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玉玲,刘晓燕
(扬州大学广陵学院,江苏扬州 225000)
高校的根本任务是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教育引导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高校一线教师作为青年学生的指导者,有责任了解大学新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情况,指导课程思政工作的有序开展。
价值观反映人的认知和需求,会直接影响人的动机和愿望。基于认知和需求而树立的价值观,会引导人的行为动机。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上出现了多种价值观念。一个社会的稳定,一个国家的强盛,需要积极的主流价值观来避免因民众价值观的混乱偏移而威胁国家的生存发展和社会的稳定和谐。
当前,我国正处于改革开放新时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主流价值观,其基本理念和具体内容体现了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的主导作用,其主张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凝聚力量,倡导爱国主义、民族精神、时代精神,高度重视社会主义道德建设,倡导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人类文明优秀成果相承接,体现着中华传统美德和人类的美好追求。
认同在心理学上是一种满足个人归属感的心理机制,是个体潜意识地对某一对象的认可、模仿过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过程可以分为基础层次、核心层次、关键层次、最高层次,每个层次具有不同的特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结果体现在认同的每一个较浅层次向较深层次的转变上[1]。也有学者以现代期望价值理论、自我效能感理论、行为强化理论等为理论基础,将认同由浅入深分为理论认同、利益认同、情感认同、信念认同、行为认同五个层面,这五个层面可以逐层递进,也可以直接跨越[2]。
本文倾向于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分为理论认同、情感认同、行为认同三个层次。其中,理论认同通过学习认知即可获得,属于基础层次的认同;情感认同是通过情感的方式实现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心理认同,是内化于心的认同,属于认同中的关键层次;行为认同是最高层次的认同,指要将这种认同外化于行。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即是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主流价值观念的认可,会形成心理归属感,并会对价值观中宣扬的对象进行模仿,即通过内容知识的学习,并通过情感的方式实现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心理认同,最后真正践行。
教育界高度重视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情况,众多学者在不同地区不同学校做了调查分析,其总体表现为: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知水平不同,缺乏全方位、深层次的认知[3]。部分大学生的价值取向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倡导的方向不一致,践行程度低于认知程度[4]。也有一定比例的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置可否[5]。这些表现的主要特点为理性认知不全面、意志信念不够坚定[6]、情感认同不高等[7]。
据此可以看出,当代大学生总体上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但存在的问题并没有因时间、地区、大学的不同而改变,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仍然需要加强培养。一方面,此项工作任重而道远,这也是国家一直强调高校培育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彻落实三全育人等工作的原因所在;另一方面,在众多调查中,基本没有与大学新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相关的研究。这无疑会使高校在培养工作和践行工作中缺乏针对性,延缓培养时间,影响教育效果。
王世指出:“研究不同时期的大学生人生价值观特点,制定有效的教育方式,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8]了解大学新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情况有助于教师在开展教育的过程中有的放矢,帮助学生加深情感认同,从而实现践行的目的。大学新生刚刚经历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高考,正处在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阶段,大学教师了解大学新生的价值观状态,对于后期的教育实践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为此,笔者选择扬州大学广陵学院2021年秋季新入学的旅游班学生做了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的定点定位调查及访谈。
要了解大学新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首先要有明确的价值观标准。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三个层面,本调查采用李克特量表,根据调查问卷的设计原则设计了18个问题,调查了全班41位学生对目前学习、国家、社会以及未来职业的态度或看法,从而了解他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状态。在问卷调查结束后,笔者就专业选择、未来目标、具体规划等问题开展了访谈活动。
调查结果显示,大学新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呈现出了认知与表现不一致的矛盾性,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主流思想意识强,但选择专业注重现实利益
调查结果表明,大学新生关注主流思想。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有98%的学生确定自己很清楚。所有受访者都表示自己关注国家大事和民族安危,有爱国情怀。95%的学生愿意在疫情期间主动为大家服务。但问及专业时,在41名学生中,真正喜欢旅游专业的学生只有24%。56%的学生认可旅游专业存在的意义,但不认可此专业和自己未来职业的密切联系。80%的学生关注自己毕业后如何获得高收入。
