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秋天有点甜

2023-10-28 11:15刘昕怡陈旭蓉周旭
龙门阵 2023年9期
关键词:甜品雪糕月饼

刘昕怡 陈旭蓉 周旭

自从妈妈那儿尝到第一口甘甜的乳汁开始,人类对甜味的向往几乎是天生的。这种向往也引导着人们通过各种方式获取各种不同的糖。糖是甜蜜的,但糖的获取在世界层面来看却是一部血泪史——当年欧洲国家为了获取蔗糖侵略杀戮,形成了最早的三角殖民贸易,其过程充满了残酷的剥削与掠夺。糖的易得,也深深改变了欧洲人的饮食结构。在维多利亚时代,上流社会曾以多吃甜品后满口烂牙为傲——这让人联想到我国相对富庶的江浙地区,那里的菜品皆偏甜,丈母娘甚至通过煮糖水蛋来表达对未来女婿满意与否:如果是甜甜的双蛋,说明相中了;如果是一个白水蛋,大概就是寓意“滚蛋”了。

现代人囿于对健康的诉求,饮食中开始控糖。糖既然需要刻意控制,反过来说明我们对甜食的喜好真是深入基因,特别是那些有文化、有审美表达、有创意的甜品,我们如何才能拒绝?

西学东渐

从“神坛”走下来的西点

西点即西式面点,是对西方世界里通过烘烤而成的各种糕点的总称。西点的出现和风行,缘于那令人难以抗拒的味觉体验:甜。

与生俱来的嗜甜基因

《人类简史》中提到,对高甜高油食物的依赖,深植于我们的基因之中。三万年前的采集者,尚未了解四季和农耕的关系,想要吃甜食,只有一种可能的来源:熟透的水果。于是,当石器时代的人类遇见甜美的果树,定是立刻开吃,并且吃得忘乎所以。否则等附近的狒狒也发现了这棵树,可就一个果子也吃不到了。

后来出现了另一种原始甜品——蜂蜜。西班牙瓦伦西亚附近的石洞壁画上描绘了人类收集野生蜂蜜的场景,这些壁画绘制于距今约15000—7000年前。由于蜂蜜防腐抗菌的特性,它在世界各地的古老饮食文化中常作为“屏障”,用于医药或保存食物。将蜂蜜涂抹到水果、坚果甚至鲜花上,自然而然成为早期的自制糖果。

而真正“糖果”的诞生,则得益于甘蔗的提纯。据说,古希腊的亚历山大大帝一路东征至印度,有将士发现了一种“无需蜜蜂便能产出蜂蜜”的神奇“芦苇”,这便是甘蔗。甘蔗的英文sugarcane由梵文sakkar(糖)和khanda(块)衍生而来。这种有着晶体结构、便于运输的固体糖块,在印度笈多王朝年代(约公元320—540年)或之前便已经出现。随后,甘蔗的种植、结晶糖的提纯技术再传到中东地区、地中海地區,最后进入欧洲市场,俘获了当时的上流社会。无论是阿拉伯帝国的扩张、十字军东征,还是意大利城邦贸易,价格不菲的蔗糖一度成为权力与身份的象征。

值得一提的是,中国的炼糖技术在16世纪有所突破,偶然发现了脱色技术可以制出纯白似雪的结晶糖,这便是当时质量上乘的蔗糖品种——白糖。中国的白糖于明朝末年(17世纪上半叶)通过东印度公司出口到欧洲。印地语白糖一词“cīnī”(继尼)的意思便是“中国的”。

当西方烘焙遇上甜

烘焙是西方饮食的一大特色,而烘焙又与面食文化紧密相关。石器时代晚期出现了最早的面包,那是一种质地如沙砾般粗糙的粮食饼。约在4000年前,古埃及人偶然发现了酵母。考古学家在挖掘埃及遗迹时,发现了用来制作酵母面包的磨石和焙烤室,并在法老墓的壁画中发现了描绘烘焙全过程的壁画。据统计,古埃及帝国的蛋糕和面包品种已达16种之多。

