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志宏
路温舒是我国西汉时期赫赫有名的法律学家。他潜心钻研法学著作,对法学有着自己独到的见解,在改革法律制度上,做了很多对人民有益的事情。
路温舒小时候便一心一意要成为一个有学问的人。 因为家境贫寒,上不起学,他就每天给别人家放羊,回来后向读书人学识字。如此日积月累,几年后,路温舒认识了不少字。
路温舒越是学习,求知的欲望就越强。他每天到田野里放羊,看见别人家的孩子进学堂读书很羡慕。他常常想:我上不了学堂,如果能一边放羊一边读书也行啊,可是书也买不起呀。那时的书,是把字刻在竹简或木片上,或者用墨写在上面,用绳子穿起来,称作“竹简书”。竹简书非常笨重,一篇文章要刻写好几捆,没有三五天工夫是办不到的。还有帛书,像路温舒这样连帛做的衣服都穿不上,哪有钱买帛抄书?因此,他只能一边放羊,一边回忆背诵读过的书。
俗话说得好,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有一天,路温舒赶着羊群来到一片水塘边的草地上。他一边照看着羊,一边背着学过的古诗。水塘里长着许多又宽又长的蒲草,一阵风吹过,茂密的蒲草随风起伏。看着看着,他忽然发现,这种宽宽的蒲草很像抄书的竹简,如果在它上面写上字,不就可以当书看了吗?他为这个发现欣喜若狂,连忙割了一大捆蒲草背回家。
到家后,他立刻动手,用剪刀把蒲草裁成有棱有角、一张一张的小片, 然后找了一块光面石头把它们压平,再用绳子将它们一片一片串起来,真像一本本厚厚的书。他从邻居家借来书,把文章一段一段抄写在蒲草叶上。就这样,他做成了不知多少本“蒲草书”。没过多久,他的屋里就堆起了蒲草的书山,他在自己开拓的书屋里,如羊儿吃草,如鱼儿得水一般,畅快地读起“蒲草书”来了。自从有了“蒲草书”,路温舒再也不愁没书读,没本子写字了。他更加勤奋,刻苦自学,孜孜不倦。他每次放羊,都带着“蒲草書”,一边放羊,一边读书,回家也是废寝忘食地读书。
靠这些“蒲草书”,路温舒掌握了丰富的知识。后来,他当了狱吏,仍奋发图强,并盖了三间书屋。他背诵过的书,堆起来能顶着屋梁,仅用蒲草抄成的书籍,就满满当当地装了两屋子。由于路温舒不怕困难、刻苦自学,他终于从一个放羊娃成为著名的学者。
(摘自《勤奋好学故事》,延边大学出版社,有删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