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中国视域下基本公共体育服务标准化的逻辑起点、现实基点与方向重点

2023-11-01 09:43张大超单凤霞孟欢欢宋亚伟
天津体育学院学报 2023年5期
关键词:公共服务标准化监督

张大超,单凤霞,查 金,邓 峰,孟欢欢,宋亚伟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采取更多惠民生、暖民心举措,着力解决好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提高公共服务水平,增强均衡性和可及性,扎实推进共同富裕。这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为2035 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目标的战略部署、“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及贯彻“人民至上”理念的具体要求。基本公共体育服务是全体人民增强体魄、健康生活的重要基础和保障,是我国基本公共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统揽全局、系统谋划,作出推进健康中国建设的重大决策部署,颁布了一系列政策,为实现“健康中国”“中国式现代化”“实现共同富裕”等国家战略目标对“基本公共体育服务体系及其标准化建设”提出了明确要求,诸如《“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2016 年)、《全民健身计划(2016—2020 年)》(2016 年)、《“十三五”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规划》(2017 年)、《关于建立健全基本公共服务标准体系的指导意见》(2018 年)、《体育强国建设纲要》(2019 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 年远景目标纲要》(2021 年)、国务院《关于构建更高水平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的意见》(2022 年)等。

上述一系列国家政策表明,供给更高水平公共体育服务是实现健康中国国家战略目标的重要保障,而基本公共体育服务的标准化建设是促进公共体育服务均等化、普惠化、便捷化的重要路径。我国基本公共体育服务标准化的建设工作还处于起步阶段,虽然取得一些成效,但还存在诸多现实问题,如政策文件表述笼统、理论基础相对薄弱、制度建设滞后、管理流程不规范、试点建设布局结构不均衡等。如何破解国家一系列政策和实践中存在的诸多问题:(1)针对我国到2035 年基本实现现代化和2050 年建设现代化强国的目标,如何确立“基本公共体育服务”在“中国式现代化”国家建设中的功能定位与价值理念?(2)如何进一步明确与精准定位“基本公共体育服务”与“非基本公共体育服务”的内涵?(3)“基本公共体育服务”核心目标是促进“全民健康”,确保“健康中国”战略目标的实现,如何构建与之相适应的“基本公共体育服务”内容体系?(4)如何建立健全基本公共体育服务内容标准体系?(5)如何建立高效的基本公共体育服务管理组织机构体系?各种类型的基本公共体育服务内容如何实现“供给流程的标准化”?(6)基本公共体育服务的供给方式有哪些?如何建立不同主体不同供给方式的标准化?(7)基本公共体育服务及其标准化的保障体系如何确立?(8)基本公共体育服务的标准体系如何进行试点建设?诚然,健康中国、中国式现代化、实现共同富裕等国家战略目标为基本公共体育服务标准化建设指明了方向,深刻理解中国式现代化,以全民健康为目标,应积极构建促进全人群、全生命周期健康的基本公共服务标准内容体系,并进行标准的监督、反馈、调整和推广,以促进基本公共体育服务的标准化、均等化、普惠化、便捷化,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增强其获得感、幸福感。因此,根据国家发展需要,依据中国式现代化和实现共同富裕发展目标,结合健康中国中对体育工作提出的目标任务,系统研究我国基本公共体育服务标准化建设已成为亟待解决的命题,以期为国家政策制定、决策执行提供借鉴与参考。

1 健康中国视域下基本公共体育服务标准化需厘清的三对

1.1 标准化与均等化

对基本公共体育服务标准化进行探究,需要清晰的认识标准与标准化、标准化与均等化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标准化工作指南》中对标准和标准化进行了概念界定,标准是“为在一定范围内获得最佳秩序,经协商一致制定并由公认机构批准,共同使用的和重复使用的一种规范性文件”;标准化是“为了在既定范围内获得最佳秩序,促进共同效益,对现实问题或潜在问题确立共同使用和重复使用的条款以及编制、发布和应用文件的活动”[1]。标准是标准化系统的最基本要素和标准化学科的最基本概念,是标准化活动的主要成果[2],通常以一种规范性文件为表现形式。标准化是对标准的动词化,是一种过程和活动,包括标准的制定、实施等多个环节。标准化经历了从非标准到标准再到标准再造的一个变迁过程[3]。均等化与公平正义等价值理念密切相关,而不是简单的平均化,目的在于促进机会均等。基本公共体育服务均等化是指全体公民都能公平可及地获得大致均等的基本公共体育。基本公共体育服务均等化是标准化建设的目标和核心原则,标准化是实现均等化的手段和过程,通过标准化过程来促进均等化的实现。