古典时代(公元前5—公元前4世纪中叶)的古希腊出现了品种丰富的面包、蛋糕,但由小麦制成的面包仍属珍贵的食品。同样在公元前4世纪,古罗马成立了专门的烘焙协会。活跃在1—2世纪的古罗马帝国作家阿特纳奥斯,在书作《智者之宴》中描述了薄烤饼、蜂蜜油脂面包等面点,这可作为西点历史的一种佐证。古埃及、古希腊和古罗马时期,人们都会制作动物形状的面包和蛋糕以祭祀神明,由此代替宰杀鲜活的动物。

公元前776年,为鼓舞参加雅典奥运会的选手,古希腊人用面粉、蜂蜜和奶酪制作了一款特别的甜点,这便是芝士蛋糕的雏形。后来,罗马人改良了这款甜点并将其传到了整个欧洲。13世纪,英国开始将蛋糕专称为“cake”。据说,英国最早的蛋糕是一款名为“西姆内尔”的水果蛋糕。这款蛋糕早在中世纪(公元5世纪后期—公元15世纪中期)就已为人所知。西姆内尔蛋糕表面有十二个杏仁球作为装饰,代表了罗马神话中的众神,此款蛋糕现在也常用于庆祝复活节。

到欧洲文艺复兴时期(公元14—16世纪),烘焙已经成为独立的行业,初具现代风格的西式糕点制作进入了生机勃勃的创新阶段。西点主要的两类点心——派和起酥点心也在这一时期相继出现。

西点进阶的关键要素还在于蔗糖在此阶段席卷欧洲。蔗糖在当时是只有富人贵族才能享用的奢侈品,甜品是社交礼仪中的身份象征。在19世纪以前,西餐中的甜点、贵妇们的下午茶、点缀宴会的高级点心成为反映上层阶级生活的文化载体,而含糖量甚少的面点才是普通人的餐食。

中世纪的糕点店,其内部是作坊,店铺朝街,直接向过往行人售卖糕点。到了17世纪,受西方政体改革影响,原本为贵族服务的厨师、糕点师在“失业潮”中为寻一席之地,便自己开起餐厅和烘焙坊。由此,糕点店开始有了装潢,虽然风格与当时的小酒馆相差无几,但顾客可以在此吃喝、小憩和社交。第一次工业革命后,西点从作坊制作进入现代化发展,并形成了完整和成熟的体系。到了19世纪,糕点店再次升级,店铺明亮,橱窗迷人,甜点精美,并有专人服务,提供咖啡与香茶,与如今的甜品店相差无几。如今,在科技日新月异的21世纪,食品的加工更具规模,包装、保存方式更为精细化,储存时间更为持久,加上多功能小家电的出现和广泛应用,甜点早已走下神坛,走进了寻常百姓家。

现代西点的东方之旅

据载,在欧洲有着上千年历史的面包,于16世纪明朝万历年间,由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传入中国。1842年鸦片战争后,西方传教士、外交官和商人等纷纷来华,同时带来了西餐烹制和西式烘焙,此后北京、上海等地开始出现了西式糕点与中式点心的融合。

1911年辛亥革命后,过生日吃蛋糕的西方礼俗开始在中国出现,但仅流行于一定阶层。直到改革开放,西式烘焙才正式开启中国的本地化之旅。起初,西点只出现在五星级酒店,供国际友人食用。20世纪八九十年代,西式烘焙产业开始以家庭作坊的生产模式在国内兴起,而后逐渐产业化。其后,外国品牌进驻中国市场,进而促使了本地烘焙业的自主发展。

