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刊记者 李琪
历史江河奔腾不息,在冲波逆折处更显壮丽。历百转千回,那些经岁月洗礼熠熠生辉的,是精神的汇聚、价值的沉淀;那些始终激励后人前行的,是家国的书写、大我的境界。
20 世纪60 年代中期,在“好人好马上三线”号召下,无数有志儿女愿以此身报家国,奔赴“大三线”,于苍茫黔贵,筚路蓝缕、拓荒创业,播撒下贵州现代工业文明的种子。
明天,他们将深情淬炼成奋斗拼搏的力量,坚持以高质量发展统揽全局,赓续精神血脉,砥砺初心。历史与现实交汇,当下与未来转承。
置身新安,凝望“三线”建设,它是一部自强不息、改天换地的创业史,也是一部开拓奋进、春华秋实的发展史,更是一部坚定不移、求实创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奋斗史。
清凉夏日,踏足安顺,邂逅车水马龙。“火车拉来的城市”未曾远走,汽笛声声犹在耳畔。
1964 年,党中央果断决策,作出“调整一线,建设三线”的重大战略决策。自此,一场以“备战”为指导思想的大规模国防、科技、工业和交通建设“会战”在中华大地浩然开启。它总历时16 年,贯穿3 个“五年计划”,涵盖中西部13 个省区,震古烁今。风云际会,贵州因深居内陆,成“三线”建设主战场之一,安顺尤甚。从1964 年起,各条战线从祖国四面八方陆续会聚贵州高原。“我来过,我在这战斗过,我不后悔”。五十余载光阴倏忽而逝,时间苍老了容颜,融汇着血和汗的青春记忆却依然在他们人生的长河里熠熠生辉,忆起往事,他们满怀深情。
↑以学铸魂——遵义会议精神学习现场
有多少筚路蓝缕,就有多少薪火相传。“三线”新故相推,时序更替永恒,在时空的缝隙里,寸寸丹心殷殷可鉴,志启未来声如洪钟。
住“干打垒”,喝黄泥水,吃红薯饭……艰苦卓绝的拓荒史,千难万险的创业路。老一辈新安人也曾被生活百般刁难,但他们将“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的精神始终牢记心中,他们用粗粝的双手淘沥出家国赋予的使命。一个个披星戴月、挥洒豪情的历史故事,记载着无数三线人披荆斩棘创业的艰辛和曲折,映射着坚韧的“三线精神”。三线儿女把“献了青春献终生,献了终生献子孙”的誓言写在黔贵大地,在新时代有了新的面貌。
新安——是三线建设者在党领导下用艰辛、血汗和生命孕育形成的结晶,生动展现了共产党人的忠诚,也展现了航空人坚决崇高的政治品格。他以改革为动力,深耕研发,开拓市场,在新的时代浪潮中挺立潮头。他必将永载贵州奋斗的光荣史册。
一切伟大的成就,都是奋斗的结果;一切伟大的事业,都需要在继往开来中推进。
↑以学铸魂——遵义会议纪念馆参观现场
1970 年,在声势浩大的“好人好马上三线”号召下,来自各方的有志儿女聚于安顺,当时,即使建设工具简单,但凭借一腔爱国情,用汗水、信念,以及“千磨万击还坚劲”的韧性让新安公司从无到有、步步推进。在那个年代,航空人心中只有国家未来,只有民族振兴,只有新安发展。他们奋斗于此,扎根于此,抱着为祖国强大、为航空航天事业发展的崇高理想,心中也只有一个念想“新安是他们的家,新安是他们的未来”,克服了难以想象的困难坚守在三线。在他们手中建设出的新安公司秉承“航空报国 航空强国”的初心使命,为国家国防建设赓续奋斗。五十多年来,从小到大,从弱到强,走过了一个不断奋进、铸就辉煌的历程,硕果累累!
