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开展情境教学 提升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效率

2023-10-30 10:06李忠学
天津教育·下 2023年9期
关键词:创设法治道德

李忠学

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各种教学方法层出不穷,并取得了较为理想的应用效果,尤其是情境教学。情境教学法是一种通过各种手段将情景再现于课堂,既能有效解决传统教学中的抽象、枯燥等问题,又能快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打造高质量教学具有关键作用。而初中道德与法治本身的理论性较强,学生学习起来比较困难,如果不灵活创新教学方法,极有可能导致道德与法治课堂陷入低效情形。基于此,本文对情境教学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上的开展进行深入探究,助力学生全面成长。

一、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现状分析

(一)教学理念传统

通过观察目前的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不难看出,很多教师存在教学理念传统的问题。实际上,这部分教师依旧奉行应试教育理念,所以會更专注于基础道德与法治知识的传递,所有的课堂教学活动也只围绕这一目标展开,在这种情形下,道德与法治情境的设计则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从表面上来看,似乎能保证学生稳固构建道德与法治知识体系,但对学生来说,这样的课堂枯燥乏味,所以他们的参与度并不高,阻碍了学生道德与法治知识的学习。

(二)情境构建单调

道德与法治情境教学的开展逐渐成为教育领域的一个研究热点,其重要性逐渐凸显,越来越多的教师开始尝试,却始终没能取得较为理想的效果。究其原因,教师所设计的道德与法治情境十分单调,运用单一、固化的口头形式,无法给学生提供身临其境的学习感受,导致情境教学法的真正价值无法充分发挥。站在学生的角度来看,这样的道德与法治课堂与以往并没有区别,很难产生强烈的学习兴趣,因此学习效益得不到明显提升。

(三)忽视学生主体

无论是传统的道德与法治课堂,还是情境教学的开展,目的都在于推动学生个体成长,这是不争的事实。那么,学生应当始终处于道德与法治课堂的主体地位,但是很多教师并未意识到这一点。很多时候,教师为了追求道德与法治教学效果,不停地向学生灌输,或者凭借自身的教学经验来设计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没能考虑学生本身的知识水平,学生变成了被动接受的“机器”,不会独立思考、主动探究,并不能给学生的道德与法治进步提供实质性的帮助。

二、情境教学法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的开展价值

(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学生对自己感兴趣的知识通常会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最终使学习效果趋于理想。但是道德与法治课程理论性较强,很多内容需要学生背诵,比较枯燥,导致学生的学习兴趣不够强烈。而创设道德与法治情境则很容易吸引学生,使学生能够透过丰富的情境而产生较强的兴趣,激发学生思考道德与法治知识的动力。如此一来,就可以为学生带来身临其境的感受,学生的学习兴趣骤然提升,道德与法治学习效益也会得到提高。

(二)提高学生学习效率

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多数学生在传统道德与法治课堂的学习效率并不理想,对他们的成长造成了负面影响。而开展道德与法治情景教学,则可以吸引学生结合具体的情境积极展开思考,围绕实际的道德与法治知识进行分析,既能让学生形成主动思考的良好习惯,又能进一步加深学生对道德与法治知识的理解。长此以往,道德与法治学习效率自然能在丰富情境的辅助下得到明显提升。

(三)开阔学生学习视野

初中阶段的学生年龄较小,还不具备丰富的人生阅历,再加上他们接受道德与法治知识的途径只是以教材为主,决定了他们的视野比较狭窄,不利于学生的整体发展。而开展道德与法治情境教学,则可以引入丰富的素材,成为学生认识世界和接触外来事物的重要载体。透过这些情境,学生可以了解到很多教材上没有的内容,也可以接触到平时生活中没有见过的东西,不仅可以让学生建立基础的法律意识和正确观念,而且能让学生的道德与法治视野得到进一步开阔。