经过30多年的发展,如今中国的烘焙行业经营多元,品类丰富,烘焙食品渗透到了各有所需的不同群体。随着人们饮食消费方式和偏好发生变化,烘焙食品的消费场景也由发展初期的饭后甜点和节日馈赠,延伸到了日常生活中,成为早餐、代食等,消费频次大有提升。虽说西点与中式点心不尽相同,但在世界大融合的今天,西点在中国也是不分东西的寻常食物了。

国潮来袭

新中式甜品,叫好又叫座

近年来,在城市繁华的街头上,在互联网网红打卡的日记里,在朋友圈逛店的打卡照中,你有没有被突然而至的“国潮甜品”击中?墨茉点心局、虎头局渣打饼行、泸溪河、鲍师傅……一个个名字陆续跃入眼中,肉松小贝、爆浆麻薯、脆皮泡芙、女王卷等纷纷以全新的姿势“C位出道”,抢占着大家的舌尖齿间和传播口碑。

国潮糕点刚刚兴起,喜茶、茶颜悦色、霸王茶姬等又引领了国潮茶饮风尚,将茶和奶茶文化融合,一款款爆品迅速攻下了年轻人挑剔的嘴巴,一个个设计精美的国风包装更是征服了大众的审美。就是作为正宗舶来品的咖啡,在这波国潮中也紧跟时尚,推出了桂花拿铁、酒酿拿铁、豆浆拿铁等新口味,刷新着人们的味蕾体验。

是的,中式甜品里有普及度很广的桃酥、绿豆糕、桂花糕、云片糕等等,相对于外观,传统中式甜品更看中味道——其外观不外乎就是用或圆或方的模具压制而成,普通的在正面印上品名或口味、点个红;讲究些的印上“花好月圆”“状元”“团圆”这类吉祥词,再用普通的塑料袋、牛皮纸或者称不上设计的简单纸盒一装就完成了全部装饰,进入食客的世界。即便是酒酿圆子、双皮奶、杨枝甘露这类需要器具装点衬托的,也大都是简单的白碟子、青花小碗或者红黄单色碗碟托底,主打一个方便、家常。比起西式甜品那美妙精致的“白骨精”模样,中式甜品就像才进城的野丫头,朴素得略显简陋。这是中式甜品多年来植入大众脑海中的印象,真实但并不全面。

无论中外,甜品的灵魂皆是糖,对“糖”的应用,中国人可是“炉火纯青”。中国最早有记载的糖出现在距今约3000年左右的西周,当时被称为饴。《诗经》有载:“周原膴膴,堇荼如饴。”《礼记》中也有“饴蜜即甘也”的记载。饴就是淀粉糖化,是米麦熬出来的甜味液体,是麦芽糖的雏形。屈原《招魂》中写有“粔籹蜜饵”和“有柘浆些”,蜜饵是甜味糕点,柘浆则是甘蔗汁。东汉时出现了砂糖,唐朝时不仅冰糖的生产技术趋于成熟,还吸收了印度的制糖技术,提炼砂糖的技术也日臻完善。宋朝时出现了糖霜,即绵白糖,还诞生了至今人们都爱不释手的冰糖葫芦。到了明代,因手工制糖脱色技术的“登峰造极”,糖被随心所地欲做成各种糕点和零食。而西方在公元8世纪,才熟练掌握蔗糖的生产工艺。经过“糖的殖民”,直到1660年之后,蔗糖在西方才从奢侈品变成大众生活品。从时间维度来看,中国人对于糖的了解和应用更早、更广、更成熟。

论风雅精美,日本的“和果子”有口皆碑,栩栩如生的花鸟虫鱼造型,精致的摆盘,美美的就像一幅画。看和果子的外形,是不是很像去年一部爆款剧《梦华录》里孙三娘做的茶果子?追根溯源,和果子起源于唐朝时的唐果子,是茶宴中佐茶的糕点,唐果子大都以四季节气、植物花卉为主体元素设计外形,在当时就已经做出了各种精致的花型。精细、雅致、亮丽的点心在当时就是很讨喜的宫廷点心,和果子就是在此基础上发展壮大的。如今,很多人學和果子技艺,再应用到新中式点心里,很多国潮点心的商家不仅强调中西贯通,更是喊出了“复兴中式糕点”的口号。

