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沛县地名中的巨野移民历史

2023-10-30 07:59景春娟葛明鑫
今古文创 2023年39期
关键词:巨野县大屯沛县

景春娟 葛明鑫

【摘要】地名是一个地区语言文化符号的重要象征,承载着地方的风土人情、社会变迁和历史记忆。沛县来源于巨野的移民地名,既可看到巨野的移民史,亦可见到沛县的移民史。通过追溯沛县移民地名的历史渊源探讨沛县移民地名的生成特征和巨野移民历史的复杂性。

【关键词】沛县;巨野;移民;地名;历史

【中图分类号】K92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3)39-0068-03

【DOI】10.20024/j.cnki.CN42-1911/I.2023.39.021

基金资助:江苏省高等学校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扬州大学广陵学院2022年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项目编号:202213987012Y)。

一、沛县的巨野移民历史

沛县,古称“沛泽”,历称沛国、沛邑、小沛,位于徐州市最北边,处于江苏与山东两省交壤之地,东傍微山湖,北接山东省鱼台县。沛县曾处黄河故道,明末清初黄河流经此地,清咸丰五年黄河改道北流之前,沛县屡遭黄泛,县城因此有过多次迁徙。据《江苏省沛县志》记载,“文宗咸丰元年(1851)闰八月,河决丰县蟠龙集,淤没栖山县城,迁县治于夏镇。”[1]此次黄河决堤,使沛地汇为巨浸,沛民多数南下逃亡,同时,也为后来的巨野移民逃难于此提供了条件。中国历史上的移民,主要有五种类型:一是政府推行的强制性移民,如曹魏的屯田;二是少数民族的内迁,如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三是开发性移民,如“走西口”“闯关东”;四是东南沿海地区对海外的移民,如“下南洋”。还有一种是自北而南的生存型移民,如北宋末年漢人南迁。[2]54-74历史上,苏北和鲁南地区同为黄泛多发区,特别是晚清时期,黄河愈治愈坏。清咸丰五年,黄河又一次决堤。据《巨野县志》记载:“1855年六月,黄河决口于铜瓦厢,河水漫溢巨野县大部地带。”[3]5此次黄河决堤,使得黄河从此改道北流入渤海,清咸丰元年受灾的沛县从此免于黄难。同年,巨野县绅士唐守忠、拔贡王孚等,带领巨野、嘉祥、郓城数千难民,逃亡于微山、昭阳两湖西岸。细究中国灾荒史便知,鲁西南地区因邻近苏北的地缘关系,人们逃难时与山东省其他地区首选关东不同,更倾向于江南、湖广一带。因此,山东巨野的难民多向沛县迁移,沛县的这一移民类型,即葛剑雄先生的“生存型移民”。

巨野灾民受地域观念和历史传统的影响,其移民组织性很强,他们迁移到沛县微山湖西岸后,“垦荒为田,结棚为屋,持器械以自卫,立团长以自雄”[4]2770。时微山湖畔共有10个团,沛县境内有唐团、北王团、北赵团和南王团的一部分。[5]12自古以来,移民与土著的冲突难以避免,东民与沛民之间也发生了土客械斗案,史称“湖团案”,此次事件,造成了团民与沛民长达半个多世纪的械斗与隔绝,甚至惊动清廷。同治四年八月,两江总督曾国藩接手此案,采取中庸之道,“剖别是非,平情论断,不分土民客民,但分孰良孰莠。”[4]2771后又“酌定善后事宜三条”[4]2772,经朝廷同意后正式实施,土客双方皆心服口服,从此土客械斗逐渐平息。沛民与团民虽争斗了半个多世纪,但双方也在互相影响、互相同化着。据华玉山的《湖团纪事》[5]35-41记载,团民们来到沛地后,在其居住地开展集市贸易,将鲁西南的特色物产和地方名吃,如头脑、鸡肉饺子等带入沛地。今天大众熟知的“沛县梆子”,则是由团民老艺人殷凤哲从山东引入沛县的。曾经的湖团纠纷早已成为历史的陈迹,束缚沛民与东民的“大边”也早已铲平,土客双方在各个方面早已融为一体、休戚与共。移民这个群体,对迁入地影响最为深远的,当属移民地名,这些移民地名,承载着曾经的移民历史与移民寻根情结,清咸丰年间山东巨野的移民,亦在沛县这片古老的大地上留下了30个移民地名,使沛县的历史,从此刻印上了巨野的移民史。

