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不孤——2023年度中国国家画院中青年艺术家邀请展 花非花

2023-11-01 10:18贺玮
中国美术报 2023年36期
关键词:画院花鸟画笔墨

贺玮

艺术家简介

姚大伍,1963年生于北京,2006年调入北京画院,2016年调入中国国家画院,现为中国国家画院艺委会委员,一级美术师,中国传媒大学博士生导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画学会理事。

自序

我常常想,艺术存在的价值到底是什么,不是装饰,也不是游戏或炫技,更不可能是重复前人精神内涵的反复摹袭,题目的答案自然很多,但对于艺术的执念还是让我选择了坚持本真前行,并不断尝试使用各种形式表现着对当代艺术价值的阐述。艺术作品本身是时代文化语境内涵的讲述,应该符合时代审美,具有超越时代的智慧特质。在这些想法不断地作用下,我发现创作变得开阔自如起来,作品随之出现多种样态,这也就是今天这场“花非花”展览的由来。

“花非花”本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名句,借用古人名句来做展览的题目并不是想表现抒发古意,而是另有目的,借用同事在翻译文字时所说,“花非花”这个展名译成“表象与本质”意思会与作品更加贴切。我同意并认同这一说法,因为无论是从展品《玩偶》系列,到《时间—错位》,再到近些时间的《家园》系列等等,都充斥着这种似是而非的观念表述。

反复探讨关于艺术存在的价值问题,也是源于我曾怀揣梦想,并为之努力、为之奋斗的事情。今天我们正亲历着一部分中国画创作由于与时代脱节,渐渐边缘化的过程,深究原因让人有些痛心,我们一直谈“笔墨”讲“传承”,但似乎忘了说接下来应该如何的重要话题,其结果也就自然而知。艺术的价值的确要与时代文化存在相互作用关系,笔墨本身只是形态,起到表现媒介的作用,需要使用者对时代文化状态产生理解表现达意才使其具有价值,由此笔墨显示出意义。换个角度说这一问题会比较清晰,任何画种本身并不存在的问题,是参与者自身文化体系造成了危机。

研究艺术存在的价值问题,既是为了准确地表述时代文化语境,更是为了切入探索当代文化语境下的阐述形式,赋予作品时代特征,一切目的均是为了创造出与时代文化同频的艺术作品,融入、参与国际交流,在对等语言语境的基础上讲述和展示中国文化。

10月8日,由中国国家画院主办,中国国家画院创研规划处、《中国美术报》社承办的“大道不孤——2023年度中国国家画院中青年艺术家邀请展:花非花——姚大伍作品展”在中國国家画院明德楼颂厅开展。展览展出了中国国家画院花鸟画所原副所长姚大伍近年来创作的花鸟画、写生及早期油画作品约140件,集中呈现了姚大伍最新的艺术面貌和在花鸟画当代性探索中所取得的成果。

“大道不孤——中国国家画院中青年艺术家邀请展”是中国国家画院自2021年起组织策划的品牌活动之一,以个展的形式展出院内中青年艺术家群体的创作成果和艺术面貌。展览以“大道不孤”为主旨,意在鼓励艺术家们在弘扬艺术大道的同时,不断探索、追寻,交流、互鉴,携伴攀登、弘扬正气,培根铸魂、守正创新,以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为创作要求,努力创作出无愧于新时代的精品力作,为当代文艺事业的繁荣、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作出应有贡献。

此次展览是2023年“大道不孤”系列展览的第六场,姚大伍以极具趣味性和创新意识的花鸟画作品诠释着“笔墨当随时代”的艺术精神。

中国国家画院党委书记燕东升认为,姚大伍的作品具有三个显著的特点:第一,姚大伍的作品十分贴近生活,在他的眼里,生活的方方面面都能够入画,再普通的事物都能成为他创作的对象。第二,姚大伍具有一颗童真的心灵,他的作品很有情趣,他将动物进行拟人化处理,整个画面表现得非常唯美,童趣盎然。第三,姚大伍是一位极具探索精神的画家,作品的造型和色彩非常灵动和跳跃,在中国画的传统基础上融合了当代艺术的元素,形成了独特的个人风格。燕东升表示,希望姚大伍在这条艺术探索之路上越走越好,在中国国家画院的平台上创作出更多无愧于时代的优秀作品。

