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发性公共事件对医学生职业认同的影响

2023-10-30 10:14赵文姬
现代商贸工业 2023年20期
关键词:职业认同感医学生

赵文姬

摘 要:突发性公共事件是指短时期内极速暴发并对社会造成一定影响的危机。近两年来,突发性公共事件出现引起大家对医学领域的高度关注。在推动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的今天,社会对医学的需要、对健康的重视、对医务工作者的关注日益提升。医学生作为未来的医务工作者,是推进“健康中国”战略的中坚力量。医学生的从医意愿和职业认同会对未来医疗卫生事业发展产生重要影响。作为一名医学生,在选择专业之初就应有长足的心理预期,临床实践工作量大、突发情况多、工作环境强度高,要做好不畏艰苦的心理准备,培养自身的应急能力。尤其是在经历过一场深刻的社会大考之后,医学生对自身职业选择和规划将会产生进一步思考,更有可能影响其从医的决心和职业认同感。

关键词:高职院;医学生;职业认同感

中图分类号:F2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3.20.044

职业认同感是个体基于对从事职业的认识基础上,形成的关于从业意愿、职业态度、职业信念和价值准则等的稳定认知。在突发性公共事件发生时,加强对医学生的从医意愿和职业认同感培养,有助于及时了解掌握医学生的思想动态,从而增强医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针对性、有效性。

1 突发性公共事件对医学生职业认同影响分析

近年来,受到社会舆论影响,出现医患关系紧张、袭医等事件,这些事情会影响医学生对职业的认同程度,影响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价值观。在突发性公共事件暴发后,学校应该时刻关注舆论动向,及时把控,适时解决学生的思想困惑,引導学生树立正确的认识。医学生在进行专业选择时,具备一定程度的职业认知并有较高的职业期望,将治病救人作为自己的职业信仰。同时医学生对未来工作的待遇、合法权益等有较高的期望。这些对职业的初步认识和情感期待是成为优秀医生的前提和基础,有助于树立正确的职业价值观念。

近两年,举国同心,共克时艰,医务工作者响应号召,白衣执甲,挺身而出,逆行而上,为守护广大人民生命健康筑起了第一道牢固的防线。在重大考验面前,广大医务工作者坚守岗位,以实际行动诠释着医者的责任与忠诚,反映出个人对社会发展的贡献和作用。医学生深受前辈影响,积极投身社会实践之中,尽己所能帮助他人,服务社会,这是一次深刻的职业价值观体验,考验医学生如何能够在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之间作出权衡和选择,实现个人与社会价值的有机统一。学校可以充分利用此次时机,加强对医学生的医德引导和教育,提升医学生明辨是非能力,培养医学生的职业认同感。

在突发性公共事件暴发之后,医学生职业认同感认知也会产生一定变化,其中主要受到内外两个层面的影响,即内在驱动力和外在影响力。内在驱动力为自我因素,外在影响力主要表现为家庭、学校和社会教育的影响力。

1.1 自我因素

医学生的职业认同感首先取决于自身从医意愿和兴趣。所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表明兴趣是一切学习开始并能坚持不懈的前提。医学生培养周期较长、工作任务量较大,因此需要具备上下求索的毅力和坚持,坚定学习目标。所以说个人兴趣与医学生的职业认同感呈正相关,即学习兴趣越浓厚学习目标越坚定,对未来职业的满意度和认同感就越强。医学生职业认同感还取决于自身的抗压能力和心理调适能力。医务工作者从业环境复杂,比如行业内竞争压力大,医患矛盾纠纷,会面临较多的突发性事件,非常考验从业者的应急反应力和抗压能力。医学生个人的抗压能力和心理调适能力越强,越能正确处理工作中的问题,对自我价值的感知能力就越高,更能形成自我认同和职业认可。综上所述,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抗压能力是职业认同感形成的内在驱动力,这两种因素会影响医学的从医意愿和职业期望,与职业认同感正相关。

1.2 家庭因素

在医学生职业认同感培养过程中,自我认知与外在教育是内外贯通、相辅相成的。家庭是社会存在的基本单位,是人生教育的起步,是每个人的第一课堂。家庭教育在塑造价值观、世界观和人生观方面的作用不可替代,个人成长和选择的过程中都有家庭教育的烙印。家庭教育会影响子女的职业选择,不同家庭背景对医学生从业意愿会有不同影响,比如普通家庭对于医生的职业认可度更高。从大部分人的角度出发,公立医院的医生属于工作稳定的事业编制,在子女有从医意愿的基础上,是一种较好的选择。相对于医生群体,他们会考虑到自己的实际工作环境、医患纠纷、职称评定等现实问题,对下一代从医的态度会更加客观。因此不同家庭对子女从医意愿的态度有所差别。医学生职业认同感差异与家庭教育和引导有密切关系,尤其是中国社会一直以来重视家庭和代际传承,当父母对自己的职业认同感较高时,就会影响下一代的职业观塑造。