二、沛县的巨野移民地名

据《江苏省沛县地名录》[6]11-31记载,沛县现有地名中,清咸丰年间,从山东巨野迁移而来的村庄地名有34个,其中,“三里河”“大山湾”“卞庄”这三个地名,据华玉山的《湖团纪事》[5]220和其他史料记载,其原籍分别在山东菏泽县、山东嘉祥核桃园乡、山东嘉祥卞庄集,而陆和村在现有的巨野史料中未查询到,因此,这四个地名并不是从山东巨野迁移而来。所以,经诸多文献证实,清咸丰年间,从山东巨野迁移来的地名实则有30个,分别为:独山集、奚阁、前姚楼、龙固、三里庙、姚桥、张油坊、任官屯、张街、公庄、甘庄、孟店、杨屯、蒋海、王庄、张庄、欢口、孔庄、刘官屯、大屯、南安庄、徐庄村、冯桥、六营、孙庄、小营、小屯、夏官屯、陈楼、王庄。[6]11-31其中,有11个移民地名是明洪武年间从山西洪洞迁至巨野的,有9个移民地名是从山东巨野县外迁至巨野的,这20个移民地名此次再次迁移到沛县,是为“二次迁移”。历史上,山东地区自然灾害、战乱频发,致使山东流民、移民与日俱增,人口问题一直难以根除,因此,山东人多具有移民经历。由此可见,巨野移民的祖先已经经历过移民事件,此次再次移民到沛县,是有组织、有经验地移民,这些巨野移民的地缘意识、宗族观念强烈,他们迁移到沛县后按照姓氏、家族聚居而住,以有过移民经历的巨野“山西洪洞移民”为例,其迁至沛县后,主要在杨屯公社和大屯公社居住,杨屯公社有7个移民地名:张油坊、甘庄、张街、张庄、王庄、欢口、蒋海;大屯公社有4个移民地名:小屯、徐庄、冯桥、三里庙。

三、沛县地名中巨野地名迁移特征

巨野是一个“人口重建式的移民区”[5]175,其迁移历史复杂,迁移表现也很复杂,因此,可主要从直接性迁移和间接性迁移两方面来梳理考察沛县的移民历史。

巨野迁移到沛县的30个移民地名,从山东巨野直接迁移到沛县的有7个,属于直接性迁移;从山东巨野县外迁移到巨野,后从巨野再迁至沛县的有20个,属于间接性迁移;其中,公庄、孟店、孙庄这三个移民地名在《巨野县志》中均有记载,但其迁移史在《巨野镇村简志》中无法查询到,故不能确定其是否经过再次迁移,尚存疑待考。

(一)直接性迁移

从山东巨野直接迁至沛县的移民地名有7个,分别为:陈楼、王庄、奚阁、小营、龙固、独山集、姚桥。

陈楼和王庄迁移后位于沛县湖屯公社,奚阁、独山集和龙固迁移后位于沛县龙固公社,姚桥和小营迁移后位于沛县大屯公社。由此可见,清咸丰年间,这7个巨野村庄的土著居民虽是第一次经历移民事件,但依然选择与历史上的移民相同的居住方式,这是受鲁西南本土牢固的地域观念和家族传统的影响,亦是历代移民迁徙的基本特征之一。

清咸丰年间,从山东巨野迁至沛县的移民地名共30个,但从巨野直接迁至沛县的移民地名却只有7个,究其原因,只因巨野本就是一个“人口重建式的移民区”。葛剑雄先生在其《中国移民史》第五卷中提到“兖州西部土著的比例约在40%左右。从这点上来说,这里也是一个人口重建式的移民区。巨野当时隶属于兖州西部南片。”[5]174-176据《巨野县志》记载,巨野县共有自然村1055个,明朝时建村765个,且多为移民村庄。历史上,巨野自然灾害频繁,水灾、旱灾、雹灾最为严重,从公元前131年至1944年,巨野共发生大水灾87次。明代时,黄河水患在巨野盘桓20余年,巨野的人口从宋哲宗时的5.7万人顷刻间降为1万余人,于是各地移民纷纷迁入巨野平衡人口、恢复生机,故巨野土著的比例约为40%左右,巨野的人口比例也多次被重新构造。至道光二十年(1840年),巨野的人口为23万余人,故清咸丰年间,巨野仍是一个以移民为主体的地区,所以从巨野迁出的人口多为移民,土著占据的比例少之又少。

