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赵炳锐(青岛西海岸新区育英初级中学/山东省青岛市)
众所周知,语文学科是我国教育教学最基本的学科之一,同时也是综合性较强的一门学科,它最主要的功能就是使人通过对优秀文化作品的阅读与欣赏、分析与探究,获得文化审美的愉悦,以此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陶冶人们的高尚情操。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融入德育知识,是当今教育改革提倡的重要举措,因此广大初中语文教师要积极响应政策要求,认真分析当前面临的问题,对初中语文与德育融合的教学发展之路,进行锲而不舍地探索与实践。
初中语文学科作为一门基础课程,拥有着两个重要的教育责任:一是为学生传授初中语文基础知识,二是推行德育。这两个任务并不是各自独立存在,而是相辅相成的。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融入德育,具有很多重要的意义。
当前的世界,具有自由开放性与协同合作性的特点,我国一直大力提倡对外开放,但在这个过程中,也难免导致外界资本主义的腐朽思想渗入我国,给广大青少年的“三观”带来不利影响。因此,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融入德育内容,具有一定的战略价值,能够有效抵御西方恶势力带来的思想冲击,培养出经得起考验的青年人才。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中华民族美好精神追求与精神特质的集中体现,是人们对中华文化的继承与发展,也是其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殷切向往。初中的青少年正处于“三观”塑造的关键阶段,将德育有效融入初中语文教学,有利于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促使青少年将其作为内心的道德标杆,自觉成为一个遵守社会公德、拥有高尚道德情操的人。
我国教育是加强中华文明建设的重要支撑,需要培养更多高素质、高水平的专业人才,为社会主义建设添砖加瓦。初中语文教学与德育进行有效结合,能够实现新《课标》的要求,有利于提高青少年的道德素养与思想品质,增强青少年的道德自信与民族自信,为新时代培养出更多高层次的人才。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综合素质与教师本身的教学观念有很大的关系。在传统教学模式下,很多初中语文教师更加看重成绩,忽视了对于学生品格素质的培养,这不符合素质教育的根本要求,会导致学生的素质参差不齐、有才无德。
在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下,很多初中语文教师早已习惯了按部就班地授课,格外注重学生对语文知识的吸收程度,完全忽视了引导学生理解课本内容中的深刻内涵,因此在进行初中语文教学与德育相融合的教学实践时,也往往难以深入挖掘教材中的德育内容,使学生对于文章的理解仅仅停留在表面,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我国教育的发展历史悠久,但长期以来,都是在落后的传统教育观念与教育模式中度过的。在这种大背景的影响下,初中语文教师早就习惯了讲授式教学,习惯了按照应试教育让学生反复练习,并没有顺应时代的发展和变化,认识到教育方式应该不断创新与发展。这就导致初中语文教学德育融合的过程中缺乏先进、多样的教育方式,严重影响了学生对德育的积极性,从而阻碍了现代初中德育工作的顺利开展。
目前,在语文课堂教学与德育相融合的教学实践中,还存在着课堂氛围沉闷的问题,教师在课堂中融入德育因素时,往往是依靠讲解式教学,将道德“三观”、思想精神等德育教学内容硬生生地加入课堂,缺乏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来激发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应该让他们在玩中学,真正实现融入德育的教学成果。
课堂是初中语文教育教学的主战场,同时课外实践活动也是初中语文教育教学重要的一部分。当前,我国很多初中语文教师只关注学生在课堂上对德育内容的学习与实践,往往忽略了课外生活实践活动中的德育,这导致德育融入初中语文教学,并没有起到实效,造成了教育资源的浪费。
初中语文教师想要合理、充分地将初中语文教学与德育教学相结合,首先需要转变自身的教学观念,破除长久以来传统课堂教学观念的束缚,建立起先进的新时代教学观念,加强对德育重要性的认识,让教师能够在语文教学过程中,通过重点挖掘课本中的教学内容,向学生们传授与之相关的人生道理,真正达到“立德树人”的目的。初中语文教师在具体的教学过程要不断加深自己对德育的认识与理解,从而根据自己的理解选择合适的方法,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促进学生良好的思想品质与“三观”的形成,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水平。
在进行语文教育教学工作中时,初中语文教师要注意到学生的年龄特点,目前的他们,还处于认知不够成熟的发育时期,言行举止都深受身边人的影响。中学生除了与父母接触最多。其次就是每天都接受着教师的教导,因此初中语文教师一定要管理好自己的形象,规范自身的言行举止,在尊重学生、平等对待学生的基础上,做到以身作则、言传身教,用自己的个人魅力感染学生,用自己细致入微的行动在学习与生活中帮助、教导学生,促进学生的思维方式与行为习惯向好转变。要知道,榜样具有强大的作用,初中语文教师想要真正成为学生在德育中的优秀榜样,还需要在各个方面都严格要求自己,及时更新自身的教学理念,扩展知识储备,提高个人修养,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与学生之间构建和谐、良好的新型师生关系,如此才能够有效引导学生的价值取向,充分发挥自身立德树人的教育职责。
