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傅春梅(福建省上杭县特殊教育学校/福建省龙岩市)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身体有轻度残疾的学生往往都选择随班就读,留在特殊教育学校的学生常常存在着认知水平低下、社会适应能力差、残疾程度重、合并多种残障类型的问题。在对培智学生进行教学时,学习文化知识是一方面,掌握生活技能、适应校园生活和社会生活、回归主流社会是更为重要的一方面。语文学科作为一门基础性学科,不仅影响着学生学习其他学科,还在学生适应社会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在培智学校开展语文学科的教学,需要将实用性摆在重要位置,生活语文就是必要的课程。
虽然特殊教育随着基础教育开展了课程改革,出台了新的培智生活语文义务教育课程标准,也出版了新教材,还开展了大量国培以帮助一线语文教师使用新教材、更新观念,但是在实际的生活语文教学中,教师习惯性的教学思想和教学习惯依然存在。例如,有的教师仍然以传授语文知识为主,而有的教师过度关注生活元素、弱化了语文元素的学习,产生了两个极端。培智生活语文课堂应该如何提高效率、提高质量,还存在着一定问题。
特殊教育发展起步晚、发展慢,在教学质量方面落后基础教育一大步。随着国家越来越重视特殊教育的发展,十四五特殊教育发展行动计划提出,要切实提高特殊教育学校的教学质量,贴近学生实际开展各个学科的教学,将落脚点定位在实用性和适切性上,让学生真正学有所得、有所进步。对培智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迫在眉睫,笔者通过自身从事培智教育教学的多年经验,在此为一线培智生活语文教师提供教学建议,以期帮助有志之士提升自身教育教学的质量和水平。
在特殊教育学校实施教学活动的一大特点是每个班里学生的水平参差不齐,其障碍类型、障碍程度、性格特点等都不尽相同,而每一个因素都有可能成为影响其学习效果的关键性因素,因此每一个学生都是一个典型案例,都有多样化、个别化的学习需求。因此教师制定教学目标并非易事,首先若不能对学生进行十分准确的估量,则容易忽视学生自身的学习起点,忽略学生自身存在的、无法克服的学习困难,造成目标过高;还有可能将教学目标估量过低,学生已经掌握了所学知识,导致课堂失去吸引力。如何在同一堂课中实现不同水平学生的学习目标绝非易事,需要每一位教师细细斟酌。
在特殊教育学校中,由于学生自身水平偏低,非常容易出现教师一味地讲、学生一味地听的情况,学生失去了课堂的主体地位,而教师掌握了课堂主动权。在缺少学生反馈的课堂上,教师不敢将目标定得太高,以免造成学生学不会的尴尬局面,而只是局限于认识生字、学会组词、读背课文等知识性的目标上,缺少对语文元素的挖掘,减少了对语用的训练,忽视了学生提升语文素养的学习需求,同时也对学生自身的发展造成阻碍。要想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就要解构现有的课堂模式,让学生在学有成效的同时,也能够品读出一些语文之味。
公正地说,培智学生的各项能力相较于普通学生相距甚远,同一个班、同一年龄的学生在能力水平上也相差太多,教师很难在同一堂课中为每一名学生制定和实施教学目标。因此考虑到学生的自身水平,也对培智学生生活语文的教育产生了不小的影响,导致越到高年级,课程越无法推进,学生的进步越小,阻碍了教育教学的有效实施。
特殊教育学生因自身存在一定的障碍,导致其在学习中存在着多样化、个别化的学习需求,若不能充分考虑学生的个人水平,则会极大地影响教育教学质量。
一是在教学内容上要有针对性,选取适合学生学习的内容、能够掌握的内容,最好能够与学生自身的学习经验和生活经验相结合,从学生最为熟悉的经验出发教授知识,以此极大提高教学效果。
二是教学形式要多样化,对于认知水平低下的培智学生而言,坐在教室中倾听的效果远远不如在活动中、动手实践中得到的收获更多,因此教师要能够针对学生的学习特点选择教学形式和教学方法。
