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被“罢”所围
——表象背后蕴含衰趋势

2023-10-30 09:04中国经济周刊首席评论员钮文新
中国经济周刊 2023年19期

《中国经济周刊》 首席评论员 钮文新

“十一”长假,秋高气爽,当中国百姓借长假涌向全国各大旅游景区之时,美国那边的汽车工人罢工已经进入第四周,而10 月4 日,美国最大私立医疗机构——凯撒医疗集团的7 万余医护人员也涌向街头,号称要实施为期3 天的罢工,这是美国近代史上该行业最大的一次罢工;此外,美国影视娱乐业的罢工事件也呈规模扩大之势。

无独有偶,另一个“罢”字写在美国政坛。10 月3 日,美国议会众议院投票以216 ∶210 罢免了议长麦肯锡。这似乎也是美国历史上的首次,而且对议案表决通过的速度之快,更是令人瞠目。据报道,10 月2 日,美国众议院议员盖兹提议罢免麦肯锡,仅仅一天之后的10 月3 日,这项议案就被投票通过,这是否不太寻常?

当然,因新一轮预算难产,美国政府可能再次面临停摆的风险,这显然是另一种形式的被迫“罢工”。或许大家早已习惯了美国发生各式各样的罢工行动,更不觉得美国政坛上的各色闹剧还有什么新鲜感,但我们需要看到的是:美国被“罢”所围的一系列表象背后,是否还有深刻含义?

工人罢工的背后

由美国汽车工人联合会出面组织,起始于9 月15 日的美国汽车工人罢工,到10 月7 日,已经进入第四周。目前,罢工参与者已达15 万人,波及美国20 个州。近日,尽管通用汽车以及斯泰兰蒂斯方面同意作出一定让步,也就是说,工会与资方的谈判已经取得一定的进展,但美国汽车工人联合会主席费恩以及其他工会领导人依然呼吁:工会成员继续罢工,向汽车制造商进一步施加压力。

为什么会有这样一场罢工?其实,不只是汽车业,历史上所有行业的罢工无非劳资矛盾的一种表达,而核心也无非是提高待遇。比如,美国汽车工人罢工,主要针对通用、福特以及斯泰兰蒂斯三大汽车制造商,工人要求资方提高工资,提高失业和医疗保险等。

但问题是:美国这些传统的大型车商是否真有能力满足工人要求?我们可以看到:一方面是美国传统油车巨头正在遭受新能源汽车带来的巨大市场冲击,而且转型需要巨额投入;另一方面,传统油车工人的技术能力同样受到新能源汽车的冲击,从而时时面临失业威胁,加之美国物价飞涨,生活品质前景的不确定性大大增加,这势必加大工人的待遇诉求。

正因如此,从此次罢工的整体情况看,美国汽车工人的态度最硬、时间最长。毕竟,摆在他们面前的问题涉及其未来生计。所以,美国汽车工人此次罢工或许不只是简单地对抗物价上涨,而是恐慌于产业转型的表象。

不是吗?此次汽车业罢工过程中,新能源汽车制造商特斯拉一切如常恐怕就是证据。有人说,特斯拉之所以没有受到冲击,那是因为马斯克拒不设立工会组织,而以企业内部期权制度稳定员工。这当然是重要原因,但从另一个角度看,特斯拉的稳定与其产品属性适应市场未来密切相关,因为这样的企业能带给员工以稳定的现实收入保障预期,以及未来收入增长的预期。实际上,若干年来,美国各色罢工中,极难见到高科技企业员工的身影。而历史地看,任何一次大规模、长时间的罢工,基本都与罢工参与者深感前途迷茫相关。

由此可见,美国汽车工人罢工背后实际可能是美国制造业产业转型之痛,更可能是美国社会底层公众希望渺茫之痛,这与近年来美国社会恶性事件骤增如出一辙。

美国失业率不是一直保持在历史低位?美国的经济增长不是依然强劲?也许,但美国宏观经济数据的可信性似乎正在大打折扣。对美国而言,此起彼伏的罢工会否衍生出更大更痛苦的问题:本土“再工业化”因此而变得更加渺茫?

政治“围罢”的背后

近年来,美国“驴象两党”相互“围罢”的事件更是此起彼伏、愈演愈烈。尤其是特朗普出任总统之后,曾多次叫嚣要罢免美联储主席、罢免各色调查其违法行为的司法人员,甚至在国际上看谁不顺眼就“罢”了谁,在其任上还创出美国政府一些部门被“罢停”22 天的历史纪录,如此等等。

拜登更是接续“围罢”,手段更加老辣。最近又演绎出登峰造极的一幕:美国国会众议院议长、共和党人凯文·麦肯锡被闪电式罢免。在国际上,为“罢掉”中国、俄罗斯乃至整个欧元区的国际地位以维系自身霸权,不惜挑起俄乌冲突,可谓无所不用其极。

