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式现代化视域下体育助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特质考量与理路探索

2023-11-01 09:43赵富学
天津体育学院学报 2023年5期
关键词:体育事业中国式强国

赵富学

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推进伟大事业的中心任务[1]。体育事业作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标志性事业,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和外交等领域,贡献出了独特且突出的价值。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加强青少年体育工作,促进群众体育和竞技体育全面发展,加快建设体育强国[2],使我国体育事业的发展指向更加清晰。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如何结合中国式现代化的要求来审视体育助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鲜明特质;如何在中国式现代化视域下持续探索体育助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时代理路,是摆在体育研究领域的重要研究议题。对其进行深入的剖析和探讨,有助于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开创体育强国建设新局面,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出体育事业的标志性力量。

1 中国式现代化视域下体育助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特质考量

中国式现代化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指向,始终坚持社会主义方向、坚持社会主义道路[3]。中国式现代化体育立足于中国体育发展基点,正视中国体育发展现实,具有全民参与体育强国建设的号召力和动员力,在长期的体育事业发展实践中,积累了实现跨越式发展的丰富经验,在助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进程中呈现出了一系列鲜明的特质(见图1)。

图1 中国式现代化视域下体育助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特质考量图示Figure 1 The Traits of the Great Rejuvenation of the Chinese Nation advanced by Sports in the Perspective of Chinese Path to Modernization

1.1 根本性:立足中国体育发展基点,指向于助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独立自主是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生动标识[4]。独立自主是中国体育发展的基点和根本原则,也是中国体育事业依靠党和国家、人民的力量实现不断推进的必然历史结论。事实证明,中国体育事业取得的一系列辉煌成绩,都是靠走独立自主的道路实现的[5]。中国体育事业发展的前途和命运只能牢牢地掌握在中国人手中,这一基点是体育事业成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标志性事业的根本保障。进入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站在“体育强则国家强,国家强则体育强”的高度,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角度重视发展体育事业,更加强调了独立自主的发展基点对于体育强国建设的根本性。我国独立自主地推进和实现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体育毫无争议地成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在国际体育领域,一系列事关体育事业发展的自主道路、经验、智慧成为中国参与全球体育治理的鲜亮底色。在中国式现代化视域下独立自主地发展体育事业,既要克服人口规模巨大给全民健身战略实施带来的挑战,同时也要利用好大规模人口形成的体育发展红利,不断探索和创新体育助推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路径和程式,调适好推进体育物质文明和体育精神文明协调发展的方式方法,定位好体育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进程中的位置和作用,审视和发挥好体育在和平发展道路中的独特价值和功能。独立自主的发展基点使中国体育办成了以前想办而没有办成的事,在坚定不移走独立自主的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中实干出来的一个个耀眼成就,为助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坚实的体育基础、优势的体育保障、主动的体育力量,推动中国朝向体育强国稳步迈进。