新蓝图使命在肩,新征程催人奋进。新安在发展的长河中通过小步快走“即改即善”,利用现有资源取得最好的完善效果,聚集“效率、成本、质量”,完成精益理念导入,实现管理能力提升。“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一步一步都是新安成长的足迹,是不容忽视的新安骄傲。
现如今,能力越大、责任越大、挑战就越多,面对新环境新挑战,新安不畏困难,与时俱进,聚焦高质量发展,面对发展瓶颈,新安越发鼓足士气,转变思路,改革求变。突破、蜕变,新安实现化茧成蝶。技术、创新、策略、坚持是他们最强有力的武器装备。建设成为主业突出、技术领先、管理先进、绩效卓越、资源配置能力强的一流航空机轮刹车系统级专业化供应商也是新安人共同努力和前进的方向。
贵州被称为全国脱贫攻坚战的主战场、决胜区,在“三线精神”中孕育而生的新安家园经过时间和重重困难的磨练,聚力自身发展的同时,时刻铭记自己作为国有企业助力国家发展,履行社会责任的使命。多年来,新安在大山深处的水井村持续深耕,通过“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的方式,持续助力其实现脱贫。
时光悠悠,岁月匆匆,一年年的接续奋斗,一代代的驻村干部,时光与热情,使命与担当,今天的水井村早已旧貌换新颜,村民的生活也不再单调,热闹非凡的荷花节、富含航空文化的飞机模型“网红打卡地”、蜿蜒宽阔的道路、当地的特色产品、五湖四海接踵而至的游客已经是当今水井村的新面貌,这个山坳里的小村庄也在抓住国家、时代给予的机会,努力长大,不断发展。公司秉持“打铁还需自身硬”的理念从单一的扶贫方式拓展出多元化帮扶思路,根治积贫积弱旧象。“通过策划推广农副产品,开展文化艺术节等活动,帮助村里人打开经营思路”,经过几年持续助力,逐步形成了从帮扶脱贫到乡村振兴、从资金支持到产业扶持、从消费扶贫到营销助力、从派驻挂职到人才培养、从定点帮扶到全面合作的新局面。
如今的新安已历经磨练而愈发坚毅,探索出了具有地方特色的“航空文化+美丽乡村+产业赋能+消费助力”的乡村振兴新模式。在“党建+乡村振兴”“乡村企业党建和乡村党建深入交流融合促进”两大特色加持下,深挖文化资源,坚持文化赋能,丰富水井文化振兴的新业态。坚持打造企村合作新样板,乘势而上接续推进乡村振兴。
三线建设离不开老一辈开拓者的奋斗,定然也少不了中坚力量的坚守。公司想要更进一步的发展,只固守本分、踏实肯干是不够的,还要多出一份创新。“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为了让公司产品经得起日益严格的考验,车间里总有一个默默努力的身影,那便是蒋文利。
长期从事机加车工工作的蒋文利同志不但没有因为长久从事一项工作产生厌倦感,相反,他把车工工作当作毕生的事业来追求。勤于车工技术研究,不断提高车工技术水平。2012 年,蒋文利参加第四十二届职业技能大赛获得贵州赛区车工第一名;同年,获贵州省技术能手称号;2013 年获贵州省“五一”劳动奖章;2014年获中航工业技术能手称号;2015 年荣获贵州省国防系统“十佳党员”标兵称号。
蒋文利同志平时话不多,虽然自己得到了很多光荣称号,但在荣誉面前他没有满足,而是不断探索研究。他在努力完成自己工作的同时,还带有6 名徒弟,目前大部分都已能够独当一面。公司还为他成立了“蒋文利劳模创新工作室”,自工作室成立以来,蒋文利作为技术带头人,带领多名技术骨干,解决了长期困扰公司产品质量的技术难题,为公司新品研制和生产提供了保证。
“匠心筑梦、技能成才”。除了蒋文利,新安公司还有很多技术能手,高峰、王喜强等等;身为蒋文利劳模工作室一员的吴帆,在由航空工业举办的第八届职业技能竞赛中脱颖而出,成功跻身总决赛;他们数十年如一日坚守在自己的岗位,潜移默化地影响了身边的同事与后辈;他们传承发扬“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的工匠精神,为中国制造贡献着个人力量;他们用钻研技能、成长成才的经历,诠释了“择一事终一生”的敬业精神,激发着年轻人投身技能学习的好奇和热情。
新安公司贯彻落实“人才强企”战略,求贤若渴、惜才如金。新安始终坚持“人才是第一资源”的理念,坚持党对人才工作的全面领导,全面深化三项制度改革,持续完善人才“引、育、用、留”机制,致力于把自身打造成为员工成长的沃土,形成了三支人才队伍行业竞争的比较优势。2022 年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成功建站就是新安深耕人才培训工作的真实写照,同时进一步强化了创新驱动引才聚才的力度,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的建设与运行,势必为新安高质量发展和打造一流企业注入不竭的创新动能。
