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学前教育专业“三教”改革与实践再探索
——以蒙台梭利教学法课程为例

2023-10-28 19:03莹,姚
林区教学 2023年9期
关键词:蒙台梭教学法教材

刘 莹,姚 瑶

(1.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哈尔滨 150025;2.黑龙江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哈尔滨 150025)

引言

随着高职教育的发展,近年来处于学前教育、教师教育和职业教育三大领域交集位置的高职学前教育专业被推到了“三教”改革第一线。面对“谁来教”“教什么”“如何教”三个核心问题[1],高职院校将改革重点转向教师、教材、教法建设等环节,并通过优化以蒙台梭利教学法为代表的学科科目,实践人性本位的教学理念,让学前教育专业改革向着提高幼儿教师培养质量,满足社会对优质学前教育专业师资需求的方向发展。

一、高职学前教育专业“三教”改革的目的与追求

作为集理念与技术创新于一体的教育改革,高职学前教育改革以教师、教材、教法为切入点,以社会大众对学前教育专业的实际需求为导向,将现代信息技术与经典教育理论有机结合,打造与行业新动态实时相关的课程内容。

(一)对师生交互主体的教学本质追求

所谓教学,是教与学、教师与学生等多种关系。教学改革一直在探索教师与学生、教与学之间的关系,如“教师为主体,学生为客体”—“教师与学生双主体”—“学生为主体,教师为客体”—“教师与学生交互主体”。

“三教”改革不仅重新认识教学关系,还将认识落实到实践。从教师角度来看,为转变教师“以教材为核心”“以教师为核心”等观念,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理念,逐渐内化为教师实践性知识[2]。从教学方式角度来看,在“以学生为主体”的理念下,教师如何教学、学生如何学习,探索全新教学生态。从教材角度来看,教材如何承载教育目的,促进学生学习,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及积极性。

(二)对专业内涵建设科学方法的追求

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在人才培养模式上,从知识指向型转化为能力指向型,构建以实践为导向的人才培养模式。为适应人才培养模式改革,高职院校调整、优化了课程体系。在课程方法上,自学科课程模式转向工作过程模式,建设了专业性课程[3]。

“三教”改革突破传统课堂教学方式,将课堂教学作为改革主阵地,将教师、教材、教学组成人才培养生态系统。“三教”改革体现了学前教育专业在人才培养思路及人才培养方法等方面的转变,以系统化思维思考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建设。

(三)对培养高素质幼儿教师的追求

“三教”改革的目的是解决学前教育专业在人才培养方面存在的不足,旨在培养高水平、高素质的幼儿教师。在教法改革过程中,寻找适合学生的学习方法,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其自主学习能力,促使学生在自主探究中构建知识和习得知识,践行学前教育人才培养的目标[4]。教材则实现人才培养目标具体化,教材建设与教材改革为培养更多优秀人才提供支撑,教材设计时要注重与幼儿园工作岗位的对接,培养幼儿教师的专业素质。

二、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开设蒙台梭利教学法课程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一)蒙台梭利教学法介绍

19世纪,意大利著名幼儿教育学家蒙台梭利创办了蒙台梭利教育法。蒙台梭利提出,儿童身体内蕴含本能的、积极的生命力,每个儿童都具有内在力量与主观能动性,并不会消极、被动接受外界刺激。同时,倡导幼儿园以幼儿为主,掌握幼儿“敏感期”,为幼儿定制专属环境,促使幼儿在活动中表现及发展个性,保持旺盛生命力。教师扮演协助者、观察者角色,实行一种不“教”的教育。

自蒙台梭利教育法传入我国后,蒙氏幼儿园、蒙氏班数以万计,国内高职学前教育专业也增设了蒙台梭利教学法课程。蒙台梭利教学法课程包含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两个部分,具有理论深入、操作性强、教具丰富等特点,在高职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中具有重要的作用。蒙台梭利教学法课程需明确人才培养目标,在理论基础上,因地制宜,给予有效实践指导,为学前教育专业培养高水平、高质量人才。

(二)蒙台梭利教学法应用于高职学前教育专业的必要性

1.与教育心理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相一致

高职学生通过学习蒙台梭利教学法课程,熟悉、掌握各类器材和教具的使用,培养教育实验能力。此外,高职学生还应具备幼儿教师专业素质,幼儿在自由活动时要随时观察幼儿并及时给予指导,这契合幼儿教师专业发展标准方面的要求,同时与教育心理学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相一致。

2.契合学前教育阶段幼儿的认识

蒙台梭利提出,与成人不同,儿童精神世界的吸收力强,同时具有非常强的自学能力。蒙台梭利儿童观与学前教育阶段幼儿认识相契合,其理论值得后人继承和学以致用,这也是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开设蒙台梭利教学法课程的重要原因。