目前,大多数初中语文教材都纳入了兼具文学性与思想性的优秀作品,在这些作品中,往往蕴含着很多可以用作德育的素材。因此,想要将德育融入初中语文教学,教师必须充分熟悉教材,把握德育的切入点,并选择正确的教育内容对学生进行及时、正确的价值引导。首先,初中语文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就应该做好充足准备,结合自身知识与能力,尽量深入挖掘教材里蕴含的德育内容,并使其在自己的教学设计中得到充分体现;其次,教师要通过不断的实践与探索,学会将课堂语文教学与德育进行精巧结合,比如在某个教学过程中自然、适当地点明相关的德育因素,在语文教学内容的基础上向外扩展,让学生在充分掌握语文知识的同时,也能够实现思想道德上的正确引导。
例如,在学习《背影》时,作者详细描写父亲在失去亲人和工作的艰难之际,坚持送儿子出行,坚持自己跨铁路、爬月台,为儿子买橘子的故事,表达出了浓厚的父子亲情。让学生阅读完这篇文章之后,再联系到自己的父母,让他们回想父母为自己付出了多少努力,通过联想唤起学生们对父母的爱与感恩,让他们能够感受到亲情的可贵之处,更加珍惜父母的关心与爱护。
目前,广大初中语文教育工作者在加强初中语文教学德育融合的实践过程中,绝不能认为只要将德育内容融合进初中语文教学,就算完成了任务,除了融合内容的选择,教师们还应该注重实际情况,要不断创新教育教学的方式和手段,从而实现初中语文教学与德育的双赢。初中语文教师需要在提升自身文化素质与教育创新能力的前提下,结合当代教育改革的新变化,顺应现代化技术发展,积极创新多样化教学方式,在立足课本教学目标与内容的基础上,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和个人特点进行语文知识与德育的融合教学。
例如,在教学《风筝》时,教师可以让学生们组成不同的学习小组,在坚持组内异质、组间同质原则的基础上,让学生通过与小组成员之间的质疑辩论、协同合作,不断加深对语文文章的深入理解,有效培养他们的合作精神与求同存异精神。
再如,在教学《安塞腰鼓》时,教师应该灵活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为学生播放有关安塞腰鼓的科普PPT,让他们对该种传统文化有基础的了解,然后用多媒体为学生播放有关安塞腰鼓的表演视频,通过生动形象的表演,让学生直观感受到它的独特魅力,从而对祖国的传统文化产生更大兴趣与自豪感,增强他们的爱国情怀。
想要促进德育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顺利实施,还需要注重多样化教学活动的开展。初中语文教师通过在课堂上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能加强师生之间与学生之间的沟通,能活跃起课堂气氛,在不断的沟通与交流中提高学生学习初中语文知识与德育知识的自主积极性,帮助他们消除烦闷枯燥的心理,从而真正投入到课堂中。同时,在进行的各种活动中,初中语文教师还可以观察与分析学生的心理发展状态,由此促进问题的发现与解决。不仅如此,在活动时,初中语文教师还可以针对一些自信心不足、缺乏毅力等问题的学生,进行积极的引导与鼓励,让他们大大增强信心,调动起自己的积极性,促进他们的全面健康发展。
首先可以定期举办各种兴趣小组活动、主题班会等,通过这些活动引入德育的相关内容,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其次,初中语文教师还可以组织书籍、美文分享与经典诵读等活动,让学生们走入书中文字,在各种美文与经典中体会到作者想要表达的情感,在提高他们审美能力的同时,也丰富了自己的精神世界。最后,高中语文教师还可以将校园文化建设作为载体,开设班级文化角,创办多种多样的校园刊物,充分利用广播站、图书馆等加强对德育的宣传,最终构建出自由、和谐、快乐的校园文化氛围,促使学生感受到语文的真正魅力所在,在潜移默化中实施德育,提高学生的思想品质与道德水平,促进学生的全面健康成长。
当代语文学科的新课改标准明确提出,如今的语文课程不应被局限于小小的课堂教学中,而是应该走出班级、走向生活与实践,与现实状况贴合,将目光放在遥远的前方,面向社会与未来。初中语文教师在这种教学要求下,需要充分拓宽自己的知识库,积极开发与运用多种教学资源,将教学活动与生活实践相联系,为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机会与平台,让他们能够扩宽自己的知识视野,在实际的活动操作中提高自己的实践应用能力,以促进他们更好地适应现代化社会发展,在实现自身价值的同时,为国家做出贡献。初中语文教师在开展语文教学活动的时候,要将其与社会实践活动结合起来,使学生摆脱枯燥的课堂教学的束缚,一步步走向校园附近的公园、社区等,在社会实践中体会到各种各样的情感与价值,增强语文教学的德育效果。
例如,广大初中语文教师在进行语文教学的实践活动时,可以通过组织调查与研究活动,让学生到社会中进行参观与访问,让学生运用在课堂上学到的相关知识,适应现实中的社会环境。不仅如此,初中语文教师还可以积极组织“家乡之美”“我爱祖国”等活动项目,让学生们认真观察家乡的美丽景色,然后让他们充分发挥自身的知识与能力,写一篇描述自己家乡的小作文,通过生动的语言来表达自己对家乡和祖国的喜爱之情。
总而言之,伴随着现代化社会发展与教育改革进程的加快,初中语文教师不能再停滞不前,而是要积极转变自身落后、传统的教学观念,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与能力水平,学会运用合理、适当的教学方法,积极寻求语文教学与德育相融合的有效策略,通过不断的尝试与进步,把握德育的相关教学手段,让学生能够在充分掌握语文知识与能力的同时,渐渐提高自身的思想道德水平,促进他们的方面发展,进而为我国提供更多的人才,促进国家的进一步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