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研要留心群众“表情包”等3篇

2023-11-01 14:11:40文耕,金戈,崔浩
共产党员(辽宁) 2023年16期
关键词:表情包形式主义舆情

调研要留心群众“表情包”

文/文耕

群众的“表情包”,问题的“晴雨表”。想要更好地察实情、听民声,办实事、解难题,不妨多留心群众的“表情包”。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中央制定的政策好不好,要看乡亲们是哭还是笑。要坚持人民至上原则,将群众高不高兴、喜不喜欢、赞不赞成作为衡量标尺,留心观察群众的喜怒哀乐。群众喜了笑了,说明我们的工作做对了;群众怒了怨了,说明我们的工作有问题,就要警觉自省,虚心向群众请教,找准问题不足,及时改进提高。

开展调查研究,要真正扑下身子、放下架子,与群众拉呱唠嗑,面对面、心贴心沟通交流,特别要注意群众表情中流露出来的愁容苦相,把他们解不开的难唠出来、受不了的痛问明白。在此基础上,深入查找造成愁容苦相的原因,是生活遇到了困难,还是身体患上了疾病,或者是其他方面的难题,都要刨根问底弄清楚,为下一步形成“任务清单”、制定“整改台账”、跟进落实解决措施提供可靠依据。

调研走过场容易,捞干货很难。有的群众脸带笑容,但僵硬刻板、笑不由衷,内心非常抵触。要有识真辨伪的“慧眼”,善于透过迎合看敷衍,透过笑容看问题,读懂群众的内心顾虑。坚持身入、心入、情入,多走走田间地头,多坐坐马扎子,诚心诚意对待群众,以真心换真情,让群众放下戒备心,说出掏心窝子的话。

调研重在解决问题,要留心群众的焦躁急难,从最急迫的问题入手,哪怕只解决了一两件,也能回应群众的“期望值”,提高干部的“满意度”。一处垃圾的清理、一位老人的陪护、一项审批的简化等,看似不起眼,但都能提升群众的“获得感”,关键要办到群众心坎里。所以,要找准群众的“急难愁盼”,以钉钉子精神出实招、下实功,交出一份群众满意的服务“答卷”。

根治形式主义要真打严打

文\金戈

前一段时间,看了一篇名为《被逼出来的形式主义:上午发通知,下午要结果》的文章,颇有感慨。文章指出,有些形式主义是被上面逼出来的。时间上逼,内容上逼,格式上逼,形式上逼,逼得基层叫苦不迭。

一个“逼”字,暴露了少数上级部门和领导干部官本位思想严重、权力观扭曲,作风漂浮,工作方法简单,脱离群众,脱离实际,也道尽了基层不堪重负、疲于应付的苦恼和无奈。

作为“四风”问题之首的形式主义由来已久、成因复杂,受到历史文化、传统观念、社会习俗等因素影响,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形式主义虽人人痛恨、个个喊打,却屡禁不绝、花样翻新。形式主义过度地放大了形式的作用而忽略了问题的本质,其结果往往是形式与内容脱节,形式决定内容,严重地阻碍了实际工作的开展。形式主义是我们党的大敌、人民的大敌,要从根子上拔除。

扫除形式主义积弊,应当深挖思想根源,解决好“我是谁、为了谁、依靠谁”的问题,增强宗旨意识,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切实把为民造福作为最大政绩,把人民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作为衡量一切工作得失的根本标准,为群众解难题、办实事。

根治形式主义,坚持实字当头、干字为先。要加强统筹,不搞政出多门,不能让督查组、调研组、考核组满天飞,也不能让基层干部陷入无尽的表格和台账中,切实为基层真减负、减真负。切实转变作风,深入基层、深入群众中开展调查研究,了解基层的需求和群众疾苦,找准“急难愁盼”的问题,下大力气帮助解决。要讲究科学,改进工作方法,谋划工作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合理规划。

形式主义是一个顽症,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形式主义也不能只是人人喊打,而是要真打严打、露头就打。要压紧压实各级责任,督促层层传导压力。坚持科学精准靶向整治,动真碰硬、务求实效,以“抓铁有痕、踏石留印”的劲头严抓不放、常抓不懈。强化组织监督、纪律监督、舆论监督、群众监督。严肃执纪,对于一意孤行、乐此不疲搞形式主义的,要及时查处,点名道姓通报曝光、依纪依法严肃处理。

形式主义不但不能成事还严重影响发展,高质量发展离不开脚踏实地、真抓实干。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我们是“行动党”,不是“口号党”。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必须以实干赢得民心,以实绩护航发展。

莫让网络舆情带偏公众

文/崔浩

前段时间,“修便民桥被判刑”“城管与摊贩冲突”“地铁偷拍乌龙”等事件在网上形成舆论热点,不少标题党为博眼球、赚流量,混淆视听、误导公众。他们用扩大化、极端化的言论处心积虑带节奏、引导舆论风向、煽动对立情绪,企图浑水摸鱼、破坏网络共识,攫取利益。对这些社会乱象,我们不得不查。

平息网络舆情,需要疏堵结合。随着自媒体的广泛运用,大众对社会舆论的关注和参与与日俱增,嘈杂的网络舆论环境往往暗流涌动。信口开河、“按键伤人”的结果只能是害人害己,无益于事件的解决,更不利于网络空间的生态和社会秩序。主流媒体必须主动站出来,敢于发声、积极引导、正确应对。要拨开各种意见话语交织的重重迷雾,廓清事物的本质,做出正确的判断,引导人们秉持理性和客观的态度,实事求是、就事论事,不被情绪所左右。事实胜于雄辩。对于网络舆情,相关部门要做好深入调查,及时公布真相,公开透明事情的来龙去脉,直面舆论关切,增强与群众的沟通,尊重网民的监督权和知情权。

“舆论导向正确,是党和人民之福;舆论导向错误,是党和人民之祸。”在处理舆情事件时,一方面要有法可依、知法护法,做到依法办事、依法治理,把法律观念融入到处理舆情事件的始终,落实到应对工作的方方面面。另一方面,要坚持公开透明原则,应对网络负面舆情的最有利的武器就是公开透明,让操作舆论、绑架民意甚至歪曲事实的自媒体人失去生存的土壤。再一个是对网上收集到的意见建议,特别是一些涉及群众利益、舆论关注的问题,不仅要致力于回答“怎么看”,还要深入说明“怎么办”,做到既“解扣子”,又“指路子”,通过“说实话”来增强群众信心,创造良好的舆论监督环境。

猜你喜欢
表情包形式主义舆情
“表演完美”也是形式主义——为政不能耍把戏
当代陕西(2021年16期)2021-11-02 06:45:14
形式主义“闻着臭,吃着香”
当代陕西(2019年5期)2019-11-17 04:27:32
“开会”不是形式主义,“会海”才是
当代陕西(2019年13期)2019-08-20 03:53:50
挂在“墙上”的形式主义
当代陕西(2019年11期)2019-06-24 03:40:30
舆情
中国民政(2016年16期)2016-09-19 02:16:48
黄子韬:一个“表情包”的自我修养
舆情
中国民政(2016年10期)2016-06-05 09:04:16
舆情
中国民政(2016年24期)2016-02-11 03:34:38
微博的舆情控制与言论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