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视角下胶东经济圈旅游产业协同创新发展现状与策略探究

2023-10-31 10:02张岩君房立娜
旅游纵览 2023年10期
关键词:五市胶东经济圈

张岩君 房立娜

(曲阜师范大学地理与旅游学院精品旅游业态创新与标准化建设重点实验室,山东日照 276800)

引言

2020 年,《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胶东经济圈一体化发展的指导意见》发布,明确提出要加快胶东经济圈一体化发展,构建合作机制完善、要素流动高效、发展活力强劲、辐射作用显著的区域发展共同体。胶东经济圈是山东最具发展活力的区域,也是全国重要的旅游目的地和客源地,旅游业的一体化发展是该区域一体化发展进程的重要内容。胶东经济圈各地市基于相似的文化资源,挖掘和发挥比较优势,实现区域差异化协同发展是其实现区域一体化发展的应有之义。基于此,本文运用引力模型,基于社会网络理论对胶东经济圈区域旅游发展的空间网络特征进行分析,分析各城市之间的联系度,确定各节点的角色和各节点在整个网络中的位置与功能,以期为提升胶东经济圈整体综合旅游实力,实现胶东经济圈旅游产业协同创新发展提供思路。

一、国内外区域旅游协同发展相关研究综述

(一)国外研究综述

国外学者对区域旅游合作机制、合作现状与影响因素进行了较多的探讨。塞林(Selin)等通过研究北美旅游组织之间的关系,探讨了区域旅游合作的限制、动机和合作意义,建立了区域旅游一体化的理论框架[1];阿尔伯特·塞萨(Alberto Sessa)从区域的角度研究旅游业,从定性、定量两个方面对旅游系统相关联的组成部分进行分析,探讨了旅游系统组成要素之间的自我调节机制,对构建旅游协同体系是行之有效的初步探索[2];乔治·休斯(George Hughes)等在针对旅游可持续发展的研究中,从游客体验的角度提出旅游产品应与地方文化联系起来,阐述了协同创新发展的重要性[3];阿劳霍(Araujo)等以巴西为研究对象,提出在区域发展中应关注利益相关者的合作关系,提出建立综合型区域合作模式[4]。国外学者对旅游产业区域协调发展问题的讨论视角较为广泛,研究重点主要是旅游地和旅游企业的组织结构、各部门之间的协作、行为模式。

(二)国内研究综述

近年来,国内学者的研究视角和内容逐渐多样化,研究方法也逐渐转向以实证为导向的应用研究,并高度重视“大旅游”区域合作。例如,马勇等以武汉市为例,研究武汉旅游产业一体化发展模式,分析武汉大旅游圈的空间结构和职能特点,为武汉旅游圈发展提出了未来拓展方案[5];付洪利对协同学理论进行阐释,以成渝经济区为例,研究其旅游一体化的条件、障碍和对策[6];吴泓等则对跨行政区域的旅游竞合模式和机制进行了研究[7];殷柏慧等根据区域客观属性,分析环渤海地区旅游合作发展缓慢的原因,对比分析长三角和环渤海地区的旅游一体化发展条件,提出该区域旅游合作发展的道路[8];赵建强等引用赫芬达尔-赫希曼指数(Herfindahl-Hirschman Index, HHI)模型,从经济发展水平、人口、交通条件、旅行社、旅游景区、酒店六个方面对京津冀旅游协同发展水平进行了分析[9]。

综上所述,我国目前关于区域旅游协同发展的研究集中于理论基础、协同模式、发展水平等方面,研究对象多是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地区,鲜有关注胶东经济圈等地方重要发展区域。而基于网络视角可对区域内城市角色功能进行深入分析和明确定位,利于区域协调发展。基于此,本文以胶东经济圈为研究对象,从网络视角进行旅游产业协调创新发展分析,对提升胶东经济圈旅游综合实力,实现区域旅游产业协同创新发展具有借鉴意义。

