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建红
贵州剑河汉语方言隶属西南官话,其内部呈现出黔东南方言榕锦片与镇台片的某些交融现象,具体反映在县境各乡镇的语音面貌具有一定的差异:声母方面表现为n、l的分合情况不同,x与f相混的情况不完全一致,古止摄开口三等日母字的声母有差异;韵母方面表现为u介音脱落情况不同,有无an与on和uan与uon的对立,有无撮口呼,古遇摄模韵端组、精组字今音有差别。而这些语音差异反映了历史上不同的政治、经济、文化、民族因素对剑河的影响。
剑河地处贵州黔东南中部,东邻锦屏、天柱县,南邻榕江、黎平县,西邻施秉、台江、雷山县,北邻三穗、镇远县,共与九县接壤。按照《贵州省志·汉语方言志》中贵州全省各地的汉语归属划分,贵州汉语方言可以分为三个方言区:川黔方言区、黔东南方言区、黔南方言区,其中黔东南方言区又下分榕锦片与镇台片,剑河汉语方言(以下行文皆简称剑河方言)属于黔东南方言区中的镇台片。
一、剑河方言的声韵调系统
剑河县辖5镇7乡,县人民政府原驻柳川镇,2005年迁移至革东镇。剑河县原老城政府驻地柳川镇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曾占有重要的地位,其语音最具剑河方言语音的代表性,本文就以原老城驻地柳川镇作为记音对象,记录剑河方言语音声韵调概况。
(一)剑河方言有20个声母(包括零声母在内)
p粑八比布 ph 批皮跑炮 m 妈麻马骂 f花滑虎富 v弯完碗万
t多达打大 th 他脱土兔 l拉辣老闹
k沟各狗够 kh 棵扛口课 ?欧岩哑爱 x风红哄凤
? 鸡急挤记 ?h 欺奇起气 ? 西熄洗细
?张杂走坐 ?h 差擦楚处 s 三说锁算 z日惹认让
?衣一椅意
(二)剑河方言有34个韵母(以下按韵母的“四呼”类别竖行排列)
开口呼 齐齿呼 合口呼 撮口呼
?知直纸字 i 衣一椅意 u乌屋五雾 y 居菊举锯
a妈麻马骂 ia家夹假嫁 ua瓜刮寡挂 y?靴月
o歌割果过 io脚确药学 u?国或 yan(y?n)宣全选劝
?(?)车色舍射 i?些斜写谢 uai乖块快 yn军群永运
ai歪来买卖 iau挑桥小掉 uei亏葵鬼贵
ei推梅美妹 i?u丢刘九旧 uan官团短断
au猫毛老冒 ian(i?n)烟盐捡见 u?n春滚捆困
?u 偷头狗够 in 阴赢影应 ua?光狂广逛
an三男伞汗 ia?秧杨痒样
?n 根盆本笨 io?凶穷勇用
a?帮忙躺唱
o?风红懂动
(三)剑河方言有4个声调
剑河方言(以柳川镇为代表)其声调与镇台片代表——镇远方言的声调在调型调值调类上是一样的,有四个声调:阴平(33),阳平(21),上声(42),去声(35)。[1]
二、剑河方言语音的内部差异
剑河方言的内部相对说来比较统一,但也因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即与九县接壤,处在榕锦片和镇台片相互交融的地带,所以全县境内方言在语音上表现为两片不同的特点,同时也呈现出两片语音特征某些交融的现象。早在1997年涂光禄先生的《剑河汉语方言语音及各乡镇之间的差别》(《贵州教育学院学报》,1997年第3期)就有相关的论述,本文所述剑河方言语音的内部差异也是在涂先生的研究基础上来谈的。此外,增补了县城搬迁后新增乡镇革东镇的语音情况描写。
(一)各乡镇方言的声母差异
剑河各乡镇方言声母上的差异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n、l的分合
柳川、岑松、革东等地,声母n、l不分,混读为一个音/l/。南明、南加、磻溪、太拥、观么等地,声母n、l对立,是两个不同的音位/n/、/l/。例如:
柳川、岑松、革東:
