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质量建设“人人持证、技能洛阳”的对策研究

2023-10-29 13:48洛阳职业技术学院
商场现代化 2023年18期
关键词:洛阳市洛阳技能

■杜 伟 洛阳职业技术学院

一、引言

就业是民生之本,技能是就业之源、立业之本、强国之基。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技能人才工作,明确提出要加快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培养更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能工巧匠、大国工匠。《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 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加强创新型、应用型、技能型人才培养,实施知识更新工程、技能提升行动,壮大高水平工程师和高技能人才队伍。2021 年4 月,全国职业教育大会创造性提出了建设“技能型社会”的理念和战略,描述了“国家重视技能,社会崇尚技能,人人学习技能,人人拥有技能”的技能型社会目标,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有力人才和技能支撑。2021 年12 月,中共河南省委办公厅、河南省政府办公厅印发的《高质量推进“人人持证、技能河南”建设工作方案》提出,到2025 年,河南省持证人员总量达到3000万人,基本建成全国技能人才高地,到2035 年,从业人员基本实现“人人持证”,实现“技能河南”目标。2022年以来,洛阳市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关于技能人才工作的战略布局和河南省委“人人持证、技能河南”建设重要决策部署,提出“人人持证、技能洛阳”中远期建设规划,与产业发展、乡村振兴和城市提质有机结合,精准开展职业技能培训,有效提升城乡居民就业能力。本文通过调研全面梳理2022 年“人人持证、技能洛阳”建设取得的主要成效,深入分析“人人持证、技能洛阳”工作开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一些意见建议。

二、“人人持证、技能洛阳”建设的主要成效

2022 年,洛阳市坚持需求导向,不断完善公共政策体系,努力改革创新,以提升劳动者职业素养和技能为核心,累计完成职业技能培训36.6 万人次,新增技能人才26.72 万人、高技能人才6.17万人,分别完成市定目标任务的122%、157%和123%,“人人持证、技能洛阳”建设开局良好,为洛阳市高质量充分就业提供了有力保障。

1.齐抓共管的局面基本形成

2022 年,洛阳市成立以市长为组长的工作领导小组,建立“月月评”例会制度,组建督查专班,定期开展实地督导,并进行工作通报,不断压实工作责任。制定“人人持证、技能洛阳”建设工作实施方案、目标任务指导计划等,进一步细化实施措施,为高质量推进“人人持证、技能洛阳”建设提供有效指引。坚持“主动培训为主、补贴性培训为辅”的原则,完善对培训机构、评价机构的补贴政策,经逐级推荐、评选,109 家培训机构、98 家评价机构纳入第一批承担政府补贴性培训任务的机构目录清单,极大地提高大企业、职业院校和职业培训机构参与技能洛阳建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2022 年累计支出培训和评价补贴3585.62 万元。上下联动、部门协同、齐抓共管的局面已初步形成。

2.技能培训体系不断完善

2022 年,洛阳市结合十大产业集群发展需要,新设立民办职业培训机构23 家,新开设无人机装调检修工、互联网营养师等50 多个热门专业,指导洛阳职业技术学院和河南省建筑安装技工学校增设康养照护、汽车检测与维修等专业13 个,技能培训内容不断丰富。各县区结合劳动力实际情况,聚焦重点产业,创新线上培训方式,扩大县区基层培训的覆盖面和影响力。例如,涧西区就业“云超市”形成了“线上智能匹配、线下精准对接、线上线下联动”的技能培训体系;瀍河区通过“线上+线下”双重摸排,实现技能人才和企业需求精准对接,技能培训针对性、有效性不断提高。

3.就业增收工作成效明显

洛阳开展“一县一品”创建工作,先后打造“栾川旅游金管家”“嵩县焊工”等8 个劳务品牌,标准化培训、规模化输出、全程化服务,将技能培训品牌优势转化为就业优势,有力带动劳动者致富增收,为洛阳高质量充分就业做出巨大贡献。据统计,嵩县近年来共培训焊工4246人,90%以上在广州、武汉就业,月收入11000~ 15000元。栾川旅游金管家在“凤归中原”返乡创业大赛人力资源品牌专项赛中获得二等奖,在全民技能振兴工程项目申报中,获批为省级人力资源品牌建设示范基地项目。

4.评价制度改革取得新突破

洛阳鼓励支持广大企业积极申报职业技能等级评价认定资质,2022 年,新增企业自主评价机构200 家,总量达到238 家,累计评价发证6.46 万人。其中,大张实业的技能认定工作被省“人人持证、技能河南”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归纳为“大张模式”,给予高度评价,并在全省予以推广。新增社评机构4 家,总量达到15 家,累计评价发证6.95 万人。在普通本科和中职、高职院校推行“学历证书+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制度,新增院校评价机构30 家,总量达到38 家,7.16 万名应往届毕业生取得了1 个以上技能等级证书。

