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意艺术歌曲钢琴伴奏对比分析
——以《玫瑰三愿》《去吧,幸运的玫瑰》为例

2023-11-02 09:04
轻音乐 2023年10期
关键词:首歌曲钢琴伴奏艺术歌曲

陈 科

一、艺术歌曲和钢琴伴奏的概念

艺术歌曲是一种世俗声乐体裁,其起源可以追溯到中世纪,例如,文艺复兴时期的诗歌和音乐被伊丽莎白时代的作曲家带入牧歌和其他音乐形式,例如约翰·道兰。艺术歌曲的产生与发展经历了漫长的历史时期,在18 世纪末19 世纪初的欧洲浪漫主义时期特别流行,因此艺术歌曲通常被认为是浪漫主义音乐的一种流派。艺术歌曲演奏会是一种比较严格化的形式,由一位穿着优雅、受过正规训练的歌手在钢琴家的伴奏下演唱一系列相关歌曲。

钢琴伴奏艺术如今已经属于一门专业性质的音乐表演艺术形式,它需要钢琴伴奏者在作品解读、伴奏音色、速度控制、张力对比和情感表达方面,展现钢琴伴奏的优势。就如声乐伴奏,则需对声乐作品的歌词、伴奏织体、和声结构、曲式结构等方面进行全面分析,最大程度为演唱者提供好的音乐烘托及创造音乐氛围。所以说,一首艺术歌曲的成功演绎是与钢琴伴奏的艺术魅力分不开的,钢琴伴奏能赋予艺术歌曲生动、鲜明的艺术形象,甚至直接参与到音乐意象的创作中,在表演中形成一种珠联璧合、相得益彰的艺术表现境界。因此,钢琴伴奏通常也被称为艺术指导。

二、作曲家与作品介绍

《玫瑰三愿》这首歌曲是1932 年创作的,当时的社会环境恶劣,人们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社会矛盾日益尖锐。当时上海国立音乐学院校园里,地上到处都是凋谢的玫瑰花,氛围凄凉压抑,著名词作家龙沐勋(龙七)看到了这一幕,触景生情,写下了《玫瑰三愿》这首词以表达心中的感慨。词意为“玫瑰花,玫瑰花,烂开在碧栏杆下,我愿那妒我的无情风雨莫吹打!我愿那爱我的多情游客莫攀摘!我愿那红颜常好不凋谢!好教我留住芳华。”这首歌结构简单、风格典雅,生动地反映了现实生活。

黄自看到这首词产生了强烈的共鸣,当即为这首谱曲,将自己作曲理论和爱国情绪融入歌曲中。这首歌曲以拟人的手法,将一位女子比喻成玫瑰花,在战争中身不由己,命运坎坷。但是纵然玫瑰被摧折,凋零成泥,也依旧憧憬着美好未来。在“三个愿望”中,玫瑰表达了对于宁静祥和生活的向往,同时也是对身处当前时代的感叹。

从玫瑰花这一事物折射出个人命运的悲剧,以个人的悲剧反映出整个民族的命运,“以小见大”。让听众感同身受,同时也感受到了那个时代知识分子的悲伤和愤怒。这首歌曲被迅速传唱,激发了人们的爱国热情,也唤起了人们心中的希望,成为当时中国民众的一种精神支柱。

《去吧,幸运的玫瑰》是由 18 世纪诗人彼得罗·特尔莫西奥写的一首浪漫诗歌,他曾经因写作严肃的歌剧剧本而出名。但是他的诗歌与当时的浪漫主义思想观念大相径庭。歌曲写作于 1829 年,由Ricordi 出版,是贝利尼的第二首小咏叹调。1827 年贝利尼来到米兰,并与作曲家弗朗西斯科·波利尼和他的妻子玛丽安娜相识,之后波利尼夫妇就成为了年轻贝利尼的代理家长。他从夫妇二人身上感受到了深切的关爱,为了表示感激,贝利尼将这首歌曲献给了玛丽安娜。歌词大意:“去吧,幸运的玫瑰,到妮切的怀里,所有的人都不得不羡慕你的命运。啊,如果我能变成你,哪怕只是瞬间;世上没有其他比这更美好的事情,这颗心别无所求。但你恼怒地垂下了头,美丽的玫瑰却枯萎,你的脸庞如此苍白,缘于愤怒与痛苦。可爱的玫瑰,我和你注定有同样的命运,你死于嫉妒,而我死则是为了爱情!”