1.2 检视性:正视中国体育发展现实,全面检验中国体育的整体成就

立足本国实际,实事求是,正视现实,才能使中国式现代化道路走得更加坚实[3]。党的十八大以来,在正视中国体育发展现实的基础上,党领导中国体育坚持守正创新,走出了一条呈现出鲜明中国特色的高质量、高效率现代化体育道路,创造了中国体育发展史上的崭新成就。2020 年底,中国有超过5 亿人进入了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群,有3.46 亿人参与冰雪运动;2012 至2021 年,中国体育健儿获得986 个世界冠军,创造了127 次世界纪录,2022 年在各项大赛中更是取得了33 金、18 银、25 铜的辉煌成绩,并且实现了多个项目的新突破;2021 年全国体育产业总规模(总产出)为31 175 亿元,增加值为12 245 亿元,与2020 年相比,体育产业总产出增长13.9%,增加值增长14.1%[6]。未来5 年如果保持13%的增速,体育产业总规模将在2025 年达到50 431 亿元,能够如期完成2014 年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中提出的“到2025 年体育产业总规模超过5 万亿元”的目标;截至2022 年12 月7 日,中国体育彩票销售累积达2 446.243 亿元,筹集公益金595.66 亿元[7]。2021 年底,全国有田径场地18.92 万个,场地面积10.01 亿平方米;全国游泳场地3.25 万个,场地面积0.74 亿平方米;全国球类运动场地248.10 万个,其中“三大球”场地127.69 万个,占51.47%;全国冰雪运动场地2 261 个,场地面积0.77 亿平方米,滑雪场数量达到800 座,雪道面积达到10 000 万平方米,雪道长度达到3 500 千米[8]。一组组体育事业发展的现实数据,印证了中国式现代化体育道路是走得稳、行得通的。通过始终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发展态度,在实践中不断探索、研究、把握、遵循中国体育事业的发展规律的基础上,正视中国体育事业的发展现实,全面检视中国体育事业发展成就,敢想敢干,敢闯敢试,是将中国式现代化体育不断推向前进的重要通路。

1.3 开创性:全民参与体育强国建设,向国际展示中国式的体育力量

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2]。我国作为世界人口大国,全民健身战略的推行广度和难度都是世界级的。党的十八大以来,“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的理念融入全民健身工作的全程。2014 年,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将全民健身定位为国家战略之后,国家陆续发布了《全民健身计划(2016—2020 年)》《全民健身计划(2021—2025 年)》《关于加强全民健身场地设施建设发展群众体育的意见》《体育强国建设纲要》《关于促进全民健身和体育消费推动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关于构建更高水平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的意见》等政策文件,旨在推动全民健身事业实现跨越式发展。通过全民健身的大力推行,广大人民群众自觉投入到了体育强国建设的进程之中,各地和全民健身有关的赛事活动、场地设施、科学指导等方面的服务和供给水平不断提升。全民健身和全民健康的融入路径越来越广泛,主动健康理念协同健康关口前移已经被广大民众所接受。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改造升级不断提速,2021 年底,全国有全民健身路径92.93 万个,健身房12.89 万个,健身步道10.59 万个,长度26.34 万公里;相比2013 年底,2021 年全国体育场地数量增长134.3%,总面积增长超过71%,人均体育场地面积增长超过65%[8]。国家财政对全民健身场地设施的支持力度越来越大,财政部下达的2023 年公共体育场馆向社会免费或低收费开放补助资金预算达10.8 亿元,支持符合条件的2 491 个公共体育场馆向社会免费或低收费开放,这些场馆将覆盖到全国所有的地(市)、近1 400 个县级行政区域,受益人次将超过4 亿[9]。全民健身热情高涨,标志性全民健身活动成为区域和地方对外宣传的名片。贵州的“村BA”场均观众超过1.5 万人,有的场次进行到次日凌晨4 点,鲜有观众提前离席,当地称之为“天亮文化”,对贵州“村BA”的直播以及相关短视频多达数百个,网络直播累积观看人数超过1亿[10]。内蒙古自治区西部一个常住人口不足8 000人的小镇上,有超过3 500 人热爱打排球,镇上几乎每个嘎查(村)、社区都有排球场地[11]。形式多样的全民健身活动广泛存在于全国各地的全民健身体系之中,不仅开创了全民健身活动组织规模、参与人数、消费驱动、文化拓展等方面的新局面,而且开启了在中国这一人口大国推行全民健身战略所产生的一系列正向联动效应,向全世界展示了来自全民推进的中国式体育力量。