三是教学评价要多元化,不能以学生的学习成绩作为唯一的评价项目,而要考虑学生的整体发展情况、学生进步情况,针对学生个人进行个别化评价、发展性评价。
培智教育的原则和目标是让智能落后的、适应能力不足的培智学生实现自立或者半自立,就这一点而言,培智教学的重要原则便是生活化原则。生活化原则是将文化知识学习、康复训练课程等与矫正和弥补学生的缺陷相结合,充分发挥学生的潜力,让学生能够逐渐回归到社会主流当中,掌握一定的劳动技能,这就是培智课程的实用性和生活化。从中重度培智学生的发展规律来看,其习得基本生活能力的速度比较慢,因此应该将教学的重点放在生活习惯和掌握简单的技能上来。杜威提出了“做中学”,陶行知提出了“生活即教育”,都给我们很大的启发,要让学生在“做”中激发对“学”的热情,让学的知识与生活经验和社会经验相符合。新的课程理论同样支持这一观点,要使用教材、跳出教材,由形式课堂向非形式课堂转变。儿童构建智慧的重要基础是他们已有的生活经验和学习经验,过多强调学科的逻辑体系而忽视学生的经验,必然会违反学生的认知规律。因此在教学中,既应注重根据学生的经验组织教学内容,也应注重学科内在的联系。
功能性原则是根据培智学生自身存在的身心障碍、在学习中受到限制的多少,以及参与社会生活的基本需要而提出的。功能性原则是特殊教育的一条重要原则,是说要通过总结和分析,了解培智学生在进行个人生活和社会生活时最为重要的知识和技能,去繁就简,将最具有功能性的知识教授给学生。这一教学原则要求教师在备课和行课时,要对所教授的内容十分清晰,对于在哪些地方有用处、在哪些方面的应用效果如何等十分熟悉。功能性原则顺应了具有重度智力障碍、多重残疾或年龄偏大的智力障碍儿童发展社会性技能的需要。
培智学生自身存在不同程度的障碍类型,因其个人原因对学习产生了影响,因此要注意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对培智学生进行缺陷补偿,尽可能减少自身残障对其生活和学习造成的影响。补偿性原则指的是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发现培智学生自身存在的问题,对其智能发展、注意力发展、肢体发展等采用特殊的手段进行针对性的训练。
例如,培智学生通常在手眼协调能力上不能迅速提升,这一问题严重影响了学生的握笔、读书等技能。再如,培智学生往往在语言发展上落后于普通学生,其人际交往能力和沟通表达能力也有很大的不足。基于此种情况,教师必须要考虑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遭受的困难,并尽可能通过训练帮助其改正,避免学生“被失败”。
直观性原则是考虑到培智学生自身存在的认知水平低下的特点而提出来的。直观性原则是指教师在行课的过程中,要注意内容的选取、教学方法的使用,要充分考虑到培智学生抽象思维发展不足的情况,采用直观的教具和教学手段帮助学生进行学习的原则。直观性原则是适应培智学生学习和认知发展规律的。在校园、课堂的环境中,学生有很多知识无法接触到,需要教师创造条件带领学生亲身体验,只能依靠学生自身的想象力和抽象概括能力进行学习,这一点对于认知障碍、社会适应障碍、情绪行为障碍的培智学生而言十分困难。因此,充分利用直观教学时的学具教具、让学生将知识与自身积累的生活经验和学习经验充分结合起来,实现知识的连接,进一步帮助学生理解学习内容,记忆所学知识。
在进行生活语文备课时,语文教师要关注3个目标:一是基本目标,也就是在学习生字词和语文课文中一定会遇到的知识性难题,扫清拦路虎才能有助于接下来的学习。二是本节课重点的、核心的教学目标。三是本节课的拓展性目标,例如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具体表现在如何在文本中落实意识形态和情感价值。在制定每个层次的课程目标后,每个学生都要根据学习力度的不同制定子类目标,根据个人的实际能力进行学习,达到自己相应的目标水平。在制定教学目标时,一要考虑课程标准的要求,二要考虑学生的实际学情,三要考虑课文作者的实际用意。
