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制度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的作用与应用

2023-10-30 07:18王华王海
海外文摘·艺术 2023年6期
关键词:专利制度专利权申报

□王华 王海/文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人类在长期生产、生活实践中所创造的、世代相传并视为独特劳动智慧结晶的各种文化表现形式,是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以活态方式存在的,与人民群众的物质和精神生活密切相关,与自然环境和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的各种文化表现形式。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类精神活动的产物,拥有创造性、非物质性、活态性等特性,但非物质文化遗产并不完全等同于知识产权制度下的专利,也不完全等同于一般的文学艺术作品,因而难以通过现有知识产权制度进行保护。所以,探索运用专利制度来进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对其传承和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基于此,本文研究专利制度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的作用与应用。

1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内涵与特征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在历史的长河中,经过长期的传承和积累、不断发展和演变而形成的一种文化表现形式,主要内容包括民间传统知识和技艺、传统美术、传统医药、传统戏剧曲艺、民俗等。

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一些鲜明的属性特点:一是非物质性。非物质文化遗产主要通过身体活动来实现,即通过身体活动来表达情感、思想或观念。二是活态性。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种活着的文化现象和生活方式。其传承必须依靠世代口授心传或以师徒相承等方式进行,在长期发展过程中形成了许多传统知识和技艺,这些传统知识和技艺对当今人们生活有着重要意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过程也是一个开放的过程,通过传承人在传授过程中不断吸收新的信息、技术和理念等来创新其表现形式和内容。三是创造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产生、发展和演变都是在劳动过程中完成的,是劳动人民集体智慧的结晶。

此外,非物质文化遗产在传统知识和技艺方面还存在着明显的地域性特点。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种传统知识和技艺,其产生、发展和演变都有特定的地理环境、民族特征、经济水平等地域范围。例如,苗族传统技艺主要集中在长江以南地区,如云南苗族的苗绣、苗族蜡染等;藏族传统技艺主要集中在西藏地区,如藏族绘画、藏族刺绣等。

目前,我国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主要依靠行政手段和法律手段进行。在立法上虽然有《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保护,但这些法律法规较为分散且缺乏系统性、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如我国有《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以下简称《著作权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以下简称《专利法》)等法律法规对著作权、专利权进行保护。但在这些法律法规中涉及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条款还相对较少。因此,选择一种新的角度,以全新的方式介入、加强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很有必要。

2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多样化与保护困境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由多种因素形成的,形成过程中有很多环节、程序,它们之间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这就导致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种类繁多,其复杂性也由此而来。由于文化背景、民族心理、地理环境、气候条件等方面存在差异,导致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形成过程中所需要的技术条件和地理环境也不同,也使得非物质文化遗产在不同地区、不同民族之间都存在着明显差异,呈现出复杂性和多样性。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多样性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表现形式的多样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包括口头传统、表演艺术、民俗活动、节庆活动、传统知识和技能以及有关自然界和宇宙的知识等。二是传承主体的多样性。非物质文化遗产在传承过程中存在着不同的传承形式,如师徒相传、家族传承、职业传承、学校教育等。

在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以口传心授的方式在民间进行传播,由一位传承人负责整个项目的全部传承工作。非物质文化遗产以“活态”方式存在,保护过程需要人们参与其中,使之具有生命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活态”特点,决定了其不能简单地通过传统知识产权制度进行保护。在对以活态形式存在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保护时,会涉及传承人制度以及代表性传承人制度等相关法律制度的建立。这些制度都需要一定时间才能确立并不断完善。同时,在实施过程中很难找到合适的法律依据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有效保护。

3 专利制度的特点及要求

专利制度作为一种知识产权制度,其主要特点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1)专利权具有垄断性,不允许其他组织或个人实施其专利;(2)专利权具有时间性,法律对专利权所有人的保护有时间限制;(3)专利权具有地域性,即一个国家依照专利法授予的专利权,仅在该国法律管辖的范围内有效。

我国《专利法》第二十二条规定:“授予专利权的发明和实用新型,应当具备新颖性、创造性和实用性。新颖性,是指该发明或实用新型不属于现有技术;也没有任何单位或者个人就同样的发明或者实用新型在申请日以前向国务院专利行政部门提出过申请,并记载在申请日以后公布的专利申请文件或者公告的专利文件中。创造性,是指与现有技术相比,该发明具有突出的实质性特点和显著的进步,该实用新型具有实质性特点和进步。实用性,是指该发明或者实用新型能够制造或者使用,并且能够产生积极效果。”

4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知识产权特征

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特殊性,在现有的法律体系下,与一般的文学艺术作品相比,知识产权的保护客体范围相对较窄,因此目前通过知识产权制度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尚难以实现。