1.2 健康中国与中国式现代化

党的十九大报告将“实施健康中国战略”作为国家发展基本方略中的重要内容,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明确提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健康中国建设不仅直接关乎民生福祉,而且关乎国家全局与长远发展,是国富民安的重要标志[4]。中国式现代化是基于中国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本质要求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可见,健康中国和中国式现代化都是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必然要求和唯一正确道路[5]。“健康中国”战略旨在促进全民健康,“民康国富,民健国强”,全面推进健康中国建设是关系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的重要战略任务之一。人民是现代化强国的建设主体,人民健康关乎国之大计,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必然要把保障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这也是贯彻“人民至上”的具体要求。全民健康不仅是健康中国的战略目标,也是现代化强国的应有之义,是二者共同的价值归旨。我国基本公共体育服务标准化建设要始终贯穿“以人民健康为中心”这条主线,不仅回应了健康中国战略,也凸显了中国式现代化的特色。

1.3 基本公共体育服务与非基本公共体育服务

公共体育服务是由政府主导提供,旨在满足公民及各类社会组织体育需要的各种服务,包括基本公共体育服务、普惠性非基本公共体育服务两大类[6]。在现实实践中,政府、老百姓和服务提供部门对基本公共体育服务和非基本公共体育服务二者之间的边界认定往往存在差异,从而导致供给错位问题,因此,进行基本公共体育服务标准化工作,厘清二者之间的核心差异,并进行边界划定尤为重要。依据《“十四五”公共服务规划》和《国家基本公共服务标准(2023 年版)》中对基本公共服务和非基本公共服务进行的阐释说明及国家基本公共体育服务标准的相关内容,对基本公共体育服务和非基本公共体育服务之间的边界进行归纳总结,二者区别在于:(1)服务目的不同。基本公共体育服务目的在于保障全体人民的基本体育需要;非基本公共体育服务目的在于满足公民更高层次的体育需要。(2)服务内容不同。基本公共体育服务内容主要为公共体育场地设施、科学健身指导、群众健身活动赛事和健身知识等;非基本公共体育服务内容更加多样化、差异化,如健身培训、赛事观赏、体育表演、体育休闲等。(3)责任主体不同。基本公共体育服务由政府承担保障供给数量和质量的主要责任,引导市场主体和公益性社会机构补充供给;非基本公共体育服务由市场自发供给,市场供应不足部分由政府通过支持公益性社会机构或市场主体,增加服务供给、提升服务质量。(4)收费方式不同。基本公共体育服务采用免费或低收费方式;非基本公共体育服务采用大多数公民可承受的价格付费享有。基本公共体育服务是公共体育服务最基础的内容,其核心是全民健身公共服务。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基本公共体育服务范围会逐步扩展,水平也会逐步提高。

2 健康中国与基本公共体育服务标准化的内在逻辑

2.1 健康中国战略引领基本公共体育服务标准化建设

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是中国共产党的初心和使命。健康是人民幸福安康、社会发展进步的起点,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的重要标志,也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将“健康中国”列为2035 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目标的重要内容,提出“把保障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完善人民健康促进政策”,凸显“人民健康是现代化最重要的指标”。早在2016 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提出“完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广泛开展全民健身运动,促进重点人群体育活动”,还强调“发布体育健身活动指南,建立完善针对不同人群、不同环境、不同身体状况的运动处方库”[7]。可以看出,健康中国战略对基本公共体育服务标准化建设的引领作用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见图1):首先,思想引领。以人民为中心是中国治理的核心密码,党的二十大报告将“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明确为我国前进道路上的重大原则之一。健康中国战略坚持人民至上,以人民健康为中心,以实现全民健康为根本目的。我国基本公共体育服务标准化建设,要牢牢把握“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实现全方位、全周期地保障人民健康。其次,目标引领。党的十九大报告和二十大报告都将实施健康中国战略纳入国家发展的基本方略,把人民健康置于“民族昌盛和国家富强的重要标志”地位,并要求“为人民群众提供全方位全周期健康服务”,因此,在健康中国视域下,基本公共体育服务标准化建设应以促进全民健康为核心目标。立足全人群和全生命周期两个着力点,实现更高水平的全民健康。最后,路径引领。共建共享是建设健康中国的基本路径。《“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在场地设施建设、组织网络建设、社会体育指导员发展等方面给出了标准要求。在此引领下,基本公共体育服务标准化建设要从供给侧和需求侧两端发力,统筹政府、社会和个人三个层面,形成维护和促进健康的强大合力,实现全民健康。

图1 健康中国国家战略与基本公共体育服务标准化的内在逻辑Figure 1 The Internal Logic of the National Strategy for Healthy China and the Standardization of Basic Public Sports Services

