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于海英 田春艳 远新蕾
乡村教师留任对于促进乡村教育事业发展与推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具有重要意义。乡村教师队伍建设一直是教育发展关注的重点。许多国家和地区为了留住乡村教师,都尝试采取了财政资助与奖励、乡村教师住房的供应与援助计划、专业发展支持、师资本地培养等社会支持措施,这些措施在提升乡村教师留任率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虽然并非所有社会支持的成功程度都与所描述的相同,但这些社会支持一定程度上确实产生了预期的结果。由此引发思考一个问题:社会支持所产生的预期成果中,不同社会支持都起到多大作用?哪种社会支持起到的作用更大,能更有利于增加乡村教师留任意愿呢?因此,本研究试图分析不同社会支持对增强乡村教师留任意愿的影响力差异,探究其中影响力较大的社会支持,以期为乡村教师留任的实践与政策改进找到现实起点。
社会支持是指个体或组织从外部的社会关系网络或者他人那里获得的各种支持的总称[1],包括支持主体和客体、支持方式、支持内容。社会支持对支持对象的工作和生活满意度有直接和间接的影响。在缓冲或减缓支持对象所承受的压力事件的影响时,社会支持能起到积极的作用。社会支持能为个体提供获得各种形式资源与援助的社会网络互动,从而引发个体积极的情感、增加工作满意度与自我效能感,产生更强烈的归属感,更愿意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2]。
对于乡村学校教师来说,他们可能面临着专业资本和文化适应两大困境。当这些困境带来的压力过大而无法释放时,乡村教师会产生强烈的职业无力感,他们往往采取消极回避的方式来解决,一旦有机会可能就选择离开。
1.专业资本困境
乡村教师的专业资本包含人力资本、社会资本与决策资本[3]。乡村教师面临的人力资本增长受限、社会资本结构不佳、决策资本缺位与错位等困境难以促进专业资本有效持续增值。
人力资本增长受限。人力资本是教师从教拥有和正在获得的必要知识与技能。乡村教师工作场域受到资源限制,例如,政策执行经费不足,工作任务繁重等都会严重影响专业发展与培训政策与制度的执行力度,导致乡村教师素质的提升被延缓或搁置。外部支持的不足促使乡村教师人力资本的积聚路径变窄、增长速度变缓。目前,不论是职前还是职后,针对乡村教师的培养培训内容存在供需脱节问题,侧重理论化与城市化的教育内容,无法为乡村教师提供具有针对性的示范与操作指导。这种供需不匹配的结果使得乡村教师人力资本难以提升[4]。
社会资本结构不佳。社会资本是指个体之间的社会关系中存在的资源。乡村教师的社会资本网络结构不佳。基于业缘、亲缘、地缘的乡村教师社会网络仅限于教师同行、家人、学生和乡亲,因互动网络规模较小而产生专业发展孤独感。乡村教师的互动网络同质性较高,且互动群体的专业能力较弱,不利于为乡村教师的专业成长赋能。因缺乏专业引领,增强社会资本积累的意识不强,这很容易导致乡村教师习惯在缺乏合作与竞争的舒适圈内工作[5]。
决策资本的缺位与错位。决策资本是指教师通过结构化与非结构化的实践、经验和反思获得并积累的资本。决策资本功能的发挥需要持续而稳定的外部环境支持。教师在乡村学校场域中置于决策资本的弱势地位。乡村教师在学校的政策话语体系中通常是处于缺位的状况,作为学校利益相关者较少有机会参与到乡村学校政策的制定、完善与执行过程中。乡村教育场域下教师专业不对口、学非所用的现象普遍存在。这种错位的决策资本容易导致教师缺乏主动提升专业技能的内驱力,其教育教学判断也难以适应乡村学校场域的特性[6]。
2.文化适应困境
乡村教师的文化适应是乡村教师进入乡村社区,接触乡村文化之后在个体的思想、行为与价值观等方面发生的变化并逐步获得在乡村工作与生活能力的过程。文化适应困境主要在教师接受的向城性教育与乡村文化之间的适应困境[7]。文化适应困境源于乡村教师缺乏内源性认识及外源性支持的不到位。
