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绘画课程融合思政教育的实践及思政元素对课程教学质量提高的反哺作用

2023-10-30 05:17王琪
科学咨询 2023年15期
关键词:绘画育人思政

王琪

(河池学院,广西河池 556300)

加强实践体验教育法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运用是发挥学生主体性的表现,也是实践与理论的结合,拓展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广度和深度,顺应了教育发展的时代要求。教育方法的创新有利于促进思想政治教育向更高层次发展。深度与广度的结合会催生相关研究及理论,从而丰富、完善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体系。绘画课程在高校的教育体系中是一项不可或缺的组成内容。教师要通过绘画指导与实践来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思维方式、文化意识。

一、高校绘画课程思政教育的方法论与实践价值

(一)以党的教育方针为工作统领

新时代下,高校要想使绘画课程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就要使绘画课程的目标与党的奋斗目标相结合,使绘画课程服务于党的治国理政,尤其是服务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1-2]。因此,高校要全面坚持党的领导,切实做好教书育人工作,把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落实到位,致力于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

(二)以“四个服务”为奋斗目标

第一,“为人民服务”,这是我国民主政治的本质和核心,也是我党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决定了思想政治教育要以为人民服务为工作中心。高校要强化为人民服务的思想,让我党的思想理论在广大的干部群众和师生中生根发芽,尤其是要让教育更贴近学生的发展规律和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要,促进学生实现全面发展,从而提高国民的综合素质。

第二,“为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服务”,这是巩固马克思主义政党执政地位的客观要求,也是思想政治教育遵循党的教育方针的体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作为我党进行思想政治宣传工作的重要渠道,必须服务于治国理政这个大局,积极响应和正确传达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3]。

第三,“为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服务”,这是增强四个自信的必然要求,也是思想政治教育应有的题中之义。绘画课程融合思政教育要求高校立足基本国情,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加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教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让学生自觉运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武装头脑。同时,高校应当以教育振兴开拓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新境界。

第四,“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服务”,这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经之路,也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战略导向。“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是时代赋予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大使命。高校必须以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为重要落脚点和着力点,在绘画等艺术专业中,把理论教育与社会实践结合起来,促进学生练就过硬本领,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贡献智慧与力量[4]。

(三)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

“立德”突出了德育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中的首要地位。学生践行好社会公德、家庭美德、职业道德,成为“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的新时代青年。“树人”则强调学校开设专门的理论课和实践课,对学生进行系统性和针对性的教育,让大学生真正掌握专业技能,成为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型人才[5-7]。“立德”和“树人”是相辅相成、辩证统一的,落实好这一任务必然需要教师和学生双管齐下。绘画课程融合思政教育要求高校以立德树人为中心环节,协调教师和学生双主体,促进学生的成长成才。此外,要想发挥好思政课在立德树人中的示范性、引领性作用,高校必须从多方面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融入教学。

(四)以“三大规律”为客观遵循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遵循思想政治工作规律,遵循教书育人规律,遵循学生成长规律,不断提高工作能力和水平”。

“遵循思想政治工作规律”就是把握好有关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目标、内容、主体、方法、途径、环境等方面的客观规律,在育人中做到实事求是和能动性创新。新时代下,绘画课程融合思政教育既要高校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和党的教育方针,又要高校准确把握时代发展方向和国家发展形势,不断提高艺术教育的科学性和创新性。

“遵循教书育人规律”便是教师把知识技能传授给学生,做到身正为范,提升学生的知识能力和道德素质。在贯彻立德树人这个根本任务的过程中,“教书”是手段,“育人”是目的,两者是不可分割的。在“教书”方面,教师不仅要讲好书本上的理论知识,传播好马克思主义理论,而且要注重实践引导,为提高学生理论结合实践、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的能力而奋斗。在“育人”方面,高校要以党的教育方针为指挥棒,给学生讲授党和国家的战略决策,增强学生的理想信念和社会责任。为了切实遵循教书育人规律,高校应当做到“四个统一”,即教书与育人相统一、言传与身教相统一、潜心问道与关注社会相统一、学术自由与学术规范相统一。

“遵循学生成长规律”就是教师要兼顾学生生理和心理方面的特点,以此为依据来开展教学,帮助学生成长成才。高校要深入研究当代青年成长成才的特点和规律,了解青年的优势和弱点,为广大青年成长成才、创新创业营造良好环境。在绘画课程融合思政教育的过程中,高校应坚持以人为本。一方面,高校要了解并尊重学生的差异,用辩证和发展的眼光去看待学生的成长和变化,做到因材施教;另一方面,高校要关心学生的思想和生活状况,尽量帮助学生解决面临的难题,为学生的健康发展创造良好环境。

二、方法论视域下思政元素对提高绘画课程质量的反哺作用及实现路径

(一)从绘画课程融合思政教育的供给端出发,实现思政教育目标

第一,从绘画课程融合思政教育的供给内容改革出发,实现课程与思政协同育人目标。教师要想使绘画课程融合思政教育能在价值观念多元化的今天发挥育人作用,就不能脱离实际,要以发展的理念给受众不断提供与时俱进、符合社会所需的内容。新时代,我国的经济、教育等领域有了长足发展。与此同时,发展带来的人才适配度有待提高问题变得不容忽视。因此,绘画融合思政教学要做到源于实践又指导实践,以时代所需为依据,满足当代社会对大学生建设者的需要,解决大学生存在的思想理论困惑,回应各种错误的社会思潮,推动思政教育“产品”在供给上保持其先进性和实用性,为国家建设提供充足的人才支撑。

