕变之路
校企联合对人才培养的作用
校企合作运行机制初探
学院掠影
校企合作五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