岭南地区集约式小学校园设计探析

2023-10-30 12:46黄湘怡
建材与装饰 2023年32期
关键词:用地设置校园

黄湘怡

(广东省建科建筑设计院有限公司,广东 广州 510000)

1 岭南地区集约式小学校园项目特点

1.1 岭南地区建筑特色

岭南建筑以“技术个性”为主要特色基因,从规划到建筑设计,从天井冷巷到空中连廊,从骑楼到底层架空,从遮阳表皮到隔热屋顶,都是为了适应岭南地区夏长冬短的热带季风湿热气候,体现了求真务实,兼容并蓄的岭南社会精神[1]。

1.2 集约式建筑

集约式建筑即在充分利用可建设用地的基础上,通过合理的功能组织和流线设计,高效地规划建筑空间,提供更多功能性场所,满足人类行为及心理需求[2]。

1.3 小学校园空间

一方面,传统的兵营式校园已无法适应当今的教学需求,“双减”政策下,要求小学校园能有更多样、更高效的教学环境。既能满足以基础班为单位进行的教学辅导,又能提供多元化的教学空间满足多能项目课程、特色课程、个性化课程等“塔式”课程服务,在设计时还需考虑为走班制等新型“滚动式”课程服务提供可持续的发展空间[3]。

另一方面,结合小学生的行为心理及当代小学生的体格发展,对小学校园空间的舒适性、安全性、以及对小学生的启发引导性都有了更高的要求。

2 建设需求

城市内新建公立学校的过程往往涉及多方不同的需求,如下文将提到的佛山市禅城区环湖小学西校区(后更名为文华小学),作为公立学校,是由教育局出资,校方作为甲方及使用方,由代建中心进行组织建设的交钥匙工程。由于历史原因,禅城区内可用作校园建设的用地多为遗留用地,用地边界较不规整,周边开发较完全,道路交通条件较复杂。故项目建设过程中,由代建中心牵头的整个设计施工团队,需协调满足教育局对于项目造价及建设时效的要求,规划局对于城市面貌规划形态的要求,使用方对于教学功能及校园安全的需求,周边住户对该地区居住质量、噪声及气味影响、交通安全等城市环境的需求,在有限的用地面积内实现尽可能多的教学功能的需求,以及建筑本身“整体观、可持续发展观,建筑的文化性、地域性、时代性[4]”的需求。

面对同类型的建设项目,以集约式的设计手法,一方面可满足节地节能要求,减少对周边环境的影响;另一方面建设过程中也可更好的整合资源,节约造价,缩短建设周期。

3 文华小学规划设计

3.1 项目概况

文华小学位于佛山市禅城区较中心地区,教学环境十分良好。紧邻用地部分,北侧为别墅住宅区;东侧为景观水道;南侧紧邻片区重要支路及高层住宅区;西侧则为城中村及肉菜市场。

项目规划在1.6 万m2的用地范围内,建设24 个小学普通教学班,以及相配套的专业教室、教师办公室、各类活动室等,并设置6 间备用扩展教室及报告厅、室内球场等大空间。同时,场地内需设置200m 环形跑道。由于规划限高要求,建筑地上5 层,地下1 层,消防高度21.10m,为多层建筑。校园鸟瞰效果如图1 所示。

图1 校园鸟瞰效果

3.2 集约式功能设计

根据用地分析,西侧噪音较大,环境较差,因此,规划将建筑主体设置于用地东侧,西侧设置运动场,减少肉菜市场及城中村的气味、噪音等不良环境因素对主要教学建筑的影响。

由于项目用地十分有限,规划采用了集约式的校园空间设计。在对用地的方位、形态、日照、风向、交通、噪音等内外环境作了各向分析对比后,将各功能用房集中布置在一栋教学综合楼中,以灰空间和中庭优化建筑的采光通风条件,以此为学校整合出了更多的教学用房,同时也让建筑更具体量感,空间流动联通性更强。

建筑整体分为北部体块、南部体块及中部连接体块。分析可得,用地东北侧环境最佳,故将主要教学班设置于北部体块,该体量由内到外以“中庭-外廊-课室”的秩序进行设计。其中首层结合中庭景观,设置架空层及图书室;二到四层设置一到六年级教学班,每层以不同颜色进行区分,增强学生的空间记忆点及升班仪式感;五层设置录播教室及创客室、电视台等特色教学课室。课室面对外墙及走道均有大面积开窗,南北通风,采光条件极佳,同时利用书包柜及窗套等方式解决平开窗带来的安全隐患。

