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标“语文要素”的单元整体学习
——以统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教学为例

2023-10-29 17:55江苏省宜兴市丁山实验小学
小学教学研究 2023年25期
关键词:语文要素语句关键

江苏省宜兴市丁山实验小学 唐 瑛

“语文要素”即“语文学习要素”,既包括语文知识、语文能力,也包括语文学习的方法和习惯,它们被分解成若干个训练点分布在“单元导读”“课前引语”“课后习题”等板块中。如果教师仅仅是孤立地训练这些知识点,就很难帮助学生建立整体的知识体系,形成语文素养,所以“单元整体教学”就应运而生了——关注零散的、无序的、不完整的知识背后的关联和规律,确立“闭环式”学习主题、明确“阶梯式”学习内容、创设“任务式”学习情境、设计“板块式”学习活动、实施“指向式”学习评价,用“单元整体教学”这根链条来体现语文教学的系统性、整体性和连续性。

一、聚焦语文要素,确立“闭环式”学习主题

统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围绕“祖国山河”这一主题编排了四篇课文,每篇课文都用饱含深情的生动文字描绘祖国大好河山的壮美,从最南端的《富饶的西沙群岛》到北方的《美丽的小兴安岭》,从秀丽的江南风光《饮湖上初晴后雨》到奔放的南国热土《海滨小城》,字里行间,华夏大地的无限风光尽收眼底。本单元的人文主题是“祖国,我爱你。我爱你每一寸土地,我爱你壮美的山河”,语文要素是“借助关键语句理解一段话的意思”。《富饶的西沙群岛》一课中是用“文字泡泡”提示学生关注关键语句的;《海滨小城》的课后习题中以“有些句子很重要,可以帮助我们理解一段话的意思,你能从课文中找出来吗?”这样的问题来引导学生从文中找出关键语句;“语文园地”的“交流平台”着重指出了关键语句的特点、位置、作用以及运用;“词句段运用”要求学生能够围绕一个句子试着说一段话并开始练习;本单元的习作“这儿真美”要求学生“试着运用从课文中学到的方法,围绕一个意思写”,整个单元形成了“由读到写”的一个完整的闭环。

纵观整个单元的内容安排,都是紧紧围绕本单元的两个语文要素来提出学习要求的,本单元的人文主题是二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家乡”主题的延续,基于此,本单元的学习主题就可以确定为:跟着课文去欣赏大美中国的万里河山,由此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适合采用人文主题统领式的整体设计——可以播放黄山奇石、日月潭、葡萄沟的视频合集来激发学生对祖国河山的热爱,用继续中国之旅的激趣引入本单元的学习。通过阅读这些课文,给学生展现一幅幅绮丽的画卷,让学生升腾一种由衷的自豪感,在心底种下一份赤诚的爱国情怀。

二、依据语文要素,明确“阶梯式”学习内容

为落实本单元语文要素,不同课文需要确定不同的学习内容:《富饶的西沙群岛》和《美丽的小兴安岭》让学生学习方法,《海滨小城》让学生练习方法,“语文园地”让学生巩固方法,习作“这儿真美”让学生运用方法。

学生已有的学习准备:能用多种方法理解词语的意思,能围绕一种想法简单说出自己的理由。可能存在的困难:段落中有不理解的词句,找不到段落的关键语句。的确,关键语句的理解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肯定存在一定的难度,教师也很难让学生完全清楚什么是关键语句。因此,在教学《富饶的西沙群岛》和《美丽的小兴安岭》这两篇课文时,教师可以围绕文字泡泡“我发现这段话是围绕一句话来写的” 这个训练点引导学生学习不同的典型段落:关键语句在段前、 段中、段后三种情况下的不同作用。

《古诗三首》中,诗题就是“向导”,告诉学生诗中写了什么景观或者诗的内容与什么景观有密切关系。这几首诗的题目,就相当于一篇文章中的“关键语句”,借助诗题,就能比较清晰地理解整首诗的意思。因此,要想落实“想象诗中描绘的景色”“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等要求,落实“热爱壮美山河”的人文主题,教师还需要引导学生了解如何“围绕一个意思写”。

《海滨小城》要紧扣“有些句子很重要,可以帮助我们理解一段话的意思,你能从课文中找出来吗?”这一课后习题来引导学生体会“海滨和小城”的美以及小城的“庭院、公园、街道”的美,再来练习“借助关键语句理解一段话的意思”的方法。

习作“这儿真美”需要引导学生说说看过的美景、交流积累的词语,把学生带入情境,激发其表达的兴趣;还可以引导学生系统回顾课文中的典型段落的写法,将其作为学生习作模仿的范例,把梳理出来的“习作小贴士”提供给学生,引导学生在尝试“围绕一个意思写”的语言实践过程中,落实本单元的语文要素。

三、立足语文要素,创设“任务式”学习情境

新课标的“课程实施”部分指出:“学习情境的设置要符合核心素养整体提升和螺旋发展的一般规律。语文学习情境源于生活中语言文字运用的真实需求,服务于解决现实生活的真实问题。”因此,学习任务群需要依托真实情境,明确可以生发语文核心素养的人文主题,并让此发展和提升。教师要在此基础上整合学习资源、布置形式多样的学习任务,引导学生进行阅读与交流、创意与表达、积累与梳理的学习活动,使其在活动中获得体验、完成任务、发展思维、形成个性。