教师对乡村文化适应缺乏正确的理解与认知。在某种程度上,向城性教育与乡村文化存在不兼容性。教师的乡村文化适应是其在完成向城性教育基础上,进入乡村学校工作后发生的。文化生态的改变使乡村教师难以理解与适应,加之长期受向城性文化影响,在思想和心理倾向上可能会表现出不愿意与乡村文化互动并轻易做出行为的改变与调整。
乡村学校对教师文化适应的支持力度不足。乡村学校通常将提升教师教学质量作为重要任务。对教师乡村文化的适应是否成成功,乡村生活与人际交往等方面关注较少;有些乡村学校虽然建立了帮助教师乡村适应的制度与支持体系,但存在制度执行不到位、体系欠完善等问题,导致乡村学校在平衡教师个体文化与乡村文化之间的支持力度不够[8]。
在乡村教师留任意愿的所有影响因素中,社会支持是至关重要的,因为它是乡村教师在面对各种困境时的一个有效保护因素。社会支持能为乡村教师提供经济补偿、知识和信息、理解和安慰,可以以此来弥补因在乡村学校任教产生的各种不愉快的职业体验。
社会支持影响乡村教师留任意愿的运行机制主要有主效应模型、匹配模型、缓冲模型。主效应模型认为,社会支持本身就具有普遍的增益功能,能够对被支持个体的行为决策起到直接的积极促进作用。因此,获得的社会支持越大,则支持客体越有可能选择某种行为决策[9]。对于乡村教师来说,社会支持的增益功能可以减轻各种困境导致的压力与不适,增强其留任意愿。匹配模型认为,社会支持类型必须与特定的压力情境需求相匹配,这是社会支持有效的重要前提。匹配的社会支持可以减轻教师因在乡村学校任教而造成的各种利好缺失导致的不良情绪并有助于开展良好的自我状态调整。缓冲模型认为,社会支持对个体面临的压力能够起到缓解作用,能减缓个体所感知的压力强度。任何一种社会支持都会或多或少地缓冲各种事件的压力,具有针对性的特定社会支持对某一特定事件压力的缓冲作用效果会更明显。例如,当乡村教师面临专业资本不足难以留任时,情感支持虽然能起到一定的缓冲作用,但不如实效性强的专业支持效果好。
社会支持的类型要依据支持客体缺失的内容来确定[10]。支持客体缺失的内容既有物质层面的、也有精神性层面的;既有经济层面、技术层面的,也有情感层面、信息层面的。社会支持的类型可以按支持客体缺失内容的性质或者功能来划分。提供社会支持的目的是促进乡村教师队伍的稳定与素质提升,因此,按功能划分的社会支持更需要我们关注。依据其功能将社会支持划分为三类:一是专业支持,提供获取专业知识和信息等资源,增加教师乡村学校任教的胜任力;二是情感支持,提供情感安慰与支持,减轻乡村教育情境下产生的过多压力与焦虑;三是经济支持,提供金钱或物质补偿,减轻或弥补教师乡村学校任教的弊端。本研究结合乡村教师留任的现实工作以及相关政策文件中涉及的乡村教师留任举措,主要从行政管理部门与学校等主体为乡村教师提供的专业支持、情感支持、经济支持三个维度,探究社会支持对乡村教师留任意愿的影响力及其差异。
专业支持是为提升乡村教师专业素质,从外部为教师提供获取专业知识和信息等资源的行为,主要表现在由各级行政管理部门、学校等支持主体组织与实施的各类正式专业指导、培训、交流等。进入乡村教育职场时,教师掌握必要的知识、能力和技能,以满足教育教学的需求,获得由此带来的职业自我效能感和工作满足感。专业融入教学的能力、职业满意度能影响教师的职业选择决策。当教师在他们的领域内积累了专业资本,并能承受适当压力,他们更有可能留在学校[11]。通过逻辑上的延伸,当教师的专业实践和工作负荷被忽视的时候,他们自己预先的构想会导致他们产生专业隔离和工作不满意的感觉。无论乡村学校规模如何,专业资本不足的教师可能面临来自教学的巨大压力的挑战以及专业上令人无法抗拒的孤立感,此时的他们倾向于利用保护因素来减轻或改变这种逆境,增加了他们决定改变岗位的机会。专业支持能够为乡村教师提供必要的知识与技能,解决其专业资本不足的困境。专业支持越多、越有效,乡村教师就会产生更高的自我效能感和教育教学技能,他们就更有可能愿意留在乡村学校工作。