1.4 借鉴性:积累了跨越式发展经验,为世界贡献中国式的体育智慧

中国式现代化经验为世界各国探索现代化道路提供了新样本、新选择、新借鉴[12]。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由体育弱国到体育大国再到建设体育强国,将体育发展成为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标志性事业,新中国的体育事业实现了从小到大,由弱变强的华丽转身,创造出了一个接一个人类体育史上的新奇迹,取得了举世瞩目的跨越式发展成就,为人类体育事业的进步贡献出了中国式智慧和经验。中国体育事业的跨越式发展,带有浓郁的中国式特色和鲜明的现代化特质,展现出了强大的制度优势和竞争优势[13]。中国共产党对体育工作的坚强领导,是助推中国体育事业跨越式发展的坚实保障,也是中国由发展落后的体育弱国迅速成长和崛起为现代化体育大国并稳步朝向体育强国迈进的核心经验。坚持体育为人民服务是助推中国体育事业跨越式发展的目标指向,而增强人民体质是中国发展体育运动的重中之重,这项任务不会发生变化,国家将会持续为提高人民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提供更优质的体育服务和资源供给。坚持走适合国情的体育发展道路,是保障中国体育事业实现跨越式发展的正确选择,中国体育具有的不断内省、探索和创新的特质,将适合中国国情作为体育事业发展的出发点,形成了科教兴体、人才强体和依法治体的特色体育发展之路。改革创新是中国体育事业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强大动力,中国体育强调对社会、经济和文化发展的整体性适应,在适应新形势、新阶段要求的同时深化对体育事业发展规律的认识和把握,积极推进体育体制与机制的改革,拓展发展思路和创新模式,以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实践创新为突破口,释放出了推动体育事业改革与创新的强大动力。中国体育事业的跨越式发展,丰富了全球体育现代化道路探索的案例集和资源库,为发展中国家体育事业的现代化进程提供了全新借鉴和选择,向世界展现了中国式现代化体育事业的强大优势和活力。

1.5 优越性:运用中国式现代化推力,为中国体育嵌入新的动力引擎

中国式现代化致力于开辟现代化的新领域新赛道,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14]。现代化的推力已经介入到了中国体育事业发展的各个领域,尤其是以信息化、智能化、数字化为代表的现代化科技,为全民健身智慧化发展、竞技体育科技助力、体育产业数字化转型等创造了更大的空间和机遇。一系列原创性、引领性的体育科研攻关与服务项目的实施,推动了更多高端体育科技成果应用到体育实践领域,极大地提升了中国体育事业的现代化发展水平。体育强国建设的推进和比拼,已经从竞技场延伸到科技场,现代化科技推力为体育强国、健康中国建设嵌入了新的动力引擎[15]。体育现代化不仅仅是某项技术或某个领域的科技突破,更多的是借助赛事举办的契机,将现代化的体育科技创新成果推广应用在城市建设、产业发展、民众生活的方方面面。北京作为“双奥之城”,两次举办奥运会分别打出了“科技奥运”“科技冬奥”的主题,5G移动互联、云计算、智慧观赛、运动科技、大数据、卫星导航、人工智能等现代化新科技,不仅融入了奥运赛事的运行全程,而且在赛后还嵌入到了居民的日常生活之中,为城市更新和未来城市建设提供了科技模板与支撑。通过专业院校、科研机构、生产企业等开展的科技联合,研发出了大量科技含量十足的现代化自主品牌运动技术与装备。科技与未来已经牢固地镶嵌在现代化体育发展进程中,使我国科技强国建设与体育强国建设的联结更加紧密,为体育助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注入了强大的科技推力。

2 中国式现代化视域下体育助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指向

要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体育强国,助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坚定指向,坚持和发展中国式现代化体育强国之路[16]。在中国式现代化视域下,通过科学理论的引领和导航,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优势,坚持独立自主的探索和总结,拓展体育强国的理论和实践,凝练体育发展领域的特色和理路,弘扬与传承中华体育精神,推动优质体育成果的转化和升级,能够为探索体育助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实践路径提供精准指向(见图2)。

图2 中国式现代化视域下体育助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指向探索图Figure 2 The Path of the Great Rejuvenation of the Chinese Nation advanced by Sports in the Perspective of Chinese Path to Modernization