二、研究内容与方法

(一)研究区域与数据来源

胶东经济圈位于山东省东部地区,包括青岛、烟台、威海、潍坊、日照五市,也是胶东文化、民俗和旅游圈。区域内完备的交通基础设施,已形成的高速化、网络化和立体化的交通格局,胶东五市相似的自然滨海风光,相近的红色文化、海洋文化、民俗文化等文化背景,都是其文旅合作一体化发展的条件和优势。

研究数据包括胶东五市的旅游业总收入和接待旅游者总人次,主要源于《山东统计年鉴2021》[10];城市间公路距离依据《中国高速公路及城乡公路网地图集》[11]。按照规范,对获取的数据单位进行统一化处理。

(二)研究方法

1.城市旅游经济联系引力模型

城市间存在大量的信息,各种信息通过城市这个物质媒介不断地交换、转移[12]。随着社会发展,信息交换越发频繁,城市之间的关系也愈加密切,而这种密切程度主要依赖城市之间的时间费用和交通距离。通过如下修正后的引力模型[13],可以算出城市旅游经济联系度:

式(1)中,Rij为城市i和城市j之间的旅游经济联系度;Pi、Pj、Vi、Vj分别表示城市i的旅游业总收入和接待旅游者人次、城市j的旅游业总收入和接待旅游者人次;Dij为i到j间的距离。如果需要测算某城市的旅游经济联系量,则通过将该城市与区内其他所有城市的旅游经济联系度相加来计算,公式如下[13]:

式(2)中,Ci为需要计算的城市i的旅游经济联系量。

2.市旅游经济联系的社会网络结构

(1)网络密度。网络密度是指网络中交易节点之间的实际连接数值与可能连接数值之比,可以用来衡量网络结构中各节点关系的密集程度,进而研究网络的演化趋势[14]。网络密度越高,表明网络对各交易节点造成的影响越大,整体网络结构的联系密度也会增加。在网络中,由于政策优势、地理区位、资源禀赋等因素,存在一些超级节点。

(2)网络中心度。网络中心度是社会网络分析的概念,用来表示网络中点的中心度,衡量节点在网络结构中的重要程度,包括三种中心度[15],其中点度中心度是通过对与该点直接相连的点的个数的计算,测量整体网络图的中心性和集中程度;中间中心度分为绝对和相对两种,表示该点的媒介程度,中间中心度最大的点被称为网络核心,其位置居于网络整体结构的中心,与其他节点交往时的控制作用最强,中心度为0 表示该点处于网络边缘,无法控制其他节点;接近中心度表示不受他人控制的测度,用来衡量整体网络结构的接近集中趋势,通过与其他点捷径距离总和计算。

(3)核心-边缘模型与角色分析。“核心-边缘”模型是以空间维度为对象,研究空间经济学的相关问题,运用该模型可以判断节点在网络结构中所处位置,分析节点是核心还是边缘,并对节点间联系的紧密度进行有效分析[14],其分析目标是将具有类似结构和功能的节点群体进行划分,从而确定各群体的共性。

三、结果与分析

(一)胶东五市旅游经济联系和网络空间结构

1.胶东五市旅游经济联系度和联系方向

基于修正后的引力模型和2021 年胶东五市旅游数据,计算各地市旅游经济联系量,具体如表1 和表2 所示。位居前三的城市是烟台、青岛和威海,其旅游经济联系总量占全省 78.82%。从联系方向分析,青岛与潍坊、烟台与威海这两组城市间的旅游经济联系度最高;而日照与威海、日照与烟台、威海与潍坊的旅游经济联系度均处于较低水平。由此可见五市经济联系不均衡。

表1 2021 年胶东经济圈各城市旅游经济联系度

表2 2021 年胶东经济圈各城市旅游经济联系量

2.胶东五市旅游经济联系的网络空间结构

(1)网络空间结构分析。在提取胶东五市旅游经济联系度等数据时要进行二值化处理,基于数据适用性和可对比性的考虑,将断点值取 45,得到胶东五市旅游经济联系的网络矩阵(见表3)。