在随后的访谈中,大部分受访学生表示自己是因为专业调剂才进入了旅游专业。高考填志愿时,学生不选择旅游相关专业的原因主要是旅游业属于不稳定的服务行业,没有“钱”途,也没有“前”途。作为文科生,他们更愿意选择考公务员的热门专业。一叶知秋,这也是当下普通高校的普遍现象。
2.崇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但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意识薄弱
根据应力分布图的结果,在整个撬装式LNG气化站中,应力集中主要出现在加热器所在的部分。在设计之初所考虑的是将加热器置于BOG处理管系与LNG运输管系之间以节省分布空间,但由于两个部分的管线之间间隔狭小,在考虑了操作空间之后,加热器的进出管道就变得非常短,加上管道间还布置了阀门以及三通,这无疑增加了管道的受力,最终导致了应力集中现象的出现。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倡导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人类文明优秀成果相承接,这也是中华传统美德,反映了人们追求美好事物的愿望。为了使旅游专业能得到更深层的发展,教师应该关注文化的学习和传承,发挥旅游行业本身的价值,培养学生展示人类文明优秀成果的能力,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提高学生帮助人们追求美好事物的服务能力。同时,随着国力的增强,中国已渐渐走向世界,旅游专业培养的人才既可以让更多的人了解世界,也可以让更多的人了解中国。在调查中,89%的学生非常认同中国的传统文化,剩下11%的学生也承认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但愿意宣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学生只占24%。
3.未来目标清晰,但大学规划模糊
在调查中,虽然大部分学生的前途意识比较强烈,有93%的学生认为自己可以通过自身的努力实现目标,但对于如何度过四年的大学生活,学生没有明确的规划,呈现出盲目性。61%的学生最关心的是如何享受这四年的大学生活,51%的学生对大学四年没有明确的目标。
受访学生所表现出的矛盾状态,说明他们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处于基本阶段,还未达到情感认同阶段,其原因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个人利益至上
市场经济推动了社会的发展。凡事具有两面性,市场经济追求利益的观念也让社会上的物质欲望明显膨胀,“拜金”等陋习滋生蔓延,“个人利益至上”的个人主义价值观也在挑战传统的集体主义精神,这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强调的国家—社会—个人的顺序相悖。大学新生虽然还没有完全进入社会,但也不会完全置身事外,在中小学阶段也会受到这些观念的影响,如同学之间、家长之间的物质攀比。家长、教师在劝诫学生好好学习时,往往会从做人上人、赚大钱的角度引导学生努力学习、考上好大学、选个好专业。因此,学生在对待专业的问题上最在意的是,毕业后这个专业是否会带来更多的个人利益,几乎不会考虑其社会意义。高校设置的专业都是在为国家培养各行各业的人才,一砖一瓦皆为建设所需。
2.媒体信息繁杂
在信息化时代,信息的传播在网络的加持下更为迅速、快捷,发布信息和接收信息都异常方便,信息是否属实、科学、客观的判断环节也随之消失了。信息发布的自由度也让信息的价值取向呈现出多元化、复杂化,各种观念、追求、信仰、生活态度五花八门、层出不穷。各种观念看似很有道理实则比较片面,使人们在言论自由中不知不觉失去了核心,成了思想的散沙。追求自由、追求自我、小我为大我的思想也受到了很多人的追捧和鼓吹。这些既是时代发展的成果,也是时代发展伴生出的劣根。
3.思辨能力缺失
大学新生由于自身的学识与阅历所限,无法辨别信息的真伪,涉及价值观时更容易人云亦云、囿于自我。大多数学生在十几年的中小学教育中,养成了只接受不辨析的习惯,认为来自父母、学校的信息都不需要质疑,听话即可。应试教育对于考试过于执着,也让学生没有时间和精力去思考为什么,没有辨析信息的意识。学生更多地关注信息本身,处于思辨能力缺失的状态,而价值观的问题本就需要强大的思辨能力。
4.责任意识不强
责任担当是一种素质也是一种能力。责任有大有小,因角色而异。大学生不仅要为自己、为家庭负责,也要为建设国家负责。新时代的大学生是国家建设的后备力量,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希望。大学新生心中只有小我,没有以复兴中华民族为己任,“强国有我,不负青春”的责任意识不强。学生没有这种大爱大德大情怀,也会缺失学习知识的强大内在驱动力[9]。
调查结果表明,受访的大学新生了解甚至熟知当今我国的主流思想,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一定的认识,但在对待国家、社会和个人价值的问题上又存在矛盾。例如,大学生热爱祖国、有家国情怀、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感到自豪,但选择专业的时候,又以有无钱途为参考。大学生认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却又不愿立足专业宣扬文化。进入大学后,大学生对未来充满信心,但目标又不明确,没有具体的规划。大学生知道学习可能会有困难,但又希望享受这四年的大学生活。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知得益于国家、社会、学校的教育,但因辨别能力不强,受市场经济功利性、网络繁杂信息的影响,他们缺乏国家未来建设者的责任意识,从而表现出上述矛盾。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需要国家、社会以及学校形成合力,国家和社会要自上而下打好信息战,学校和教师要自下而上加强学生的认同教育。大学新生刚刚进入大学,还需要接受高校的精心培育,才能经历内化于心的情感认同,从而更好地进入外化于行的践行认同。国家的宣传、网络的整顿、学校的重视,势必会实现帮助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目标。
高校思考大学新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现状,有助于帮助大学新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笔者对扬州大学广陵学院旅游专业的学生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大学新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程度还处于基础阶段,还未达到情感认同,离行为认同还有差距。本次调查的范围有局限性,但因其特定性和具体性,一叶也可知秋。分析结果有针对性、可信度,对于教师开展课程思政教育具有参考价值,有助于提高课程思政的实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