2.1 把握科学理论的引领和导航,优化体育事业领域的行动指南

中国式现代化是一个开放包容、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体系,回应了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时代命题[17]。在中国式现代化视域下探讨体育助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理论和实践指向,需要把握中国式现代化理论体系对体育强国建设的引领和导航功能。围绕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立论主题和逻辑主线,可以优化和设计出体育强国建设在应对人口规模巨大、实现人民共同富裕、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相协调、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助力和平发展等中国式现代化核心特质时应该采取的行动指南。通过坚持中国式现代化理论的指向和引领,有利于提高体育事业的识变和应变能力,进而为体育事业高质量发展创设优质的环境和通路。通过优化体育领域行动指南,将新的体育发展模式和范型与人民群众的体育需求积极对接起来,推动群众体育、竞技体育、体育产业等领域协调联动的发展进程,提升体育事业在健身健康、为国争光、推动开放、产业发展、文明建设等方面的综合功能。通过促进体育跨区域、跨行业、跨领域的融合发展,使体育事业的发展规划能够符合中国式现代化科学理论的特质和要求,与科教兴国战略、健康中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乡村振兴战略、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可持续发展战略等国家的重大战略部署有效地统一起来,将体育事业建设成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标志性事业。

2.2 凸显优越制度的支持和保障,强化重大风险的防范应对能力

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展示了社会主义制度的强大优势和优越性,展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活力[18]。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中国体育现代化发展进程中应对各类风险挑战和艰险困难的有力支持与保障,为中国体育事业筑就了坚实的发展基础,营造了稳定的发展环境。由于世界范围内的不确定因素逐年增多,来自国家间的政治、经济、文化、意识形态等领域的斗争和对抗显得非常激烈,并且越来越多地出现在体育领域和发生在体育事件中。受利己主义思维意识的驱动,大型国际体育赛事,尤其是奥运会被政治化的趋势和风险正在加剧,反兴奋剂斗争已经部分演变成为国家利益角逐和政治较量的重点领域。在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下,大型国际赛事陆续停办或推迟,由此给许多国家和体育组织带来了严重的经济、社会、民生、财政等领域的风险,并且这些风险随时可能转化成为政治风险,同时,掺杂在体育事件、体育舆论中的与体育人物有关的意识形态斗争和风险也在日益加剧[19]。事实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应对国际体育领域复杂敏感形势和环境的最佳选择,是走好中国式现代化体育道路的内在要求。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引下,通过发挥制度优势来防范化解体育现代化进程中存在的各类风险,增强应对和消除重大风险的斗争精神,不仅能够在全面防范和精准化解风险中提升体育领域的风险治理效能,而且能为体育助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稳定可靠的制度环境。

2.3 坚持独立自主地探索和总结,设计推动体育改革的最佳方案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式现代化,只有中国进行独立自主的探索和总结才能给出最佳方案[20]。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体育的前途和道路就牢牢地掌控在中国人自己手中,发达国家的要挟、国际体育组织的封堵、国际政治的打压,从来没有击垮过中国发展体育事业的决心和信心。反之,中国体育在各种不利的环境中越挫越强,更加坚定的依照自己的国情和发展节奏,探索体育事业发展规律和总结体育事业发展经验,使体育事业踏上了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之路。70 多年来,中国始终坚持独立自主推进体育事业的创新和改革,“举国体制”“奥运争光”“全民健身”“体育强国”“健康中国”等战略设计,蕴含着浓郁的自主程式和经验。3 届亚运会、夏冬“双奥”、世界大学生运动会、世界军人运动会、青年奥林匹克运动会等世界性综合体育赛事以及单项国际体育赛事的成功举办,不仅向世界展示了中国独立自主发展体育事业所取得的辉煌成就,而且表现出了中国人“敢想敢干”的独立自主精神能够转化成为“能干会干”的体育事业改革能力。同时,中国发展体育事业的自主理念和方案正在得到国际体育领域的普遍认可。例如“节俭办赛”作为申办北京冬奥的三大理念之一,中国自主的节能技术广泛应用到了场馆、赛事、训练、饮食、医疗、交通等领域,仅延庆赛区山地新闻中心的建筑光伏一体化应用项目年发电量就达到了15.3 万度,每年减排二氧化碳可达36.7 吨,而这仅是冬奥会延庆赛区一个普通的建筑光伏一体化应用项目,其他自主技术的开发、应用和推广的典型案例不胜枚举。事实证明,独立自主地推进体育事业发展、改革和创新,让中国体育在实践中掌握历史主动,是体育走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典型经验,推动了中国体育改革方案能够始终与民族复兴合拍、与现代化进程同向、与世界体育发展同频,向世界展现了自信、自立、复兴、强盛的体育大国形象。