男—兰lan21 脑—老lau42 农—龙lo?21 泥—犁li21 留—牛li?u21
南明、南加、磻溪、太拥、观么:
男nan21—兰lan21 脑nau42—老lau42 农no?21—龙lo?21
泥ni21—犁li21 留li?u21—牛ni?u21
2.x、f相混的情况不完全一致
柳川、岑松、革东、观么等地x、f相混的情况相同。南明、南加、磻溪、太拥等地x、f相混的情况与柳川、岑松、革东、观么等地不完全一致,属古山摄合口一等的晓、匣母的字,声母读x,不读f。例如:
南明、南加、磻溪、太拥:欢xuon33 缓xuon42
唤xuon35 换xuon35
造成x、f相混的情况不完全一致的原因主要是各乡镇毗邻的县不同,受其他县方言的影响会有差异。其中柳川、岑松、革东、观么等地x、f相混的情况与镇远、岑巩、三穗一带的属同一类型,而南明、南加、磻溪、太拥等地与黎平、锦屏、榕江一带同属一个类型。
3.古止摄开口三等日母字的声母差异
柳川、岑松、革东、观么等地古止摄开口三等日母字今读零声母(各地音色有异),南明、南加、磻溪等地老派语音中,这类字的声母是[z]。例如:
柳川:耳?42儿?42二?35
南明:耳z?42 儿z?42 二z?35
此外,磻溪等地侗族人说汉语,通常没有舌尖前塞擦音声母?、?h,一般读为s,这与天柱、锦屏一带的侗族人说汉语情况基本相同,所讲汉语带有侗族语音特征,这就是所谓的“夹侗话”(或“夹侗腔”)的重要表现。
(二)各乡镇方言的韵母差异
县境各乡镇方言韵母的差异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u介音脱落上的差异
u介音脱落是剑河方言韵母系统的一个主要特点,u介音脱落情况发生在今舌尖前音?、?h、s及舌尖中音t、th、l声母的音节中,舌根音k、kh、x声母的合口呼音节与普通话和一般西南官话相同,u介音不脱落,如瓜kua33、光kua?33、滚ku?n42、怪kuai35,垮khua42、捆khu?n42、筷khuai35、矿khua?35以及南明的欢xuon33、换xuon35。但各乡镇的u介音脱落情况又有所差别,特以中古端组、精组、知组、章组、庄组部分字的今音加以比较说明,见表1。
通过比较,可以看出,各乡镇都有u介音脱落情况,只是程度不同。其中南明、磻溪、太拥、南加等地的u介音脱落情况较为突出,知组、章组和精组声母(舌尖前音?、?h、s)声母除uei韵外不与u介音相拼,端组声母(舌尖中音t、th、l)也不与u介音相拼。其他乡镇的情况除舌尖中音t、th、l都不与u介音相拼外,舌尖前音与u介音的拼合状况则略显不一致。
2.有无an与on、uan与uon的对立
柳川、岑松、革东、观么等地,无on、uon韵母,“班般”同音、“办半”同音,韵母都是an,“关官”同音,韵母都是uan,“欢”u介音脱落,读为fan33。
南明、南加、磻溪、太拥等地,韵母有an与on、uan与uon的对立,例如:
班pan33—般pon33 办pan35—半pon35
攀phan33—潘phon33
晚uan42—碗uon42 关kuan33—官kuon33
满(崽)man33—满(意)mon33
欢xuon33(声母未出现x、f相混现象,韵母为uon而非an)
黔东南方言中,无an与on、uan与uon之分的是镇远、三穗、岑巩、台江等地的特点;有这类韵母之别的是锦屏一带的特点,与黎平、黔南都匀、三都、独山等地方言以及湘方言有相似之处。[2]
3.有无撮口呼
经调查比较,县境各乡镇中,只有太拥一带韵母完全无撮口呼,其他乡镇均有撮口呼,见表2。
普通话的撮口呼字韵在太拥一带读为相应的齐齿呼韵母,但零声母撮口呼字在太拥读为v声母。南加一带仅保留零声母撮口呼,其他条件下的普通话撮口呼字读为相应的齐齿呼。南明、磻溪有撮口呼,但在一些人群中不太稳定,某些字齐、撮混读。柳川、岑松、革东、观么的撮口呼相对较为稳定,但也偶有齐、撮混读情况。