三、情境教学法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的开展策略

(一)创设生活情境

初中阶段的学生已经拥有了一定的认知,开始注意身边的事物,而道德与法治课程与学生的现实生活之间存在着紧密联系,这给生活情境的创设提供了可能。因此,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合理创设生活情境,使道德与法治知识贴近于学生的日常生活,便于学生理解。在设计的过程中,教师要在把握道德与法治教学内容的基础上,尽可能选择学生熟悉或感兴趣的生活热点,既能加深学生对相关道德与法治知识的理解,又能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树立法律意识。

比如,在教学“家的意味”一课时,本课的重点是让学生理解并传承家庭传统美德,教师就可以尝试创设相关的生活情境。首先,教师向学生分享自己在家中的一些日常,如做家务等。在教师的分享下,学生也不由自主地回顾自己在家中的日常,有的学生说自己在家中写作业,有的学生说自己在家中跟爸爸一起玩耍。其次,教师向学生展示一些关于家的视频,给学生带来直观的学习体验,进一步强化学生对家的深层感悟,还可以让学生分享自己与家人共同经历的趣事。最后,引出本次生活情境的重心:“那在你们看来,什么是家呢?家代表着什么呢?”由此逐步引入道德与法治学习主题。这样创设有关家的生活情境,既能拉近学生与本课内容的距离,又能加强学生对道德与法治知识的理解。

(二)创设合作情境

一切学习都是从学生主动参与开始的,而以往的道德与法治课堂通常以教师灌输为主,学生只能被动接受,最终的学习效率不够理想。而小组合作可以让每一个学生都参与道德与法治知识的学习,因此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可以适当创设合作情境,照顾到每一个学生,促使学生取得不同程度的进步。那么,教师要在科学分组的基础上设计适合合作的道德与法治任务,使学生积极展开合作与交流。

比如,在教学“法律保障生活”一课时,为了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参与道德与法治学习,教师可以采用小组合作形式,创设有效的合作情境。首先,科学分组。这里的科学,要求教师针对学生能力、基础多个方面进行分析,并采用互补的原则进行分组,使优等生和学困生之间相互帮助,这是创设合作情境的基础。其次,给出小组任务:共同分析教材内容,总结出法律的三大特征,认真观看相关视频,并概述法律的真正作用。再次,小组展开探究讨论,在这个过程中,每个学生都会自主分析法律的特征及其作用。最后,教师带领学生一起总结,使学生对本节法律内容形成全面理解。这样创设合作情境,可以鼓励学生共同分析法律内容,强化学生的法律意识。

(三)创设问题情境

学生的进步和成长往往是在解决一个又一个的问题中实现的,由此看出道德与法治问题设计的重要性。因此,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要及时创设问题情境,设计一些具有导向性和启发性的问题,使学生在问题的引导下逐步进入情境,思考和探究道德与法治知识。与此同时,要保障问题的直白性和趣味性,否则很有可能导致学生陷入其中,不利于学生快速掌握。唯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道德与法治问题情境的价值,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

例如,在教学“网络改变世界”一课时,教师要针对本节内容进行深入分析,并结合学生的实际水平设计相关的道德与法治问题情境。首先,教师提出问题:“同学们,你们在生活中有没有使用网络呢?一般都会浏览哪些软件呢?能借助网络做哪些事情呢?网络给我们带来了什么呢?”由此带领学生分析网络。有的学生说网络让生活更便捷,有的学生说使用网络购物等。其次,结合学生的回答教师继续追问:“网络购物方便吗?有哪些积极影响呢?体现了网络的哪些作用呢?”由此逐步带领学生深入探究网络的积极作用。通过这样不断地提问,变相启发学生思考,促进了学生道德与法治知识网络的稳固构建。

(四)创设游戏情境

最好的教育就是“寓教于乐”,这也是提升教育效果的直接方式。考虑到学生普遍喜欢趣味游戏,因此,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可以主动创设游戏情境,将深奥的道德与法治知识渗透到趣味的游戏中,给课堂带来活力,使学生在享受趣味游戏的过程中完成道德与法治知识的内化,触及学生的兴趣点,学生将会主动参与游戏。这是情境教学与趣味游戏的有效结合,也是情境教学在道德与法治课堂的完美应用。