三、曲目对比

本文以中国作曲家黄自的《玫瑰三愿》和意大利的作曲家贝利尼的《去吧,幸运的玫瑰》为例,进行分析对比。

《玫瑰三愿》速度标记“Andante”- 行板,节拍为6/8 拍与(9/8 拍)混合拍。混合节拍的运用主要为了形成节奏与歌词韵律上的配合,作品中一共出现了三次节拍的变化( 第4 小节/ 第12 小节/ 第26 小节),这些地方都是乐句的结尾,也为下一个主题作铺垫。作者巧妙地利用了对小节内节拍的扩充而将节奏拖长,为下个气口做准备。这个“气口”体现了中国作品中速度较为自由的特点。

曲目调性为D 大调,后面多次运用转调。曲式结构是不带再现的单二部曲式。作品共分为三个音乐段落,依次为:引子部分(1-5 小节);歌曲A 段(6-13 小节);歌曲B 段(14-29 小节)。

《去吧,幸运的玫瑰》速度标记“Andante mosso assai”,意思是“速度稍快的行板”,节拍为 6/8 拍。曲目调性为 G 大调,在开始处与结束处以 G 大调形成了一个收拢性的结构,但是中间也运用了几处离调和短暂的转调。

曲式结构整体是一个带再现的单三部曲式。1~3 小节是前奏部分,A 段(4-19 小节),B 段(20-27 小节),C段(28-47 小节)的第一个音结束,从47 小节第2 个音开始就是尾声段落。

四、钢琴伴奏对比

《玫瑰三愿》和《去吧,幸运的玫瑰》这两首歌曲都是以“玫瑰”为主题来塑造形象,描述个人感情,但是表达情感的出发点和对象各有不同,在伴奏形式上,都没有复杂的伴奏织体。以下为笔者借两首歌曲来对比中意作曲家在“以物拟人”的方向上不同的表现形式。

(一)相同点:

1.两首歌曲都是近代诗词与歌曲的结合。《玫瑰三愿》的作曲家和词作家都是中国近代时期的,《去吧,幸运的玫瑰》的作曲家和词作家也都是欧洲近代时期。这代表着无论是歌曲,还是歌词都更贴近这个时代的现实,更容易让人们理解。

2.两首歌曲都运用了6/8 的节拍,在这种节拍中,两位作曲家都实际上把节拍划分成两个大拍子,即3/8+3/8,而不是2/8+2/8+2/8 或者是6 个8 分音符的连续拍。这是有明显区别的,从钢琴伴奏可以明显看出这一点。例1 :

《玫瑰三愿》

《去吧,幸运的玫瑰》

3.两首歌曲都运用了不完整小节开始的前奏,并且前奏都为旋律定下了情感色彩,如《玫瑰三愿》比较舒缓的抒情,《去吧,幸运的玫瑰》是比较活泼的抒情。前奏能给人明确的节奏感和指引,让歌唱者和听众都能马上找到感觉。例2 :

《玫瑰三愿》

《去吧,幸运的玫瑰》

4.两首歌曲的旋律都比较简单,钢琴伴奏主要是靠和弦的不断变化,来体现出旋律中间的内在矛盾冲突,尤其是属七和弦和减七和弦的运用。例3 :

