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 萌,尹晓翔
河南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河南 开封 475000
糖尿病(DM)是以血浆中高血糖为特征的内分泌代谢性疾病,该病大致分为两个类型,分别称为1 型糖尿病和2型糖尿病,其中2 型糖尿病发病率较高,较为常见[1]。1 型糖尿病多见于青年患者,2型糖尿病多见于中老年人群。随着社会的发展及饮食结构的改变,2 型糖尿病的患病率较高。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在老年人群中有较高的发病率,其主要的病变为供应心脏的动脉发生粥样硬化。人体内的血管系统是一个整体,出现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时,供应肾脏的动脉也会出现相应的动脉硬化,这就直接影响肾脏血供,引起肾脏病变[2]。在糖尿病病理生理的发展过程中,会进一步损伤供应肾脏的动脉,出现肾脏损伤的并发症。并且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老年患者中,血管壁粥样硬化的病变较为严重。随着医学影像学的发展,CT 血管造影术(CTA)已经成为临床中常用的血管检查手段[3]。对比剂是CTA 检查中必不可少的因素。临床中常用的对比剂为含碘造影剂[4],其主要通过肾脏进行代谢,具有一定的肾脏毒性,易引起肾脏损伤。本文主要研究2 型糖尿病的老年患者行冠状动脉CTA 后,2 型糖尿病与造影剂相关性肾损伤的关系,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本研究选取2019 年12 月—2020 年12 月河南大学第一附属医院80 例行冠状动脉CTA 的住院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40 例既往无糖尿病病史的患者命名为A 组,另40 例患有糖尿病病史的患者命名为B组。A组男性24例,女性16例,年龄60~73岁,平均年龄为(66.7±3.4)岁。B组男性25例,女性15例,年龄61~74岁,平均年龄为(67.8±3.2)岁。纳入标准:检查前停用二甲双胍、利尿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等药物一周以上;符合冠状动脉CTA 适应症。排除标准:严重低血压;梗阻性尿路病变;恶性肿瘤;已经存在的慢性肾脏损伤;既往对碘造影剂过敏;既往对含碘物质过敏;近期服有肾脏毒性的药物;近期行增强CT 检查或磁共振等需用造影剂检查;既往有严重肝脏疾病史;既往有凝血疾病史;不能配合完成检查。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具有可比性(P>0.05)。本研究已经通过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批。
所有患者均采用静脉造影剂注入,本院使用碘海醇注射液[欧乃派克,规格:50 mL(15 mg)]100 mL 进行冠状动脉CTA检查。在检查完成后,嘱患者多饮水。
(1)常规指标:包括血常规、尿常规。(2)肾功能指标:在行冠状动脉CTA 成像前及成像后24 h、48 h、72 h监测血肌酐(Scr)、内生肌酐清除率(Ccr)、尿素氮(BUN)[5]。(3)肾损伤发生率,参考标准为术后5 d 内Scr升高44.2~88.4 μmol/L。
采用SPSS 25.0 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例数和百分比(%)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两组患者冠状动脉CTA 检查前Scr、Ccr 及BUN 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表3。
表1 两组患者冠状动脉CTA检查前后Scr指标情况(±s) μmol/L
表1 两组患者冠状动脉CTA检查前后Scr指标情况(±s) μmol/L
组别A组(n=40)B组(n=40)t值P值造影前116±17 115±17 0.263 0.793造影后24 h 112±16 138±24-5.701<0.001造影后48 h 113±18 137±23-5.197<0.001造影后72 h 115±19 134±24-3.926<0.001
表2 两组患者冠状动脉CTA检查前后Ccr指标情况(±s) mL/min
表2 两组患者冠状动脉CTA检查前后Ccr指标情况(±s) mL/min
组别A组(n=40)B组(n=40)t值P值造影前67±17 68±18-0.255 0.799造影后24 h 64±15 51±13 4.142<0.001造影后48 h 65±16 52±14 3.868<0.001造影后72 h 64±17 53±13 3.251 0.002
表3 两组患者冠状动脉CTA检查前后BUN指标情况(±s) mmol/L