2.2 基本公共体育服务标准化助力健康中国战略实施

基本公共体育服务标准化建设立足于“健康中国2030”战略,全面关注“全民”和“健康”两个关键点,并贯穿制定标准—实施标准—监督标准—调整标准—应用推广等全过程,力求提高全民健康水平和全民健康公平,以助力健康中国战略。具体表现为(见图1):(1)助力“健康中国”战略目标。健康中国的主要目标是促进全民身心健康水平提升,而体育被纳入到健康中国发展规划纲要中,其核心就是通过体育锻炼促进全民身心健康水平。通过对国际的相关理论研究及各国实践分析,体育锻炼促进全民身心健康主要体现在4 个方面:①通过各种有氧耐力运动项目的锻炼,提高人体心肺功能水平,提升有氧能力(最大吸氧量);②通过体育锻炼改善身体成分(体脂肪%、肌肉体积);③通过体育锻炼增强肌肉力量、爆发力和耐力;④通过体育锻炼增强骨健康和平衡能力等。(2)助力“健康中国”建设过程。健康中国建设的战略主题是“共建共享、全民健康”,其核心是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健康生活水平。体育作为居民健康的生活方式,对不良习惯的改善,生活品位的提高,整体健康水平的提升具有重要作用。基本公共体育服务标准化建设,依据体育促进人体健康的内在原理,对场地设施的类型数量、空间位置进行合理规划与科学维护,对全民健身的赛事组织、活动指导、知识普及、体质监测及监督反馈等方面制定相关标准,并针对不同人群、不同环境、不同身体状况制定运动指导标准,解决人民“哪健身”“能健身”和“会健身”等问题,形成全民参与体育锻炼的氛围,推动健康中国建设。

3 健康中国视域下基本公共体育服务标准化的逻辑起点

3.1 贯穿一条主线:以人民健康为中心,实现均等化发展

目前,我国基本公共体育服务标准化建设相对薄弱,不利于公共体育服务均等化目标的达成和国民体质健康的提升。作为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均等化的重要内容之一,实现基本公共体育服务均等化、普惠化、便捷化,“有标可依”是第一步。对我国基本公共体育服务标准化建设进行学理探究,必须贯穿“以人民健康为中心,实现均等化发展”这样一条主线。首先,在内涵阐释与理念构思过程中,要结合“健康中国”“体育强国”“全民健身”等国家战略背景,紧扣中国国情和时代特征,如城乡二元结构特征、社会需求变化、全生命周期、不同人群等,为中国特色的基本公共体育服务标准化建设提供理论依据。其次,在标准体系的制定、实施、监督和调整过程中,突出对“人民”和“健康”的学术关注,加强对农村地区和弱势群体的人文关怀,以实现均等化发展的目标。最后,在标准应用推广过程中,通过信息化平台的搭建、管理人才的培训和标准化试点建设,为城乡居民健身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的服务,不断推动我国提高基本公共体育标准化水平。

3.2 把握两个着力点:“中国式现代化”和“应用指向”

基本公共体育服务作为体育强国、健康中国的重要支撑,是“中国式现代化”国家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式的基本公共体育服务”必须立足国情,将促进健康的理念融入公共政策制定实施的全过程,加快形成有利于健康的生活方式、生态环境和经济社会发展模式,实现健康与经济社会良性协调发展。(1)中国式现代化既具有现代化的一般特点,又具有中国式的特殊之处。我国地域广大、人口规模巨大、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因此,公共体育服务标准体系的构建和完善必须考虑我国国情,对发达国家公共体育服务的先进经验进行甄别和借鉴,使基本公共体育服务标准化建设具有明显的中国特色。(2)基本公共体育服务标准化建设的总体规划和实施方案研制中着力体现“应用指向”。在摸清现状、明确瓶颈、揭示矛盾的基础上,围绕拟定的我国基本公共体育服务内容标准化体系,制定我国基本公共体育服务标准化建设的总体规划及其实施方案,使基本公共体育服务标准化的建设指向实际应用。为提高规划与实施方案的科学性、可行性,将对选定的标准化试点进行试点验证、调整、修订和完善,从而使研究成果更具应用价值。