↑积极投身乡村振兴事业
车间内加工制造如火如荼,车间外话剧排演有声有色。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在新安,有这么多热爱文艺的员工愿意在工作之余参加各式各样的文化活动,丰富业余生活,也丰富着自己的精神世界。《新安报》(新安公司内部刊物)上记录着大家一同参与过的话剧节、一二九合唱比赛;“新安家园”(新安公司公众号)中,有“荷花节”精彩展示,也有我与新安的故事。新安充分利用现有宣传平台,开展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宣传。激发职工文化创新渠道,开展覆盖全体职工群众的、参与度高的微视频评比活动,主题多样,形式活泼。
新鲜血液注入新安,开拓了新的平台,吸纳了新的形式,使新安不再沉闷。这些年轻人很多都是“航二代”,父母为此奉献一生,他们怀揣责任,继续新的使命。接棒后又奔跑,“三线”子弟跋涉依旧——在父母的熏陶感染下,在父辈未竟的事业和岗位上继续奋斗,为家国而耕耘。有多少筚路蓝缕,就有多少薪火相传。“三线”新故相推,时序更替永恒,在时空的缝隙里,寸寸丹心殷殷可鉴,志启未来声如洪钟。
往昔种种文娱活动历历在册,皆为宣扬新安之文化阵地。按照“理念渗透、行为养成、环境塑造、管理推进”四个方面确定近、中、远期目标规划,畅通信息通道,加强有效沟通,促进工作效率提升,为员工创造了一个良好工作生活环境。
新安公司重视推进先进文化力培育。因地制宜,精准施策,实现先进文化力培育的常态化推进。召开宣传思想工作会,明确年度重点工作要求。及时下发专项文化具体安排等,同时突出工作重点,避免眉毛胡子一把抓,发挥公司各单位在文化建设上各自具有的优势。围绕增强“脚力、眼力、脑力、笔力”,加强文化建设人员的培训,持续建强宣传人员队伍。
新安紧紧围绕“党建+126”工作模式,推动高质量发展。“1”指党的建设;“2”指共性选项,即加业务工作、加重点专项任务;“6”指构建“党建+改革”“党建+型号”“党建+质量”“党建+安全”“党建+创新”和“党建+乡村振兴”六种工作模式。通过推行此工作模式,把党建融入公司各项业务工作中,积极构建以党建为引领、统筹推进各项工作的新机制,推动党建工作与业务工作深度融合,党的领导核心作用进一步彰显。重点关注集团公司先进文化力建设,将先进文化力核心要素及主体构成明确为“引领力、支撑力、凝聚力、影响力”,结合公司所在三线特有的精神构成,构建先进文化力培育要素模型的四梁八柱。通过树立崇高使命、愿景,强化企业管理实力和战略定力,在遇到困难和挑战时始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朝着愿景目标奋勇前进。
创业之歌艰难而昂扬,“三线精神”历久而弥新。一代又一代新安人艰苦奋斗,不懈追求,实现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在这一方不断焕发新机的天地,无论是一本本印刻岁月发展的足迹文件,还是沉默不语的钢材零件,都在无声的岁月里,迸发着无限的精神力量。
新安公司一步一个脚印,绘就幸福美好新图景,在谱写高质量发展新篇章的道路上阔步前行!
贵州新安航空机械有限责任公司创建于1970 年,主要开展航空刹车机轮、刹车系统、液(气) 压附件、控制盒、粉末冶金,以及为轨道交通等配套产品的研制生产,具备自主研发、研制、生产制造、试验、检测能力。公司秉承“航空报国 航空强国”的初心使命,为国家国防建设赓续奋斗,五十多年来,取得丰硕的科技成果。其中:获得国家授权专利144 项、发明专利40 项、国防专利2 项、实用新型专利102 项;获得省部级科技成果奖15 项,分别是贵州省人民政府技术发明二等奖1 项、中国人民解放军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1 项、航空工业部科技成果二等奖1 项、航空工业部科技成果三等奖5 项、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科技成果二等奖2 项、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科技成果三等奖5 项。
↑航空报国 航空强国
↑全心全意——领导调研水井村乡村振兴情况
↑不忘初心——全体党员集体过组织生活
↑薪火相传——老一代新安人切磋技艺
↑精益求精——航空工业特级技能专家蒋文利
↑文化添彩——新安助力水井村荷花节
↑“鲲龙”进村寨——水井村航空元素“网红”打卡点
航空报国 航空强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