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业单位财政税收预算管理和监管措施

2023-10-30 00:02于晓娜山东省济宁市任城区安居街道办事处
财会学习 2023年29期
关键词:财务部门管理体系税收

于晓娜 山东省济宁市任城区安居街道办事处

引言

在政府新会计制度深化落实的背景下,事业单位要进一步提高自身的财政税收管理工作能力与水平,在日常运行发展中合理使用财政资金,提高预算能力水平,强化自身监管。在具体实践过程中要从强化预算管理工作入手,优化事业单位财政税收管理工作,要根据事业单位财政税收的情况与特点,构建覆盖范围全面且完善的预算管理体系,提高预算管理体系的针对性。重视发挥出监管的作用与价值,改善财政税收管理能力,为事业单位财政税收管理工作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一、事业单位财政税收普遍存在的问题

(一)预算管理有效性低下

当前,事业单位普遍存在预算管理体系不健全的情况,部分事业单位在编制预算时,缺乏科学性和实际性,没有根据实际需求和目标来做出合理的预算安排,预算的制定过程缺乏科学依据和信息支持,导致预算安排不合理,无法为事业单位的正常运行提供必要的支持。没能将预算工作执行到位,部分事业单位在预算执行过程中,存在资金闲置、节约措施不到位等问题,资金使用是在缺乏明确规定和监督的情况下进行的,造成资源的浪费和效益的降低。一些事业单位在预算监管上存在漏洞和不足,监管机构对事业单位的预算执行情况缺乏有效的监督与评价,容易造成执行结果与预期目标相距甚远,无法实现财政资源的合理配置和利用。另外,事业单位在绩效考核和评估方面存在问题,评价指标缺乏科学性和指导性,无法准确衡量事业单位的绩效和财政税收的使用效益[1]。

(二)内外监管机制有待健全

事业单位制定内控体系的目的之一是对现有的财政税收问题进行自主监督,而外部监管具有较强的强制性作用,审查监管力度较大,内外监管相互配合,共同发挥重要的作用。事业单位在进行自我检查、自我纠正的同时,也要发挥出外部监管的作用,对事业单位财政工作情况进行全面调查。当前,大多数事业单位都针对财政税收建立了相应的内部监督制度,但实际效果并不理想。有些事业单位内部的管理体系不够规范和完善,缺乏有效的内部控制和监督机制,存在人事任免不公、财务管理混乱、决策流程不透明等问题。相关部门对事业单位的监督检查力度不够,没有及时发现并纠正违规行为。缺乏独立、有效、全面的外部审计机制,导致问题难以查处和问责。在绩效评估和考核方面存在问题,评价指标不科学,评估过程不透明,容易出现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的现象。这可能导致事业单位忽视公共利益和服务质量,重视表面指标而忽略实质工作[2]。

二、事业单位财政税收预算管理体系建构

(一)赋予财务部门自主权

赋予财务部门自主权,构建财政税收预算管理体系,有助于事业单位更有效地管理和运用财政税收预算。首先,提高财务部门自主权可以提高决策效率,财务部门通常拥有专业的财务知识和技能,可以更准确地评估和分析财政税收预算的需求和使用情况,从而能够更科学地制定预算计划和管理政策,通过放权,财务部门可以更自主地调整预算,适应变化的需求和环境。其次,有利于增强事业单位的责任感和创新能力,当财务部门拥有自主权后,他们将履行更多的责任,并积极参与预算的编制和执行过程。这将激发他们的创新潜能,提高预算管理的效率和质量。此外,还可以提高透明度,并促进监督机制的建立,财务部门作为预算管理的主体,有责任在预算执行过程中确保资金的合理使用和公正分配,通过建立透明的报告和监督机制,可以使预算使用情况对内外部利益相关者都可见,并加强对预算执行的监督和评估。同时,可以优化资源配置,财务部门可以根据机构自身的需要和发展战略,更加合理地分配和利用财政税收预算。他们可以更好地掌握组织的财务状况和运营情况,并制定相应的预算计划,以实现最优化的资源配置[3]。