1.3 学校因素

医学生在校学习时间长,学校教育是医学生职业认同感养成的主要途径。学校在开展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教育时应该全程贯穿职业道德、职业价值观教育。医学生作为准医生,学校应该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职业的特殊性并增强其心理抗压力。职业特殊性和工作压力将会成为影响医学生从医意愿的重要因素。从职业特殊性分析,传统观念认为医生工作稳定、收益可观、社会地位较高,因此其职业备受青睐,这些成为影响医学生职业选择的现实性因素。收入福利等外在价值因素与个人职业意愿密切相关,医生的待遇关系到医疗卫生事业的持续性发展。物质性奖励对医学生的从医意愿影响是一时的,真正支撑医学生从医信念的是精神性激励。精神性激励就是医学生形成的关于职业规则、职业道德、职业行为等稳定认知。稳定的认知源于充分的了解和足够的实践,医学生职业使命感教育要贯穿在理论学习和临床实践之中,将从医的信念感自始至终潜移默化传递到学生内心。医生工作强度大、执业环境复杂、工作压力较大,更考验从业者的心理抗压能力。学校在培养医学生职业认同感时应该注重传授心理疏导方法,帮助学生应对未来工作中的心理问题和压力,进而增强医务工作者的心理抗压力,强化医学生职业使命与担当意识。

1.4 社会因素

最近两年大家开始重新审视医务工作者的职业。在国家和人民最需要的时候,医务工作者挺身而出,坚守在一线,他们用实际行动影响着青年学子的专业选择和从业认知。面对突发的公共卫生事件,医学相关专业出现新一波的“招生热”,医学院的招生人数直线上升。大部分医学生受到前辈的影响,从医意愿更加坚定。在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暴发之后,医学生更加关注政府的政策和反应速度。大众传媒是了解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的主要途径,政策宣传力度越大,信息掌握程度越高,越能了解医生职业的特性。在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暴发之后,举国同心,共渡难关,媒体拍摄宣传的医护人员感人事迹为广大医学生树立起英雄榜样。在媒体的正面宣传和教育下,医学生会加深职业使命感,逐渐感知到医学的价值,对医生职业的认同度就越高。同时可以适时引导医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鼓励医学生亲身了解执业环境,在实践活动中直观感受工作性质,培养职业情感、明确职业行为,增进职业认同。

2 特殊时期提升医学生职业认同感的路径

医学生作为医疗卫生事业的未来,肩负着维护人民生命健康的使命与责任,抓好医学生职业道德教育,培养医学生职业认同感至关重要。医学生教育应该做到医学专业知识与人文素养培养双向驱动,有机结合。学校和社会应该利用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树立典型,将医学生教育工作与公众关注的热点紧密结合,抓住时机增强医学生的职业观教育,建立作为医务工作者的使命感、责任感、归属感和认同感。

2.1 树立工作典型,发挥模范示范作用

在突发性卫生事件发生之后,总有一批又一批医务工作者坚守在一线,竭尽全力守护着人民的生命健康,并且涌现出很多感人的事迹。医学生职业认同感教育应该注重深挖细节,还原真实情景,在讲故事的过程中让医学生感受体现在医务工作者身上的对职业的坚定责任感。在医学生教育中融入医务工作者敬业担当精神,有助于学生在情感熏陶中加强职业认同,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养成深厚的道德的情怀。

医学生职业认同感教育中,学校应梳理典型案例,在推进主线教学同时,贯穿案例教学,通过案例直观感受医务工作者爱岗奉献的敬业精神、治病救人的精湛技术,不畏困难的责任担当,在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同时,真切体会医生职业的崇高。职业认同感教育重在构建情境,利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帮助学生了解医护工作者真实的工作环境。借助多媒体形式向学生展示的不仅仅是一张张医护工作者的照片,更是照片背后隐藏的故事和价值观。尤其是要注重典型案例的深度挖掘,让学生在情境学习中认识到扎实学好医学知识的重要性。虽然当下医学技术逐渐发达,但在一些突发性卫生事件发生时,仅依靠仪器是远远不够的,需要医生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和实操经验。在检验设备不足的情况下,避免出现不知所措的问题。医学作为一门专业性突出的学科,最考验医生的临床素养,因此在精进业务的同时也应该时刻叩问内心,医者的初心是什么。利用典型案例,梳理人物故事,在讲述与传播故事中坚守医者的初心,坚持追求真理,不断求索,帮助新时代医学生树立正确职业观。

