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双一流”建设背景下,将高校内全部专业建设成为一流专业成为高校专业建设的重要目标。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以培养专业型与实践型人才为主,理应有效发挥自身学科优势,助力一流专业建设工作取得实效。文章首先阐述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一流专业建设价值;其次,点明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一流专业教学特点;再次,指出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一流专业教学工作现存问题;最后,为有效解决当前问题,提出合理制定专业发展目标、加大师资队伍建设力度、优化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及完善专业教材编写工作等四条可行性建议,以期为相关工作者提供有益借鉴。
[关键词] 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一流专业;教学改革;路径
[基金项目] 2022年度四川省民办教育协会研究重点课题“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一流专业建设研究”(MBXH22ZD26)
[作者简介] 宋文正(1989—),男,山东东营人,工商管理硕士,四川工业科技学院教务处副处长,讲师,主要从事工商管理,教学教务管理研究。
[中图分类号] G642.0[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674-9324(2023)29-0077-04[收稿日期] 2022-09-19
近年来,国家高度重视“双一流”建设工作,将建设一流大学与一流学科放在重要位置,以便更好地推动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1]。所谓“一流专业”,即指高校内具备先进教育思想与技术的专业。因此,在一流专业建设思想指导下,如何有效发挥自身学科优势助力一流专业建设便成为院校所面临的一项重大挑战。
一、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一流专业建设价值
(一)落实国家“双一流”建设任务
高等教育发展背景下,国家提出“双一流”建设这一全新要求,国内院校积极响应,纷纷致力于建设一流学科与一流专业。应用性与技术性是应用型本科院校两大基本属性,院校应在尊重自身属性基础上,因循“双一流”建设基本方向,积极构建“双一流”建设目标,切实提升自身专业建设能力与整体办学水平。对于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来说,“双一流”建设工作需以一流专业作为任务核心与实施载体[2]。
(二)提高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专业建设水平
2015年,国务院印发《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明确指出存在于多年重点建设过程中的一系列问题,并且提出加强资源整合、创新实施方式等要求[3]。就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而言,当以“双一流”建设作为整体目标,着力打造一流专业,而各专业亦当重新认识、评估本专业建设工作,结合全新目标与要求,合理确定发展方向、调整发展思路,实现专业发展布局与教学资源配置的优化升级,有效提升专业建设工作创新能力,并以此推动院校专业建设水平与整体育人水平的提升[4]。
(三)实现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专业与新兴技术和产业间有效对接
2017年,教育部、财政部及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了《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实施办法(暂行)》,要求深化产教融合,实现高校专业与产业发展、社会需求、科技前沿紧密衔接,从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和国际交流合作等多个方面促进高等教育综合实力的提升[5]。具体到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来说,其专业设置、课程开发、教学过程、评价标准及资源配备等均需符合产业结构调整要求与新兴产业内涵,做到在专业建设过程中,贴近产业与实践,切实提高专业建设工作合理性與有效性。
(四)提高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整体发展水平
2018年,教育部、财政部及国家发发展改革联合发布了《关于高等学校加快“双一流”建设的指导意见》,要求高校把立德树人的成效作为检验学校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一体化构建育人体系,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贯通人才培养全体系[6]。整体育人水平与完善育人体系,是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一流专业建设工作是否取得成效的检验标准,院校必须围绕育人体系展开一切工作。因此,有必要立足全局,致力于实现自身教学体系、资源体系以及管理体系的优化升级,为完善育人体系提供坚实基础。
二、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一流专业教学特点
(一)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更加注重教学管理
一般来说,传统高等院校需要承担双重任务,也即人才培养任务与科研任务。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与之不同,在开展教学活动过程中,更加注重人才实用性,强调学生熟练掌握专业知识技能,以便毕业后可以迅速适应岗位要求,顺利开展相关工作。因此,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大多更加注重教学管理。
(二)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以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为主
顾名思义,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普遍开设于地方,所设专业多以促进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为目标。因此,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在建设一流专业过程中,大多需要以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作为立足点,紧密结合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实际来开展一流专业教学活动,以此确保一流专业建设工作取得实效。
(三)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作为人才培养目标
不同于传统本科院校,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在人才培养目标方面具备鲜明特点,侧重于培养应用型人才,所设专业均为社会急需专业,教学内容也与企业生产实际紧密相关,以此确保毕业生能够快速走上工作岗位,胜任专业技术性工作。
(四)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培养层次以本科教育为主