3.3 参借三个理论:基本公共体育服务标准化研究的理论基础

基本公共体育服务标准化研究和建设还处于起步探索阶段,相关理论参借是研究的发展逻辑。基本公共体育服务标准化是政府不断进行公共服务改革的产物,标志着我国服务型政府改革探索进入了新阶段。健康中国视域下基本公共服务标准化建设,离不开新公共服务理论、公共产品理论和健康促进理论等相关理论的支撑。(1)新公共服务理论。该理论是在传统公共行政理论以及新公共管理理论发展的基础上演变而来的,主张将公民置于核心位置,应用民主和社会的标准来衡量公共服务质量,更加强调公平、民主与正义。(2)公共产品理论。公共产品理论是新政治经济学的一项基本理论,是正确处理政府与市场关系、政府职能转变、构建公共财政收支和公共服务市场化的基础理论。作为公共产品的公共体育产品,为避免由于“搭便车”现象而导致产品生产和供给减少,需要政府来出面提供公共体育产品。(3)健康促进理论。健康促进是提高健康水平的最佳过程与途径,使个人、集体乃至整个社会,在更大程度上主动修正不健康行为,优化生活方式,促进环境的改善,从而达到控制影响健康的各种危险因素,增进身心健康,提高生活适应状态的良好健康素质。为发挥基本公共体育服务的健康促进价值,基本公共体育服务要把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以提高国民健康水平为目标及评价标准。

3.4 回应四个问题:是何,为何,如何,何为

(1)梳理健康中国战略和基本公共体育服务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在健康中国战略和中国式现代化目标下,分析我国基本公共体育服务标准化建设的时代价值和理论基础,回答“标准和标准化是什么”“基本公共体育服务和非基本公共体育服务是什么”“健康中国战略下基本公共体育服务标准化是什么”的问题。(2)为促进全民健康,实现基本公共体育服务高质量发展,从国家政策、理论研究、现实实践等方面对我国基本公共体育服务进行现状分析,在基于对我国基本公共体育服务的群众满意度及需求分析的基础上,剖析当前我国基本公共体育服务标准化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成因,回答“为什么要进行基本公共体育服务标准化建设”的问题。(3)从历史演进的视野审视我国基本公共体育服务标准化建设的本土经验,并借鉴发达国家基本公共体育服务标准化建设的先进经验,通过制度、组织、财务、政策、评价、监督等多维度、全方位解决“如何构建基本公共体育服务标准和标准化”才能对接健康中国战略、响应中国式现代化目标的问题。(4)通过标准化试点建设、信息化平台搭建和管理人才培训来推广并验证我国基本公共体育服务标准的适用性和有效性,回答如何保障与支撑标准化的实现问题,怎样实现基本公共体育服务标准化、均等化、便捷化的问题。

4 健康中国视域下基本公共体育服务标准化的现实基

4.1 学术研究明显升温,理论基础还相对薄弱

近年来,我国政府在全力推进公共服务领域内的标准化建设工作,已经在教育、医疗、文化、科技等公共服务领域进行了较为完善的标准化建设工作。随着健康中国和体育强国战略的不断推进,基本公共体育服务标准化相关研究不断升温。既有宏观层面的研究,如我国政府基本公共体育服务标准化建设的初步研究[8]、基本公共体育服务标准化建设[9]、英国公共体育服务标准化评价模式[10]等;也有中观层面的探讨,如全民健身公共服务标准化研究[11]、城市基本公共体育服务设施供给标准化研究[12]等;同时有微观层面的思考,如全民健身信息服务平台标准化建设[13]、公共体育服务合同外包运作模式[14]等。但基本公共体育服务标准化相关研究起步较晚,基础理论仍然较薄弱,理论指导实践的作用还不明显,造成了基本公共体育服务标准化工作还相对滞后。目前,关于基本公共体育服务内容还有待进一步界定,同时还存在管理与供给流程标准、财政预算与共享共担标准、监督与评估标准等体系建设研究不足的问题,亟需加快推进中国特色基本公共体育服务标准化体系的进一步研究。

4.2 政策导向持续加强,制度建设还相对滞后

一直以来,我国高度重视公共事业和体育公共服务,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文件和法规,成为了促进基本公共体育服务标准化发展的强大外推力。2011年,我国颁布的《服务标准化工作指南》中将服务标准化概括为6 个方面,其中第5 个方面为旅游、文化、娱乐和体育服务,第6 个方面为社会公共服务和其他服务。2021 年《国家标准化发展纲要》颁布,明确提出要实施基本公共服务标准体系建设工程,建立门类齐全的体育标准。《2023 年国家标准立项指南》,强调推动标准化工程和行动的落地。此外,《“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2016 年)、《关于建立健全基本公共服务标准体系的指导意见》(2018 年)、《体育强国建设纲要》(2019 年)、《关于构建更高水平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的意见》(2022 年)等国家一系列政策都强调了基本公共体育服务标准化建设的重要性及建设要求。体育领域的国家和行业标准相继颁布,如TC291 体育用品、TC456 体育、TC456/SCI 体育/设施设备[15]等。《全民健身基本公共服务标准(2021年版)》明确了现阶段我国全民健身基本公共服务的主要项目、服务内容和服务标准。政策是标准制定的强大外推力,但制度是标准落地实施的重要保障。目前,我国基本公共体育服务标准化制度建设还不完善,特别是监管制度、反馈制度、问责制度建设等较为缺乏[16],监督评估制度不健全[17]。制度保障可从制度管理体系和制度内容体系两方面入手。制度管理体系包括制度建设组织体系、制度建设的系统规划和制度生命周期管理;制度内容体系设计可从宏观、中观和微观三个层面,每个层面的侧重点不同;具体包括服务内容、服务流程、财政预算、服务监督等方面的制度设计与完善。