情感支持是教师为了减轻在特定乡村教育情境下因工作与生活不匹配产生的过多压力与焦虑,从外部获得情感上的理解和安慰,主要是来自各级行政管理部门、学校等支持主体对教师工作、生活、人际关系等方面的情感关注、引导与支持。在乡村教育环境与教师资格和偏好之间匹配合适的契合点,能实现教育文化的匹配、教育教学价值观和信念的相容。这种匹配与相容能让教师感到熟悉、安全、舒适,对提高教师工作满意度和解决教师留任问题都很重要。当教师专业素质与乡村教育环境错位时,在乡村地区任教的教师会发现自己的现实职业责任与教育理想有很大的不同[12]。当已构建的关于学校、教育教学、学生发展等方面的观念、知识、技能受到不同程度的冲击时,他们在感到教学压力的同时,也会感到更强烈的孤立和不知所措。
从教师的角度来看,接受乡村教师岗位意味着他们选择了乡村生活方式、能够适应乡村社区环境,并有机会投资于乡村学生和家长的关系,享受乡村生活。没有在乡村社区生活过的教师,他们不了解整个乡村社区的社会文化、习俗和期望,他们原有的生活方式可能与乡村社区的生活方式不兼容。这种匹配错位不利于教师在乡村地区的生活和发展,可能会使得教师对乡村社区的生活感到不适应、不满意而选择离开。因此,理解乡村教师因工作和生活不适产生的情绪和感受,并在包容其因不适产生焦虑的同时,建设性地在情感上给予他们支持与鼓励,有利于增强乡村教师留任意愿。
经济支持一般是指为乡村教师提供经济补偿,包括薪酬、福利和其他经济激励措施,对于吸引和留住乡村教师很重要[13]。由于地理性的教师短缺,各级行政管理部门往往求助于货币激励等经济支持措施,因为它们是可控的。
乡村学校较低的工资和不充分的福利会对教师的留任产生了不利影响。当经济支持力度不足时,教师因经济支持难以抵消乡村地区的“恶劣”条件导致的问题而产生不满[14]。当考虑到在乡村学校工作、生活等面临的困难及其子女可能失去的受教育机会等因素时,力度不足的经济支持就被乡村教师认为是微不足道的,尤其对专业素质较高的教师来说更是如此。当然,用更多的经济支持吸引教师留在乡村学校,代价可能是巨大的,在政策上是不具有可持续性的。过分强调经济支持最终可能会破坏教师职业的公共服务伦理或减弱组织承诺,导致较少关注学生发展的教育目标[15]。乡村教师留任不仅仅是有无经济支持的问题,经济支持力度的适切性也是有效地增强乡村教师留任意愿的重要因素。不同乡村学校可能面临某些不同的挑战,经济支持更应适应乡村学校当地的现实条件[16]。
本研究调查时间为2022 年9 月-10 月,选取了黑龙江省鹤岗、牡丹江、哈尔滨、佳木斯、七台河、大庆、双鸭山、齐齐哈尔、鸡西、绥化10 个地区的乡村小学与初中在岗普通教师作为样本,通过问卷星网络平台开展了社会支持影响乡村教师留任意愿的现状调查。采用分层抽样的方法,每个地区的乡村学校发放500 份,共发放问卷5000 份,回收5000 份问卷,剔除无效问卷,剩余有效问卷4746 份,有效率为94.92%。样本的基本信息见表1。
表1 样本基本信息
通过文献梳理与理论分析,本研究的调查问卷除了被试基本信息外,共设计了四个维度,基本信息包括性别、年龄、婚姻状况、家庭所在地、学校所在地、所学专业类型、就业时学历、所教学段。第一维度为专业支持,包括参加由各级行政管理部门与学校等提供的各类教学指导项目、专业培训、专业辅导、校内外的教学与学术交流与合作活动等6 个项目;第二维度为情感支持,包括各级行政管理部门与学校等对教师工作中的课堂管理、教学方式、师生关系的理解与关注,对教师的生活、家庭、心理的关注等7 个项目;第三维度为经济支持,包括由各级行政管理部门提供的薪酬、奖金、福利及财政激励等9 个项目;第四维度为乡村教师留任意愿,包括没有考虑过离开现在学校、打算今后一直在现在学校教学等6 个项目。问卷中除了基本信息部分外,其他各维度的所有项目均采用了李克特五级式选项设计,分别赋值1-5,表示程度逐渐减弱。
