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计算机应用基础混合教学模式研究及实践

2023-10-31 10:21周婷通讯作者杨一捷王芮朱琪
中国信息技术教育 2023年20期
关键词:计算机交流教学模式

周婷(通讯作者) 杨一捷 王芮 朱琪

1.阜阳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健康和管理学院

2.陆军工程大学教学考评中心

●引言

当前,高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存在教学内容多、教学课时数少、学生操作能力不足、课程教学方法落后或单一、教学效果差、学生入学水平参差不齐等问题,传统的线下教学模式已经无法满足当前教学需要,要解决这些问题,必须探索新的教学模式。本研究按照混合教学模式,聚焦“以学生为中心”和“全过程评价”两个核心理念,以学习通为辅助教学平台实施教学活动,以期能够促进学生对计算机基础知识的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率。[1]

●混合式教学模式构建

本研究在传统线下课堂的基础上,设计了以超星泛雅网络教学平台和手机端的学习通APP为载体的混合式教学模式[2],该模式分为课前线上学生自主学习、课中线下学生探究学习、课后线上学生巩固学习三个主要模块。笔者利用该模式在“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中开展了教学实践。

1.课前自主学习

教师首先根据“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准备和制作相关的教学资源,如教学课件、教学视频和教学文档等,并利用学习通计算机端的编辑功能将教学视频按章节部署到网络教学平台(如下页图1),将教学课件和教学文档上传到资料模块(如下页图2)。然后,教师在讨论模块发布讨论问题,利用通知功能向学生明确学习要求。学生登录手机端APP查看通知中的学习要求,在课前观看教学视频,在资料模块下载教学文档进行辅助性学习,并在讨论问题区域发表自己的见解,针对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可以直接在学习通班级群内提问或单独与教师线上交流。教师在交流互动中了解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并进行解答,同时归纳总结出学生在课前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典型问题,以便在线下课堂集中讲解。

图1 课程教学视频设置

图2 上传资料设置

2.课中探究学习

课中探究学习在线下课堂展开,包括四个环节。首先,教师根据课前学习过程中学生普遍遇到的问题,进行集中答疑解惑,个别问题教师需要一对一进行针对性指导。其次,针对课堂中的重点和难点内容重点讲解,完成知识的内化。再次,针对课堂教学内容布置案例任务,将学生分组,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合作探究完成课堂案例任务,并进行作品展示和交流互评。最后,点评每组作品,并归纳总结,反馈给学生。

3.课后巩固学习

教师根据学生线下课堂的学习表现,结合线上互动交流及学习过程中的数据,总结教学情况,开展教学反思,并利用学习通的“作业模块”发布课后作业任务。学生在巩固复习课堂知识的基础上,通过学习通APP完成作业。同时,教师及时批改并将结果反馈给学生,针对作业中暴露出来的共性问题和薄弱环节,设计相应知识点的微课或学习资源上传至教学平台,指导学生完成。在此期间,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可以利用教学平台进行持续性的交流,进一步巩固和强化知识。同时,教师还应按照学生的学习掌握情况设计调整下阶段教学重点。

4.全过程评价

在基于学习通的混合式教学中,学生学习的过程性数据均在平台上留有记录,据此教师可以对每个学习阶段实施覆盖教学全过程的课程评价。评价具体包括三个方面:一是课前阶段,教师通过学习通电脑端统计模块界面查看学生观看教学视频的完成度,通过讨论模块查看学生参与问题讨论的积极性和回答问题的准确性,完成课前自主学习阶段的教学评价。二是课中阶段,教师从学生线下教学的出勤率、学生回答问题次数、学生团队合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等方面对学生课堂学习情况做出综合评判。三是课后阶段,包括课后学生完成作业测试得分,学生对自己在整个混合式教学中的表现进行自评、学生之间进行互评,以及教师对学生学习表现进行整体评价。

●混合式教学效果调查与分析

从学习通平台的学习数据来看,“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一学期的学生访问量为17032次,学生平均学习时长为542.08分钟,最高学习时长达到960.8分钟,这反映了学生的平台使用率较高、学习时间较长,展现出较高的积极性。为进一步了解混合式教学实施效果,笔者通过问卷星实施了匿名调查,调查对象为本次授课的6个班级,共发放问卷250份,回收有效问卷223份,通过分析得出如下结论。

1.学生对混合式教学模式接受度较高

问卷结果显示,学生比较喜欢新的教学模式,经过一学期学习已经逐渐适应并且认可了这种混合式教学模式。由于“计算机应用基础”是一门公共基础课,虽然知识点较多但本身教学内容难度不大,重在为学生后续学习打好基础,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计算机水平。利用学习通,教师一方面可以将收集的优质教学资源推送给学生,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能动性,另一方面可以将重难点知识以教学视频的形式呈现给学生以便后续随时复习巩固。