4.3 组织支撑逐步完善,管理流程还不够规范

组织系统是基本公共体育服务标准化体系建设的基础力量和载体[18],为顺利开展公共服务标准化工作,我国在不断完善公共服务标准化的组织体系。公共体育服务组织包括政府组织、社会组织、市场企业,政府是我国标准化的主要的组织机构,包括国家质量监督行政部门、国家标准化管理部门、认证认可监管部门以及相应的地方行政机构[19]。在国家层面,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于2001 年10 月正式成立,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授权履行行政管理职能、统一管理全国标准化工作的主管机构。2022 年,新成立全国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共35 个,截至2022 年底,全国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共1 319 个[20]。在体育领域,全国体育用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于2007 年成立,全国体育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于2009 年成立。随后,相关分领域标准化技术分会和地方标准化组织相继成立,如2012 年浙江省成立了浙江省体育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是全国第一个地方省级体育标准化组织。公共体育服务组织体系虽然在不断完善,但管理流程不够规范还是目前面临的突出问题,如存在政府顶层设计规划不足、部门间协同化程度不足、政府购买公共体育服务中体育社会组织的道德风险[21]、体育社会组织整体参与不足等问题[22]。公共体育服务组织体系的高效运行需要一定条件,如组织机构、职能设置、工作职责和组织制度等组织因素的共同作用。因此,实现基本公共体育服务管理流程标准化,需要规范政府购买基本公共体育服务流程管理,确定服务内容、服务水平、服务流程等标准要素,并对服务机构、从业人员、服务对象进行监督和评估,建立服务信用记录,将服务质量等有关信息纳入全国信用信息共享平台。

4.4 试点建设成效突出,现实问题仍有待破解

截至2022 年底,各地开展国家级标准化试点示范项目7 723 个[20]。一方面,形成了省、市、县不同层面同步开启标准化综合改革试点的格局。2015 年3 月,国务院印发《深化标准化工作改革方案》,对标准化工作改革作出全面部署,拉开标准化改革发展的序幕。2016 年,国务院办公厅批复同意浙江开展国家标准化综合改革试点工作,并于2018 年发布《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同意山西、江苏、山东、广东省开展国家标准化综合改革试点工作的复函》。除了浙江、山西、江苏、山东、广东等省级试点以外,国务院标准化协调推进部际联席会议办公室还批准武汉、沈阳、许昌 3 市开展国家标准化改革创新先行区建设,批准如皋、阳朔开展国家基层标准化改革创新先行区建设。至此,全国形成省、市、县不同层面同步开展标准化综合改革试点的格局。另一方面,形成了不同领域标准化试点建设的典型案例和可复制经验。 2013 年,国家26 个部委联合印发了《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综合标准化试点细则》,2014 年以来开展了九批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综合标准化试点项目。试点项目针对各领域的痛点难点问题,通过建立完善标准体系,推进实施标准应用及持续改进,在规范行政管理和服务行为、提升社会管理效能和公共服务质量方面取得突出成效。2021 年,国家推介第一批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综合标准化试点典型案例,以充分发挥典型案例的示范作用,带动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但从这些试点经验看,标准高低不一,经济水平、社会发展程度、城镇化率等不同的地区或地市存在明显差异。如青海省海晏县的相关标准基本与国家公布的一致,而深圳福田区所提供的基本公共体育服务就非常全面,涉及两大类、六个具体类别,即公共体育设施开放服务类、全民健身服务。其中全民健身服务包含体育指导服务、国民体质测定服务、体育活动服务、体育场地设施建设服务、社会体育场馆惠民开放服务 5 项具体内容,且形成了对应的标准体系,远远高于国家标准。