南部体块又分为两段,其中临街段设置音乐教室、室内球场、学生饭堂等噪声较大的用房,该类场室受外部噪音影响最少,这样设置也可减少该类场室对教学班的噪音影响;临校园广场段设置了科学教室、备用教室等较安静的功能场室,两段间以通风內廊连接。办公及附属功能则主要设置于中部连接体块,有效缩减了任课老师到各功能场室的流线,同时也便于管理者观测校园学生动态。建筑剖面功能如图2 所示。

图2 建筑剖面功能

3.3 流动的灰空间设计

作为岭南地区的教学建筑,一定量的灰空间可优化建筑的被动式节能条件。文化小学设置了多种不同形式的灰空间,空间之间流动联通,层次变换,对校园建筑环境有较大提升。校园灰空间设计如图3 所示。

图3 校园灰空间设计

首层将架空空间整合设置,尽可能保证架空空间的面积及空间完整性,既联动了校园入口广场、教学中庭及校园运动场等主要室外场地,也为学生提供了可遮雨遮阳的半室外活动场地;二到五层设置了风雨回廊,结合建筑功能及不同方向的空气流通路径设置有效的建筑开口,提高走道通风效果[5]。

为了满足更多层次的教学功能,在与校方沟通过程中,引入了无边界教学的理念。在满足疏散要求的前提下,设计对灰空间进行了二次赋能,结合局部扩大设计、校园文化设计、多媒体展示等多种手段,让走道不仅仅是走道,更是多元有趣,绿色生态的拓展课堂。

3.4 整体立面设计

立面设计利用合理的建筑凹凸增加城市界面,以整体流畅的横向线条对建筑体量进行一体控制,倒角的设计模糊了建筑各界面的边界,使立面舒展统一;结合建筑功能及校园文化,设置富有韵律感的遮阳构件、配合独特和谐的建筑色彩以及各项立面细节,使建筑的体量感增加,空间更富有记忆点,提升了建筑的展示性及标志性。校园西立面实景如图4 所示,建筑主入口实景如图5 所示。

图4 校园西立面实景

图5 建筑主入口实景

3.5 内外结合的校园文化

项目从场地规划、建筑设计、室内设计、景观设计到校园文化的设计,均一体进行,相互配合调整,遵循学校“顺天致性,美美与共”的办学理念,重点结合传统古典文化的培养及校园特色的展示,配合室内外照明及智能化设施,赋予了建筑更深刻的文化内涵,也将各项设计更统筹相融。

3.6 项目后评价

文华小学在整体设计和建设过程中,设计者始终保持与教学使用者密切的联系,始终秉持集约化的设计理念,同时协同各建设单位,积极响应各方的需求,尽力妥善解决建设过程遇到的问题。

其中最大的难点在于,集约化造成了系统复杂度大幅度提高,协调工作繁杂且反复,环环相扣,任何前期看似微小的问题,都会在集约化的过程中被一步步放大,例如,为了充分利用空间,建筑中难以避免会有部分非标准柱网或异形房间,此类变化如果在方案设计阶段没有加以控制统筹,在后期深化及施工阶段,会带来结构、设备、采购等多方面的系统增加及材料浪费,加上项目工期紧张,更需要设计者对项目的每一个条件,每一个需求,每一个细节落实到位,各方统一配合,积极沟通解决。

文华小学最终的建设成果,虽然在部分建筑细节上没能做到完善,但整体的校园环境还是获得了各方一致好评,建设过程中的问题也为以后的同类型项目提供了十分难得的经验。

4 结语

本文通过对文华小学建筑规划设计的多方面研究分析可得:通过集约式的功能组织规划设计,能为用地紧张的校园提供尽可能多的教学场所,满足学校施教及学生活动的需求,并让小规模的校园建筑也可展现出大体量建筑的风采;但在岭南地区,该类型建筑在注意空间整合的同时,尚应规划出尽可能多的灰空间,并通过调整灰空间的尺度形态,丰富灰空间的功能场景,以期既满足教学需求,又满足建筑本身的通风采光、遮阳遮雨需求,并提供更多元化,更富有弹性的学习空间,满足多样化的教学场景,使建筑空间被充分利用。

猜你喜欢
用地设置校园
中队岗位该如何设置
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研究进展综述
校园的早晨
春满校园
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政策的演变
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的实践与认识
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的实践与认识
本刊栏目设置说明
中俄临床医学专业课程设置的比较与思考
地铁出入段线转换轨设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