长期以来,人们普遍认为职业教育层次很低,且“高职”是职业教育的最高级别,其实这些都是错误认知。为有力扭转社会错误认知,切实提升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国家相继出台有关政策,致力于推动人才培养层次以本科教育为主的应用型本科院校建设工作。截至目前,不少传统本科院校也已认识到应用型本科人才在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方面所具备的重大作用,并致力于开展应用型本科教育试点工作。
三、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一流专业教学现存问题
(一)专业发展定位存在偏差
相较于普通高等院校而言,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在人才培养理念与人才培养方向等方面均存在一定特殊性,然而,就当前情况来看,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在开展一流专业教学工作过程中,尚且存在定位迷失的问题,多数院校在专业设置方面,普遍倾向于照搬普通高校模式,而并未着力于打造自身特色专业,因而难以满足区域经济发展需求[7]。2016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快中西部教育发展的指导意见》,要求地方政府与教育主管部门重点关注新建本科院校发展情况,引导其充分发挥自身专业特色与人才培养优势,为国家社会经济发展培养适用人才[8]。因此,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必须找准自身专业定位与专业发展方向,积极打造特色专业。
(二)师资队伍建设力度不足
当前,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普遍存在师资缺口,究其原因,主要在于两个方面:一是多数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普遍倾向于以教学管理为主,根据课时多少决定教师薪资待遇,导致部分教师难有充足精力提升个人能力与教学水平;二是政府并未面向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出台充足的扶持政策,进而导致院校人才流失,许多兼具高职称与丰富教学实践经验的教师纷纷选择跳槽。
(三)实践教学力度有待加强
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注重培育专业型与实践型人才,行业特征极为显著。然而,在一流专业建设过程中,实践教学走形式,并未对实践教学予以特别关注,已成为不少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所存在的共性问题。由于实践教学力度明显不足,因而其积极效用难以有效发挥,进而严重阻碍专业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与学生实践能力的稳步提升,甚至还对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一流专业课程建设工作形成有力约束,影响极为不利。
(四)教材建设工作相对滞后
与传统本科院校相比,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侧重于培养应用型人才,因而要想在一流专业建设工作方面取得切实成效,教师必须高度重视教材建设工作。然而,就当前实际来看,由于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属于新兴高等教育类型,在教材编写方面与传统本科院校存在极大差别,着重于凸显自身特色,因而在其建设一流专业过程中,普遍存在教材建设工作相对滞后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教材内容更新速度较慢,导致学生难以及时掌握行业发展前沿知识;二是负责教材编写工作的教师并不具备企业生产一线实践经验,因而难在编写教材过程中有效指导学生开展相关实践活动。
四、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一流专業教学改革路径
(一)合理制定专业发展目标
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必须清楚自身各方面实际情况,包括院校发展基础、专业发展基础及资源配置能力等,在此基础上结合我国国情并参考国际水平建设标准,合理制定专业发展目标[9]。特别是在新时代背景下,一流专业建设工作尤其强调科学性与可行性。因此,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在开展相关工作之前,必须进行深层研究与充分论证,具体可以邀请专业建设专家、企业专家等形成合力,共同讨论并制定高标准专业发展目标,并对其进行合理细化。整体来看,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一流专业教学工作必须围绕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展开,并且高度重视传承与创新能力,促进专业教学质量的提升。
(二)加大师资队伍建设力度
师资力量是确保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一流专业教学工作顺利开展的必要条件,专业教师是否具备能动性、创新性以及改革动力等,直关院校专业教学质量的高低。因此,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有必要在建设一流专业过程中,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力度,致力于打造高水平专业教学团队[10]。具体可从三方面入手:一是在师资引进与教育培训等方面加大经费投入力度,切实提高专业教师薪资待遇,从而成功吸引并留住更多兼具高职称与丰富教学实践经验的专业人才;二是推行激励措施,以此有效激发专业教师创造力与改革动力,促使其充分发挥个人优势,切实提高专业教学水平;三是为专业教师提供充足的进修深造机会,比如,可以每年选派优秀教师前往高等学府或其他院校学习进修,或为专业教师提供充足的学术与科研经费支持等,以此有效提高专业教师教学能力。
(三)优化专业实践教学体系
“双一流”建设背景下,用人单位普遍愈发关注专业人才的实践动手能力与创新创业能力等。为更好地培养专业人才、满足新时代社会发展需求,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有必要实现专业实践教学体系优化升级。具体可从两方面入手:一是深度推进产教融合。所谓产教融合,即指通过开展校企合作,实现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二者间深度融合[11]。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可以“引企入校、引企入教”为手段,高效整合校内与校外有益育人资源,为教师与工程师进行双向交流提供可能,实现资源共享与资源互补,积极构建专业集群超级平台,打造大型产学研实践基地,有效提升学生创新创业水平与综合素能。二是推动教育信息化建设。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应当遵循促进学生发展这一目标,有力推动课堂教学与信息技术二者间深度融合,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实现课堂教学方法创新,促进线上教学与线下教学、课内教学与课外教学协同发展,引导学生树立信息意识并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12]。
(四)完善专业教材编写工作
教材编写是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一流专业建设工作重要环节。因此,院校有必要从两个方面完善专业教材编写工作:一是教师需将最新的社会发展动态与行业科技成果及时融入教材,确保研究成果有效转化为教材内容,促使教材内容高度适应社会与行业发展需求;二是教师需要立足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并结合个人对学科发展的认识与具体教学实践,认真编写与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教学特点相适应的专业教材,实现专业教材内容与社会生产实践二者间紧密结合,切实提高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一流专业教学质效。