非遗、国潮、国风等传统文化与西方技艺融会贯通,让糕点带上时代的精神趣味、审美风尚和文化温度,因此新中式糕点不是简单的复刻,而是升级迭代。荷花酥、桃花酥、茉莉花酥、玉兰花酥……单是花花草草就美得让人瞠目结舌,还有不同口味的甜点还原成几乎可以以假乱真的各种果子、坚果造型,普通的桂花糕、绿豆糕都被打磨成或精美、或可爱、或新颖的造型,即便是只需要装盘的蜜饯都配上了精美的器具和茶具,成了桌上撩人的风景。

近来很流行的中式喜饼,更是讲究到了极致,其造型设计、色彩搭配、祝福寓意、口感体验无一不讲究,它们不仅仅作为婚庆礼仪用品,更是深入到了寿宴等其他许多喜事场合。喜饼的现场摆台与西式摆台不分伯仲。各色琉璃卷更像绝美的艺术品,将甜品最美的线条和色泽封存在半透明的、造型各异的“琉璃”中,更有甚者,在半透明的琉璃卷上还作了画,梅花、松柏、柳叶穿插其间,让人看都看不够,根本舍不得下口。还有人拿出了西式蛋糕繁复的裱花、翻糖大技,一番行云流水的操作下来,将黑糖桂花糕、荷花椰奶冻等打造出了生日蛋糕般的即视感,让人耳目一新。尽管西式甜品以精美著称,可精细雅致的新中式糕点不仅色正味美,还以极致精美的艺术品般的造型迅速征服了中外的资深食客,掀起了轰轰烈烈的新中式甜品的国潮风。

甜味,被称为“致命的诱惑”,人对甜味的偏好是天生的,它不仅能带给人们能量,更能带来愉悦的感受和满足感。尽管当下谈糖色变,人的代谢系统难以承受过多糖分和油脂的摄入,但人们对于甜的嗜好依旧强烈。新中式甜品并没有故步自封,而是积极寻找更健康的原材料和制作方式,让人在味觉享受的同时也能拥有健康。

我国幅员辽阔,每一方水土,都孕育出独具魅力的甜品:江浙的精致、汉中的实惠、港澳的别出心裁、川渝的和而不同……新中式甜品就地而采、应季而食、合运而生,这是数千年时空纵横积淀的审美和智慧,新中式甜品有传承坚守,有融会贯通,有记忆中的温度,更有创造的新奇,食物美、摆盘美、物件美、环境美,让我们的感官好好享受这些色香味俱佳的舌尖上的艺术!

冰雪“聪明”

现在去到一个景区,经常可看到以景区标志为图案制作的文创雪糕在售卖,如果没有见到如此“操作”,你去的一定不是知名景区。这些雪糕售价并不便宜,有的价格甚至比普通雪糕高出十倍。但是人们依旧乐此不疲地举着文创雪糕,对着标志物本尊拍下比对照片……

迎合社交打卡需求

大概在十年前,移动支付还不那么盛行的时候,出门旅游时很多游客喜欢举着人民币上印着名胜风景的那一面,对照着实景拍照,什么人民大会堂、布达拉宫、长江三峡、桂林山水……虽然那个时候手机拍照的效果也并不那么令人满意,但是那种分享身临其境的喜悦之情,人皆有之。

时光从那时起推后三年,在2016年北京玉渊潭公园樱花节上,一款樱花造型的雪糕悄然吸引了不少游客的注意,这款根据公园樱花形象定制的雪糕充满特色与创意。大家公认这是文创雪糕的首次亮相,但当时并未蔓延至其他地方。文创雪糕真正的爆款是琉璃脊兽雪糕。2019年,以故宫房檐上的琉璃脊兽为原型制作的雪糕,有杧果、巧克力、蛋奶和抹茶四种口味,10元一根。这款雪糕火极一时,连上了好几天热搜。那一年,圆明园、莫高窟、兵马俑、黄鹤楼等知名景区也都陆续推出含有景区标志元素的文创雪糕,将风景名胜一口“吃”进嘴里。