使用SPSS20.0 和AMOS22.0 对各维度及问卷整体进行质量分析。专业支持维度的信度为0.914,测量模型拟合指数:RMSEA=0.066;SRMR=0.0188;NFI=0.994;RFI=0.985;IFI=0.994;TLI=0.985;CFI=0.994。情感支持维度的信度为0.880,测量模型拟合指数:RMSEA=0.076;SRMR=0.0274;NFI=0.992;RFI=0.973;IFI=0.992;TLI=0.974;CFI=0.992。经济支持维度的信度为0.949,测量模型拟合指数:RMSEA=0.071;SRMR=0.0204;NFI=0.987;RFI=0.979;IFI=0.987;TLI=0.980;CFI=0.987。乡村教师留任意愿的信度为0.946,测量模型拟合指数:RMSEA=0.081;SRMR=0.0137;NFI=0.992;RFI=0.983;IFI=0.992;TLI=0.983;CFI=0.992。
四个维度模型的各项拟合指数均达到推荐值,每个维度的变量与相对应的题项之间的关系符合设计的理论预期。在此基础上进行数据处理,分别将每个维度的所有题项加总求均值作为专业支持、情感支持、经济支持、乡村教师留任意愿四个变量。问卷整体的信度为0.935,结构模型拟合指数:RMSEA=0.072;SRMR=0.0781;NFI=0.932;RFI=0.923;IFI=0.934;TLI=0.926;CFI=0.934。模型的各项拟合指数均达到推荐值,问卷的模型拟合程度较好。变量具体信息见表2。
表2 变量设置及其描述统计
1.社会支持与乡村教师留任意愿相关性分析
表3 是社会支持与乡村教师留任意愿的相关矩阵,表中呈现了均值、标准差、相关系数。数据结果显示,情感支持和乡村教师留任意愿的水平较高,均值小于2,处于非常大和比较大之间;而专业支持的状态稍好,均值为2.198,处于比较大和一般之间;经济支持相对差一些,均值为3.674,在一般和不太大之间。各种社会支持与乡村教师留任意愿存在显著正向相关(p 值均小于0.001)。专业支持、情感支持与乡村教师留任意愿存在中度相关。经济支持与乡村教师留任意愿存在低度相关,这表明这些社会支持是影响乡村教师留任意愿的重要因素,其中相关性较高的是情感支持和专业支持。
表3 乡村教师留任意愿相关矩阵
2.不同社会支持对乡村教师留任意愿的独立影响
为更好地揭示不同社会支持对乡村教师留任意愿的独立影响,将专业支持、情感支持、经济支持分别作为自变量、乡村教师留任意愿作为因变量,采用逐步回归来分析各种社会支持对乡村教师留任意愿的影响力。数据统计结果显示(见表4),不同的社会支持对乡村教师留任意愿都有着显著的独立影响。专业支持的标准化回归系数为0.473,情感支持的标准化回归系数为0.657,经济支持的标准化回归系数为0.122。三个自变量的标准化回归系数值均为正数,表示其对乡村教师留任意愿的影响均为正向的;三个显著回归系数的自变量中,情感支持和专业支持的β系数绝对值较大,这两个自变量对乡村教师留任意愿有较强的影响力。专业支持对乡村教师留任意愿的解释力为22.4%,情感支持对乡村教师留任意愿的解释力为43.1%,经济支持对乡村教师留任意愿的解释力为1.5%。由此可以推断,当单独考虑三种社会支持对乡村教师留任意愿的影响力时,各种社会支持对乡村教师留任意愿都有积极的正向影响,其中影响力最大的是情感支持。
表4 不同社会支持对乡村教师留任意愿独立影响的回归分析表
3.不同教育特征下不同社会支持对乡村教师留任意愿的影响
不同学校所在地、不同所教学段、不同就业时学历、不同所学专业类型的乡村教师有着不同的社会支持需求。因此,对于不同教育特征下的乡村教师来说,相同的社会支持在留任意愿方面起到的作用可能大相径庭。为进一步了解不同教育特征下,不同社会支持对乡村教师留任意愿影响是否存在差异,将不同社会支持作为自变量,乡村教师留任意愿作为因变量,投入回归方程中,在总样本和不同教育特征的情况下使用逐步回归分析其显著性。模型1 是在全样本的情况下,分析三种社会支持同时对乡村教师留任意愿的影响力。模型2 至模型5 是分别在不同教育特征下,分析三种社会支持同时对乡村教师留任意愿的影响力(见表5)。回归分析中容忍度为1,方差膨胀因子为1,条件指标小于10,自变量间不存在共线性问题。
表5 不同教育特征下不同社会支持对乡村教师留任意愿影响的回归分析表