(二)间接性迁移

从山东巨野间接迁至沛县的移民地名有20个,分为从山东省外迁至沛县和省内迁至沛县两大类。

1.从山东省外迁至巨野,后迁至沛县的移民地名共15个。

(1)从南京、福建、河南陕州迁移至巨野,后迁至沛县的移民地名有4个,分别为:夏官屯、大屯、前姚楼、六营。

夏官屯:明洪武年间,夏氏族人自南京水西门杏花村迁到巨野定居,因当时夏氏有为官者,故命村名为夏官屯。[7]82迁移后位于沛县大屯公社。

大屯:明永乐年间,肖氏族人从南京迁到巨野定居,取村名为肖官屯村,后改名为大屯村。[7]102迁移后位于沛县大屯公社。

前姚楼:金朝末年,姚氏族人从河南陕州迁到巨野定居,以姓氏命村名为姚楼村。[7]87迁移后位于沛县龙固公社。

六营:清初,平“三藩”后,一部分受降官兵,解甲归田,由福建来巨野建营户村屯田。[3]72迁移后位于沛县大屯公社。

清咸丰年间迁移至沛县的这4个巨野移民地名迁移历史悠久且迁移面广,涉及南京、福建、河南陕州三个地区的移民史。同时,这4个移民地名的命名方式和属性又极其复杂,命名方式依次为:因官位、姓氏、军事政策命名,“夏官屯”属于屯户村,“六营”属于营户村。由此可见沛县的巨野移民地名的复杂性和多质性。

(2)从山西迁至巨野,后从巨野迁至沛县的移民地名有11个,分别为:张油坊、甘庄、张街、张庄、王庄、欢口(灌口)、蒋海、小屯、徐庄、冯桥、三里庙。

由于这11个巨野移民地名的生成特征和命名方式多样,故稍举几例用以说明。

①以姓氏命名

甘庄、张街、张庄、王庄、蒋海、徐庄、冯桥。

②以职业命名

张油坊:明朝洪武年间(公元1368—1398年),张氏族人由山西迁到巨野定居,祖上曾以榨油为业,因此取村名张油坊。[7]388

③以自然地理事物命名

欢口(灌口):明洪武年间,于氏族兄弟两人为逃荒避难,由山西省洪洞县来到巨野东南高坡上定居,前有大平原,下有河流之声,适合于小村定点,取名灌口。公元1367年,张姓搬进西欢口居住,于氏族人合手相迎,共建家园。为纪念欢庆日,同时把灌口改为西欢口。[7]116

④以方位命名

小屯:明朝洪武年间,王氏、李氏族人由山西省洪洞县迁到巨野定居,王姓在西,定村名小屯。[7]67

這11个移民地名,迁移前属于巨野夏官屯乡的有4个,分别为:张庄、欢口(灌口)、蒋海、徐庄;属于巨野大谢集镇、董官屯乡、核桃园乡、田庄乡、营里镇、吕官屯乡和薛扶集乡的各1个,分别为:张油坊、甘庄、张街、小屯、冯桥、三里庙和王庄。[3]79-85迁移后位于沛县杨屯公社的移民地名有7个,分别为:张油坊、甘庄、张街、张庄、王庄、欢口(灌口)、蒋海;位于沛县大屯公社的移民地名有4个,分别为:小屯、徐庄、冯桥、三里庙。由此可见,清咸丰年间沛县的这11个巨野移民地名,因移民主体是明洪武年间山西洪洞移民的后裔,其祖先当初移民到巨野时,按照乡土观念、宗族意识和特定的历史背景携妻带子、呼朋引伴迁至巨野聚居而住,以欢口(灌口)为例,据《巨野镇村简志》记载,“欢口位于麒麟镇的东南部,南与嘉祥县仲山镇彭官屯村为邻,北与本镇大屯村相接,东与东欢口村相联,西与吕庄村接壤。”[7]116他们的后代此次移民到沛县,亦是按照祖先记忆和族群历史群居而住。

