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红树林湿地外来植物分布现状及防控对策

2023-10-30 10:38程成钟才荣方赞山吕晓波陈旭
热带林业 2023年3期
关键词:海桑互花儋州

程成,钟才荣,方赞山,吕晓波,陈旭

海南省林业科学研究院(海南省红树林研究院),海南海口 571100

红树林是指分布在热带、亚热带海岸潮间带,受海水周期性浸淹的木本植物群落[1-2],是陆地向海洋过渡的特殊生态系统,被称为“海洋卫士”[3]。红树林具有防风消浪、促淤保滩、固岸护堤的功能,是保护海岸的第一道防线,有着至关重要的生态功能。2020 年国家为扩大红树林面积,恢复红树林湿地生态功能,提出营造和恢复红树林18800hm2的目标[4]。为更好的开展红树林湿地生态修复,完成困难立地的造林任务,海南岛在1985 年和1999 年分别人为引种无瓣海桑(Sonneratia apetala) 和拉关木(Laguncularia racemosa)用于红树林湿地造林。

引入外来植物后通常会出现3 种情况:一是适应性差,难以生存;二是适当扩大了分布范围,成为归化种;三是因失去生态制衡而造成入侵[5]。无瓣海桑和拉关木作为外来植物用于沿海造林,经过一定时间的生长和扩散,现已广泛分布于海南岛沿海湿地,但是关于其是否具有入侵性还有很大争议。海南岛历史上没有人为引种互花米草(Spartina alterniflora)的记录。近期的调查显示,互花米草零星分布于海南沿海滩涂等地方。除互花米草已经明确列为入侵植物需要治理外,无瓣海桑和拉关木入侵性还不太明确。

互花米草、无瓣海桑和拉关木作为3 种常见的红树林湿地外来植物,目前都已分布在海南,而关于它们在海南的分布现状和入侵性等问题鲜少报道。该文通过查阅文献、访问和实地调查,了解海南外来红树植物的发展历史和分布现状,分析红树林外来植物引种、种植和扩散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防控对策,为未来的防控工作提供基础资料。

1 外来红树植物概况

通过访谈、野外调查和查阅资料得知,海南岛红树林湿地对本地乡土树种有潜在影响的外来植物一共有3 种,隶属于3 科3 属,分别为互花米草、拉关木和无瓣海桑。

互花米草是禾本科米草属植物,原产地在美洲大西洋沿岸及墨西哥湾[6]。1979 年互花米草被引入中国,经过40 几年的扩散,已广布于中国沿海滩涂,北起辽宁,南达广西、广东[7-8]。海南岛没有人为引种互花米草的历史。访谈和调查显示,海南岛互花米草目前分布于海口和儋州两地的海岸滩涂。根据影像资料和访谈推断,海南岛的互花米草最早于2010 年出现在海口的谭崛溪—迈雅河出海口片区;海南儋州湾于2014 年~2015 年间首次发现互花米草,儋州湾为互花米草在中国的最南分布区域。目前海南岛的互花米草零星分布,面积较小,但呈扩散趋势。2003 年互花米草被列入中国外来入侵种名单[9]。2022 年国家发布《互花米草防治专项行动计划(2022-2025 年)》,明确要遏制互花米草的扩散态势,对互花米草进行彻底防治。

拉关木是使君子科拉关木属乔木,天然分布于美洲东岸和非洲西岸的沿海滩涂[10]。1999 年从墨西哥拉巴斯市引入海南东寨港自然保护区种植,随后引种到广东电白及福建莆田等地[11]。最早于2005 年在万宁日月湾种植,之后陆续种植于三亚青梅港、临高彩桥保护区、儋州新盈湾、海口万绿园等地,最晚于2017 年在琼海的沙美村种植。拉关木虽然还没有明确列为入侵物种,但在海南岛和华南地区的海岸湿地上生长良好,其植株生长迅速,树体高大,繁殖能力强,并已自然扩散侵入海南乡土红树植物群落,具有潜在的入侵风险[12]。