统计结果发现,在全样本情况下,情感支持对乡村教师留任意愿影响显著,情感支持的标准化回归系数为0.657,对乡村教师留任意愿的影响为正向;情感支持的影响力为43.1%,专业支持和经济支持因影响过小而被排除出模型(见模型1)。与表4 中单独考虑各自变量的影响相比,在三种社会支持同时影响乡村教师留任意愿时(见模型1),情感支持的影响力没有变化,而专业支持和经济支持的影响力发生了变化,即同时考虑三种社会支持作用时,专业支持和经济支持的影响力因极小而被忽略。
在不同教育特征下,情感支持对乡村教师留任意愿的影响均显著,情感支持的标准化回归系数均大于0.62,对乡村教师留任意愿的影响为正向;各个模型中情感支持的β 系数绝对值最大,对乡村教师留任意愿有较强的影响力,均在39%以上(见模型2 至模型5)。专业支持和经济支持在某些教育特征下,对乡村教师留任意愿的影响显著,但标准化回归系数均较小,绝对值在0.032-0.074 之间。其中专业支持在乡镇学校、小学、本科以下学历、师范专业背景下的影响是负向的;经济支持在本科以下学历背景下的影响是负向的,在城郊学校、本科及以上学历背景下的影响是正向的。其他教育特征下专业支持和经济支持因影响力极小被排除出模型。
1.社会支持与乡村教师留任意愿显著正向相关
通过上面的相关数据显示,专业支持、情感支持、经济支持与乡村教师留任意愿间均存在显著正向相关。专业支持、情感支持与经济支持力度越大,乡村教师留任意愿越强。其中,情感支持和专业支持与乡村教师留任意愿呈现中度相关。这说明专业支持、情感支持、经济支持是影响乡村教师留任意愿的相关因素,情感支持和专业支持的相关度更高一些。
2.不同社会支持对乡村教师留任意愿有显著的独立影响
通过回归分析数据显示,不同社会支持对乡村教师留任意愿均有显著影响。专业支持、情感支持、经济支持的影响均达到显著水平,但不同社会支持间的影响力存在差异,其中,情感支持的影响力最大,其次是专业支持的影响力,经济支持的影响力最小。这说明,情感支持、专业支持、经济支持不仅能影响乡村教师留任意愿,而且还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因此,在乡村教师留任过程中,应该关注情感支持、专业支持、经济支持之于增强乡村教师留任意愿的价值与优势。
3.不同教育特征下各种社会支持的影响优势有着显著的差异
情感支持在全样本及不同教育特征下影响力较大。从学校所在地来看,所有学校中,对乡村教师留任意愿起到优势作用的都是情感支持,不论学校是城郊、乡镇还是村屯,情感支持都起到较大的积极作用,其影响力均在40%以上。从所教学段来看,小学和初中学校中,对乡村教师留任意愿起到较大积极作用的仍是情感支持,其影响力在39%以上。从就业时学历与专业类型来看,所有学历及专业类型背景下,对乡村教师留任意愿起到优势作用的仍是情感支持,其影响力均在41%以上。
从表3 中均值可以看到,乡村教师获得三种社会支持的力度是存在差异的,其中情感支持力度最大,其次是专业支持力度,经济支持力度最小。专业支持和经济支持属于外部条件,这些条件充足程度会直接影响到乡村教师的工作成就感与满意度,当其不足时会因焦虑和压力的产生而降低乡村教师的留任意愿;而获得情感支持力度较大的乡村教师能够产生较强的个体与学校目标、价值观和实践的一致或认同体验,并产生对学校的依恋经验,很大程度上能增强教师的留任意愿与行为。
教师在乡村学校任教不仅仅是为了获得经济利益,满足乡村教师心理需求的情感支持的作用要远胜于其他社会支持。因为情感支持与个体主观感受联系更密切,舒适的人际关系、强烈的归属感与受到尊重等心理需求也是其留任的重要因素。这种来自外部的心理支持资源可以有效地减缓或消除乡村教师工作中产生的过多压力与焦虑情绪,并及时将其从困境中解脱出来,获得积极的情绪体验,增强其自我效能感;感知到较高情感支持的教师也会产生对乡村学校与教师角色的认同,激发乡村教师的内在动机,增强其在乡村学校任教的意愿。因此,在社会支持影响乡村教师留任意愿的过程中,应加强情感支持力度,以增强情感支持效果。
1.提供强有力的专业支持,为教师乡村学校任教积累有效的专业资本