结语
“双一流”建设背景下,国家教育部门将高校内全部专业建设成为一流专业作为终极目标。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行业特征鲜明,致力于培养专业型与实践型人才,理应有效发挥自身学科优势,切实推动一流专业建设工作发展。然而,就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一流专业教学现状而言,尚且存在一系列问题,如专业发展定位存在偏差、师资队伍建设力度不足、实践教学力度有待加强等。为有效解决现存问题,切实提高一流专业教学工作质效,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理应合理制定专业发展目标、加大师资队伍建设力度、优化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并完善专业教材编写工作。
参考文献
[1]苏红伟,宋广林,姜转宏,等.建设学科群:一流大学提升核心竞争力的重要举措[J].高等农业教育,2019(3):3-7.
[2]杨林,于红,郑潇.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水平的空间特征及提升策略:基于“双一流”建设视角[J].教育与经济,2022,38(1):60-68.
[3]国务院.关于印发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的通知:国发〔2015〕64号[A/OL].(2015-10-24)[2022-08-19].http://www.moe.gov.cn/jyb_xxgk/moe_1777/moe_1778/201511/t20151105_217823.html.
[4]于亚楠.专业认证背景下应用型大学一流专业建设内涵、价值与策略[J].泰山学院学报,2021,43(4):102-106.
[5]教育部,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印发《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实施办法(暂行)》的通知:教研〔2017〕2号[A/OL].(2017-01-25)[2022-08-19].http://www.moe.gov.cn/srcsite/A22/moe_843/201701/t20170125_295701.html.
[6]教育部,財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关于高等学校加快“双一流”建设的指导意见》的通知:教研〔2018〕5号[A/OL].(2018-08-08)[2022-08-19].https://www.gov.cn/gongbao/content/2019/content_5355477.htm.
[7]原朝阳.应用型本科高校“一流专业”建设研究[J].智库时代,2019(24):85-86.
[8]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中西部教育发展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6〕37号[A/OL].(2016-06-15)[2022-08-19].https://www.gov.cn/zhengce/content/2016-06/15/content_5082382.htm.
[9]王强,姜莉,戴彤焱,等.“双一流”与“新工科”背景下应用型本科高校学科、专业及课程一体化建设[J].湖北工程学院学报,2019,39(2):72-75.
[10]朱卫华,沈瑛.应用型地方本科院校一流专业建设相关问题研究[J].湖北农机化,2020(4):119.
[11]姜辉,王俊奇.一流专业建设背景下应用型本科高校产教融合机制构建:以石家庄学院教育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为例[J].山西大同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35(6):103-106.
[12]贾艳锋.“互联网+”时代应用型本科院校课程教学改革探索[J].现代商贸工业,2022,43(9):183-184.
Teaching Reform Path of First-Class Majors in Local Application-Oriented Undergraduate Universities
SONG Wen-zheng
(Academic Affairs Section, Sichuan Institute of Industrial Technology, Deyang,
Sichuan 618500, China)
Abstract: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double first-class” construction, it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goal to build all majors into first-class majors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Local application-oriented undergraduate colleges focus on cultivating professional and practical talents, so they should effectively give full play to their disciplinary advantages and help the construction of first-class majors achieve practical results. Firstly, this paper expounds the value of constructing first-class majors in local application-oriented undergraduate universities. Then it highlights the teaching characteristics of first-class majors in local application-oriented universities. And then it points out the existing problems in the teaching of first-class majors in local application-oriented universities. Finally, in order to effectively solve the current problems, four feasible suggestions are put forward, including making reasonable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goals, strengthening the construction of teaching staff, optimizing the professional practice teaching system and improving the compilation of professional textbooks, providing useful reference for relevant workers.
Key words: local application-oriented undergraduate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first-class majors; teaching reform; pat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