诸如此类的活动就是情境,是需要教师去创设的情境,这样的情境可以促进学生形成学科观念、建立思维模式、培养探究合作技能;语文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也能不断推进结构化的进程。创设与现实生活紧密联系的真实的问题情境,是践行语文课程实践性要求、开展语文学习活动的首要保证。 由此,语文课堂首先要关注基于学习任务的情境创设。

开展单元学习活动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中国地图上标出每篇诗文所描写的地方所处的位置,在学生脑海中勾勒出“旅行”路线,借助语言文字,想象不同地方的美景,感受祖国的幅员辽阔、山川秀美。通过单元整体设计,为学生的学习特设了“境遇”,可以自然地激发学生游览这些美景的愿望,为学生学习课文奠定了积极的心理情感基础,让学生能够主动构建学习的意义和价值。

四、围绕语文要素,设计“板块式”学习活动

学习任务群和语文要素的有机结合是我们当前亟须解决的问题和面临的困难,新课标中对学习任务群在教学实践中的建构指明了正确的路线——设计语文学习任务群,要围绕特定的学习主题,确定具有内在逻辑关系的实践活动,共同指向学生的核心素养,具有情境性、实践性、综合性。

学习任务群的建构必须实现生活逻辑、学生学习逻辑、学科内容逻辑有机结合并统一步调,学习任务群的提出归根结底就是要引导学生到情境中去实践、去“做事”,并清晰地知道:为何做、用何做、如何做、做得如何。基于此,教师可以从“落实语文要素”的视角,对本单元进行如下语文活动的设计:

学习任务一:最美江山我欣赏——感知关键诗句。《古诗三首》:活动一,发现“壮丽秀美”的诗象;活动二,感受“结象成画”的诗境;活动三,(悟情)品味“欣喜豪迈”的诗情。

学习任务二:最美风景我代言——认知关键语句。《富饶的西沙群岛》:活动一,做一个介绍者——西沙信息我介绍;活动二,做一个推荐官——海底生物我推荐;活动三,做一个宣传员——海底可爱我宣传。

学习任务三:最美城市我推荐——实践关键语句。《海滨小城》:活动一,初赞家乡美;活动二,欣赏他乡美;活动三,盛赞家乡美。

学习任务四:最美文字我运用——强化关键语句。《美丽的小兴安岭》:活动一,绘美景——景物线条;活动二,说美景——景物颜色;活动三,写美景——景物神韵。

学习任务五:最美导游我来当——运用关键语句。单元习作:准备最美的图片,运用最美的句子,撰写最美的习作,评选最美的导游……

五、紧扣语文要素,实施“指向式”学习评价

语文要素,指向语文学科能力的培养。 那么,怎样紧扣语文要素来实施学习评价呢?这就需要做到“教、练、评”一体,要充分体现语文要素,充分发挥学习评价的引领作用。落实语文要素的评价应该体现准确性、实践性和综合性。第一,要体现准确性。统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语文要素是“借助关键语句理解一段话的意思”,而三年级下册的要求有了进一步的提高——“了解课文是怎么围绕一个意思把一段话写清楚的”“借助关键语句概括一段话的大意”。由此可见,上、下两册的要求是有明显区别的——上册是“理解”,而下册则是有了提高:“概括”。因此,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教学只要引导学生找到可以理解一段话的关键语句就行,不需要学生去概括。

第二,要体现实践性。语文是一门具有实践性的课程,同样,对学生的评价也需要在实践中完成。本单元需要考查学生是否能够“借助关键语句理解一段话的意思”,比如《富饶的西沙群岛》可以用“从 ______ 、 _______ 可以看出西沙群岛风景优美、物产丰富”这样的填空形式让学生找到关键语句,进而理解本段意思;《海滨小城》可以围绕课后习题让学生从文中找出“帮助我们理解一段话的意思”的重要句子;《美丽的小兴安岭》可以让学生找和前面两篇课文不同位置的关键语句来体会它们的作用:结尾的关键句,是对整篇文章内容的概括。这样,既能紧扣语文要素,又能提高评价的质量。

第三,要体现综合性。同一个单元,也应该评价几个不同的语文要素。如本单元既可以通过对几篇课文的学习来考查学生是否掌握了“借助关键语句理解一段话的意思”、是否能掌握“关键语句”的特点和作用,习作的时候也可以考查学生是否能运用“关键语句”来“围绕一个意思写”。

新课标对语文课堂提出了更高、更新、更全面的要求。语文教师要始终秉持用语文的方式教学生学语文,让学生用语文的方式学语文,这样,语文课堂一定会更加芳草萋萋、满堂芬芳!

猜你喜欢
语文要素语句关键
硝酸甘油,用对是关键
高考考好是关键
重点:语句衔接
浅谈一年级学生阅读能力培养
基于语文要素优化教学路径策略的研究
正确解读课后习题 有效落实语文要素
在“双线并进”中落实“双线组元”思想
如何搞定语句衔接题
生意无大小,关键是怎么做?
生意无大小,关键是怎么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