问题是:美国两党极致争夺以及国际上极致胡为的背后又是什么?答案不简单,但至少我们可以较为清晰地看到:美国国内潜在危机正在走向极致,但随着世界各国已经看清美国路数,并设法削弱其打劫力度,这使得美国利用货币霸权向其他国家转嫁危机的能力相对减弱,甚至根本无法有效转嫁。

美国国内真的存在危机?当然。美国皮尤研究中心近期的调查中,约25%的受访者表示他们在过去一年无法负担房租或房贷。而据美国人口普查局的数据显示,美国社会贫困率已经连续10 余年徘徊在高位,2021 年达11.6%,约3700 万人生活在贫困线以下。美国无家可归问题跨部门委员会的数据显示,美国的保障性住房长期短缺,目前缺口达到700 万套。华盛顿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的报告指出,美国是工业化国家中唯一没有实现全民医疗卫生系统覆盖的国家,约有3000 万人缺乏医疗保险。一些美国人失业后付不起医疗保险,生病后陷入财务困境,最终流落街头。该报告调查的无家可归者中,68%的人有过医疗债务。

美联储的报告也显示,疫情进一步恶化低收入者经济状况。据《华尔街日报》 今年9 月份公布的统计数据,全美无家可归者数量已达约57.7 万,同比增长11%,创2007 年有记录以来的最大增幅。而《华盛顿邮报》的报道则指出,2015 年以来,洛杉矶无家可归者人数增长约55%;《纽约时报》报道,纽约当前每80 人中就有约1 人没有住所;今年6 月底,纽约市收容所中无家可归者人数已超过10 万,创历史新高。

洛杉矶政府统计,当地无家可归者中约70%的人长期栖居公园、废弃建筑、车站、机场等地,死亡人数近年来大幅增加。当地卫生部门发现,无家可归者死于心脏病的概率是其他人群的4 倍,死于交通事故的概率是其他人群的16 倍。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6 月公布的一份报告显示,美国无家可归者普遍存在严重健康问题,并且难以获得医疗服务。60%的受访者患有慢性病,超过75%的人表示遭受过暴力殴打,24%的人表示遭受过性侵害。

正因如此,美国毒品泛滥。原来是大麻,现在是更加廉价的毒品芬太尼。美国药物滥用和心理健康服务管理局的统计数据显示,约30%的长期无家可归者患有某种心理疾病,约50%的人存在药物使用问题。加州奥克兰市报告称,当地露天毒品交易、盗窃等活动猖獗,很多无家可归者的聚集地已成为“芬太尼乐土”。此外,各色社会犯罪、恶性事件(比如枪击案)更是此起彼伏,司空见惯。

重要的社会撕裂必须由政府出面解决,但美国政府是否有可能、有能力去执行这样的使命?第一,资本主义的社会制度不允许政府大量为贫困付账,2008 年金融危机的政府救助款大都让富人再发横财就是典型案例;第二,美国巨额的军事开销,以及越发高企的政治成本、为富人减税、对高科技产业补贴等,严重消耗了政府财力,以致政府预算赤字不断积累,其速度长年远超财政收入增长,现在似乎已经到了一发不可收拾的边缘。

这当然严重抑制美国的公共政策能力。作为全美无家可归者最多的州,加州近年来投入巨额经费,试图解决该问题,但结果是:为无家可归者提供庇护的居所事实已从2020 年的约1.6 万个床位,减少到约5000 个。今年3 月,由于无家可归者持续骤增,洛杉矶等地政府甚至不得不宣布进入紧急状态。美媒指出,联邦、州以及各地方政府互相“踢皮球”,玩起“相互指责游戏”,而大部分措施不过是政治作秀。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斯蒂格利茨指出,如今的美国,已经成了一个满是穷人的富国。

如何转嫁国内贫富两极分化的危机?如何增加政府针对赤贫者的财力?靠更大的政府赤字规模,以及与之相伴的巨额国债发行?问题是:如此巨额国债谁买单?事实是:越来越多的国家更希望尽量减少美国国债的持有量,以致外国投资者持有美国国债的占比从过去的33%降至24%。美国财政部刚刚公布的9月份数据显示,外国投资者持有的美国国债减少了95亿美元,外国投资者持有的所有以美元计价的美国短期证券和其他托管债券减少了89 亿美元。

美国诱发全球之“罢”

随着去年“北溪”天然气管道被炸裂,德国作为全球最重要的工业基地之一、欧洲最大经济体、欧元区最重要的压舱石,其能源自由被“罢”了,工业“脐带”被剪断了。德国北部城市卢布明2022 年9 月爆发大规模游行,示威民众要求政府取消对俄罗斯的能源制裁,并启用“北溪2 号”天然气管道。

无独有偶,也是在2022 年9 月,数千名示威者在法国巴黎举行抗议活动,抗议法国政府对俄制裁导致国内能源价格高企。示威者还要求法国退出北约。

法国真要“罢掉”北约?依靠德、法之力真能立即重启北溪管道?无论如何,这至少代表了欧洲民众“罢免”美国在政治和军事上控制欧洲的强烈愿望,代表了整个世界“罢美之霸”的强烈愿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