2.4 拓展体育强国的理论和实践,树立展示体育成就的典型样板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加快建设体育强国。2035 年建成体育强国的愿景目标列入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 年远景目标纲要》,体育强国建设已经纳入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大局之中,成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要组构内容。在中国式现代化视域下,体育强国建设理论和实践拓展的空间越来越广阔,全民健身领域的融合理论与实践、竞技体育领域的训练和赛事改革理论与实践、体育产业领域的创新驱动理论与实践、体育文化领域的传承创新理论与实践、体育对外交往新格局的构建理论与实践等方面,不断有新的热点和成果生成。体育科技、教育、人才、法治建设、社会改革等领域的理论形态和实践路向持续丰富,树立起了能够展示中国体育强国建设成就的典型样板[21]。中国是世界上首个将体育强国梦与整个民族复兴梦联结在一起并赋予国家战略定位的国家,也是唯一将体育事业各个领域的发展都与“人民中心”紧密相连的国家,更是在人口规模巨大的背景下推进体育强国建设并能取得标志性成就的国家。新发展理念的贯彻、高质量发展的推动、新发展格局的构建、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推进、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发展、依法治国的全面推进、民生的改善和保障、脱贫攻坚战的取胜、生态文明建设的推进等事关中国社会改革和经济发展的关键领域中,均有体育事业做出的标志性成就和贡献,极大地丰富和拓展了体育强国建设理论与实践方案,使体育强国建设的战略性地位和变革性举措更有力地融入了国家政治经济文化生活中,凸显了体育在助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中无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2.5 凝练发展领域的特色和理路,延展中国体育发展的成功范式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既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国情的中国特色[2]。中国体育的现代化发展,既与世界各国体育的现代化进程和特征有一致和相似之处,但更多凸显的是中国自身的特色和理路,延展的是中国自身的成功发展范式和经验。中国体育事业向来重视顶层设计,在现代化进程中注重突出改革的重点任务[22]。这些任务中不仅有长期的行动坚守,更有大胆的试验、突破和创新。通过将新理念贯穿到体育事业发展的各个领域,站在以人民为中心的战略高度,围绕体育强国建设与健康中国建设的核心目标,有力推进全民健身与全民健康实现融合,有序且高质量完成国家定位的竞技体育发展目标,依据市场规律推进体育产业的业态融合和转型升级,持续提升体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水平,使中国体育事业凝聚了广泛共识,形成了改革创新的合力,使中国体育的特色发展经验和理路,能够为广大发展中国家体育事业提供更加实际和更易借鉴的成功范式。通过清晰界定体育与国家战略、人民需求、改革创新、国际合作的内在关系,可为国际体育领域改革治理提供典型的中国样式和方案,彰显体育大国的责任和担当。