5 健康中国视域下基本公共体育服务标准化的方向重

基本公共体育服务标准化是一项动态发展的系统工程,为解决我国基本公共体育服务供给不均衡、不充分的问题,必须坚持人民至上的根本立场,以全民健康为目标,在全民健康国家战略和中国式现代化目标引领下,如何推进基本公共体育服务标准化建设?把握好方向重点是解决问题的关键所在。在遵循标准化的一般流程和原则的基础上,构建我国基本公共体育服务标准化的工作流程和重点内容(见图2)。

图2 健康中国视域下基本公共体育服务标准化的方向重点Figure 2 Key Directions for Standardizing Basic Public Sports Service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Healthy China

5.1 构建基本公共体育服务内容标准体系

制定基本公共体育服务内容标准是基本公共体育服务标准化工作的第一阶段成果呈现,主要解决“基本公共体育服务主要内容有哪些”和“每项内容建设什么样的标准”问题。如何构建基本公共体育服务内容标准体系?(1)要对接健康中国战略目标。根据健康中国对体育锻炼提出的需求设计基本公共体育服务供给体育活动的类型、体育竞赛的类别、体育活动场地设施类型、 体质健康检测的内容等的种类及标准。以提高居民心肺功能、降低体脂率、提高骨骼质量等主要生理健康指标为目标,有针对性的供给运动项目指导和体育设施。结合城乡之间、区域之间的经济指数、人口指数、城镇化率和社会化程度等差异,确定能够满足民众基本体育需求的服务内容及服务标准。确立之后的内容标准不是静态闭合的,要能够根据不同社会发展态势下基本公共体育服务发展的新动态进行修正与调整。(2)要依据已有的国家标准。《国家基本公共服务标准(2023 年版)》提出基本公共体育服务包括公共体育设施和全民健身服务两大类,其中公共体育设施的服务内容要求按照《公共文化体育设施条例》《全民健身基本公共服务标准》《体育场馆运营管理办法》《公共体育场馆基本公共服务规范》等有关规定,为群众提供公共体育设施免费或低收费开放;全民健身服务内容要按照《全民健身条例》《全民健身基本公共服务标准》等有关规定为群众提供科学健身指导、群众健身活动和比赛、科学健身知识等服务,免费提供公园、绿地等公共场所全民健身器材。(3)需要进行本土调研和域外镜鉴。思考几个关键问题,如基本公共体育服务供给的内容是否符合受众喜好?不同区域、城乡之间供给内容与产品是否一致?如何在2035、2050 年两个关键时段供给与之匹配的高质量、多样性、现代化的基本公共体育服务内容?都需要进行深入调研并借鉴经验,结合我国基本公共体育服务标准化建设的现状、困境、成因、地区差异,研究基本公共体育服务的资源配置(场地、设施、人员、信息等)、服务内容(健身指导、赛事组织、体育项目培训、体质监测、信息咨询等)、服务时段、服务价格等标准体系。

5.2 制定基本公共体育主体运作标准

基本公共体育服务标准化的实施离不开组织架构、职能设置、工作职责和组织制度等组织因素。制定基本公共体育主体运作标准化主要解决基本公共体育服务管理及供给流程标准化不足,造成基本公共体育服务供给效率不高、体育社会组织活力不足、公众满意度不高等问题。如何制定基本公共体育主体运作标准?(1)要进行基本公共体育服务不同承担主体的组织机构建设标准及管理流程标准化研究。明确基本公共体育服务不同承担主体管理部门的职能、责任、业务,确定基本公共体育服务不同承担主体的组织机构建设标准及开展基本公共体育服务业务的管理流程标准。分析体育健身指导、群众体育赛事组织、公共体育场馆管理等核心业务及相关业务(包含部门协同、管理数字化、社会化运营等)的管理的标准流程。(2)要进行政府购买基本公共体育服务管理流程标准化研究。构建确定政府购买基本公共体育服务管理流程的标准体系,具体包括组织标准、需求标准、文本标准、程序标准、行为标准。其中组织标准,包括部门机构、岗位职责、内部治理等;需求标准,包括类别标准、名称标准、编码标准等;文本标准,包括内容目录文本标准、购买信息公告文本、购买方式文本标准、验收文本标准、档案标准;程序标准,包括项目申报标准、预算编报标准、组织购买标准、项目监管标准、绩效评价标准;行为标准,包括购买当事人行为标准、购买标准制定行为标准、购买标准实施行为的标准、购买标准持续改进行为标准。(3)要进行不同层级政府对基本公共服务投入的财政预算和共担机制标准化研究。主要解决基本公共体育服务资金投入不足和不同层级政府对基本公共体育服务资金投入责任不清的问题。根据不同级别政府权力、经济实力、受益范围、权责明晰、公平等原则,划分中央、省、市、县(区)四级政府的基本公共体育服务供给的事权和责任,并确定支付比例标准。在各级政府的预算收入、GDP、预算外收入、人口规模等因素对各级政府应承担预算支出比例的影响基础上,基于事权和财权相对应的原则确定各级政府应承担的基本公共服务投入资金份额。