当然,买文创雪糕与其说是为了“吃”雪糕,倒不如说是为了举着雪糕在相应的标志物前打卡拍照,跟当年举着人民币拍照如出一辙。为了迎合这样的需求,全国各大景区和博物馆纷纷推出了自己的文创雪糕,售价10元到30元不等,价格高出普通雪糕十倍,甚至数十倍,这个“到此一游”的“标准操作”可不便宜。不过打卡的照片经朋友圈一发,众友人皆知,比起早年买上一摞明信片逐个投递“祝福”来得便捷高效。当文创雪糕遇到社交属性,也就超出了物质需求,叠加了精神追求。

造型出圈越来越难

旅游说到底也算是精神追求,文创雪糕显然并不是为了一口清凉,因此这也对它的精神属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当满世界都是景区建筑物标志造型的文创雪糕时,一些博物馆的文物宝贝造型的雪糕也就有了几分新意。但此类雪糕没法带进展馆,在展品前比对拍照,这也导致一个问题——当你拿到陕西考古博物馆的文创雪糕“西安杨官寨遗址的镂空人面覆盆形器”,你会不会怀疑:真有如此文物?它那呆滞的表情、放空的眼神,像极了作为打工人的你我,这会不会是设计师的再创作?事实却是,那模样就是一模一样的文物造型本尊,如假包换!

当文物都有了雪糕全真“仿版”,那些在原型之上再创作的“萌版”“Q版”甚至是“丑版”的造型,也就能博得更多的眼球。比如北京南锣鼓巷玩的谐音梗“男萝卜”造型雪糕,那过于随便的长相,反倒让人有种亲近感。还有苏州留园的“太湖石”造型雪糕,倒是将假山的“瘦透漏”体现出来了,却有种偷工减料的嫌疑。再有长春的伪满皇宫博物院,文创雪糕的设计灵感竟然源于溥仪的眼镜,看完只能说,设计得很好,下次别再设计了……

这些“异化”的设计,也反映出文创雪糕的在创意上的“卷”,忠实于原型的亭台楼阁、繁花奇石不一定能赢得人心,别出心裁的呆萌蠢傻造型却能赢得喝彩。毕竟丑萌的文创雪糕自带社交属性,能在千篇一律的旅游打卡照片中出奇制胜,一定程度上满足了游客分享成就感和价值感的需求。

另辟蹊径的味道

随着文创雪糕的赛道越来越“卷”,造型上花样百出,围绕雪糕本身的味道,设计者们也抠破了脑袋。比如南京夫子庙文创雪糕有三种口味,分别是古法黑糖奶茶味、马来西亚斑斓味、阿方索芒果味。先不管真实味道如何,这种味觉搭配至少跳出了窠臼。

而四川三星堆博物馆的文创雪糕,则推出了“出土味”和“青铜味”两款,你能想到它们是什么味道吗?从雪糕的面相来看,“出土味”大概是巧克力味吧,至于青绿色的“青铜味”应该就是抹茶口味了。“揭秘”之后,是不是感觉有点降低了群众日益增长的猎奇心?