上述11个移民地名皆是明洪武年间从山西洪洞迁至巨野的。据《巨野县志》记载“巨野县共有自然村1055个,明朝时期建村765个。洪武初年,朱元璋下令强移晋民,到屡遭水患、人少的河南、山东等地。”[3]71-72于是,那些被官府强制移民的山西百姓,就在山西洪洞县广济寺的大槐树下集合,分批迁往巨野。

元末明初,河北、河南、山东等地由于连年战乱、自然灾害频发,导致人口锐减、土地荒芜。同时,兖州西部又是黄河泛滥区,而巨野当时属于兖州西部南片。元末至正四年,黄河决于山东曹县白茅堤,豫东及兖州府西部的几十个州县变成一片泽国。至正八年(公元1348年),黄河再次大决,淹没巨野县。这两次黄河水患使巨野大片区域荒无人烟,而当时的山西,由于免受战乱、自然灾害等的影响,呈现出了与它省迥然不同的太平景象:社会安宁祥和、经济蓬勃发展、人口自然生长。时山西人口稠密之地,首推晋南,洪洞又是平阳(今临汾)一带人口稠密之县。[9]由于明朝当时刚刚平定战乱,急需巩固政权、休养生息、复苏经济、平衡人口,于是,朝廷就在山西洪洞广济寺设局驻员,发放“凭照川资”,集中移民到山东等地。[9]这些山西移民具有特定的历史烙印,他们经常倒背着手走路,将大小便说成“解手”,最突出的特点是小趾甲复形。[8]明洪武年间的山西移民带着特定的历史和文明迁移到巨野,清咸丰年间,部分已具有迁移历史和迁移经验的移民后裔又迁移至沛县,这些山西移民及移民后裔在巨野与沛县的移民史和文明史上留下独属于他们的印记,这又是文明的延续、传播与交融。

2.从山东省内迁至巨野,再迁至沛县的移民地名有5个,分别为:孔庄、杨屯、刘官屯、任官屯、南安庄(安庄)。

孔庄、杨屯、刘官屯和任官屯迁移至沛县后皆位于沛县杨屯公社,南安庄位于沛县大屯公社,可见山东土著居民牢固的小农意识、乡土观念和悠久的族群历史。

综上所述,沛县地名中的巨野移民地名,以间接性迁移地名为主,这是沛县移民地名的重要特征,同时也反映了巨野移民地名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四、结语

清咸丰年间,从巨野迁至沛县的移民地名共30个,它们影响并反映了沛县移民地名的迁移特征,印刻着曾经的迁移历史与移民的祖先记忆,对沛县的历史和地名文化产生了深刻而广泛的影响。

参考文献:

[1]江苏省沛县地方志编撰委员会.江苏省沛县志[M].北京:中华书局,1995.

[2]葛剑雄.中国移民史 · 第一卷[M].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1997.

[3]山东省巨野县史志编撰委员会.巨野县志[M].济南:齐鲁书社,1996.

[4]曾国藩著,李翰章编撰.曾文正公全集[M].北京:线装书局,2012.

[5]沛县地方志办公室.湖团纪事[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15.

[6]江苏省沛县地名委员会.江苏省沛县地名录[M].江苏省沛县地名委员会,1982.

[7]巨野县地方史志办公室.巨野镇村简志[M].香港:银河出版社,2003.

[8]赵世瑜.祖先记忆、家园象征与族群历史——山西洪洞大槐树传说解析[J].历史研究,2006,(01):49-64+190-191.

[9]费青.山西洪洞大槐树与明朝移民[J].中国城市林业,2010,8(01):58-59.

作者简介:

景春娟,女,汉族,陕西宝鸡人,扬州大学广陵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研究方向:语言文化。

葛明鑫,男,汉族,江苏扬州人,扬州大学广陵学院,软件工程专业,研究方向:语言文化。

猜你喜欢
巨野县大屯沛县
大屯选煤厂粗精煤回收系统改造实践
沛县大屯街道认真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
沛县经济开发区多措并举宣安法 高压清剿除隐患
沛县靶向施策 探索“综合治安”新路径
沛县全力推动“9+1”场所防患于未“燃”
“二次函数背景下等角问题”教学探索
菏泽市巨野县城市总体规划实施评估研究
由《齐鲁记忆—档案背后的故事》
——谈档案的开发利用
15号线安立路站
巨野县现代水网规划中的水资源优化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