2.自主学习质量是衡量混合教学效果的主要因素

为分析混合式教学的总体情况,笔者对250名学生的学习时长、作业成绩和期末成绩进行了相关性分析(如表1)。首先对学生学习时长(观看教学视频时间)、作业成绩(基础理论简答题)和期末成绩(综合性实操)进行正态分布检验,其中学习时长和期末成绩服从正态分布,而作业成绩不服从正态分布,因此期末成绩和学习时长采用的是Pearson相关性,而作业成绩和学习时长、期末成绩和作业成绩采用的是Spearman相关性。其中,期末成绩和作业成绩的Spearman相关系数为0.170,显著性水平为0.007,作业成绩和学习时长的Spearman相关系数为0.196,显著性水平为0.002,前两组数据呈现弱相关性,而期末成绩和学习时长的显著性水平为0.000,Pearson相关系数为0.708>0.7,达到了高相关。

表1 学习时长、作业成绩和期末成绩的相关系数

分析以上数据可知,课前自主学习阶段至关重要,是混合式教学的基础,实际上课中和课后都是围绕教学视频中教授的知识点进行内化和巩固学习,因而期末成绩与学习时长相关性最高。而作业成绩和期末成绩、学习时长的相关性较弱,究其原因是课后作业考查课程相关知识点的简答题,不少题目在课本和网络上能找到答案,而期末考查计算机基础实操,考核内容更加灵活,需要较强的综合能力以及对办公软件具备一定的理解。这也启示教师后续设计混合式教学的作业练习,除了布置理论习题,还要注重实操练习,可以以布置任务、提交作品的方式加强课后巩固。

从问卷调查结果(如表2)来看,要提升学生自主学习效率,教师应重点把握好以下三个环节:

表2 自主学习阶段学习体验调查结果

一是设计动态化的教学资源。比起静态的文档、网页链接和图片,教学视频和PPT课件两种形式的教学资源更受学生欢迎,教师应加强这两类教学资源的设计和制作,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二是充分发挥交流互动作用。学生遇到问题时采取的最多三项措施分别是向老师寻求帮助、课上仔细听老师讲解、向同学寻求帮助,这表明教师和学生之间以及学生之间的交流互动对自主学习至关重要。自主学习并不是让学生单打独斗,而是要充分发挥学习共同体作用,培养学生协作学习,大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研究能力,许多问题经过学生之间的研讨与知识互补能够有效解决,应该鼓励学生之间互帮互助。

三是及时主动了解学生问题。学生遇到问题如果得不到回应,就会削弱学习积极性。因此,教师应该发挥主导作用,及时了解学生问题并帮助学生解决问题。因此,在线下教学中教师针对学生课前所遇到的难点问题解答环节必不可少。

3.混合式教学模式具备较多优势

(1)学习时间和地点不受限制

学生学习不再局限于课堂,而是利用学习通随时随地进行课外自主学习。课前完成知识的传授,课中完成知识的内化和实操练习,这很好地解决了“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中教学内容多、教学课时数少、学生操作能力明显不足的问题。

(2)学习资源丰富,为分层教学提供可能

线上课堂提供了丰富的学习资源,其中有基础学习资源,还有扩展学习资源,学有余力的学生可以选择扩展学习资源进行拔高学习。同时,针对不同水平的学生进行分层教学,体现了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3)依托手机移动学习设备,使课堂形式多样化

线下课堂由传统的灌输式变成了学生自主探究式,学生由原来的被动接受者变成了知识体系主动建构者,课堂呈现方式更加灵活,方法更加多样化,提高了教学效率。

(4)加强了师生交流互动

师生交流贯穿于整个混合式教学过程中,师生可以利用学习通移动终端在课前课后进行交流探讨,课中则可以面对面交流互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问题可以及时向教师求助,并得到有针对性的解决,有效地提高学习效率,同时,混合式教学的实施能够让学生有效利用碎片化时间,提高学习效率,培养自主学习、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在体验到学习快乐的同时,还掌握了计算机基础课程知识。

●结语

信息技术和教育教学深度融合,利用多样化平台、方法和手段开展教学活动已成为教学改革趋势。实施基于学习通的混合教学能让学生愿意积极配合,问卷调查结果也表明学生学习体验比较丰富,在一定程度上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改善了学生的计算机基础课程的学习效果。

猜你喜欢
计算机交流教学模式
如此交流,太暖!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加强交流沟通 相互学习借鉴
计算机操作系统
周樱 两岸交流需要更多“对画”
基于计算机自然语言处理的机器翻译技术应用与简介
信息系统审计中计算机审计的应用
“一精三多”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导航杯”实践教学模式的做法与成效
Fresnel衍射的计算机模拟演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