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荣
2022 年4 月,教育部新修订了课程方案与课程标准,其中明确强调要做好学段衔接。小学语文教材内容比较简单,而中学语文教材内容往往一下子加深,知识点增多,如何做好小学与初中的语文衔接?笔者带领团队大胆创新实践,开展基于情境的建构性教学,构建新型活力语文课堂。
自古代起,教育家就对“情境”二字有所理解,并在教育教学中有意渗透,如著名教育家苏格拉底提出的苏格拉底法,就是以“以自己不知而让他人所知”,通过情境创设及问题不断深入,让受教育者得出答案;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更是在《大教学论》中指明了感官的重要意义,认为“感官是知识的首要的、永恒的向导”,即强调学生感觉的意义;李吉林在专著《情境教学实验与研究》中阐述,“学生应成为优化学习情境中的主体,使其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获得探索、审美、认识、创造的乐趣这些全新理念。”实际上,创设教学情境的目的在于有效地把学生置于真实的、有意义的问题情境中,在教学中创设使教学内容贴近学生的日常生活和社会生活实际,让学生“身临其境”,增强其参与度与体验感,进而培养学生的高阶思维,培养学生养成独立的人格。
“情境教学的出现,冲击了传统的填鸭式教学,让学生在情景交融中获得发展,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人心,情境教学获得了教育学界和心理学界的广泛认可。”在小初衔接背景下,创设相应的教学情境,让情境与生活相连,让衔接与教学相拥,学生改变原来的接受式、信息式的学习,由原本的简单应用式的学习方式转化为高阶学习。这样,学习就不再是被动、机械地习得现成的知识与技能,而是在情境中获得生长性经验,再创造性运用的过程。
在情境教学的实施过程中,老师以学习者为中心,利用情境教学的模式,找出小初衔接中适宜的情境,以问题为导向进行导入,从而能够激发学生兴趣,启迪思维。在情境的创设中实现知识与经验的连接,在问题的创设中实现知识与思维的连接,让学生真正将学科知识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在无形之中提升自己的教学设计力。教师根据学生的反馈,根据情境中问题解决程度,也可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提升自身教学实施力。
小升初阶段的学生生活阅历明显不足,更没有丰富的社会经验,因而在语文学习中常常缺乏切身体验。教师要调动其积极性,凸显其主体性,激发其创新性,完成情境创设。
以小升初阶段写作教学为例。写作文的素材是在生活中不断积累的,但由于社会实践不够丰富,写作就比较虚——内容空虚、表达空虚、自己的意图也比较空虚。于是团队力求通过创设教学情境,联系学生的现实生活,在学生鲜活的日常生活环境中挖掘创设情境的资源,尽量使创设的情境基于真实生活或者接近生活真实,从而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培养学生合作探究、自主学习的能力。
根据统编版教材写作单元的编排,团队设计了春花烂漫、夏荷静美、金桂时节、落叶缤纷、雪花翩跹、传统风俗、传统文化、民间游戏、生活小事、行走阅读等“情境”写作课,力求唤醒学生已有的知识,唤起学生的生活经验,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帮助学生将脑海中立体生动的情景、画面用生动细腻的文字描述出来。
统编教材六年级第一单元“热爱生活”写作训练,教师将茶叶、茶具、琴声搬进语文课堂,带领学生一起沏茶品茶,调动多种感官,细致描绘品茶过程,写出了自己独有的“这一个”体验。同时通过活动体验,增进对茶文化的了解,感受茶文化的魅力,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统编语文教材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写作指导主题为“学会观察生活”,教师设计了“悬铃木的飞絮季”写作活动,带领学生走到愚园路进行沉浸式观察体验。打破语文学习的界限,创设开放的语文课堂,将学生带入真实情境中,设计出系列学习任务、多种学习方案,并将写作学习活动融入其中。因为本课涉及许多自然科学知识,为了兼顾语文课的文学性与科学性,特邀上海自然博物馆的专家,进入语文课堂中,为孩子们讲解专业知识,充分利用社会科普资源第一现场开展教学,让学生走进自然,走进社会,培养学生养成独立的人格。
以名著阅读为例。依据统编教材名著导读单元的设计,择取合适的作品改编为表演剧目,按照内容介绍、阅读建议、精彩片段、思考与探究等方面引领学生开展有效阅读。学生将经历对作品的“泛读”“品读”“诵读”与“演读”阶段,从读、悟、演三方面进阶式把握与表达文本。每个部分都会有过程性评量与展示,从而更为具象直观地看到学习效果。借助“演读教学法”,创设学习氛围较浓的语文学习场景,使得学生能够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去进行探索,有效提升自身的自主学习与认知能力、实践参与的能力,从而凸显学生的主体性。
经典名著的内涵往往较深又抽象,而小升初阶段的孩子阅读面较为狭窄,一些根据名著改编的电影电视也很少有机会观看。基于此,教师创设“演”的情境,将语文学习从平面的阅读延展至立体的舞台,让学生在立体化的学习中,进行经典名著的整本书阅读。
以项目化学习为例。情境教学的一大优势在于以项目化学习的方式让学生在一段时间内,通过研究一个真实的、有吸引力的、复杂的问题、课题或者挑战,从而掌握重点知识和技能。
因为有了之前成功案例的经验,团队开展了“献礼建党百年——红色之旅指南”项目化学习。在建党百年的背景下,基于统编版教材七年级下册中“天下家国”综合性学习单元,用“如何理解阅读与表达之间的关系”这个本质问题重构小初衔接阶段红色课文,用“如何创作出红色之旅实用指南”这一驱动性问题,引发学生的创造性和社会性实践。通过了解上海的红色地标,激发学生民族自信心、民族自豪感;培养学生的信息处理、协同合作的能力;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创造性表达的能力。运用在线视频微课的形式,带领同学们一起在行走阅读中,了解中国共产党党史,了解城市上海,在边看边思的过程中,分享阅读感悟,提出“上海有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但很多人却没机会实地寻访红色地标,更好地了解上海的红色文化”这一问题。给予问题情境,选取具有代表性的红色地标进行打卡,通过打卡(行走阅读)、记录、收集红色文化素材以及思维的碰撞,达成学习成效。
新课程改革提倡“生活即课程”“自然即课程”“学生即目的”“学习者在情境下建构知识”等理念。小初衔接背景下的语文情境教学研究,强调设计思维和对核心知识的理解,在实践中理解概念,学习知识,形成高阶思维,养成独立人格,引导学生将学校学习与未来个人生活、校外社会实践建立关联。这样有意义的探究,更加激发教师建构新型课堂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