真实情景下的教学是十分适合特殊教育学校课堂教学的,就是在课文主题下,教师围绕课本内容,将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创设有趣、有效的课堂的一种方法,深受学生喜爱,让学生在体验中学会学习。真实情景下的教学能够将课本与实际生活紧紧联系在一起,能够让学生从具象思维过渡到抽象思维,但是需要教师细心观察生活,找到链接生活与课本的信息通道。例如在学习“清明、端午、中秋”的内容时,教师一是寻找一些与这些节日息息相关的照片和视频,尤其是孩子自己在过这个节日时的生活照片,以此帮助学生迅速切入课堂。如此,学生能够很好地跟着教师的引导开始上课,还能够增加学生的真实体验感,提升学生实际的学习能力,加强记忆力,实现学习的良好效果。
课堂教学由多个教学活动、教学环节串联起来。判断一节课的好坏,首先是看教学环节是否完整,第二是教学环节是否新颖。教学环节是否有趣、有效,直接关系着学生的实际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因此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应当充分考虑本节课的实际需要、学生的实际学情等。对于低年级学生而言,活泼好动是天性,教师可以考虑用游戏法进行导入和教学。教学活动设计中加入一个游戏环节,就会大大提高班级讲课的氛围,让学生集中注意力跟随教师在玩中学。在培智二年级生活语文的学习中,涉及“鼻子”“眼睛”“耳朵”,教师可以设计贴鼻子、眼睛的游戏,让学生拿起鼻子、眼睛、耳朵的贴纸,闭上眼睛贴在相应位置,学生感到十分有趣,整节课便能够在游戏中进行下去。
培智学生的整体认知能力低下,文化水平不高,在学习语文时常常遇到学习的拦路虎。因此,教师可以充分利用现代科技,为学生收集图片、视频等视觉学习资料,充分利用学生的直观学习方法,图文结合,帮助学生理解。在识字教学时,教师选择一个词语加一张图片的方式进行展示,使学生能够自行对着图片理解意思,同时在脑海中与文字内容进行匹配。长此以往,学生能够充分发挥图文结合的优势,通过图片自行预习和学习相关的内容。如此不仅能够让学生充分学习,还能够发展学生的认知能力。
例如,在四年级上册《青蛙》的学习中,学到“一个家在水中”“一个家在田里”的内容时,教师就可以在相关图片中标上“青蛙”“家”“水中”“田里”等。图文结合适合培智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能够极大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自觉性,让语文学习充满乐趣。这种图文结合的方式还能够发展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久而久之,学生就能够养成自己预习、自己读书的好习惯,并能够从学习中获得乐趣和自信心。
培智学生在学校接受教育的最大目标就是掌握生活必备的技能,发展回归主流、融入社会的必备能力,因此,实用性对于培智学生生活语文的学习而言至关重要。教师在备课时就应该考虑到培智学生在这一课中需要掌握哪些必备技能。不仅如此,教师在进行授课时,还应该充分考虑学生上课所学的知识应该如何与实际生活相结合,为学生提供大量的练习和泛化的机会,让所学知识灵动起来,如此才能让学生在生活语文课堂中学有所得。
例如,在对《有礼貌的孩子》进行备课时,教师应该充分考虑,在本课中学生应该学习到哪些在日常生活中可以用到的知识,从生活场景引入教学,在生活实例中开展教学。此外,教师还可以将教材内容与生活实际结合,帮助学生泛化打招呼的场景和人物,让学生明白礼貌用语、礼貌行为在何种情景下使用是正确的、有效的,帮助学生形成合理的能力以融入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