三、“人人持证、技能洛阳”存在的主要问题

虽然洛阳在“人人持证、技能洛阳”建设方面做了一些工作,取得了一些成绩,但对比河南省内外先进地市,尤其是沿海发达地区,还存在一些问题亟待解决。

1.全社会认识水平不高

受传统“学而优则仕”观念影响,社会上还有相当一部分人对技能人才和其职业存在片面认识,技能人才社会认可度不高。一是认为从事技能工作就是卖苦力,躺在油泥里干脏活、累活,工资水平还不高,也没有什么社会地位,永远没有“出头之日”。二是认为只有考入本科无望的高中生才会去选择上职业技术学院,对职业教育存在抵触情绪,更别说让孩子进工厂、当技工。三是缺乏成长的激励机制和上升渠道。人们没有把技术工人作为人才看待,仍然把高学历作为人才的唯一衡量标准。在用人上没有打破身份界限,技能人才没有得到应有的社会尊重,也没有得到相应的价值回报,更别提发展前景和晋升空间。

2.宣传深度广度不够

“人人持证、技能洛阳”工作的有效推进,离不开全社会思想认识的转变。宣传的最终目的是在全社会形成尊重劳动、崇尚“工匠精神”的正确价值观,是一项长期、深刻的思想转变任务。近年来,洛阳挖掘了一批极具代表性的优秀技能人才,并通过中央、省、市主流媒体进行宣传报道,但多注重宣传个人事迹,对技能人才在带动就业、脱贫致富方面的作用宣传得少。宣传力度、广度有待进一步加强,内容和载体也有待进一步拓展和丰富。

3.技能人才分布不均

2022 年,洛阳市新增技能人才26.72 万人,结构不优且分布不均衡。一是高技能人才占比不高。新增技能人才多为车工、电工、烹饪工等,新材料、新能源等方面技能人才比重较低,这与洛阳打造全国先进制造业基地的目标极其不匹配。二是分布不均匀。新增技能人才多分布在服务业,这与第三产业培训周期短、就业渠道广、增收快的客观事实密切相关。据统计,2022 年洛阳第一、第二、第三产业新增证书比例大约为1∶3∶6,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比重较低,第三产业发证比重过高,与洛阳工业优势也不相符。

4.技能人才培养平台不多

洛阳技工教育培训水平仍比较薄弱。一是职业培训学校数量较少。洛阳目前只有3 所高级技工学校,其中公办1 所,在校生仅2 万余人,远远不能满足洛阳社会和经济发展的需求。二是没有专门的高技能人才培养平台。在河南省18 个地市中,只有2 个地市未开办技师学院,其中一个就是洛阳。三是没有社会化技能人才培训基地。企业和民间力量在技能人才培养方面的投入和参与力度还不够,作用发挥有限。

5.培训评价体系不完善

培训评价是评价取证的重要环节,事关技能人才供应质量和效率。洛阳的培训评价体系与技能培训水平还有一定差距。一是资源分配不均匀。培训机构和评价机构数量呈现主城区多、县区少的特点,部分县区存在“想培训不能培训、能培训不能评价”的问题。二是评价精准性还不够。评价部门对培训对象的基本信息、就业、收入情况掌握不全面,对培训人员缺少精准画像,导致培训评价不够准确、客观。三是后续跟踪服务不到位。缺少统一的数据归集平台,培训、就业和评价脱节,全链条服务机制还未建成。

四、高质量建设“人人持证、技能洛阳”的对策

针对“人人持证、技能洛阳”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笔者经过认真调研和深入思考认为,要高质量建设“人人持证、技能洛阳”应采取以下对策。

1.强化宣传引导,营造浓厚氛围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激励更多劳动者特别是青年一代走技能成才、技能报国之路。一是加强舆论宣传。洛阳市应依托政府网站、手机客户端、互联网和公共服务平台,持续开展技能人才宣传,提高“人人持证、技能洛阳”政策的知晓度和惠及面,引导全社会转变观念,树立“技能就是财富、技工也是人才”的鲜明导向,形成“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的局面,更好地服务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二是做好教育引导。洛阳市应加强与县区宣传、教育部门的通力配合,选树一批技能人才先进典型进行辐射宣传,提升外部影响力,进而引导和鼓励广大劳动者,尤其是家长、青年人树立正确的就业观、职业观,激励劳动者走技能成才、技能报国之路。三是动员全社会共同参与。洛阳市应广泛动员各类群体参加技能培训,整合社会、企业、院校资源共同开展技能培训和培训评价,凝聚合力推进“人人持证、技能洛阳”建设。