表3 胶东经济圈旅游经济联系的网络矩阵

表4 胶东经济圈旅游经济联系网络中心度

通过绘制其网络空间结构图,发现胶东经济圈旅游网络空间结构呈现出中部青岛、烟台核心点处相对密集,外部边缘稀疏的格局。沿着 Network/Cohesion/Density 进行网络密度计算,发现胶东经济圈旅游经济联系网络的密度为 0.5,规模为 10,这说明区域间的旅游经济联系较为紧密,旅游整合程度高,导致网络密度较大。

(2)节点结构分析。计算并分析中心度和分析结构洞,结果如见表 4 所示。青岛烟台两市的中间中心度为3.000,远远大于均值1.2,表明区域旅游经济增长过程中,青岛和烟台是媒介中心,在网络中对其他点的控制力要远远高于其他三市,居于统治地位;日照、威海和潍坊中心度指标偏低,说明三市位于边缘、独立性不强,对其他节点的影响和控制水平弱,旅游发展过程中依赖核心。这种网络结构并不稳定。

通过结构洞分析发现,青岛、烟台两市有效规模高于其他三市,处于网络内部旅游流传输与信息共享的枢纽位置,占有更多的结构洞,对其他节点交互作用的控制程度最高。而限制度较高且有效规模较低的城市是日照、潍坊、威海,表明其处在网络边缘。

(3)核心-边缘模型。建立胶东经济圈城市旅游经济联系网络核心-边缘模型发现,有两个节点被划为核心区,其余 3 个节点被划为边缘区(见表5)。密度矩阵表明,核心区的密度为0.596,而边缘区的密度只有0.190,也证明了旅游经济联系的网络结构具有层次性。通过角色分析对网络进行层次细分,计算节点间阿基米德距离,分析可视柱状聚类图,将网络结构中各节点划分成3 个群体,进一步明确各地市地位和特征。

表5 胶东经济圈城市旅游经济联系网络核心-边缘结构

3.旅游地空间等级差异和原因分析

(1)胶东五市旅游地空间等级差异。青岛和烟台的旅游经济联系量、网络中心度较高,是区域旅游核心区。青岛是山东半岛地区核心城市,也是山东建设“一群两心三圈”区域发展格局的重心,始终发挥着引领胶东五市旅游发展的重要作用。烟台是山东半岛的又一中心城市,是国内旅游度假胜地,具有较强的旅游接待能力,也是游客优先选择的目的地。

威海、潍坊两个城市旅游经济联系量、网络中心度处于中等水平,相较于青岛和烟台,旅游吸引力和辐射力较弱,是处于边缘区的重要旅游地。近年来,日照旅游业发展迅速,但因起步较晚,其旅游发展水平低于胶东五市平均水平,在网络结构中与其他城市的旅游经济关联度最低,对核心区的依赖程度较高,网络中心度较低,处于竞争弱势,属于边缘旅游地。

(2)胶东五市旅游地等级差异原因分析。在交通区位上,旅游地在网络结构中的地位差异表现出“位势”的特点,即旅游经济联系量高的城市往往区位条件优越,交通发达,在区域旅游网络空间结构中位于核心;由于交通不便和时间代价等劣势,地理位置处于边缘的城市成为旅游边缘区。核心区域和边缘区域在旅游经济发展中有着不平等的发展关系。

在旅游资源上,地域分布不均衡影响了旅游地的空间结构。在胶东五市网络空间结构中,青岛、烟台作为区域旅游的核心城市,共拥有国家 5A 级旅游景区4 处,国家4A 级旅游景区 40 余处,有着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优势。

经济发展水平影响旅游地的空间格局。青岛和烟台在山东省地区生产总值中分别排名第一、第三,经济发展水平较高,基础设施的投资能力强,旅游配套设施逐步完善,为区域旅游协同发展提供了有力保证。