(二)加大管控力度,改善预算支付管理环境

通过加大管控力度,改善预算支付管理环境的方式构建财政税收预算管理体系,有助于事业单位更加规范和有效地管理财政税收预算。一方面,通过建立严格的预算支付管控制度,可以确保财政税收预算的支付符合法规和相关政策。这包括制定预算支付流程和标准,明确责任和权限,规范各种支付行为,防止违规行为的出现。同时,建立质量控制机制,确保支付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另一方面,通过建立风险管理体系,可以有效地监测和控制财政税收预算支付中的风险,包括财务风险和操作风险等。建立内部控制机制,对支付环节进行监督和审计,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防止资金的浪费和滥用。同时,要建立有效的预算监督和评估机制,可以加强对预算支付的管理和控制,预算支付的程序和结果应该通过内外部的审计和评估进行监督和评估,及时发现并纠正问题,提高预算管理的效率和效果。最后,建立透明的支付信息公开机制,提高财政税收预算支付的公开透明度,及时向相关利益相关者和社会公众公开支付信息,接受各方的监督和评价,有助于提高预算支付的合法性,增强社会的信任和支持[4]。

(三)提高内部沟通交流,优化各部门协同作业

通过提高内部沟通交流,优化各部门协同作业的方式构建财政税收预算管理体系,能够提高事业单位财政税收预算管理的效率和效果。第一,建立和完善跨部门合作机制,实现各部门之间的信息共享和协同工作。通过建立定期的沟通和协商机制,各部门可以共同制定预算目标和计划,并协同推进预算执行。这样能够减少信息不对称和重复劳动,提高预算执行的一致性和效率。第二,建立有效的预算沟通和协调机制,财务部门作为预算管理的主管部门,应与其他相关部门保持密切联系,及时了解他们的预算需求和执行情况。同时,财务部门应与其他部门进行沟通和协调,解决预算执行中的问题和矛盾,从而确保各部门之间的协同配合和合作顺利进行。第三,建立预算执行的绩效评估机制,促使各部门共同追求财政税收预算管理的目标,通过制定明确的绩效指标和评估标准,可以评估各部门的预算执行情况,并对其进行奖惩措施,这样能够激发各部门的积极性和责任感,提高整体的预算管理效果。第四,建立预算信息系统和平台,实现各部门之间的数据共享和协同处理,通过建立统一的信息系统和平台,各部门可以共享预算相关的数据和信息,实现实时的数据交流和协同工作,这样可以避免信息孤岛和数据冗余,提高预算管理的数据准确性和及时性。通过提高内部沟通交流,优化各部门协同作业的方式构建财政税收预算管理体系,可以提高预算管理的效率和效果,减少信息不对称和重复劳动,促进各部门协同合作,从而实现财政税收预算管理的协同优化[5]。

三、事业单位财政税收预算管理和监管措施

(一)大力开展监督工作,落实动态监督

事业单位本身具有社会性与公益性的特点,在财政税收监管方面要加大力度,避免国家财产受到损失。特别是针对一些业务行为风险性较高的行业,要加大监督管理力度,采取有效的措施对重点领域、重点项目、重点环节设置拦截预警监控节点,一旦发现财政税收问题要进行大力的惩处。在具体实践中,加大对事业单位的财政税收监管力度,加强监督检查和审计活动,确保财政税收的合规性和透明度,加大对事业单位违规行为的查处力度,对违规行为及时予以纠正和惩处,形成强有力的监管震慑。同时,完善监管制度,建立完善的财政税收监管制度,明确监管的责任和流程,制定相关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规范事业单位的财政税收行为,加强对预算执行、资金使用、财务会计等方面的监管,确保资金的安全性、合理性和高效性[6]。

(二)重视核实财政税收流程标准与疑点

为了加强事业单位财政税收监管,要建立财政税收流程标准,制定并推行财政税收流程标准,明确各环节的操作流程和责任分工,确保财政税收的申报、审核、核实、支付等环节的标准化操作,避免流程中的漏洞和不规范行为。针对存疑之处要加大核实调查力度,对财政税收流程中出现的疑点和异常情况进行深入调查,并依法查处违规行为。建立疑点核实调查的机制和流程,进行事实核实、数据比对、风险评估等工作,确保财政税收的合规性和准确性。在针对疑点进行核实调查的过程中,要求各部门积极主动配合,支持财务部门与第三方监管单位进行调查与收集相关证据,将实际情况真实地呈现出来,并酌情予以相应的惩处,在必要时要与纪检部门联合开展专项检查工作。在此过程中可以停止对调查对象的预算资金支付,在问题彻底纠正后予以正常支付[7]。

