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高校学科建设与研究型人才培养质量研究
——基于第五轮学科评估的思考

2023-10-29 01:04王嫚嫚
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 2023年16期
关键词:学科群研究型一流

王嫚嫚

(三峡大学,湖北宜昌 443002)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 年)》强调了研究生教育改革的核心任务是提高质量。2014 年,全国研究生教育质量工作会议的召开,标志着研究生教育进入“质量建设时代”。2015 年,“双一流”高校和学科建设的提出,对新时期高校人才培养质量提出了新的要求。

1 学科建设与研究型人才培养质量之间的关系

1.1 第四轮学科评估与第五轮学科评估之间的差异

“双一流”建设特别强调,高校和学科要在支持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促进高等教育内涵发展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1]。在第四轮学科评价中,“社会服务”成为一级指标,与“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并重。我国前四轮高校学科评估价值导向发生明显改变[2]。第五轮学科评估价值导向转变为以人才培养为主,评估指标和内容发生明显变化,在人才培养质量方面,增加了学生国际交流情况、在校生代表性成果等指标,更注重人才培养过程和质量。

1.2 学科建设与研究型人才培养质量之间的关系

学科建设是一个知识传播创新与学科优势资源累积的过程,涉及学科方向设置与调整、学科队伍组成与壮大、学科基地建立与发展、学科研究持续与创新等方面内容[3]。学科建设作为高校建设的核心内容,也是提升高校教学、科研及社会服务水平的支撑力量,是推动高校发展的主要动力[4]。其内容包含学科方向的确立和布局、科学研究及其项目建设、学科队伍建设、学术环境建设等。最终实现高层次人才培养,学术水平和科研实力提升,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改革,教学条件改善与提高。

研究型人才教育和培养是在学科建设的基础上发展和实现的。只有学科形成具有地方或者本校特色的研究方向,并在该学科领域形成一定的高水平成果、高质量研究团队、良好的学科环境,高校才具有培养研究型人才的资格和条件。而在完成高水平研究型人才培养的同时,会进一步促进学科在教学、科研及社会服务方面的发展,两者相辅相成。

2 学科评估视角下地方高校学科建设特点分析

2.1 地方高校学科建设特点分析

2.1.1 行业联系紧密,地方政府强力支持

较高的学科评估水平表明该校的该学科在人才培养、师资力量、科学研究、社会服务以及社会认可度等方面综合实力较强[5]。入选“一流学科建设高校”的地方行业特色高校,大部分由该校优势学科相对应的行业部门或教育部与当地政府共建,与行业始终保持密切联系,获得行业部门的资源支持,并且在与行业部门共建的过程中能够主动融入行业领域的变化,及时满足行业的需求。例如,三峡大学是由水利部与湖北省人民政府共建,始终坚持服务水利电力行业、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双服务”发展理念,进行开放办学。

2.1.2 理性的生态位扩展与分离

行业特色高校与综合性大学相比,专业性更强,但其生态位普遍偏窄。而生态位理论认为高校所涉及的领域范围越广泛,其竞争力就越强。因此,各高校为提升竞争力,普遍增设新的学科,扩展学校生态位。当生态位重叠达到一定程度时,高校则通过扩展新兴交叉学科来推进自身学科生态位的移动,形成暂时的生态位分离,提升竞争力,如此循环往复[6]。学科发展水平较高的地方行业特色高校,能够更为理性地处理其学科发展和生态位扩展的动态平衡,精准寻找新兴的特色学科交叉方向,占据独特的生态位,保持和提升竞争优势。

2.2 地方高校学科建设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

2.2.1 优势学科综合实力不强

“一流学科建设高校”是对学科的人才培养质量、科学研究水平、师资队伍与资源、社会服务贡献几个方面进行综合考量。学科评估具备较高的客观性、科学性以及权威性,并且包含“双一流”建设所考虑的部分指标[7]。部分地方特色高校一流学科虽具有明显的学科发展优势,但相较于大部分非地方性高校的一流学科,在综合实力上存在差距,在师资队伍与资源、人才培养质量、科学研究水平、社会服务与学科声誉等方面的综合发展水平相对不足。

2.2.2 缺乏学科特色群

一流学科建设不仅是单一学科的突出发展,还需要在此基础上构建良好的学科群体,予以支撑,提供充足的后备建设力量,从而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8]。ESI高被引论文中,多数论文为交叉学科产出成果,而地方行业特色高校侧重单学科发展,在跨学科交叉研究方面面临学科资源不足的问题。从学科自身发展来看,学科知识的增长需要不断吸收外部资源,传统的单学科知识生产模式已经不能满足当前我国学科发展需求,学科间相互交叉、相互支撑,进而形成良好的学科生态群,将是我国一流学科建设的主要方向。

2.2.3 制度变革过程存在路径依赖

拥有一流学科建设资格的高校都具有“211工程”身份,这种现象是原有政策的延续,即高等教育重点建设制度变革存在路径依赖现象[9]。从此角度看,“双一流”部分政策的落实一定程度上不能完全遵从教育制度改革的核心理念,具备较强实力的地方行业特色类高校进入一流学科建设队伍的难度增大。

