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乾丰,何忠明,潘勤学
(长沙理工大学交通运输工程学院,湖南长沙 410114)
本世纪以来,我国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取得一系列举世瞩目的成就。例如,特高压电网、高速铁路网、高速公路网、南水北调工程、三峡水利枢纽工程、港珠澳大桥等,为世界各类工程建设提供大量的宝贵经验。在此背景下,我国高等教育国际化水平持续提高,来华攻读土木工程专业的外国留学生人数也越来越多[1-4]。由于国内外高校签署的合作协议形式不同,有的学生需来华参加面授课程学习,但有的学生只需在当地参加网授课程学习。为了确保教学质量,许多国内高校采取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为境内外留学生同步开课[5,6]。本文就本校已开展的土木工程专业留学生部分全英文课程的教学情况,从教学对象、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和考核方式四个层面分析总结留学生英文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改进留学生英文课程教学的建议。
本校土木工程专业的留学生主要来自刚果、埃塞俄比亚和尼日利亚等非洲国家以及巴基斯坦、孟加拉国等南亚国家,由于不同国家学生的文化教育背景相差较大,来华前积累的文化基础知识也参差不齐,导致留学生群体之间知识接受能力差异大[7,8]。以非洲国家为例,由于历史上长期受不同欧洲国家的殖民统治,非洲各国的政治文化极具多样性,地区间社会、经济和教育发展水平不平衡,致使留学生群体的文化基础知识和知识接受能力各异。因此,因材施教在留学生课程教学中显得尤为重要。但是,在实际授课过程中,对不同留学生群体一般采取无差异的教学理念,利用无区别的教学方式和相同教学内容进行授课和考评,这就导致知识接受能力差的留学生群体掉队现象严重,直接影响专业课程教学效果。
非洲和南亚国家地形地貌差异大,工程建设技术水平不同,当地市场对土木工程专业技术人员的要求各异,导致不同留学生群体的知识需求也存在较大差异,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留学生的求学目的。但是,教学内容往往难以顾及各个学生群体的求学需求。以留学生“道路工程”英文课程为例,其教学素材主要来源于三方面:一是针对我国学生编制的纯中文教材,二是根据我国国情编制的英文教材,三是欧美国家的英文教材。前两类教材基于我国技术标准采用中式思维与逻辑编制,其适用对象本是我国大学生,而不便于留学生学习。最后一类教材基于欧美发达国家的技术标准用英文编写,更容易被非洲和南亚国家的学生接纳,但难以体现我国道路工程建设的特色与优势,国内教师根据这类教材进行授课也存在一定困难。此外,针对同一工程问题,国内外不同技术标准有不同的解决方案,但彼此间可能存在较大差异,容易给留学生学习带来较大的理解偏差和困扰。
专业课程教学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理论与实践教学相融合的教学方式。在理论教学阶段,对境内留学生教学采用传统线下教学方式,而对境外留学生教学采用线上网络教学方式。实际教学中发现初期留学生学习热情澎湃,随着课程的推进,网络教学弊端逐渐暴露。总体上,线下留学生的学习热情、专注度和课程参与度都高于线上留学生。境外留学生受时差、网络条件和学习环境等因素的影响较为严重,容易出现网络“逃课”“早退”和“代课”行为,与教师的交流互动少,教师无法及时了解留学生的学习动态与课堂反应,不便于进行课堂管理和考核,影响课堂教学效果。实践教学的内容主要包括课程设计、实验和实习等。对于课程设计,教师仍然可通过线上教学方式对境外留学生进行有效指导。在进行实验教学和课程实习时,境内留学生受特殊时期影响可正常开展实验和实习活动,但境外留学生受实验条件等影响基本无法开展相关活动。若教师不能及时调整教学方式,会导致境外留学生对实践课程的参与度低,最终不利于留学生的知识摄入。因此,有必要扬长避短,优化融合现有的教学方式,并积极拓展更加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丰富实践教学形式,强化教学效果。
留学生土木工程专业英文课程成绩一般包括平时成绩和期末考试成绩两部分,最后将两者按一定比例计算加权平均值得到综合成绩。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后,教师无法实时监测和了解境外留学生的出勤情况和课堂表现,平时成绩主要依靠教师对留学生的在线学习时长和课后作业情况进行评定。但是,在线学习时长无法准确反映留学生的学习效果,课后作业是否为留学生独立完成亦难以准确判断,因此根据在线学习时长和课后作业情况无法有效评定留学生的平时成绩。期末考试采取网络考试方式,要求留学生在视频监控条件下独立完成开卷或闭卷考试。受留学生网络条件和摄像设备的限制,监考教师无法对留学生期末考试全过程进行有效监督。在此条件下,容易出现考试答卷雷同的抄袭现象,导致期末考试成绩失真。因此,采用常规的考核方式,显然已经不能真实地评估与反映留学生的线上学习过程与效果,也不能真实反映教师的教学效果。