5.3 确立基本公共体育服务监督及反馈机制

标准监督是标准制定并发布实施后的事后管理行为,目的在于督促执行单位和人员遵守标准规定,并对标准实施效果进行监控与反馈,以便对标准进行修正与调整。标准监督与反馈是基本公共体育服务标准化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直接关系到基本公共体育服务的质量和水平。为确保基本公共体育服务供给的有效性、公平性和均等性,构建科学的基本公共体育服务监督及反馈机制刻不容缓。(1)多元主体协同监督。政府承担着基本公共体育服务的主要责任和义务,但政府内部的监督机制往往存在实效性不强和客观性不足等问题。按照监督理论,外部监督和社会监督也是监督的有机组成部分[23]。基本公共体育服务的标准监督需要来自内部监督、外部监督和社会监督等多方监督主体,形成监督合力,从而产生整体效能。内部监督主要是政府的自我监督,包括供给基本公共体育服务的管理部门和财政部门,主要进行边界监督、需求监督、预算监督及购买规范性监督[24]。外部监督是内部监督的有效补充,具有更强的客观公正效用。外部监督主要来自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的人大监督;检察机关、审判机关的司法监督;纪检部门的监察监督等。社会监督主要来自媒体监督和公众监督,对标准监督具有其他监督方式无法取代的监督作用。加强自我监督,需要从健全监督规章制度,明确追责问责机制等方面入手,在日常监督中严明纪律要求,以不断提高自我监督效果。(2)全流程动态循环监督。包括事前(内部监督为主)、事中(内部与外部监督相结合)和事后(外部监督为主)全过程监督。结合基本公共体育服务供给的全流程,可以分解为3 个环节:基本公共体育服务决策监督、基本公共体育服务过程监督和基本公共体育服务绩效监督。决策监督是起点,主要是对预算、规划、项目的决策监督,把握着基本公共体育服务的基本方向和内容[25]。过程监督是对基本公共体育服务产品生产和供给流程的监督,在现代信息技术的加持下,过程监督将呈现出更加的及时、全面和准确。绩效监督是监督的最后一个环节,虽然被动但必不可缺,主要是对基本公共体育服务效果、效益和效率进行的监督,目的在于诊断问题并及时反馈,不断优化服务效果。(3)合理界定监督内容。监督要达到预期效果,必须要明晰监督内容的边界,监督内容不能被扩大,也不能被缩小,具体包括服务项目监督、财务预算监督和服务绩效监督。服务项目监督主要为了确保服务项目的合理、合规、合法,要收集并了解当前社会公众的需求状况,结合国情和法律法规,将之转化为基本公共体育服务项目。财务预算监督是项目执行阶段的监督,主要是对资金安排和使用情况的监督,包括预算分配和预算执行两方面,目的在于降低基本公共体育服务成本、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5.4 实施基本公共体育服务标准化绩效评价

公共体育服务标准化的基本特征之一就是动态性,基本公共体育服务标准化不是一劳永逸的工程,而是持续改进、螺旋上升的动态发展过程。一方面,要根据社会发展、科技进步和人们体育需求的进阶,进行实时的基本公共体育服务标准化绩效评估,从而发现问题,找出差距,对不适用的标准体系进行修订完善,以不断提高公共体育服务水平。另一方面,要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结合体育、健康领域重大政策出台、规划中期评估等,适时对基本公共体育服务项目和标准进行动态有序调整。标准的绩效评价与改进是标准化工作的立足点和力量源泉,通过标准绩效评价可以发现标准本身和标准实施过程中存在的缺陷和不足,以便改进标准和实施方案。首先,确定评价原则与内容。标准评价应坚持客观公正、科学严谨和全面准确的原则,评价时切忌主观性和片面性,采取科学的评价方法,对抽样方案和评价指标的确定要准确。标准实施评价一般包括:(1)符合性评价。根据标准的各项规定,评价实施过程各个环节是否达到标准要求,采用定量指标评价和定性指标评价相结合的方式。(2)实施效果评价。通过验证核实指标体系中的各项指标,确定标准实施效果达到的程度,需要收集大量的信息和数据,进行分析归纳,得出评价结论。(3)撰写评价报告。评价工作结束,应出具评价报告。其次,构建标准评价体系。包括遴选组织机构和人员、制定评价程序和方法、确定评价内容和要求。具体评价内容应包括服务效果、服务效率、服务影响等方面。服务效果可从体育运动参与率、公众从事体育锻炼的次数和时间、公民身体素质提升等指标进行评价;服务效率可从成本投入、公共体育场地和设施利用率等指标进行评价;服务影响可从公民体育运动意识的提升、体育消费提升等指标来测量。最后,进行数据处理与标准调整。对评价过程获得的数据进行分析处理,给出各单项的评价结果,并汇总评价结论,形成评价报告。数据分析结果用于促进标准的持续改进过程,通过分析评价标准的实施效果,找出标准实施问题与偏差,进而采取纠正措施,不断完善与调整基本公共体育服务标准。