3 学科评估视角下地方高校研究型人才培养存在问题分析

3.1 学术资源

3.1.1 科研经费不足,无法满足创新型人才培养的需要

在科研投入方面,地方行业特色高校与教育部直属高校存在很大差距。科研经费的缺乏带来的直接结果就是教师和学生实践基础条件差、实验设备不先进、实验时间不自由等一系列问题,最终导致科研水平相对较弱,研究受限。知识经济时代已经到来,我国高校科研人才培养资金的短缺将极大影响高层次创新人才的培养[10]。

3.1.2 研究型人才在科研实践中缺乏沟通与合作

科研无国界,经常性的国内外学术交流和合作有益于更好地把握学科发展脉络,了解学术前沿研究,提高科研质量。但现实情况是地方高校受观念和经济条件的影响,学生较少有机会参加国内外各类高质量学术活动。这种封闭式科研训练,不利于学生开阔视野、增长见识,不利于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11]。

3.2 学生生源

地方高校学生的生源有限,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本校学生外流,特别是专业成绩排名靠前的学生,借助考研和保研的机会,选择离开地方高校;(2)本校招收的研究生,其本科就读的学校办学层次相对靠后,学生学习能力、专业基础相对薄弱。

3.3 师资队伍年龄、职称和学历结构不够合理

2000年前后,我国研究生导师队伍的年龄结构发生较大改变。随着研究生招生规模的迅速扩大,导师队伍也快速壮大,年轻教师占比增加,导致教师队伍结构出现了“两头重,中间轻”的现象。35~45岁是最有创造力的年龄组,研究生导师队伍目前不合理的年龄结构势必会影响高校的研究水平和学术创新水平。还有部分老教师学历层次偏低,新进教师则职称偏低,这对大学教育水平和学科发展潜力有较大影响。

4 地方高校学科建设与研究型人才培养质量路径分析

4.1 加强与行业和地方的联系,夯实一流学科建设基础

为行业和地方发展服务,加强与行业和地方联系,是行业类高校的特色和生存基础。为更好地推进学科建设,普通行业特色高校要不断深化与行业和地方的密切联系,获取更多优质资源,支撑一流学科建设,并产生符合行业和地方需求的优质一流学科建设成果。行业型高校需要为行业和地方培养人才,不仅要促进领先技术的发展和创新,而且要积极探索与行业企业、地方的产学研合作,始终保持对行业发展的敏感性,理性预测未来行业发展的转型和变化趋势,促进学科结构布局优化,促进学科之间的创新、融合,结合行业需求和地方发展合理布局学科。真正将高校发展与行业和地方紧密对接,为行业和地方发展提供高质量的人才资源和前沿技术,从而进一步获得行业企业和地方政府部门的资源支持,促进产学研双赢。

4.2 推进学科群发展,强化一流学科建设学术支撑

一流学科建设并非单一优势学科建设,而是需要在突出优势学科的基础上建设优势学科相关学科群,为优势学科提供发展的动力和支点。普通的地方行业特色高校在具体的学科群建设过程中,首先应重视对学科群布局的合理规划,构筑学科群建设的目标与方向。其次推进规划逐步落实,设定学科群的改革特区,配套相应的资源及倾斜政策,成立专门的学科群建设领导小组,全过程管理学科群建设,并将整体建设任务加以分解,加强绩效考核,积极统筹优势学科与弱势学科间的协调发展,构建优质的学科群建设文化[12]。与此同时,创新科研组织形式,围绕行业需求凝练学科群的研究方向,加强合作研究,推进科学研究主体间创新联合机制的构建[13]。此外,积极整合高校师资,加强跨学科领军人才培养[14-15]。通过学科群的不断发展,为一流学科建设提供学术方面的有力支持,推进优势学科的长远发展。

4.3 理性扩展生态位,提升一流学科建设竞争力

与综合型大学相比,行业特色高校学科建设相对单一,生态位狭窄,可用资源稀缺。部分高校增加新的学科,积极拓展高校生态位,甚至在高校转型后改名,从行业发展转向综合发展,短期内有一定效果。但有些行业特色地方高校未合理拓展自身的生态位,盲目增加与产业特色无关的学科和专业,由于新学科培养时间短,投入不足,与综合性大学的学科生态位重叠,缺乏竞争力。因此,普通地方行业院校应在依据自身情况合理定位的基础上,处理好学科发展与生态位拓展的动态平衡,适当扩大自身生态位,准确寻找新兴的跨学科方向,挖掘学科特色,进一步推动原有生态位的分离,占据独特的生态位,提高一流学科建设竞争力。

猜你喜欢
学科群研究型一流
国有企业研究型审计思考与探索
关注一流学科
我校获批4门省级一流本科课程
“双一流”建设如何推进
山东环境资源学科群秘书长座谈会召开
论学科群的刀背结构与效应
时军:定锚现代化研究型医院
定锚研究型人文医院
沈志洪:着眼“无痛分娩”,推进妇幼健康学科群建设
语文知识选择的学科群范围的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