在医学生职业素养和情怀培育上,可以通过融入有代表性的人物故事,依托清晰的逻辑主线将人物故事与其内含的精神品质联系在一起,加强医学生的人文素养培养。在课程教学中深入研究先进典型、英雄事迹,寓情于物,充分发挥思政理论课的育人功能。为充分发学生的主体作用,可以提前安排学生搜集关于先进人物的典型案例,在整理和归纳素材时实现对自身的教育,同时培养学生的组织协调能力和沟通表达能力。根据学生搜集和提交的案例,经过初步分类整理和网络票选后,可以从中选出最具代表性的案例,以此完成案例教学设计。借助文字、图片等形式充分展现案例,在讲故事的过程中将道理蕴含其中。比如在案例选择方面除了选择钟南山、陈薇、张定宇等“国之大者”,也可以选择学生身边的典型案例,发挥朋辈影响,帮助学生牢固树立尊重生命,护佑生命,生命至上的生命观。

2.2 明确职业规划,坚定学医从医信念

医学生职业认同感培养的第一步应该是明确从医初心,因此学校要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念,作好职业规划。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大学是立德树人、培养人才的地方,是青年人学习知识、增长才干、放飞梦想的地方”。大学阶段的教育是为医学生职业生涯打基础、提能力、增素养的关键阶段。

一方面职业规划应从学校入手,作好前瞻性规划和设计。分析学生个体情况,做好医学生的职业发展规划,结合不同学生的特点分层次教学,比如可以从学生的兴趣、性格、职业气质、能力等方面入手综合分析学生的学情,有对性进行职业规划引导和教育。针对一些有特殊情况的学生,在进行职业生涯教育的同时应该给予更多的关注,了解学生真正的内心需求,制定个性化的教育方案,引导学生发掘自我价值,增强学生的职业认同感。

另一方面,职业规划教育应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用,做到与时俱进,时刻关注学生的思想动态和情感变化,因势利导,从学生视角出发,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用符合当今青年人的学习习惯和思维方式解决关于职业生涯的困惑,增强医学生的职业情感和认同感。在开展职业规划的同时要注意解决问题而不是回避问题,针对学生关于职业选择的疑惑要进行正面回应,帮助学生正确深入了解职业环境,对今后的职业生涯有正确客观的认知,增强学生应对风险的能力和抗压能力。

2.3 鼓励社会实践,投身知行合一踐履

随着“健康中国”战略深入,高职院医学生未来就业方向多为基层和乡村。引导学生在基层扎根,热爱本职工作首先要让学生全面了解和感知基层的情况。社会实践是学生走出校园,实地了解基层的窗口。通过参与社会实践,将医学生的理论知识转化为扎根基层、服务社会的坚定信念和强大动力。社会实践是培养医学生人文素养的重要途径,医学本身就赋予了实践性,因此医学生社会实践具有良好的学习基础。医学生的社会实践应该注意突出专业特色,让他们有计划地下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等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开展临床学习和社会实践,为提前适应工作环境作好准备。要做好医学生基层服务制度的配套政策和宣传,帮助学生树立扎根基层、大有可为的职业理想,用真情吸引医学生,用制度激励医学生,用行动成就医学生。在真实场景中,培养医学生的沟通交流能力,逐渐培养他们形成“以病人为中心”的职业观念。

高职院在开展医学生社会实践过程中还存在深度不够、力度不足的问题,从课程安排上看,医学生的思政课大都集中在第一年,由于课业压力,参与社会实践的积极性逐渐下降。因此有必要将社会实践作为开展思政教育的重要载体,与思政理论课程链接,实现全程育人。

参考文献

[1]许颖,严禾舒,吴佩潞,等.医学生从医意愿影响因素研究分析[J].现代商贸工业,2022,43(06):8284.

[2]吕茵,师会芳,张王民,等.医学生职业认同现状调查与提升策略研究[J].中国医学伦理学,2021,34(10):13851389.

[3]邓惠良,张贵锋.“抗疫精神”融入新时代医学生职业素养与情怀培育的路径探索[J].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2021,34(02):3132+35.

[4]彭柯,杨姣姣,唐敏,等.社会实践对医学生基层就业观念的影响研究[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22,(04):3233.

猜你喜欢
职业认同感医学生
学前教育专业本科学生职业认同感的影响因素与提升对策
广西高校辅导员职业倦怠现状及应对策略
护生实习期间影响职业认同感的因素分析
护生职业认同感及在校教育策略
中专幼师职业价值观调查及职业认同感培养
探讨提升高校辅导员职业认同感的路径
医学生怎么看待现在的医学教育
对医学生德育实践的几点思考
基础医学对医学生的重要性
浅谈医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