没关系,如果说“出土味”和“青铜味”无非换了个说法,那么在川渝地区售卖的“花椒味”冰激凌,你能否想到它的观感和口感呢?是不是吃了冰激凌后反而会大汗淋漓?更有茅台酒厂的酒文化博物馆售卖的“茅台酱香味”冰激凌,是不是吃了以后都不能開车了?不管怎么说,如果有机会亲临现场,好奇宝宝们大多会去试试吧。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这也是旅行的要义,看和听别人再切实的分享,都不如自己去感受。

拼过造型,卷过味道,文创雪糕还有多少种玩法?杭州西湖“断桥相会”款文创雪糕由两部分组成,还原了白娘子和许仙在断桥相会的场景,一次买俩还能优惠5元,情侣们买上一对,合起来象征着幸福圆满,别有新意。年轻人玩得乐此不疲的盲盒也用在了文创雪糕上,比如四川自贡燊海井景区的井盐盲盒雪糕,在打开后才知道拿到了哪款老盐井造型的雪糕,至于味道——猜一猜这雪糕里面是否放了井盐呢?

文创雪糕从诞生到火爆到人们习以为常,不好断言是不是已经到了流行的强弩之末阶段,但人民群众乐于分享的心态从未改变,下一个风潮将由谁来引领,让我们拭目以待!

月是故乡“甜”

还有什么不能做月饼?

在国人心中,春节当仁不让排第一,中秋不遑多让占第二。月饼自古就是和中秋“白头偕老”的良偶标配。没有月饼的中秋夜,月亮再圆都不能叫作“团圆夜”;没有月饼的中秋,甚至不能称为“中秋节”。

云腿、豆沙、芝麻、莲蓉、鲜肉、椒盐、玫瑰、五仁……川式、广式、苏式、滇式、潮式、京式、台式……纯甜的、酸甜的、咸鲜的、麻辣的、咸甜混合的……如今的月饼还有什么食材不能囊括?还有什么口味不能制作?还有什么创意不能释出?

传说月饼其实来源于“胡饼”,这是一种以胡桃仁为馅的圆饼。唐朝天宝年间的中秋,唐玄宗和杨贵妃一起赏月吃胡饼,唐玄宗嫌弃胡饼这个名字不好听,杨贵妃看着皎洁的月亮灵机一动,取了“月饼”之名,并进言:宫里的月饼要做得又大又厚,到了中秋将月饼分成小块赐与皇子、大臣,彰显皇恩。唐玄宗采纳了杨贵妃的建议,每年中秋都命人制作大型月饼,据说重达15斤到20斤。

八月十五吃月饼,还有传说和月饼的馅料有关——元末,朱元璋想联合各路力量抗元,但官兵搜查严密,消息传递困难,军师刘伯温便想出一计,命令手下赶工制作了月饼并派人送给各地的起义军,月饼里面藏着“八月十五杀鞑子”的字条。八月十五,各路起义军纷纷揭竿而起,很快星火燎原,攻下了元大都。朱元璋在此后的中秋,将完成信息传递的月饼作为节日糕点赏赐群臣,中秋吃月饼的习俗就在民间流传开了。

其实,月饼最初是祭拜月神的祭品,八月十五吃“饼”是唐朝时才开始出现的。据史料记载,月饼的“始祖”其实是“太师饼”,这是一种早在殷、周时期,就流行于江浙一带的一种边薄心厚的圆饼,因纪念太师闻仲而得名。汉代张骞出使西域,带回来了芝麻、胡桃,便出现了以胡桃仁为馅的“胡饼”,这就是月饼的雏形。关于“月饼”一词,在现存文献中,最早收录于南宋吴自牧的《梦梁录》中。据记载,那时杭州月饼的形状是菱花形的,和菊花饼、梅花饼、五仁饼等同时存在,而且月饼一年四季都有,不只是在中秋节吃。那时的起酥技术已然成熟,月饼已然是糖油混合的高热量“炸弹”,大文豪兼大美食家的苏轼就有诗云“小饼如嚼月,中有酥和饴”。