但是,非物质文化遗产所具有的非物质性与传统知识之间存在一定的联系,需要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创造性智力成果的表达。而专利制度具有明确的保护客体,通过专利权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客体成果是符合专利法保护客体要求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一种活态形式,价值在于它所代表的民族文化及精神内涵,因此在进行专利申请时需要考虑这一因素。如果没有考虑到非物质文化遗产在特定地域内存在,则会导致专利申请不具有该民族或区域特色,甚至可能会出现侵害他人专利权的情形。因此,在申请专利时,要将该地区所具有的民族或区域特色表现作为必要技术特征考虑在内。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与传统知识密切相关的知识产品,可以通过专利权加以保护[1]。但由于专利权本身具有地域性和时间性,因此非物质文化遗产在申请专利时应考虑该地区是否具有地域性或时间性这一因素。如果该地区不具有地域性或时间性,则会导致专利权保护范围不完整,而专利权的保护范围以其权利要求的内容为准,说明书及附图可以用于解释权利要求的内容,故需要在专利申请文件中将该地区是否具有地域性或时间性这一因素考虑在内,对申请文件的撰写提出了更高要求。

5 非物质文化遗产专利保护的适用性

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人类精神活动的产物,涉及的内容可以是有形的也可以是无形的,可以是物质形态的也可以是非物质形态。在某些情况下,非物质文化遗产也可以是对人类生存具有积极意义的无形文化作品,例如民间文学艺术、民间风俗等。对于符合《著作权法》所称作品要求的可通过著作权进行保护,而对于满足专利法可授予专利权客体要求的其本身具有可专利性。

非物质文化遗产专利保护的适用性体现在以下几点:首先,对于满足新颖性、创造性和实用性要求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可以考虑通过专利进行保护;对产品、方法或者其改进所提出的新的技术方案,可以采用申请专利进行保护;对产品的形状、构造或者结合所提出的适于实用的新的技术方案,可以采用申请实用新型进行保护;对产品的整体或者局部的形状、图案或者其结合以及色彩与形状、图案的结合所作出的富有美感并适于工业应用的新设计,可以采用申请外观设计进行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与人类生存和发展息息相关,这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它难以成为专利保护对象[2]。作为一种无形财产,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巨大的商业价值和潜在的经济利益。因此,要进一步完善健全专利制度,研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客体的特殊性,探索多形式、多层次的专利保护策略。

6 在专利制度中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具体策略

6.1 应用专利制度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

专利制度是保护创新性技术成果的一种法律制度,可以应用于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首先,可以根据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特点,开发相应的技术,申请专利。例如,可以开发出相应的数字化处理技术,保存和传承传统音乐、戏曲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可以开发出相应的智能化加工技术,提高传统手工艺产品的生产效率和质量。其次,可以利用专利制度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被盗用、抄袭等行为。例如,可以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相关技术、制作工艺、品牌产品等方面申请专利,并及时对侵权行为进行维权。第三,建立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技术交流平台,促进技术创新和保护经验的传承。例如,可以建立专利技术交流平台,鼓励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机构和个人共享保护技术和经验。此外,要加强专利保护意识教育,提高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人员的知识水平和维权意识。例如,可以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机构、文化院校等地开展专利知识普及教育,提高专业人员的保护意识和技能水平。

总而言之,应用专利制度来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可以通过技术创新、侵权维权、交流合作和专业教育等方面来实现[3]。这样不仅可以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权益,还可以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发展。

6.2 加强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申报国家专利工作的指导和管理工作

首先,建立专利指导和管理机制。建立由文化和旅游部门、知识产权部门、专利代理机构等组成的联合工作机制,负责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申报国家专利的指导和管理工作。其次,制定专利指导和管理制度。制定相关的规章制度,明确专利申报的程序、标准和要求等内容,以便更好地指导和管理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申报国家专利工作。第三,加强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专利申报培训。组织专业人员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专利申报进行培训,提高申报人员的专业水平和申报质量。第四,建立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专利申报库。建立专利申报库,收集和整理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专利申报信息,并对申报情况进行监督和管理。第五,加强专利申报的评估和审查。组织专业人员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专利申报进行评估和审查,确保申报符合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标准要求。第六,加强宣传和推广。通过各种途径,加强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专利申报工作的宣传和推广,鼓励更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参与专利申报工作。

7 结语

专利制度作为一种现代法律制度,具有维护国家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促进科学技术进步与创新、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等功能。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一种特殊的无形财产,可以通过专利制度实现更好地保护。■

引用

[1] 王萍,屠海燕.试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知识产权属性[C].《中国标准化》杂志社有限公司.2021新疆标准化论文集,2021:150-152.

[2] 王如如.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知识产权保护[D].哈尔滨:黑龙江大学,2020.

[3] 王一玮,王景,田甜.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的专利作用探究[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9,18(13):100-102.

猜你喜欢
专利制度专利权申报
“少年工程院活动校”暨“航天未来人才培养校”共同申报
日本专利制度和中国专利制度的对比分析
国际收支间接申报问答
论实用新型专利权终止对同日申请的发明专利授权的影响
——兼评专利法第九条
论FRAND原则对标准必要专利权行使的限制
《申报》与上海民国时期禁戏
论专利权无效判定的基础
专利权与生命权如何平衡?——白血病患者陆勇案引发思考
专利制度在科技发展中的作用研究
社会福利视角下的专利制度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