比如,在教学“公民基本权利”一课时,为了让学生了解公民的基本权利,教师可以创设“人民代表大会”角色扮演游戏,让学生化身人民代表,行使属于自己的基本权利。与以往直接灌输道德与法治知识相比,本次的趣味游戏比较新颖,学生的参与度得到提升,纷纷主动在游戏中探究自己拥有哪些基本权利。游戏结束后,教师可以让学生谈一谈自己在游戏中分别行使了哪些权利,并鼓励学生尝试总结,使学生形成全面理解。这样创设角色扮演情境既能快速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又能加快学生接受道德与法治知识的速度。

(五)创设视频情境

上文提到,多数教师构建的道德与法治情境比较单调,不能满足学生个体的兴趣爱好,甚至会进一步增加学生的负面情绪。而信息技术含有十分丰富的道德与法治资源,可以为情境的创设提供有力帮助。因此,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不妨借助这一手段合理创设视频情境。教师根据具体的道德与法治知识,搜索相关的视频资源,形成直观、具体的视频情境,带领学生逐步深入学习。需要注意的是,教师不能过于追求视频的丰富性,而忽视视频和道德与法治知识之间的联系,否则将会得不偿失。

比如,在教学“坚持改革开放”一课时,为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教师可以尝试寻找相关的视频资源。首先,播放《百年恰是风华正茂》视频,一边让学生观看,一边向学生介绍视频内容,使学生在视频的引导下重温党的历史,为后续的道德与法治学习奠定基础。其次,播放《改革开放的历史起点》视频,使学生逐渐走进改革开放情境,与此同时,教师结合视频提出问题:“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是谁?中国的改革是从哪里开始的?”由此促进学生主动探究改革开放及其相关内容。这样引进视频资源既能丰富道德与法治课堂内容,又能强化学生对改革开放内容的理解。

(六)创设故事情境

初中生有一个十分明显的特征,就是非常喜欢听故事,尤其对那些具有丰富情节的故事往往会产生较强的好奇心。因此,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不妨抓住学生的这一特征,合理创设故事情境,结合具体的道德与法治知识为学生讲述相关的趣味故事,从听故事的角度入手,既能增强学生對道德与法治知识的亲近感,改善学生的学习态度,又能推动学生高效率完成道德与法治学习目标。

比如,在教学“开放互动的世界”一课时,教师可以从讲故事导入:“有个人早上起床后先用潘婷的洗发水洗头,用欧莱雅的洗面奶洗脸,喝了一杯雀巢咖啡,开着新买的奔驰汽车去上班……”在教师的讲述中,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在这个人的一日生活。接下来,教师结合故事进行引导:“故事中提及的潘婷、欧莱雅、咖啡、奔驰等都来自哪里呢?是我们国家的品牌吗?这体现出世界经济怎样的发展趋势呢?”由此带领学生了解当前世界的特征。通过这样的故事情境,更能加深学生对道德与法治知识的认知,进而促进学生正确观念的快速形成。

四、结语

综上所述,道德与法治情境教学的开展尤为重要,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要针对该教学法进行深度剖析,综合考虑学生的学习基础,尽可能营造多种有效的学习情境,切实增强道德与法治课堂的趣味性和生动性,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使学生将注意力集中在道德与法治知识的学习上,提升学生道德与法治课堂的参与度,保证学生掌握基本的道德与法治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念。

猜你喜欢
创设法治道德
送法进企“典”亮法治之路
头上的星空与心中的道德律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创设情境 提高效率
跟踪导练(五)(2)
道德是否必需?——《海狼》对道德虚无主义的思考
“教、学、评”一体化视域下问题串创设的实践
反家庭暴力必须厉行法治
以德促法 以法治国
用道德驱散“新闻雾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