到了明朝,中秋才和祭月饼、吃月饼、赠月饼的习俗水乳交融,《酌中志》《宛署杂记》记载,这时的月饼大都在中秋祭月后全家人围坐分食,已有了家人团圆的寓意。到了清朝,月饼的制作已发扬光大并形成了各种流派。袁枚在《随园食单》中说“酥皮月饼,以松仁、核桃仁、瓜子仁和冰糖、猪油作馅,食之不觉甜而香松柔腻,迥异寻常”。杨光辅笔下的月饼则是“月饼饱装桃肉馅,雪糕甜砌蔗糖霜”。据说乾隆为了和唐玄宗一较高下,特意让御厨制作了一种直径两尺多长、重达25斤的大月餅,使用的馅料也极尽奢华。

因为不同地区的月饼制作工艺和配料有所差异,各地的月饼味道也因此独具特色。例如,北京的豆沙月饼、广东的莲蓉月饼、苏州的肉松月饼、四川的椒盐月饼、云南的云腿月饼等,都有各自地域特有的风味。国人一直延续着将喜欢的食材塞入月饼做馅的传统,按常理,饮食上一般南甜北咸(因为我国主要产糖区在南方),在月饼这儿可就反转了——北方人将糖配合着果仁放进了月饼作馅料,而南方人则将肉、蛋黄等心爱食材塞进了月饼。这也体现了中秋节的重要性,人们在重要节日里就是要吃一些与平日不同的东西。

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相对传统的月饼口味已不能满足国人的味觉体验,加上健康理念的兴起,“三高”俱全的传统月饼有些遇冷,大家也愿意打破传统,尝试探索更多的口味,于是更多的食材和搭配被引入月饼的制作中。近年来,市场上推陈出新的果蔬月饼、冰激凌月饼、茶叶月饼、海味月饼、米皮月饼、桃山皮月饼、法式月饼……每一年的月饼大战都如火如荼,每一年的月饼都有新的口味,有人甚至开启了“盲盒”!时尚风云变幻,流心奶黄月饼和冰皮月饼一类的新派月饼才逐渐兴起打入主流,立马就有商家推出辣味肉松、榴梿等重口味的馅料,一边有还在提倡低糖低脂的茉莉百合月饼,一边就有人在月饼里融入奶茶、咖啡,制作出生椰丝绒拿铁月饼、奶茶爆珠月饼等。中国人将喜欢的食材塞进月饼的优良传统一直延续至今,青椒肉丝月饼、麻辣牛肉月饼、韭菜鸡蛋月饼……万物皆可做馅。还有专门针对高端食材的“高端局”,西湖龙井、松露、鱼肚、燕窝一样都不少。西安科技大学定制了包含长安葫芦鸡、油泼辣子等陕西特色风味,表面印有大雁塔、钟楼、城墙、兵马俑等的月饼。江西中医药大学推出食养月饼,有的月饼里有人参、茯苓、陈皮;有的月饼里加了桑葚、百合、赤小豆;有的月饼馅料使用红枣、薏苡仁;还有的内含鸡内金、佛手。人们戏谑,掰开月饼就能凑一桌丰盛的年夜饭外加一个“养生局”了。

近些年,月饼的口味创新主打“意料之外”,芥末三文鱼味、大闸蟹鲜肉味、小龙虾鲜肉味都不算新奇,有人制作了辣条月饼,有人称正在研制胡辣汤月饼,还有人将米粉、花生、酸豆角、木耳、黄花菜、螺蛳肉、腐竹等作馅,做出了螺蛳粉月饼……

挑得眼花缭乱,尝得创新满怀,吃得心满意足,无论是堪比能量炸弹的传统月饼,还是别出心裁的创意月饼,受欢迎的月饼主流中,怎么都有一股浓浓的甜味儿从舌尖浸润到心脾,这就是传统的神、故乡的魂、家人的情。

猜你喜欢
甜品雪糕月饼
中秋节里吃月饼
雪糕
月饼
一起来做月饼吧!
脆皮雪糕好好吃
疯狂雪糕“战”
雪糕
来自马来西亚胡传统甜品
月饼你喜欢啥馅的
甜蜜的1+1一杯甜饮+一道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