5.5 探索基本公共体育服务标准化试行方案

基本公共体育服务标准的应用与推广是标准化工作的最后一个环节,是实现基本公共体育服务均等化、促进公共体育服务高质量发展、推进健康中国战略的重要途径与过程。基本公共体育服务标准的应用与推广中,应做到以下几方面。(1)把握人民至上的根本立场。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人既是实践主体,也是价值主体,现代化的核心是人的现代化。为实现全民健康的核心目标,结合中国人口基数大和区域差异大的现实,基本公共体育服务要特别关注老、少、边、穷地区,关注老年人、残疾人、儿童等弱势群体,做到全区域、全人群、全周期、全社会的标准化供给。(2)优化试点布局,提升示范效应。根据《国家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十二五”规划》和《国家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十三五”规划》中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标准化试点建设区域分布,可以发现华东地区建设数量最多,华中、华南地区建设数量较少,而东北地区数量最少,表现出明显的区域布局不均衡,形成了经济越发达,开展公共服务标准化试点建设的积极性越高,公共服务体育体系越完善的特征。因此,要做好基本公共服务的保障和兜底工作,调动试点建设薄弱地区积极参与试点项目建设,缩小区域差异。同时,不断探索试点建设创新模式,提炼建设亮点,构建试点创新成果和成功经验的共享机制,从而不断扩大试点建设的影响力。再次,开发基本公共体育服务标准化信息平台。《“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以下称为“规划”)中明确提出“加快推动体育健身等领域公共服务资源数字化供给和网络化服务”。信息平台科技赋能基本公共体育服务标准化能够“促进社会服务和数字平台深度融合”,推动信息共享、强化数据整合,从而实现精准化、便捷化服务。因此,建立一个以用户为中心、需求为导向的“一站到底”的信息服务平台是我国基本公共体育服务标准化推广与应用重点解决的问题。通过整合分散的体育信息资源,为全社会提供规范化、标准化、数字化、网络化的基本公共体育服务,提升百姓幸福感和收获感。(3)培养基本公共体育服务标准化管理人才。人力资源是一切工作开展的首要资源,而我国基本公共体育服务标准化建设的专业人才却极度短缺,呈现出总量不足,专业性不强。2022 年,国家体育总局办公厅印发的《2022 年体育标准化工作要点》中明确指出要“加强人才培养,完善体育标准化的宣传模式和人才培养机制”。如何推进基本公共体育服务的标准化人才培养工作,培养一批熟练掌握国际规则、精通专业技术的基本公共体育服务的标准化人才,将直接关系到基本公共体育服务标准化建设与健康中国建设的成效。因此,着力构建公共体育服务标准化人才培养体系已迫在眉睫。在国内外文献研究和实地调研的基础上,系统分析基本公共体育服务标准化人才的需求与匹配度,基于全面质量管理理论(Total Quality Management,简称TQM)从“培养目标—培养过程—培养评价—培养标准四维循环系统”构建我国基本公共体育服务标准化人才培养体系。

6 结束语

我国基本公共体育服务标准化建设是一项关系全民健康的民生工程,如何对接健康中国战略、把握中国式现代化是研究的起点也是难点。具有中国特色的基本公共体育服务标准化要立足于中国国情,同时借鉴国际先进经验,根据人体生理健康指标、我国地域差异,对我国东、中、西部的基本公共体育服务资源进行科学合理配置,破解目前地区经济越发达、公共体育服务越完善的马太效应,实现基本公共体育服务均等化和便捷化,提高人们的幸福感和获得感。在数字经济时代下,为促进基本公共体育服务高质量发展,构建基本公共体育资源配置的预测模型及开发基本公共体育服务标准化信息平台是研究发展趋势。

猜你喜欢
公共服务标准化监督
公共服务
标准化简述
公共服务
公共服务
公共服务
突出“四个注重” 预算监督显实效
标准化是综合交通运输的保障——解读《交通运输标准化体系》
监督见成效 旧貌换新颜
夯实监督之基
论汽车维修诊断标准化(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