(二)研究结论

第一,胶东五市旅游经济联系不均衡,其中青岛、烟台、威海的旅游经济联系度和联系量均较高,旅游经济联系密切;日照、潍坊被边缘化。第二,胶东经济圈旅游经济联系的网络空间结构呈现出中部核心密集,外部边缘稀疏的格局。第三,网络结构并不稳定。青岛和烟台处于核心,其点度中心度、接近中心度测度都遥遥领先;日照和潍坊的各项指标都偏低,在网络中位于边缘,独立性不强,对其他节点的影响和控制水平弱。通过结构洞分析发现,青岛和烟台有效规模高于其他城市,这些节点处于网络内部旅游流的传输与信息共享的枢纽位置,对其他节点进行交流的控制程度最高;而限制度较高且有效规模较低的城市是日照、潍坊、威海,表明处于网络边缘。青岛和烟台的中间中心度远远大于均值,说明区域旅游经济增长过程中,青岛和烟台两个城市作为媒介中心,在网络中对其他点的控制力要远远高于其他三市,居于统治地位。第四,胶东五市旅游的网络空间结构中有着明显的核心区与边缘区,青岛和烟台被划分为核心区,威海、日照与潍坊则被划分为边缘区,并细分为三个角色群体,从而明确了节点在网络中的地位和相似性。

四、胶东经济圈旅游产业协同创新发展策略

(一)强化政府职能,健全高效旅游合作机制

以胶东经济圈2020 年5 月19 号建立的文化旅游合作联盟为契机,强化政府在区域旅游发展过程中的协作推动职能,建立目标行动协同统一的旅游合作协调长效机制。积极推动青岛、烟台、威海、潍坊、日照五市在区域旅游合作项目、人才培养、地方标准、线路产品等方面一体化整合,加快胶东经济圈旅游一体化高质量发展,引导胶东经济圈旅游资源科学、有序、协调开发。

(二)深化品牌形象,利用拳头产品开拓市场

要深挖区域文化基因,推动文旅融合,以“仙境海岸” 为品牌核心,打造精品线路,推出特色产品,打造国家滨海文旅融合示范区。整合胶东特色景区,将五市的主要旅游目的地品牌联系起来,打造“仙境海岸”系列文化旅游线路;依托胶东五市特色优势,如青岛“啤酒文化”、红色文化,烟台神仙文化,日照太阳文化,进行差异化发展,根据“和而不同”的原则推出特色旅游产品和路线。

(三)激发三方活力,凝聚多主体合力

区域协同发展要以政府为主导,并激发市场活力,形成政府、企业、行业协会等全方位、多主体的一体化格局。通过胶东五市政府合作,实现体制机制、产业创新、区域市场、智慧文旅、公共服务五位一体化;激发旅行社、酒店、旅游景区等旅游企业的积极性,充分发挥其市场主体地位;充分引导行业组织不断发挥其协调功能,推动区域旅游产业一体化、制定区域行业标准等。

(四)创新实施三项旅游一体化策略

第一,实施“市场双循环”策略,加强五市之间的内部市场循环,实现区域内游客流动。第二,实施“智慧文旅赋能”策略,加强地区文旅数字化平台建设,推动现代信息技术与文旅产业深度融合,共同推进旅游大数据库建设。第三,实施“公共服务协同”策略,以智能化、便捷化为原则,打造胶东经济圈文旅公共服务一体化高质量发展范例,构建胶东五市文旅公共服务设施相连、信息相通、资源互享的旅游交通网络体系与旅游咨询服务体系。

猜你喜欢
五市胶东经济圈
胶东面塑——花饽饽
聚焦精准扶贫 助力精准脱贫——在闽西南五市老促会第22次工作交流座谈会上的发言
闽西南五市老促会第22次工作交流座谈会在建宁召开
加强自身建设 提高创新能力——在闽西南五市老促会第22次工作交流座谈会上的讲话
胶东徐福文化旅游的开发利用研究
首都经济圈建设存在问题及对策建议
胶东沿海的“妈祖”遗产
论兰州经济圈体育公共服务体系建立的必要性
环太湖地区创新集聚研究——基于环太湖五市的空间计量分析
首都经济圈京津冀分产业区位优势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