第二,从绘画课程融合思政教育的供给主体出发,实现思政育人目标。绘画课程融合思政教育内容产生自多个供给主体,从供给端出发实现思政课的育人目标,高校应从“产品供给者”角度寻找答案。高校思政课育人系统如同一个完备的市场体系,在这个体系里,需要党政思政管理部门、思政内容编写团队、高校思政教师队伍和高校宣传管理部门相互支撑联系,由此形成教育合力,以实现育人目标。这四大部分就是绘画融合思政教学的供给主体。其中,党政思政管理部门作为供给主体的“发起人”,应该做到主动跟进,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和需要,让思政教育政策能落到实处,为经济建设和社会建设培育人才。思政内容编写团队要群策群力,科学求实地编写思政教材,把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具体化、形象化地呈现到绘画教材中。加强高校思政教师群体的政治素养建设,是高校从思政课堂引领者出发,在供给端提升育人目标实效性的最为有效的方法。在第二课堂中,重视培养“审时度势、尊重规律”的高素质宣传管理部门,是高校在绘画融合思政教学之外,从供给端实现思政反哺绘画教育教学及革新的重要途径[8-9]。

第三,从绘画课程融合思政教育的供给方式和过程出发,实现思政育人目标。在绘画课程融合思政教育的过程中,高校在遵循绘画课程的教学规律的前提下,既要通过课堂启发教化育人,又不能忽视第二课堂和隐形思政资源和方式方法对育人的重要作用。教师既要利用信息技术等现代化手段促进绘画艺术新的教学方式建设,又要在大张旗鼓地办好思政课的同时,发挥隐形思政教育的熏陶作用,做到因势利导、因材施教。教师综合应用多种教学方式,在绘画课程中培养学生专业理论知识和技能的同时,涵养其家国情怀、责任担当等道德品质,立德铸魂、多元成才,让学生在“敲锣打鼓”和“不知不觉”中接受思政教育。

(二)从绘画课程融合思政教育的需求端出发,实现思政教育目标

第一,党和国家发展的需求是推动绘画课程融合思政教育的根本动力。首先,思政教育形成于党的革命实践,又在社会主义建设的不断探索前进中臻于完善。从“未发展起来”进入到“发展起来以后”,从经济中高速增长到经济高质量发展,新的国情及其带来的新变化和新需求,要求作为铸魂育人重要课程的思政课要落实人才发展战略,为提高综合国力不断提供服务,承担起为国育人的重要使命。

第二,人文精神传递的需求是推动绘画课程融合思政教育革新的又一动力。在绘画课程的学习中,学生需要进行一定的思想交流。这个交流的过程充斥着各种人文精神活动。对于选择何种精神文化进行理解、学习和应用,部分学生没有明确的甄选标准。因此,绘画课程的建设要求教师从学生的人文精神需求出发,适时更新绘画教学内容,适当改进绘画教学方法,主动发现学生在学习中的人文精神需求,并积极根据反馈调整教学内容,最终以真正的学理回应学生,以彻底的思想理论说服学生,以真理的强大力量引导学生。因此,高校从学生人文精神养成的需求端出发,将其反向作用于绘画课程教学目标的革新,这不失为一剂良方。

第三,抵制各种错误思潮的现实需要是推动绘画课程融合思政教育革新的另一重要动力。全球充斥着各种错综复杂的思想文化。大学生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时期,其辨别不良信息的能力较弱,很容易受到各种错误思潮的影响。在自由主义等思潮的影响下,部分学生盲目崇洋媚外,乃至政治立场发生动摇。究其原因,笔者认为在绘画课程的实践中,教师对学生家国情怀、责任担当、制度文化自信的培养有待加强[10-12]。因此,从培养学生的认同感和荣誉感,以及抵制各种错误思潮的现实需求出发,高校要不断对思政课进行革新,以实现其育人目标。

(三)从绘画课程融合思政教育的资源配置端出发,实现思政教育目标

第一,对作为“教育的第一资源”的教师进行培养与合理调配是实现绘画课程育人目标的重要路径。教师是教育的第一资源,是教学活动的发起者和学生学习的引领者,发挥着“铸魂育人的中坚力量”作用。新形势下,思政教育环境应时而变,故步自封的艺术教师将不能胜任新时期的思政融合与教育任务。为最大限度地完成绘画艺术的育人使命,发挥绘画课程的思政价值,国家要大力培养思政教师,培养出一支具备丰富的专业知识和掌握思政教育工作规律的教师队伍,并进一步开创全国范围内的师资配置新局面,为高质量发展下思政课育人目标的实现提供强大的师资支撑。

第二,创新利用互联网以及对大数据资源进行合理配置是实现绘画课程思政育人目标的新路径。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传统教学方法与互联网大数据相融合”的科学模式成为新的教育教学形式,大数据与教育领域的联系日益紧密。在高质量发展下,科学合理地应用大数据技术是高校实现绘画课程思政育人目标的新路径,也是一条必由之路。例如,在绘画课程中,教师要重点关注学生的文化学习效果,对学生在绘画课中所表现出的政治素养、艺术关注偏好等情况进行大数据分析,并根据分析结果来对教学进行调整,从而进一步提升思政教学的精准性和实效性。

三、结束语

高校是为国家培养人才的基地,高校教育质量的好坏决定了国家未来发展的进程及方向。因此,提高高校的教育质量是关系国家命运的大事。高校的教育质量如何,不仅取决于学生所掌握的文化知识,而且体现在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层面。从发展的角度来看,学生的思想道德素养不仅决定了学生自身的发展趋势,而且对整个社会、国家的发展也有着重要的影响。

猜你喜欢
绘画育人思政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欢乐绘画秀
欢乐绘画秀
欢乐绘画秀
“珠”育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