《玫瑰三愿》

《去吧,幸运的玫瑰》

5.两首歌曲在伴奏形式上都运用了双手和弦对称的手法,例如和弦向中声部进行,形式上更有立体感,听起来更具有美感。例4 :

《玫瑰三愿》

《去吧,幸运的玫瑰》

(二)不同点:

1.《玫瑰三愿》虽然是以“玫瑰”为主题,但是表达的爱情是爱国之情,而《去吧,幸运的玫瑰》借“玫瑰”表达的是对心爱之人的感情,出发点不一样。

2.《玫瑰三愿》有相同歌词的重复,但作曲家以乐句模仿进行的形式来表达,伴奏织体相同。而《去吧,幸运的玫瑰》有相同的乐句,但歌词内容是不一样的,在伴奏形式上有明显变化。例5 :

《玫瑰三愿》

《去吧,幸运的玫瑰》

3.曲式结构不同。《玫瑰三愿》是不带主题反复的二段式结构,所以两段的伴奏是以柱式和弦+ 分解和弦呈现的,《去吧,幸运的玫瑰》则是带主题反复的,虽然伴奏形式有不同,但全曲基本以半分解和弦为主。

总结:两首歌曲都借“玫瑰”这一主题表达了各自的“爱情”,在速度术语上都运用了“行板”这一术语,只是一首舒缓,一首活泼。《玫瑰三愿》前面半段描绘的是玫瑰花静态的美,后面的三个愿望也是在缓缓地叙说,而《去吧,幸运的玫瑰》的感情表达则比较直接,更加动态的把心底的想法大胆地诉说出来,情感热烈。这也充分表达了中西方近代的人们对于感情表达方式的不同,中国人表达感情比较含蓄,而西方则比较简单直接。

结 语

从本文分析结论来看,意大利的艺术歌曲与中国的艺术歌曲有很多相通之处。总体来看,艺术歌曲的特征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第一,诗词与旋律的组合。具有文学性的诗词与优美的旋律更为相配,更显得高雅。

第二,精致小巧的结构布局。中国艺术歌曲和意大利艺术歌曲的篇幅通常短小,结构精练。

第三,艺术歌曲的表现形式都是人声演唱和钢琴伴奏相结合,两者处于同等地位。

第四,丰富的主题。两国的艺术歌曲都会以某个特定主题来命名。

第五,钢琴伴奏不过分追求复杂的表现形式以及炫耀演奏技巧,相对于德奥的艺术歌曲伴奏,中意的艺术歌曲伴奏显得比较简单,更多的是通过和声变化来表现音乐的内涵。

总的来说,中国的艺术歌曲早期在发展的过程中大量的借鉴了西方音乐中严谨的逻辑思维与和声编配手法,但作曲家们在创作旋律与处理节拍的时候,尽可能地体现出中国民族风格,这种做法在现代的歌曲创作中已被熟练运用。因此,中国声乐钢琴伴奏在变化与发展的过程中,和声、调式、伴奏音型与织体都在不断尝试、变化,使得艺术歌曲更具有生命力和新鲜感。艺术歌曲在中国的发展经历了很长的阶段,音乐工作者们一直在总结经验教训,努力创新,无论是歌曲旋律的写作还是钢琴伴奏的写作,我们离中华民族音乐世界化已经越来越近了。

猜你喜欢
首歌曲钢琴伴奏艺术歌曲
形、韵、意——咏叹调《有一颗爱心飘落》钢琴伴奏分析
“拨乱反正”时期的艺术歌曲创作
张傲全新单曲《爱我所爱》暖心来袭
陈曦全新单曲《不转弯》震撼发行
浅谈舞蹈基训课的钢琴伴奏
钢琴伴奏在民族声乐演唱中的作用
乐感的培养与钢琴伴奏的实践学习
谈艺术歌曲《忆秦娥·娄山关》的钢琴伴奏
浅谈黄自艺术歌曲的民族性
法国艺术歌曲演唱的语言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