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对“讨好型人格”说不?

2023-10-28 08:55:09舒一
求学·理科版 2023年19期
关键词:小琳理智区分

舒一

案例回顾

小琳是一名懂事乖巧的女孩。在生活中,她成绩优异、性格活泼,拥有着不错的人缘。可小琳却始终有一个藏在心底的烦恼,她觉得自己总是容易受到周围人的影响,没办法拒绝他人的要求,无法活出真正的自我。她在家里不敢违背父母的意愿,在与朋友相处时也总想着照顾大家的情绪,以至于忽略了自己的内在需求。在高中选科时,她很想选自己喜欢的历史科目,却因为父母认为文科专业的毕业生难就业而放弃。在周末时,她很想拥有一段独处时光,却因为朋友说“就差你一个了”而出门。后来经过查询资料,小琳才知道自己的这种特质属于“讨好型人格”。她很想知道,怎样才能不随波逐流,坚持自我。

具有“讨好型人格”特质的人大多是细腻而温暖的,但也往往是最容易疲惫的。他们小心翼翼地对待周边的所有人,很害怕让对方失望,害怕给对方带来麻烦,却经常忽略自己内心的真实感受。他们习惯性地察言观色,害怕自己没有做到面面俱到。他们很容易被他人的观点和意见影响,缺乏明确的自我边界。

相信很多同学都有过类似的感受和经历,都曾暗下决心:这次“我”一定要勇敢说“不”,不再讨好,要为自己而活。可当下次面临要拒绝他人的情况时,他们又会陷入纠结的处境:“我”这样做会不会太不讲情义了?朋友生气了怎么办?这样的一些担忧,总会让他们在关键时刻将“不”转变为“好的”,从而陷进一次次讨好行为的循环。

如果你也正在因陷入讨好行为的循环而感到困扰,可以尝试用以下三招减少讨好行为,活出自我。

意识到盲目讨好会迷失人生方向

当过度在意他人的意见,一味遵照他人的意见生活时,我们就丧失了人生的主动权和方向感。想要减少讨好行为,我们首先要意识到盲目讨好会迷失人生方向,那是一种不可取的行为。

要知道,不同的人在面对同一件事情的时候会存在不同的意见和看法。不仅身边人的意见不同,就连互联网上的信息都是纷繁复杂的。当所有人都试图将自己的想法强加于你时,如果你没有自己特有的判断,就容易淹没在信息的海洋中,失去前进的方向。

为了避免这种结果,你必须静下来,好好听一听你内心的想法,找到前行的目标和方向。苹果公司创始人史蒂夫·乔布斯曾经说过:“你的时间是有限的,……不要让他人的观点淹没了你内心的声音。”笔者认为,减少讨好行为大概也需要从意识到这点开始。

提升自我分化能力

心理學上所讲的“自我分化能力”指的是一种能够分辨与管理个人情绪和理智,并将自我独立于他人之外的能力。在个人内心层面,自我分化能力较强的人能够将感性和理性分化开来。在外部人际层面,自我分化能力较强的人在与他人交往的过程中能同时体验到亲密与独立,他们不会因为他人而失去自我。

具体而言,自我分化能力强的人有着较为清晰的价值感,他们了解自己的需求与感受,不容易被外界影响。自我分化能力弱的人会过度依赖外界,他们常常忽略自己的感受,试图通过取悦他人来得到他人的认可。比如,有的人当被问到“和朋友相处得开不开心”时,他会回答“我们经常聚在一起聊天,这样挺好的”。他的回答很模糊,忽略了自己是否真的开心,这便是自我分化能力弱的体现。这样的人容易受困于情绪中,混淆理性与感性,忽略自己的内在需求。又比如,当下不少年轻人受社会和家庭的影响,在填报志愿时倾向于选择易就业的专业,当被问起是否喜欢这些专业时,他们则摇头,表示仅仅是因为父母喜欢才填报的,反正自己也没有主见。这就是自我受到外界影响的体现,自我分化能力较弱的个体在人际关系中容易产生融合状态,他们往往没有较高的自尊水平,需要通过他人的认可来体现自我价值。

为什么有的人会出现自我分化能力弱的情况呢?其实,这与家庭教育方式紧密相关。父母过度溺爱或者过度管教的教养方式都会让孩子失去自我探索的机会,从而使孩子失去了解自己感受的能力。又或者一个人从小生活在一个充满争吵的环境里,被迫充当“调停者”的角色,久而久之,他们会难以区分他人的需求与自我的感受,会习惯性地认为让他人满意就是自己应该做的。

那么,我们该如何提升自我分化能力呢?

1.学会区分自我感受与他人感受

在日常交往中,我们可以试着区分自己的感受与他人的感受,学会将此时此刻的感受具体化。如感受到不舒服的情绪时,我们可以试着去分析,这种不舒服的情绪具体是怎样的,是失望、愤怒还是烦躁,是什么原因引发的。具体化的分析与描述可以提升个体的情绪感知能力。

2.区分情感与理智

当内心产生冲突时,我们可以试着区分哪部分是情感在产生作用,哪部分是理智在产生作用。举个例子,小兰毕业后从事着一份高薪的工作,可是却觉得不快乐。一方面,她觉得在这份工作中无法获得意义和乐趣。另一方面,她不愿意放弃这份工作,因为觉得它的待遇很好。这就是情感与理智同时在产生作用,在区分出情感与理智以后,我们就可以根据它们分别给自己带来的体验去判断自己应该忠于情感还是理智。情感与理智并无高低之分,只要坚持自我就好。

3.与他人建立健康的边界

在生活中,我们会发现很多人都在不同程度地干涉我们的人生。当我们发现自己的内心决定与他人的意见产生冲突时,要勇敢地说“不”,维护自己的感受和需求。

从做自己的好朋友开始

具有“讨好型人格”特质的人总是把他人的感受放在自我感受之上,因此,想要减少讨好行为,可以从做自己的好朋友开始。心理学上有一个概念叫作“自我对话”,指的是我们与自己进行交流和沟通。

你可以想象一下自己的内心有一个小人,它可能是一个“PUA达人”,觉得你一无是处,哪里都不够好;也可能是一个“小天使”,会在你难过的时候安慰你,发现你的闪光点。你现在要做的,就是当“PUA达人”出现时,停下来问问自己:“如果是好朋友遇到这样的指责,我会对他说点什么呢?”请将我们予以别人的温暖也赠予自己吧,请相信你自己值得被这样温柔地对待。慢慢地你会发现,当我们学会了对自己友好之后,就能学会如何更好地把爱分享给别人。

曾经也是“讨好型人格”的蒋方舟认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独特价值,如果你放弃自己的个性和价值,去打造一个被人喜欢的人设,就意味着你吸引来的不是真正欣赏你的人。真正欣赏你的人,欣赏的永远是你骄傲的样子,而不是你故作谦卑和讨喜的样子。”所以,让我们对“讨好型人格”说不,更好地成为自己吧!

猜你喜欢
小琳理智区分
区分“旁”“榜”“傍”
你能区分平衡力与相互作用力吗
失眠
散文诗世界(2022年4期)2022-04-08 07:09:55
一路有你都是歌
当代音乐(2021年2期)2021-03-18 09:39:08
想变成猫的小琳
教你区分功和功率
小琳与猫
小琳与猫
小琳与猫
罪数区分的实践判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