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路 平 北京大学国际医院骨科
儿童天性好动爱玩,但是他们的自我保护意识较差,很容易出现外伤。特别是在假期,儿童的室外活动量明显增多,这导致骨折发生的概率大大提高。对于家长来说,不仅要学会判断孩子受伤后是否骨折,还要在确定骨折后采取正确的急救措施。
骨折是指骨的完整性被破坏或连续性中断。首先,家长可以通过孩子的病史和症状判断其有没有骨折。因为骨折大多数具有外伤史或者剧烈运动史,伴随明显的疼痛和活动受限,可能出现肿胀、功能障碍、伤口、骨擦感和骨擦音等症状。其次,带孩子到医院进行X 射线、CT 或者磁共振等辅助检查,通过检查能够明确是否有骨折,以及骨折的程度。
如果孩子突发骨折,家长要沉着冷静,并且掌握以下急救措施:
指压:适用于伤口较小或出血点集中的情况,可以直接用手指压住出血点并保持数分钟,直到出血停止。
加压包扎:适用于小动脉、中静脉、小静脉或毛细血管出血的情况,首先,用消毒纱布或干净的布条将伤口覆盖住,然后用手指或手掌施加适当的压力。
使用止血带:适用于四肢大动脉出血的情况。在止血前,需要先把受伤部位抬高。用于上肢止血,需捆扎在上臂上三分之一处;用于下肢止血,则需捆扎在股骨中、下三分之一处。同时,松紧要适宜、舒适,达到止血的目的即可,不可对神经及肢体造成伤害。
填塞方法:适用于创面较大或深腔出血的情况。需要用干净的纱布或棉花填充伤口,然后用手施加适当的压力。填塞方法需要在专业的医务人员指导下进行,以免引起并发症。
如果是开放性骨折(覆盖骨折部位的皮肤及皮下软组织损伤破裂,使骨折断端和外界相通),因为要去医院进行手术,首先,要立马止血,然后用生理盐水(或干净的凉开水)对创面进行清洗,以避免细菌感染;其次,适当固定骨折部位能减少骨折移位引起的疼痛,避免过分压迫骨性突起,可以使用石膏棉等衬垫来缓冲;最后,骨折固定之后需要暴露伤肢的末端,以便观察伤肢的血液供应情况。
(1)需要对受伤者进行详细地全身检查,初步判断损伤部位,这将帮助家长更好地了解孩子的受伤状况,以制订适当的处理计划。
(2)如果受伤者是颈椎骨折或脱位,在专业的医务人员指导下,需给予颈托固定后进行颅骨牵引,防止头颈部在搬运过程中旋转。因为颈椎骨折或脱位可能会导致神经系统的损害,如果在搬运过程中头颈部受到更多的旋转或震动,可能会加重伤情。
(3)如果受伤者是腰椎骨折,患者必须完全平躺,在专业的医务人员指导下采用多人搬运的方法,避免其身体过于弯曲。因为腰椎骨折可能会导致脊髓受损,如果搬运不当,可能会加重伤情。
(4)如果受伤者是肢体骨折,家长需要在专业的医务人员指导下对伤肢进行初步复位、临时加固后再进行搬运。在搬运过程中,应该尽量减少对受伤部位的摩擦和震动。
为避免孩子出现骨折等外伤,家长要注意孩子的安全,给孩子穿上适合的衣服和鞋子,防止运动受伤。同时,家长还应教育孩子如何遵守安全规则,增强自我保护意识,让孩子安全地玩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