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爱明
2023 年7 月,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江苏时强调,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然要求,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江苏是中华文化的重要发祥地和中华文明的重要承载地,吴文化、金陵文化、淮扬文化、楚汉文化在这里交相辉映、竞放异彩。在新征程上,江苏有能力有责任在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上探索新经验、展现新作为,努力建设成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传承发展地、革命文化的重要弘扬地、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创新策源地,成为理解历史中国、认识现实中国、把握未来中国的重要窗口。
江苏文脉悠长、文化繁荣,是中华文明的主要起源地之一,应以更高政治站位、更宽历史视野、更大时代格局,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努力成为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建设中具有鲜明特色的省域范例。
坚持文化自信。江苏在历史上一直都是中华文化融合、繁荣和复兴的基地,又是近代中国开风气之先的地区。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江苏大地上发生日新月异的变化,伟大的现代化建设实践为省域文化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在新征程上,要继续形成更多江苏文化标识、打造新时代江苏文化高峰高原,高质量建设文化强省,为赓续历史文脉、续写文化发展新篇章作出更大努力。
坚持守正创新。深入挖掘域内文化的丰富资源,展现江淮文化清新优雅与豪迈超俊相结合的显著特征,展现金陵文化兼容并蓄、南北交汇的深厚意蕴,展现吴文化灵性鲜活、清新柔美的风格气息,展现楚汉文化刚强雄浑、大气磅礴的丰富内涵等。加强域内文化考古工作,不断深化关于江苏省域文明与中华文明发展规律的认识。大力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保护传承和江苏地域文化研究传播,擦亮大运河文化、长江文化等品牌,继续实施江苏文脉整理研究与传播工程。借助互联网力量、运用市场化手段,开发更多载体和场景传播优秀传统文化,让其走进现代生活。
坚持开放包容。中华文明具有突出的包容性,决定了中华文化对世界文明兼收并蓄的开放胸怀。江苏省域文化基因天然蕴含着开放包容的鲜明特质,在中国式现代化发展进程中得到了进一步彰显。在新征程上,江苏省域文化发展应拓展世界眼光,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在扎根于本省土壤的基础上,推出更多富有中国精神、时代内涵和江苏特质的解决方案,成为推动中华文明与世界其他文明交流互鉴的重要助力。
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省,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江苏新实践的重要内容。必须找准着力点,努力在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上探索新经验,更好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
进一步增强价值引导力。始终坚持把举旗帜作为首要使命任务,把学习宣传和研究阐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重中之重,高度自觉运用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引领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先行区建设。坚持不懈用党的创新理论凝心铸魂,让“两个结合”在江苏绽放更多绚丽之花,为江苏现代化筑牢文化根基。继续加强理论宣传教育,形成覆盖广泛、多维立体的传播矩阵,营造风清气正的思想文化环境,着力推进社科强省建设,在全局性、根本性和关键性问题上拿出真本事、取得好成果。
进一步增强文化凝聚力。大力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坚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文化建设、融入日常生活,以价值的引领、文明的力量让名城、名市更加厚实。大力弘扬伟大建党精神,持续深化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提升工程,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持续推进城乡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进一步加强公民道德建设,扎实开展城乡文明精神创建,推进书香社会建设,深化拓展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道德讲堂建设,面向基层群众打造一批有影响、有实效的文明实践品牌,让文明风尚浸润人心。
进一步增强精神推动力。创新方法、路径、载体,探索更多辨识度高、引导性强、影响力大,能够支撑“先行”、实现“先行”的作品、项目和机制,推出更多展现新时代气质和风骨的精品力作,引导人们坚定历史自信、文化自信。重视高等艺术教育,广泛凝聚旗帜性、高层次领军人才,建设一支适应时代需求的高素质文化艺术人才。更加关注大中小学一体化美育、艺术教育,积极推进高雅艺术进校园、进社区、进企业、进乡村、进军营,在全社会播撒艺术和审美的种子。
进一步增强产业源动力。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以文化体制改革为着力点激发文化创新创造活力,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高品质的精神文化需求。强化文化铸魂、文化赋能,打造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升级版”,让人民享有更加充实、更为丰富、更高质量的精神文化生活;强化旅游为民、旅游惠民,完善现代旅游业体系;强化协调发展、共建共享,更加主动地将文旅发展融入新型城镇化、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增强文旅公共服务均衡性和可及性,促进人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
江苏各地独特的文化气韵,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江苏新实践提供了坚实基础。要把展现江苏地域文明的底蕴、魅力和影响作为重点任务加以推进。
加强联合攻关,推进江苏地域文明探源工程。以南京、苏州为代表的省内主要城市,是赓续中华文明发展进程的重要古都城市,是中华文明交流交融和创新发展的主要区域。聚焦江苏省域文明的溯源和阐释,积极开展考古学和历史学研究,不断加强人文科学和自然科学的联合攻关,深刻回答好江苏地域文明起源、形成和发展的丰富图景、内在机制和演化路径等重大问题,揭示江苏地域文明在多元一体中华文明形成和发展过程中的历史贡献和独特地位。
延续历史文脉,打造江苏特色文化标识和文明印记。大运河文化带、大运河和长江两大国家文化公园建设等,充分展现了江苏优秀传统文化的时代价值和意义。要深入挖掘江苏地域文明,做好长江文化、大运河文化等优秀传统文化的保护传承,守护好传统优秀文化的根脉。全力推进重大项目建设,继续办好世界运河城市论坛、大运河文旅博览会,推动文物和文化遗产更加“活”起来;在守正创新基础上推陈出新,打造具有江苏文脉特色的系列文化品牌活动,将优秀传统文化基因与中国式现代化实践相结合,着力打造更多呈现江苏鲜明特征的文化示范样板。
搭建交流平台,展现江苏文化发展实践成就。面对激烈的文化竞争和斗争,要坚持以我为主、立破并举,筑牢文化安全和意识形态斗争防线,讲好发生在江苏大地上的中国故事。依托现有平台,积极拓展省域文化遗产对外宣传途径,搭建世界文化遗产、世界自然遗产等更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交流平台,进一步扩大江苏与世界各地文明交流互鉴的覆盖面。聚焦“一带一路”建设,深入贯彻落实全球文明倡议,做大做强“水韵江苏”全球传播,组织江苏特色文物和非遗对外交流活动,打造更多熔铸古今、汇通中西的文化成果,持续提升江苏文化传播力、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