前面的相关分析数据显示,专业支持与乡村教师留任意愿呈积极的正向相关,进一步进行回归分析发现,在单独考虑专业支持对乡村教师留任意愿的影响时,其影响力为22.4%。有效的强专业支持系统可以促进乡村教师留任意愿的提升,可以解决教师对工作的不确定感和缺乏教学知识而产生的焦虑和压力。这种对教师的投资可以成为教师总体满意度的决定性因素,让教师接受并认同学校的目标和价值观,从而增强其留任意愿。
由于乡村学校在社区背景、文化和班级管理等方面的特殊性和复杂性,行政管理部门应在监测乡村教师持续与不断变化的职业发展需求的基础上,创建动态螺旋上升式的培训和发展支持项目,促使支持系统的类型设计和内容选择能满足乡村教师的不同需求[17];在支持系统实施后对其进行项目质量整体评估,依据反馈信息适时调整支持系统项目,切实为不同发展阶段的乡村教师提供针对性和实效性强的职业支助[18]。
2.加强情感支持力度,提升教师在乡村学校任教的舒适度
由上面的研究结果推断,情感支持是乡村教师留任意愿的主要影响因素。增强乡村教师留任意愿,应该首先关注情感支持的力度与效果。获得情感支持的教师,在适应乡村文化和面对乡村教育环境的挑战时,更有可能留在乡村学校[19]。情感支持能克服孤立感,促进乡村教师的适当匹配,从而增加教师工作与生活的舒适度,对教师留在教学岗位产生积极的影响。高校培养的职前教师并非适合所有的学校,因此,应为职前教师提供乡村社区跨文化浸入体验,使他们接受与乡村情境相关的知识[20]。可以通过设置与乡村教育教学相关的课程,到乡村学校开展教育见习、教育实习活动;可以提供入职岗前指导、在职培训等方式让教师们更好地了解乡村学校的独特之处,更好地适应乡村环境,为教师准备长期在乡村学校任教发挥重要作用。
为改进教学和促进教师发展提供多维度的情感支持。获得情感支持的教师更有可能留在苛刻的环境中[21]。学校领导可以积极创设条件引导教师参与学校的重大决策,让他们感知到自己有更大的自主权和对学校政策与发展有更直接的影响,为教师间合作和自身专业发展提供恰当的机会和时间;为处于不同发展阶段的教师提供不同类型的援助,积极主动地解决教师的教育教学关注点和压力问题。在得到认可、鼓励、反馈、信任和参与决策机会时,教师会更致力于留在自己的教学岗位上。
3.制定恰当合理的经济支持政策,弥补城乡空间差异产生的乡村教师利益损失
没有多少人是为了致富而去乡村学校教书,乡村教师留任的动机是热爱传授知识和帮助乡村学生成长。如果教师流失问题的根源在于不同地区经济能力的差异,那么某种程度上的经济支持可能有助于提高乡村学校教师的留任率[22]。首先,行政管理部门应建立学校一级的乡村教师更替的连贯的地区乡村教师人力资源数据系统,该数据应用于优先考虑高更替学校的岗位和人员配置需要;其次,依据获得的可靠教师更替数据,集中精力提高乡村学校吸引和留住教师的能力,实施提前招聘、经济支持、入职指导等补救措施;再次,应定期分析和报告更替数据的变化趋势,并根据所有学校教师数据特点探寻不同学校的教师流失与留任的特征;最后,在一个地区内确定总的乡村教师的更替率和留任率的底线,作为制定优先解决教师留任制度综合计划的参考。
从理论上讲,乡村学校的弊端可以通过提高工资或改善福利等手段来抵消,或者两者兼而有之。经济支持是许多政策制定者吸引和留住乡村教师的首选策略,但经济支持并不是越多越好。如果教师清楚知道经济支持对舒缓乡村学校的生活困难没有多大价值,他们可能会拒绝留任乡村学校,特别是当更理想的地点可以赚取更高的工资时。经济支持过度在政策上则是不可持续的,正如前所述,过高的经济支持最终可能会破坏教师职业道德及公共服务伦理。首先,行政管理部门要依据乡村教师人力资源数据系统的信息,充分考虑到乡村地区的不同现实情况,经济支持必须针对愿意在最需要的地方(高贫困学校、偏远地区或师资严重不足的学科领域)教书的教师;其次要依据乡村教师需要,量身定制和提供最具吸引力的适度经济支持,以减轻或弥补他们在乡村学校所经历的困难和弊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