2.6 中华体育精神的弘扬与传承,为体育事业发展提供不竭动力

中国式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物质富足、精神富有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根本要求[23]。中华体育精神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是助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能量和推动力,它来之不易,弥足珍贵,对内能够凝心聚力、激励民众,对外能够展示实力、树立形象,是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发展体育事业的内在核心动力。中华体育精神作为中国体育软实力中的“硬表达”,其形成和发展过程不仅体现了中国体育的价值导向和时代追求,而且也表现出了体育人对理想和信念的坚守与奋斗。“为国争光、无私奉献、科学求实、遵纪守法、团结协作、顽强拼搏”作为中华体育精神的核心内容,在其总结、凝练、形成、弘扬、传承过程中,产生了一批能够引领、激励、凝聚国人爱国热情的优秀体育工作者,延伸出了乒乓精神、登山精神、女排精神、北京冬奥精神等带有鲜明中华民族优秀特质的精神类型,在时空的交织中呈现出了立体多维的中华体育精神谱系。中华体育精神已经成为体育事业发展体系的重要组构,在国家颁布的重大体育政策和规划方案中,中华体育精神的弘扬和传承被作为重要任务进行部署。中华体育精神是世界了解中华民族团结奋斗精神面貌的一个重要窗口,具有强烈的民族性、时代感和震撼力,已经成为助推中华体育文化“走出去”的重要抓手[24]。在中国式现代化视域下,中华体育精神是一种积极的斗争精神,需要在竞争、拼搏、较量中去不断打磨和创新,需要在比赛中不断创造、再现和彰显。在取得辉煌体育成就的同时,应时刻保持警醒,不忘败、不忘危、不忘忧,在敢于斗争、善于斗争、能于斗争中丰富和拓展中华体育精神谱系,为助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永续不竭的精神动力。

2.7 推动优质成果的转化和升级,为体育发展储备核心内生资源

通过各个领域的持续进步支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有力推动中华民族尽早进入世界舞台中央,是各个领域的创新工作在中国式现代化过程中应该发挥的作用[25]。党的十八大以来,随着体育领域各方面的创新力度不断加大,体育各类业态的转型升级速度加快,来自制度创新、技术创新、科技创新、训练创新、赛事创新等方面的优质成果不断涌现,体育与文化、旅游、康复、养老、教育、健康、金融等领域的融合更广、更深、更实,推动体育事业整体实现了提质升级和协同增效,新形态、新业态“体育+”“+体育”的成果更多应用到了体育事业的创新领域,并且取得了显著的成效。特别是体育科技成果与实体经济、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产生了深度融合,促进了全民健身方式、运动训练方法、赛事组织体系、体育生产服务和商业模式的创新速率不断提升,不仅为体育强国建设储备了核心的内生性资源,而且有力推动了体育事业成长为中国经济社会转型升级的重要力量。在群众多元体育需求和利好政策的引导激励下,具有标志性的自主体育科技创新实现了从独立到崛起再到超越引领的革命性转变,例如安踏研发出的空气湍流控制、边界滑移技术、高弹减阻面料、表面导流结构等多项减阻技术成果,为中国冬奥健儿的竞技表现助力助威[26]。随着新理念、新技术、新方法不断交叉应用到体育创新领域,一系列自主生成和创新的成果已经成为助推体育事业发展的核心内生资源,通过政策支持和机制创新,推动这些核心资源转化为加快体育强国建设的核心优势,是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对体育创新发展的内在要求。

3 结束语

按照中国式现代化的要求,将体育事业建设成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标志性事业,需要对体育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中表现出的标志性功能进行凝练、总结和呈现。在未来研究中,需要广大体育研究工作者继续从战略性的高度,对体育在实现国家富强、助推民族振兴、促进人民幸福、加快社会进步等方面的特殊价值进行全方位、系统性的认识,结合国家对体育事业的顶层设计提出具体的推展方案,展示出体育在党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中的标志性地位,为全面建成体育强国和助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认识论层面的支持。

猜你喜欢
体育事业中国式强国
请党放心 强国有我
中国式民主
请党放心 强国有我
北京冬奥会“备战办”模式对河北体育事业发展的启示
“十三五”成绩单
——示范区建设中的云南体育事业
强国有我
我国体育事业财政支出:规模、结构与空间效应
秦晋争霸
不要让中国式焦虑,废掉了你的孩子
简述体育强国战略下残疾人体育面临的机遇与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