3.提升学前教育质量及教师素质

我国具有高水平蒙台梭利教学法课程教师数量不足,多数幼儿教师对蒙台梭利教学法理解不深、领悟不够,教学效果不理想。因此,开设蒙台梭利教学法课程对提升蒙台梭利教育质量和提升幼儿教师素质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作为蒙台梭利教育理论的践行者,教师的素质,教学理念、方法、原则等直接影响蒙台梭利教学法课程的教学效果。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开设蒙台梭利教学法课程,不仅能够满足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就业需求,更能够使其深入理解蒙台梭利教育的精髓,提升蒙台梭利教育教师的综合素质,为科学、有效实施蒙台梭利教育提供保障,同时对提高幼儿教师的整体素质具有重要的作用。

(三)蒙台梭利教学法应用于高职学前教育专业的可行性

借助对幼儿心理潜能开发理论独特性与实践可操作性,蒙台梭利教学法在我国快速传播与发展。蒙台梭利教学法既有理论,又有实践,具备开设独立课程的基本条件。在工学结合的背景下,高职院校为实现一体化教育,需进一步重视蒙台梭利教学法,丰富各种教具,为学生的理论学习与教具实践操作提供保障。

三、高职学前教育专业“三教”改革存在的问题

(一)教师队伍结构不合理

专业办学的关键在于教师。目前,高职学前教育专业教师基本能够满足教学需要,但在师资结构方面存在不合理的问题。

从专业结构上看,高职学前教育专业的艺术类教师和非专业教师数量较多,具备学前教育专业学习背景的教师数量非常少;从年龄结构上看,学前教育专业教师“断层”明显,不同年龄段教师占比落差大,中年骨干教师的数量严重不足,老年化与年轻化并存;从学历结构上看,博士学位教师占比较小,教师以硕士及硕士以下学历为主。教师的专业能力、教学能力和实践能力不足,直接影响专业建设,制约专业内涵发展,并限制了高职学前教育专业的发展。

从蒙台梭利教学法课程来看:部分教师对蒙台梭利教育理念的理解仅停留在较肤浅层面,高度和深度不足;还有部分教师专业能力差,对蒙台梭利教育理念一知半解,无法深入理解课程内容,这使得教师缺乏教学自信心、学生缺乏学习积极性。

(二)教材建设实践性较弱

教材的内容和结构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所以教材内容的调整应以工作岗位需求为基础[5]。但在高职课程改革的推进过程中,发现学前教育专业部分教材的理论性强、更新速度慢、教材结构单一、无创新内容设计、不注重实践教学活动设计等问题,这直接影响课程的教学效果。

虽然有些专业教材编著者为了提升教材实践性,增加大量的教学案例与实操项目,综合教材知识体系与教材组织方式,但仍没有在学科教学上实现突破。

(三)教学方法单一

目前,各高职院校正在积极探索学前教育专业的多样化教学方式,尝试构建“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生态,但是受“学生客体”理念的影响,部分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仍以传统、单一的教学方法为主。

另外,大部分教师在实践课上更倾向选择简单、易行的教学方式,致使课堂教学缺乏创新力。蒙台梭利教学法的教具丰富,但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机械化模仿较为严重,在教具操作上墨守成规,操作流程更是千篇一律,限制了想象空间和创新空间,在一定程度上扭曲了蒙台梭利教学法的理念,产生负向误导作用。

四、高职学前教育专业“三教”改革实践对策

(一)建设专业教师队伍,树立人本教学观

转换教师角色,是将蒙台梭利教学理念切实运用到学前教育工作中的前提和基础,也是高职学前教育专业改革的必经之路。在教学过程中,高职院校需明确定位,遵循教师的成长规律及教育教学规律,让“准教师”先一步成为蒙台梭利教育理念的“受益者”。

高职院校应根据幼教机构的实际授课需求,对蒙台梭利教学法课程进行改革,将理论与实践教学相结合,降低学生对纯理论部分知识的理解难度,加强对学生的教师价值观塑造,提升其在模拟授课环节中的亲和力与表现力,使学生在开展学前教育工作时能够始终坚持以人为本。

另外,教师可以有效利用教学实训室、信息化实验室、多功能教室开展模拟教学,利用教具以更生动、更具体的教学方式为学生讲解蒙台梭利教学法课程的相关知识,实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切实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动脑能力,确保学生在真正掌握蒙台梭利教学法知识的同时,形成严谨治学、严格治教的“工匠精神”[6]。

课后,教师还可以为学生提供“模拟课堂”,方便学生扮演教师及幼儿角色,并在模拟授课的过程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以更好地掌握教具操作步骤以及使用注意事项。高职院校应鼓励学前教育专业青年教师定期、定时参与顶岗实践工作,深入一线,创新教学方式、方法,结合教学实际情况,坚持以问题为导向,深入探索,保持专业发展的精神活力。