(三)加强财务内控监管并健全绩效考核体系

为了加强事业单位财政税收监管,事业单位要加强财务内控监管,建立并完善财务内控制度,明确财务流程和各环节的责任分工,加强内部审计和风险管理,定期进行内部控制评价和监督检查,发现并解决财务风险和问题。要重视强化内部监督的执行效果,降低各级业务部门的业务风险,从而达到理想的财政税收管理效果。同时要健全绩效考核体系,建立绩效考核体系,将财政税收管理的质量和效果纳入考核范围,通过设定明确的绩效指标和考核标准,对事业单位的财政税收进行管理。事业单位需要制定和实施一套完整的财务内控制度,包括明确的财务管理规定、流程和制度,确保所有财务活动的准确性、合规性和监管性。加强财务审计和内部审计工作,建立健全的审计机构和团队,定期对财务活动进行全面和独立的审计,发现并纠正违规行为和管理疏漏。加强对事业单位资金预算的编制、执行和监督,确保资金的合理分配和使用,建立全程监控机制,及时发现并解决资金管理中的问题。建立健全的举报和问责机制,鼓励内部人员举报违法违纪行为,保护举报人的权益。对涉及财务违规行为的责任人进行严肃的问责,确保违规行为的追究和惩处。建立科学、客观、全面的绩效考核体系,结合事业单位的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的考核指标和评价标准,注重考核结果的公开和透明,激励事业单位提高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同时,强化外部监管和社会参与,政府应加大对事业单位的监管力度,建立更加规范和有效的监管机制。同时,社会力量可以参与对事业单位的监督,媒体可以进行曝光和追踪报道,公众可以通过舆论监督和社会评价推动事业单位改进[8]。

(四)扩大外部信用评价与资金流向监管

为了加强对事业单位财政税收的监管,可以采取以下两个方面的措施。其一,扩大外部信用评价,建立透明、公正、科学的评价体系,对事业单位进行信用评价。可以考虑引入第三方机构,如信用评级机构,对事业单位进行信用评级,并将评级结果公开,如此一来,可以便于社会公众了解事业单位的财务状况和信用水平,进而对其开展财政资金拨款或其他支持提供参考依据。其二,加强资金流向监管,对事业单位的财务活动进行严格监管,确保财政资金的合理使用与有效流向,可以建立监督机制,加强对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和审计监督,对资金流向进行全面、准确的监控。同时,加强对事业单位的财务报告的审核、审计,确保其真实性和准确性。对于违反财务纪律、挪用公款等行为,要严肃追责,加大监管力度,确保财政税收的合法使用和最大化效益。通过扩大外部信用评价与加强资金流向监管的措施,可以提高事业单位的财政税收透明度和责任意识,减少财务不端行为的发生,促进财政税收的规范管理和有效使用[9]。

结语

综上所述,预算管理缺乏有效性、内外监管机制不健全是事业单位财政税收较为常见的问题,也正因如此,导致财政税收管理效果不理想。新环境背景下,事业单位要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制定健全完善的预算管理体系,提高财务部门的自主权,对现有的预算支付管理环境进行改进,协同各部门开展协同工作。在具体实践过程中,事业单位要制定具有实效性的财政税收监管措施,不断优化事业财政税收管理的各项举措,从而提高监管效能与覆盖范围。

猜你喜欢
财务部门管理体系税收
对质量管理体系不符合项整改的理解与实施
基于KPI的绩效管理体系应用研究
当代经济管理体系中的会计与统计分析
控制系统价格管理体系探索与实践
税收(二)
科研经费报销抑制科研积极性的治理研究
基于BSC的高职院校财务部门绩效管理实践
简述企业经营效益的经济管理对策
税收(四)
税收(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