无瓣海桑是海桑科海桑属乔木,天然分布于印度、孟加拉国、马来西亚等,1985 年引入中国海南岛[13]。因其速生性,结实率高、定居容易、适应性广,曾经是红树林造林的首选优良速生树种,在中国东南沿海用于海岸滩涂造林[14]。1997年~2015 年,东寨港保护区在野菠萝岛、道学保护站和星辉村先后种植几批无瓣海桑,2001 年三亚林业部门从东寨港引种无瓣海桑于三亚河种植获得成功,海南岛最晚于2015年~2016 年在陵水新村港种植无瓣海桑。关于无瓣海桑的入侵性还有很大争议,有些学者因为无瓣海桑的高竞争性、速生性和化感作用,挤占乡土红树植物的生存空间等问题[15-17],对其表现出的入侵性有很大的担忧。

2 外来植物分布现状

2.1 互花米草分布现状

2014年~2015 年间儋州湾首次发现互花米草。经过调查,儋州市互花米草主要分布在儋州湾东北岸和新英墟毗邻的滩涂上,共分为22 个小班(点),总面积为0.2607hm2。儋州湾互花米草呈不连续斑块分布,最大斑块为950m2,最小斑块为3m2。儋州湾是中国互花米草的最南分布,入侵时间较长,来源不明。

2021 年海口首次发现互花米草。经调查发现,海口市互花米草主要分布在4 个区域:万绿园北侧片区、东寨港塔市保护站、三江镇三江大坝,迈雅河—谭崛溪出海口片区,共分为20 个小班(点),总面积为3.5673hm2。在迈雅河—谭崛溪出海口区域互花米草成片状分布,面积最大,处于爆发期,互花米草扩散侵占了滩涂和河道;万绿园、东寨港和三江大坝区域互花米草面积较小,处于定植期。迈雅河—谭崛溪出海口区域根据遥感影像推测出现时间为2010 年,来源不明。万绿园和三江大坝区域的互花米草,从当地种植的红树林育苗袋中长出,可能随种植的外来红树苗木进入。

2.2 拉关木分布现状

海南岛拉关木人工种植已有十余年历史,经过一定时间的种植和扩散,多呈现以拉关木为主的优势群落,林下小苗密集。目前海南岛拉关木分布总面积为64.9020hm2,主要分布在陵水新村港、东方面前海湾、三亚青梅港、海口东寨港星辉村和三亚海棠湾内河。其中,陵水新村港的拉关木面积最大,集中连片生长;东方面前海湾和东寨港星辉村次之;东方南港河面积最小。此外,该研究发现,拉关木出现了远距离自然扩散形成的群落,如三亚铁炉港和东方南港河没有人工种植的历史,但是出现了拉关木群落的生长,即自然状态下形成的拉关木群落。海南岛拉关木在潟湖、滩涂、港口和河道等多种生境均有分布。

2.3 无瓣海桑分布现状

通过对无瓣海桑分布地点和生长情况的调查,海南岛无瓣海桑分布较为分散,多呈零星分布。海南岛无瓣海桑分布的总面积为19.8398hm2,主要分布于海口、文昌、琼海、陵水、三亚和澄迈。其中,海口市东寨港道学保护站和三亚市三亚河的无瓣海桑集中分布,面积较大,其他区域种植的无瓣海桑多以单棵或几棵丛状分布。文昌铺前、文昌文教河、三亚铁炉港和澄迈花场湾没有种植无瓣海桑的历史,但是发现了自然扩散的无瓣海桑生长。无瓣海桑在滩涂、泻湖、河道和退塘还林区域等多种生境中都有分布,并且有向非种植区飘散和蔓延的趋势。

表1 海南红树林湿地外来植物名录、引种历史及分布Tab.1 List,Introduction History and Distribution of Exotic Plants in Hainan Mangrove Wetland

3 外来物种防控中存在的问题

3.1 来源、传播途径不明确

海口谭崛溪—迈雅河区域大面积的互花米草已经生长有数十年之久,儋州湾的互花米草零星分布于滩涂上,在治理之后复发,这些互花米草来源和传播途径不明确。海口万绿园、三江大坝区域的互花米草从种植红树植物的育苗袋中长出,推断其跟随外来种植的红树植物苗木进入。海口迈雅河—谭崛溪互花米草生长时间久远,关于其开始出现的时间只能根据影像推断,确切证实还需要开展溯源的分子研究。摸清楚红树林外来树种的来源和传播途径,更有针对性的开展防控措施。