表3 两组患者冠状动脉CTA检查前后BUN指标情况(±s) mmol/L
组别A组(n=40)B组(n=40)t值P值造影前5.8±1.3 6.1±1.3-1.032 0.305造影后24 h 6.1±1.3 7.2±1.4-3.641<0.001造影后48 h 6.0±1.2 7.1±1.5-3.622<0.001造影后72 h 6.0±1.2 7.1±1.3-3.932<0.001
两组患者冠状动脉CTA 检查后24 h、48 h、72 h Scr、Ccr 及BUN 指标比较,A 组明显优于B 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表3。
两组患者冠状动脉CTA 检查后肾功能损伤发生情况对比,A 组明显优于B 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患者在冠状动脉CTA检查后肾损伤发生情况 例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目前已经成为国内死因前三的疾病之一。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为一类侵袭心脏血管的疾病,其主要为血管粥样改变硬化最后出现狭窄,影响心肌细胞供血。动脉硬化并非发生在单一器官,累及全身的血管,是一种全身性疾病,对全身的器官都会产生影响。冠心病严重影响了国人的生活质量并增加了因疾病死亡的人数,给个人、家庭及社会带来巨大的经济负担[6]。目前在临床中对冠心病进行诊断的方式有很多,其中冠状动脉CTA 在临床中已应用多年,其具有安全、方便、快捷、费用低的特点。在冠状动脉CTA 检查中最常用的对比剂为含碘造影剂,含碘造影剂能将血管及周围组织形成鲜明对比,可更好的显示血管结构。含碘造影剂根据渗透压分为低渗透压、等渗透压和高渗透压3类。且临床中常用低渗透压,因多数研究发现低渗透压造影剂对肾脏损伤较小,副作用较少[7]。在行CTA 检查后造影剂主要通过肾脏的肾小球进行分泌代谢,能够增加或加重肾脏的损伤,故肾脏损伤是CTA检查后常见的副作用。2型糖尿病在老年群体中有较高的发病率。糖尿病是一组以血糖升高为特点的代谢性疾病,高血糖的内环境会对血管产生持续的损伤作用。随着疾病的发展,糖尿病患者可以产生末梢神经病变、微血管病变、大血管病变以及相关脏器的病变。并且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体器官也会出现生理性和结构性的改变,单个肾脏的非硬化型肾单位从18~29 岁时的99 万个下降到70~75岁时的52 万个,这就导致肾功能也呈现明显的下降[8]。本文旨在探究2 型糖尿病老年人在行冠状动脉CTA 造影后,糖尿病与造影剂引发相关性肾损伤之间的关系。
造影剂引发肾脏损伤的发生机制比较复杂,涉及多种因素,可能的机制有如下几种:肾缺血(特别是肾髓质缺血)、一氧化氮生成减少、活性氧的减少、肾小管上皮损伤以及肾血管损伤等。上述因素可能均参与了造影剂肾损伤的发生过程,也有可能是单独参与[9]。造影剂可以通过多种途径损伤肾脏,引起肾功能减退。当造影剂注入人体后,会引起短时的较高渗透压,这可引起血管外液体快速进入血管内,引起体内循环容量短时间内快速增加,高灌注下会引起肾脏血管短暂扩张,由于造影剂的利尿作用,体内循环血量减少,引起肾血流量减少,激活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引起肾髓质血管持续收缩,导致肾小球滤过率下降,引起肾损伤。同时糖尿病可以引起小血管病变,导致斑块附着引起小血管的狭窄,这就加剧了造影剂引起的肾脏缺血缺氧,更容易引起肾损伤。无论何种发病机制,均会牵涉到肾脏血流的改变。
Scr、Ccr、BUN 为临床中常用的检测肾功能的指标。Scr 是人体肌肉代谢的产物,其代谢过程为肌酸通过不可逆的非酶代谢途径,经过脱水反应逐渐形成肌酐,再释放到血液中,随着尿液排出体外,故此肌酐和体内肌肉总量有关,且肌酐通过肾小球滤过,在肾小管很少吸收,不受尿量影响,从而可以用来评价肾功能。Ccr指单位时间内,将若干毫升血浆中的内生肌酐全部清除出去,可以用此来评价有效肾功能的数量。其操作简单,干扰因素较少,敏感性高,故在临床中有较大应用。BUN 为体内蛋白质代谢的终末产物,主要代谢过程氨基酸在体内分解为氨和二氧化碳,转运至肝脏,在肝脏内合成尿素,最后经肾小球滤过,在肾小管重吸收、再分泌,最后经过尿液排出体外。临床中尿素氮升高的原因有很多,如肾功能异常时可以升高,发热或服用糖皮质激素时可升高,失水或肾脏缺水时可升高。本文通过检测上述指标,来评价冠状动脉CTA 造影后肾脏功能改变的程度。糖尿病可能会增加冠状动脉CTA 检查后造影剂相关性肾脏损伤的危险因素,在具体的临床应用中可根据患者的基础状态,以及在不影响检查效果的前提下,适当调整造影剂的剂量[10]。
综述所述,通过肾功能指标的对比研究得出结论,2型糖尿病是老年人冠状动脉CTA 后出现造影剂肾损伤的危险因素,并与造影剂的剂量有关。故此,在对患有2型糖尿病的老年人行CTA 检查前,应该综合评估患者的基础状态及病情需要,尽可能降低或者消除造影剂肾损伤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