4.古遇摄模韵端组、精组字今音的差别
古古遇摄模韵端组、精组字的韵母,各乡镇一般都读为?u,而有的乡镇读为u,与普通话读音相同,见表3。
近年来,由于受外来语音如普通话或一般的西南官话的影响,逐渐形成新老语音的差异,在柳川等地,不少这类字母的韵母除了在老辈人中保留原来?u的读法外,在部分中年人和年轻一代的口中都读为u。
至于声调方面,剑河各乡镇方言的声调系统基本一致,无调型及调类方面的差别。
三、剑河方言分区及其内部语音差异成因分析
通过各乡镇语音的比较,我们发现剑河方言的内部存在着一定的语音差异,这一差异表现为黔东南方言区下的“镇台片”与“榕锦片”在该县的影响与交融。其中柳川、岑松、革东、观么等地属于以镇远县为代表的“镇台片”,而南明、磻溪、南加、太拥等地属于以锦屏、榕江为代表的“榕锦片”,于是县境内,以清水江为轴,从中间切分,基本上形成清水江上游或靠近上游地区的“镇台片”和清水江下游或靠近下游地区的“榕锦片”。
我们作这样的分区划分,并非断言剑河方言语音完全清晰地表现为镇台片和榕锦片的特点,实际上,客观说来,应该是两个方言片在剑河这一特殊的地域里发生了碰撞与融合,从而反映出两片语音上的某些差异。这些差异突出地表现在:柳川、岑松、革东、观么等地声母无n、l之分,韻母无an与on、uan与uon的对立;而南明、磻溪、南加、太拥等地声母有n、l的对立(但随着上述两个方言片之间日益频繁的交流,受以柳川语音为代表的城镇语音的影响,已有较明显的合流现象),韵母有an与on、uan与uon的对立,如欢xuon33、换xuon35,不像“镇台片”读为欢fan33、换fan35,且x、f不分。
剑河县境方言语音内部差异的形成,可以说与其历史的建制沿革关系密切。历史上的柳川、岑松、革东、观么与明、清时期的镇远府存在着长期的隶属关系,而南明则长期隶属于新化府、黎平府。由此可推想,剑河方言语音的内部差异,正是长期以来历史上不同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在剑河一带相互影响、相互交融的结果。同时这一差异的形成也与县境的民族分布有关,归属镇台片的地区多为苗族聚居地,而靠近榕锦片的地区多为侗族聚居地,受不同民族语言的影响或受影响程度的不同,县境的汉语方言语音上也产生内部差异。如侗族聚居区的南明、磻溪方言语音中an与on、uan与uon的对立和u介音的严重脱落,就明显地表现出受侗语的影响。不过总的说来,剑河方言在语音上更突出地表现为“镇台片”的语音面貌,只是局部地区受“榕锦片”的语音影响,从而呈现出一种语音的过渡融合状态。
基金项目:2017年凯里学院院级规划课题“剑河方言内部差异研究”(课题编号:S1714);2018年凯里学院校级“一流课程”建设项目“汉语方言学”(项目编号:KCYL1809)
作者简介:谢建红(1978—),女,贵州剑河人,文学硕士,凯里学院人文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现代汉语教学、汉语方言。谢建芳(1980—),女,贵州剑河人,凯里一中英语教师,研究方向为语言教学、英汉翻译。
注释:
〔1〕观点借鉴自:贵州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贵州省志·汉语方言志[M].北京:方志出版社,1998.
〔2〕观点借鉴自:涂光禄.剑河汉语方言语音及各乡镇之间的差别[J].贵州教育学院学报,1997(3):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