纵观花鸟画发展的历史,从内容到表现形式,其整个创作过程早已形成了一整套完备的话语体系,因此,花鸟画的创新有着相当的难度。中国国家画院原院长卢禹舜认为,姚大伍的创作实践突破了以往人们对于花鸟画审美理想的理解和认识。他谈道:“我们从姚大伍的艺术创作中发现了很多新的题材、新的内容,这给我们带来了一种新的审美理想,它也形成了一种新的花鸟画样式。此外,姚大伍在深入挖掘题材和内容的过程当中进行了深度的思考,并把他的思考附属于画面上,使得他的画面变成一种附着物质存在的精神表达,同时它又有着技巧的更新和图式、样式结构的一些改变。姚大伍用自己的方式回应了中国画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这一美术界普遍关注的问题。”

中国美术家协会中国画艺委会主任田黎明认为,姚大伍在花鸟画的当代性探索上作出了巨大的努力。他说:“传统的花鸟画讲人与自然的关系、讲一种人文的理想境界。姚大伍的花鸟画则是在传统的人文理想境界当中,又走向了当代大众式的生活场景。姚大伍通过花鸟画的象征意味、寓意性,以及他对花鸟的一种拟人化的思维方式,将他的花鸟画从传统的讲究人文境界的语境向当代人对当下的生存状态的语境转换。从他早期到今天的花鸟画来看,这种转换的过程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他的绘画语言更加纯粹,这种纯粹定格在了当代性上。在中国画的人文笔墨的探索当中,他始终把笔墨与自己的生活、与自己的人文理想结合在一起。他正是在这样的一种艰辛的探索和不懈的努力当中、在反复的实验当中创作了这批力作,他的这种探索是非常有意义的。”

中国国家博物馆副馆长刘万鸣从题材和笔墨两方面解读了姚大伍的作品。他谈道:“在题材上,姚大伍的作品表现出对生活的高度关注,包括对一花一草、对禽鸟的生命的关注,可以说他把禽鸟画成了人,看他画的鸟的时候,我感觉到鸟和人之间的一种对话,这种情感的投入很吸引人。无论是专业的还是非专业的观众,无论是大人还是孩子,都能从他的画中感受到一种乐观向上、一种幸福感、一种雅逸的趣味。从笔墨上说,我们可以看到姚大伍在传统笔墨的架构上取得了质的飞跃。他的笔墨深处还保持了我们传统中的那些精粹,但是他的笔墨结构的处理、笔墨关系发生了变化,我想这种变化和姚大伍对中国画的深入思考和他长期的生活感受是有直接关系的。他的这种抽象笔墨还具有中国画内置的一种审美的需求,即中国画所追求的‘内美,其作品表现出的笔墨与生活的关系、笔墨的取舍,让我们更好地认识到传统与当代的关系。”

北京画院院长吴洪亮表示,姚大伍早在北京画院工作时就开始思考、探索怎样从工笔画进入小写意、大写意,甚至实验性的中国画。来到中国国家画院后,他的个性更突出了,创作更大胆了,这种转换是非常不容易的。在这次展览中,无论从创作手法、内容结构还是题材创新上,姚大伍都实现了巨大的突破。他的《玩偶》等系列作品已经进入一个更超现实的、穿越的,甚至梦幻的情境,这些作品已经不是视觉经营的结果,而是思维跳跃的结果。此外,他的一些线条和笔墨的运用也打破了人们固有的认知,将传统笔墨与当代表达无缝连接,在他的作品中作出一个完整的呈现。

关于主题,姚大伍解释道:“花非花”本是唐代诗人白居易诗词中的词语,借用它来做展览的题目并不是想抒发古意,而是借用“花非花”这个展名表达“表象与本质”的关系。近年来,姚大伍的创作一直紧随时代脉搏,其作品从《玩偶》系列到《时间—错位》系列,再到近期创作的《家园》系列等,都充斥着这种“似是而非”的观念表述。通过这种表达,姚大伍力求研究艺术存在的价值问题,既是为了准确表述时代文化语境,更是为了切入探索当代文化语境下的艺术阐述形式,赋予作品时代特征,并积极融入、参与国际交流。他表示,希望更多的中国画画家去探索具有时代文化语境的话题和创作方式,用中华民族特有的艺术语言向世界诉说今天的中国。

据悉,展览将持续至10月21日。

猜你喜欢
画院花鸟画笔墨
重拾画院的写意精神
浅析唐代壁画中的花鸟画
画学丛谈·花鸟画(下)
吴国良花鸟画选
笔墨童年
荣宝斋画院招生简章
院体花鸟画是怎样来的?
浙江画院建院35周年系列海报
笔墨厨神
春睡画院教师美术作品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