(二)优化教材内容,使课堂教学多样性

彰显职业教育特性,为“三教”改革提供理论支撑,就必须先打造一批内容精良,兼具信息性和实操性的一体化教材,让新型活页式教材丰富、多样。

蒙台梭利教学法课程教材内容的优化,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一是遵循学前教育专业的实际需求,将幼教行业新风向作为标杆,打破传统教育理论对教学思维的束缚,将蒙台梭利教育理念与我国学前教育产业的动态相结合,将信息化教育、“互联网+”教育等新式教学模式融入课程中;二是深入发掘蒙台梭利教育理念的内涵,丰富教学内容的数字化呈现方式,将纸质教材与网络资源、多媒体平台紧密结合,让学前教育专业学生优先体验蒙台梭利教育的自由学习氛围;三是积累校本教材和教学案例,将课程内容分解成一个个小知识点,再将知识点与教学案例及职业能力进行逐一对应,打造独特的蒙台梭利教学法课程。

(三)创新教学方式,推进教法多元化

教学方法不仅是教学改革的重要手段,更是推动“三教”改革的重点。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打破“以教师为主体”的灌输式教学模式,将蒙台梭利教育理念“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的自由授课模式引入教育教学中,让学生切身感受到蒙氏教学的重难点,并将个体经验应用到课程实操环节[7]。

首先,将教学内容分解成不同模块,创新教学方式;其次,通过“教师示范—小组学习”的方式共同观察练习,将小组内自评、小组外互评、教师总结相结合,搭建三维评价模型;最后,让学生充分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实现课堂教学的线上与线下融合,提升学生的学习有效性及专业能力,使其在实践过程中深化对蒙台梭利教育理念的理解。

在完成每个阶段的学习后,可以组织教学技能竞赛、学前教育大赛、年级竞赛等活动,鼓励学生运用蒙台梭利教具实训室中的课程资源,设计一堂蒙台梭利教学法教学,并在体验教学的过程中检验教学设计的合理性。

此外,在儿童节、元旦等特殊节日,教师还可以将学前教育工作中的节目排演环节转化为实操案例,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让学生参与实践活动,从而亲身感受蒙台梭利教育理念的应用场景,并在与幼儿沟通的过程中进一步了解幼儿教师的重要作用。

(四)考核方式多样化

与蒙台梭利教育理念中不以单一评判衡量幼儿“高下”逻辑类似,开展蒙台梭利教学法教学时,学校应适时调整考核方式,将能力养成与价值观塑造放在比理论成绩更重要的位置。

制定考核标准时,教师应从学情出发,综合评定班级学风特点及学前教育专业实际需求后,再合理调整蒙台梭利教学法课程的理论考核与实践考核比例。改变“以考试成绩为主、平时成绩为辅”的考核模式,给予学生更大的展示空间。

理论考核部分,教师通过半命题或自由命题的方式考查学生对蒙台梭利教育理念的理解和应用情况。如,最终成果可以是小组合作制作的PPT、特殊教具,也可以是视频形式记录的实践过程,或者学生在各种竞赛实践中制作的教学案例,通过班级群内评比的方式,进行学习成果展示和分享。这不仅能加深学生的自我吸收力和自我创造力,助力学生实现知识意义构建和实践操作,也能够不断地提升学生的专业能力。

实践考核部分,通过校企合作或项目实习期间合作单位对学生教学成果的打分评价来考核学生运用蒙台梭利教学法的水平。这种考核方式的优点在于,学生可以在一段较长的实习期内不断调整优化自己的教学方式,找到适合不同学情、不同年龄儿童的教学模式,并通过日益完善的教学激励机制持续锻炼学前儿童的学习能力。

结语

通过高职学前教育专业“三教”改革,提高教师综合素质、优化教材内容、创新教学方式,结合学生实际情况,以多样化、针对性教学促进学生真正理解、掌握蒙台梭利教学法课程内容,使学生真正掌握基础理论知识,熟练操作各种教具,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不断优化教学水平,促进学前教育专业的可持续发展。“三教”改革是从理论到实践的改革,深入研究“三教”改革,鼓励学前教育专业教师不断探索课堂教学新生态,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猜你喜欢
蒙台梭教学法教材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批注式阅读教学法探究
实施“六步教学法”构建高中政治高效课堂
蒙台梭利在日本
蒙台梭利教育是完美的吗
走“偏”了的蒙台梭利
冰与火之歌——蒙台梭利教育在中国:谁能在蒙台梭利的“铁王座”之上——蒙台梭利教育市场的“火”与“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