2.坚持目标导向,精准提供服务

洛阳市应坚持市场导向、产业导向、需求导向,有针对性地开展技能培训。一是立足产业发展需求抓培训。洛阳市应准确把握产业升级和技术变革趋势,围绕市委、市政府确定的新能源、电子化工材料、光电元器件等十大“风口”产业开展精准培训,推动人才培养与市委战略部署深度融合。二是立足市场需求抓培训。根据洛阳紧缺人才需求情况,加大紧缺技能人才、企业关键岗位技能人才培训力度,实现培训和使用一致、供给与需求匹配,不断提高技能培训服务发展的能力,推动实现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三是立足发展优势抓培训。结合洛阳工业发展优势,联合中信重工、一拖集团、中国空空导弹研究院等重点企业做好高技能工人的培训和储备力度,逐步优化技能人才队伍结构。四是立足就业增收抓培训。洛阳市应以解决结构性就业矛盾和提升劳动者职业技能为目标,坚持“培训一个、输出一个、就业一个”,千方百计促进群众就业致富。

3.夯实阵地建设,强化培训能力

洛阳市应大力发展技工教育,分层次、分领域完善技能人才平台建设。一是优化职业教育布局结构。洛阳市应统筹社会资源,加大中、高等职业院校(含技工学校)建设力度,壮大洛阳技能培训力量,扩大在校技能学生规模,做好技能人才储备工作。二是建立高层次人才培养平台。洛阳市应支持符合条件的技工学校申报技师学院,积极争取洛阳职业技术学院增挂洛阳技师学院牌,填补高技能人才培训平台空白。三是创办技能人才培训基地。洛阳市应支持有资质的民办职业聚焦高端制造、洛阳水席、电子商务、紫砂陶艺、科技农业、家政服务业、中医催乳等领域开办技能培训学校,打造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实现技能培训“量的提升”,进而实现“质的转变”。

4.完善评价体系,提升评价质效

洛阳市应在资源配置、评价能力、评价质量上下功夫。一是优化评价资源配置。洛阳市应加强评价机构备案工作,指导评价机构根据产业发展和市场需求开设培训评价专业;谋划搭建对接平台,指导县区培训机构和评价机构开展合作,试点开展委托评价,解决部门县区评价空白问题。二是提升评价能力。洛阳市相关行业主管部门应指导行业龙头企业、规模以上企业建立企业自主评价机构,增强技能人才评价的基础能力。洛阳市应积极推广“技能洛阳”数字化综合管理平台,增强技能培训和评价的跟踪服务能力。三是强化院校评价。洛阳市应在普通本科和中职、高职院校推行“学历证书+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制度,助力毕业生求职就业,助推青年技能人才成长。四是增强评价质效。洛阳市应结合“一老一少一青壮”和“高质量就业”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专项整治工作,持续加强职业技能评价工作的全过程监督管理,完善制度机制,堵塞工作漏洞,改进工作作风,不断提升技能培训评价质量。

5.产教深度融合,推动协同发展

产教融合是解决人才培养和产业需求问题的重要手段,产教深度融合是趋势也是必然。一是加强对产教融合组织领导。洛阳市应在政府层面,建立由发展改革、教育部门牵头,国有资产监管、工业和信息化、财政、税务、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农业农村等部门密切配合,有关行业组织积极参与的产教融合推进机制。二是建设高标准实训基地。洛阳市应大力推进高水平专业化产教融合实训基地建设,打造一批集技能考试、学生实训、技能竞赛、比赛集训于一体的综合性公共实训基地。三是推动校企开展产教融合。洛阳市应指导县区结合当地劳动力特点、产业发展需求,积极推动本地企业与职业院校、职业培训机构建立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制度,互设实习实训基地和培训培养基地,加快技能人才培养。四是健全校企合作激励政策。洛阳市应鼓励和引导洛阳的央企、国企率先成为省级、市级产教融合型企业,对纳入产教融合型企业建设培育范围的试点企业给予一定的政策和资金支持。

6.整合优化力量,助力人才成长

一是建立健全职业培训协调机制。洛阳市应认真学习《河南省职业培训条例》,以此为遵循,明确政府及其相关职能部门在技能人才培训中的职责和任务,共同做好统筹规划、协调推进和监督管理。二是健全全员培训制度。洛阳市应推动企业发挥主体作用,大力开展岗前培训、岗位技能提升和学徒制培训。三是实施全民技能振兴工程。洛阳市应指导符合条件的企业、职业院校和职业培训机构主动申报高技能人才培养基地、省级高技能人才工作室、技工院校“一体化”教学实训综合示范基地等省级全民技能振兴工程项目,争取省级财政资金支持。四是完善职业技能竞赛体系。洛阳市应按照《洛阳市职业技能竞赛管理办法》进一步加强对洛阳各级各类职业技能竞赛的组织管理,充分发挥竞赛在技能人才选拔、培养、评价和激励方面的示范引领作用,为更多优秀技能人才脱颖而出搭建平台,营造劳动光荣、技能宝贵、创造伟大的良好社会氛围。

猜你喜欢
洛阳市洛阳技能
河南省洛阳市东升第三中学
洛阳正大剧院
洛阳市
“立法为民”的洛阳实践
洛阳自古繁华
劳动技能up up!
秣马厉兵强技能
拼技能,享丰收
洛阳市
洛阳市建设工程咨询有限责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