3.2 入侵性存在争议

互花米草已经被列为入侵种,可以开展明确的防控工作。拉关木和无瓣海桑是否具有入侵性还有较大的争议。对于拉关木和无瓣海桑是否会对本土红树林及生态系统构成入侵或入侵程度如何,尚未有明确结论。海南岛的沿海区域已经大面积种植拉关木和无瓣海桑,因为入侵性不明确,未采取防控措施。只有对拉关木和无瓣海桑入侵与否进行深入探讨, 明确是否会爆发产生入侵性,才能为拉关木和无瓣海桑的引种和防控提供合理建议。

3.3 缺乏系统监测和预警机制

拉关木和无瓣海桑引种和种植后,这些种植的外来树种目前的分布现状、生长状况和面积、种群特征和群落结构等,都没有开展过系统调查和监测,引入之后缺少有效的跟踪监测和评估体系。外来植物入侵的周期需要经过引入—定殖—暴发,在早期比较容易控制,而且投入的人力物力较小。由于缺少相关的部门监管和实施,缺乏相应的专项基金,都没有开展系统的监测和预警。

3.4 缺乏科学研究

外来树种的引入必须进行全面科学的风险评估和规范性的引种实验,在种植外来种之后必须加强外来种植物对本地生态系统的适应性研究评估,特别是无瓣海桑和拉关木在种植数年之后,要开展系统的科学研究,科学全面评估其生态影响和效益。关于红树林外来植物的各个层面的相关研究都比较少,也不太成体系,对其社会经济、人类健康以及生态系统服务效应还鲜少开展。开展红树林外来植物更深入透彻的研究, 获得全面的认识理解, 才能更好地开展防控和管理。

4 防控建议与措施

4.1 严防外来种的进入

外来植物入侵来源复杂多样,分有意传播、无意传播和自然传播等途径。特别是互花米草的传入,推断与种植外来红树植物苗木无意引入有关。建议在以后的红树林造林中优先选用本地苗木。如使用外来苗木的,应加大验检疫力度,从源头上切断互花米草进入海南的可能性,完善红树林苗木的准入和监管机制。

4.2 建立调查监测和预警机制

推动以统一标准为基础的外来植物普查,连续对外来植物种群进行监测,建立外来植物资源档案和数据库,及时掌握分布面积、数量动态变化、扩散趋势和入侵危害等信息。建立区域协调联防和分级预警机制,一旦有爆发和入侵的趋势,本着防患于未然、治早治小的防控原则,根据危害程度及时发出不同级别的预警,监测快速反应管理系统,及时发现尽快防控,阻止不可预测的影响发生。

4.3 加强科学研究

建议科研部门加大对拉关木和无瓣海桑入侵性的研究,加强外来植物与本土植物种间、本地生态系统种间竞争关系的研究,分析演替趋势、生态影响和经济危害;加强外来植物繁殖机制与扩散机制的研究,分析扩散和传播途径,幼苗繁育增长机制;加强外来植物遗传多样性与适应环境的相关性研究,明确其入侵性。有针对性的制定引入和防控等措施,建立和完善外入侵植物的防控技术标准和规程,科学合理的开展防控措施。

4.4 加强公众科普宣传

建立或完善外来入侵物种信息的发布与公众参与机制,让公众能够及时地了解外来入侵物种的信息、积极地参与到外来入侵物种的防控工作。外来物种传入和扩散多数情况下是由于人类活动等无意携带导致的[18]。外来物种入侵的这种隐蔽性和随意性决定了其发生范围的广度,这就更凸显了公众参与的重要性。应充分利用移动互联网、频等新渠道宣传入侵植物的相关知识,加强对人民群众对入侵植物防控价值观念的引导加强宣传教育,提升公众外来物种入侵与防控方面的知识水平与参与能力,建立生物防护道德规范,让公众可以了解红树林外来种的特征、危害等,引导公众识别和上报外来种植物,积极参与到相应的监测和防控中来。

猜你喜欢
海桑互花儋州
互花米草化学治理对天津附近海域水质和沉积物质量的影响
滩涂互花米草生长盐分区间及其化感作用
基于植被物候特征的互花米草提取方法研究——以长三角湿地为例
红树植物无瓣海桑中重金属元素的分布与富集特征
儋州鸡产业发展的思考
儋州宣言——2017年12月16日“苏东坡与文化儋州”全国专题学术报告会通过
苏轼儋州己卯年上元夜的“得失”之问
海桑的生存智慧
互花米草防控技术探讨*
儋州新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