针对当前留学生土木工程专业全英文课程教学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应通过深入分析和讨论,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改善留学生专业课程教学质量,以提升我国高等教育的国际竞争力,树立我国高等院校的良好形象。
土木工程专业涉及理论力学、材料力学、土力学和结构力学等课程,而这些课程要求学生掌握较强的数学和物理基础。由于留学生来华前具备的文化基础知识参差不齐,部分学生知识接受能力较差,因此教师授课时应该重视群体差异,因材施教。应当增强师生之间的有效沟通,了解留学生来华学习的动机,摸清留学生的教育“底子”,掌握留学生的学习水平,引导留学生积极利用课余时间强化基础知识的学习与积累。以“道路工程”英文课程为例,教师依据学生的知识储备水平,在授课前预先告知学生该课程学习应该具备的基础知识,并搜集整理相关学习资料供留学生巩固学习。有了必备知识的积累,留学生学习“道路工程”时不致感到茫然无措,能有效提升学习效果。针对知识接受能力较差的学生,教师要耐心去沟通和教导,督促其课前预习、课后复习,给予适当鼓励,不要急于求成;建立学生一对一帮扶机制,鼓励学习成绩优异的学生带动知识接受能力较差的学生,达到强化留学生基础知识水平、平衡群体差异的目的。
由于留学生的求学需求各不相同,因此教学内容应该因需施教,有所侧重,突出特色与重难点。在教师层面,一方面应注意尊重中外学生文化差异,强化沟通和了解,摸清留学生来华求学的目的、需求以及就业计划;另一方面,教师应当主动扩充知识面,更新知识结构,努力汲取新知识和新思想,不断提高业务水平。教师应针对留学生群体的具体需求,以学科经典内容为基础,以前沿方向为拓展,合理编制教学大纲。在选用参考书目时,由于国内外工程技术标准不一致,建议教师以中国教材为主、欧美教材为辅,对课程教学内容进行“深加工”。以“道路工程”英文课程为例,在讲授挡土墙设计的章节时,可采用比较教学法向留学生对比介绍中国技术标准和欧美发达国家技术标准的异同点,同时结合案例教学法分别采用不同的技术标准对挡土墙进行设计,使学生灵活掌握挡土墙的基本设计原理和施工工艺。此外,在教学内容中还应适当增加近年来国内外在土木工程领域取得的重要新技术、新成果等内容,促进留学生对前沿科技知识的了解,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
为了激发留学生对理论课程的学习积极性,应适当改进课堂结构,压缩课堂中教师讲课时长,在课件中将知识点加以凝练,突出重点和难点,利用信息化技术,采用文字、图片、动画、视频等多种展示形式,使复杂的理论知识生活化、情景化、动态化和形象化,达到提升理论课程教学效果的目的。针对境外部分留学生受条件限制无法有效参与线上直播课程的问题,应继续完善线上教学方式,强化课堂教学过程监督与管理,要求学生及时收看课程教学回放视频,并做好相关学习笔记和课堂作业等,并将其表现纳入平时成绩考核范畴,通过课堂讲授与课后自学的方法逐步让学生牢固掌握相关理论知识与方法。在实践课程方面,受实验条件等影响境外留学生无法正常开展实习和实验活动,教师应充分利用现有虚拟仿真实践教学资源,借助可视化的动态仿真帮助学生直观地认识工程建设和实验操作全过程,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程度,提高学习效率。在条件不允许时,可灵活调整实践课程的教学时间,等境外留学生返校后集中补课。
课程考核是检验学生掌握专业课程好坏程度的一个重要指标。实施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之后,理论课程无法照常采用现场闭卷考试形式,同时传统考核方式无法准确评估留学生线上学习效果。因此,需要兼顾境外留学生的实际情况,对考核方式进行持续优化,让考核变得灵活多样,激发学生自主学习意识,提高线上教学的效果。为此,教师应该合理调整平时成绩和期末考试成绩之间的比例,适当增加平时成绩的比重。平时成绩可从出勤率、课堂表现、学习笔记和课后作业等方面进行考核,注重对留学生平时学习过程的评价,督促留学生提高学习效率。对于期末考试,则建议采用开卷考试的形式,对考试题型及内容作适当优化,减少记忆性内容,适当增加对主观性问题的考核,确保考试尽可能准确、客观地反映的学生实际学习水平。尽管期末考试采取开卷形式,但是抄袭作弊行为仍可能发生。因此,一方面,应加强对留学生考试过程的监督,避免学生相互抄袭、利用电子设备网络抄袭等作弊行为;另一方面,考试完成后,可利用相关技术对留学生试卷进行查重。通过以上多样化的考核方式,实现对留学生学习效果的有效评价。
近年来,留学生纷纷涌入我国接受高等教育。为适应留学生土木工程专业英文课程的教学需要,本文总结了当前教学中在教学理念、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和考核方式四个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通过“巩固留学生基础知识,重视群体差异”“强化教学内容针对性,满足学生群体需求”“丰富教学方式,提升教学效果”“完善考核方式,提高考核结果准确性”的改进措施,可有效提升教学效率和质量,为后续课程的改进和其他类似课程的建设提供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