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志强,王 强,王冬梅
(河北科技师范学院 文法学院,河北 秦皇岛 066004)
呈现文化的重要载体就是语言,近几年语言景观逐渐成为国内外的研究热点。语言景观是在人类生活的场所设置的语言标识或语言艺术作品,它是传达区域文化的社会符号,是具有视觉审美功能的生态资源。语言景观(linguistic landscape)这个概念来源于国外,是由Landry和Bourhis在1997年提出来的,主要指公共空间的语言标牌,这些标牌具有信息功能和象征功能。目前,国外的语言景观研究主要调查强势语言和弱势语言,从而判断语言活力与语言政策,并提出凸显自我、充分理性等语言景观的建构原则[1]。国内语言景观的研究还处于探索阶段,主要研究街道、店铺、机关单位等场所语言景观的特点及规范[2],涉及汉语、英语等语码[3];语言景观的研究热点是语言政策、民族语言、身份认同等[4],理论研究较多,应用研究较少。
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是指那些保存文物特别丰富、历史建筑成片、保留传统格局和历史文化街区、有重大历史文化价值和革命意义的城市,现已公布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有一百多个。河北省历史悠久,文化遗存丰富,现有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有承德(1982年公布)、保定(1986年)、邯郸(1994年)、正定(1994年)、山海关(2001年)、蔚县(2018年)。这些名城形制独特,有重要的社会价值。相关研究如承德的国际旅游城市建设[5]、保定的文化旅游[6]、邯郸名城保护[7]、正定名城保护[8]、山海关的开发[9]、蔚县旅游[10]等。整体来看,河北省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语言景观研究很少,如保定街道标牌的语言学分析[11]。为了加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和利用,系统地研究这些名城的语言景观是很有必要的。以河北省为例,具体调查一下这些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语言景观。
选择河北省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下文简称:河北名城)中能凸显历史文化的代表性景点为调查对象,主要统计了蔚县古城,正定古城,保定古莲花池、直隶总督府,邯郸广府古城、武灵丛台、赵王城遗址、邺城遗址,承德避暑山庄,山海关天下第一关、老龙头、孟姜女庙的语言景观。由于语言景观分布较广,抽样调研难度较大,主要采取了现场调研和百度全景地图梳理相结合的方法。选取的语言景观具有一定的随机性,调查到的语言景观数量,蔚县41,正定37,保定120,邯郸101,承德67,山海关60。
虽然调查到的语言景观会受景点规模和景点数量的影响,但是依然能明显地感受到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比周边其他城市的语言景观相对丰富一些,具体规律是:语言与文化紧密相关,历史文化悠久、影响较大的城市,语言景观的数量也相对多一些。整体上来说,河北名城中保定、邯郸的文化软实力比较强。
语言景观依据其功能一般可分为标识型、鉴赏型、混合型三种宽泛的类型,标识型有说明位置、提醒注意、传播文化的功能,如匾额、解说牌;鉴赏型是以审美为导向的语言艺术景观,如楹联、字画;混合型是指兼有前两种类型的语言景观,如石刻。河北省名城的语言景观,按照其形制,主要有五种类型,见表1。
表1 河北名城语言景观类型
匾额是河北名城中语言景观的主体,它是上面写着标记性文字或表示褒扬文字的长方形横牌。“匾”最初的字形是“扁”,是户、册构成的会意字,本义是“署门户之文也”[12]855。现代匾额也是在门户之上,来源于汉代的告示牌,如西北汉简:“书到,明白大扁书乡亭市里高显处。”“书”应是动词,苏显双提取“大扁书”作为词语有误[13]。“明白大扁”是个专名,是一种告示牌,张贴在人员聚集的显眼地方起告示的作用。汉简中的“扁书”也不是一个词,如“扁书亭隧显处”,“扁”是单音节名词,“书”应为动词。匾是后起字,匚部,说明字义与器物有关,《类篇》解释:“器之薄者为匾。”[12]271六朝小说《魏晋世语》记录了一些匾:“南门三重,署曰:南中门、南上门、南更门。”(北大CCL语料库)匾额传承到现代,其文字依然是以三音节居多,三音节主要是偏正结构,如河北名城的烟雨楼、不如亭等;也有双音节的偏正结构、动宾结构,如鼓楼、观澜;还有四音节的联合结构、主谓结构等,如政肃风清、钧衡笃祜等。
河北名城的语言景观大多是从历史上传承下来的,折射出传统建筑文化的现代影响力。整体来看,匾额占了这些代表性景点语言景观的大多数,占到了河北名城语言景观整体数量的50%左右。经济文化发展较快的城市,如保定、邯郸、秦皇岛,匾额占比在30%左右,旅游景点增加了其他类型的语言景观;经济文化发展较缓的城市,如蔚县、正定、承德,占比在50%~70%之间。匾额占比较大势必会造成语言景观单一化的情形,整体上惯常的匾额多,独特的匾额少。各个城市继续进行语言景观建设的话,就需要考虑多样化了。
解说牌是现代景区标识牌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文本内容包括景点的名称、特征、背景等重要信息。解说牌简洁清晰、通俗易懂,可以满足游客的信息需求,是景区语言服务意识增强的表现。保定和邯郸的解说牌使用较多,分别占调查到的各城市语言景观整体数量的比例为28%和22%。如果把文字分为手写体和印刷体的话,解说牌主要是现代印刷体。有的景点解说牌增加了二维码导览,可扫码听讲解,如古莲花池,这应该是现代景区建设的趋势,但调查到的二维码导览整体较少。
石刻也是语言景观的重要类型。殷代就有石刻文字,河北省有战国时期的石刻,按照历史上保留下来的石刻数量排序,河北省在全国能排到第五[14]。王筠《说文解字句读》:“古碑有三用:宫中之碑,识日景也;庙中之碑,以丽牲也;墓所之碑,以下棺也。秦之纪功德也,曰立石,曰刻石,其言碑者,汉以后之语也。”[12]1584上古时期的碑有三种用途,宫中看时间,庙中用来拴祭祀的牲口,墓地用于支撑辘轳放下棺木。用来记录功德的刻石,汉代以后才称作碑。河北名城景区的石刻主要有碣和碑两种类型,二者形状不同,李贤解释:“方者谓之碑,圆者谓之碣。”[12]1584碣是独立的石头,刻字可为语言景观,碑是方形的石头,记录的内容相对丰富一些。河北名城的语言景观中,邯郸和山海关的碑刻较多,碣相对较少。
楹联这种艺术形式是现代景区中常见的语言景观,它是用于楹柱的对联,宋代把一些对偶的文句张贴、悬挂或镌刻在厅堂前边的柱子上,逐渐成为近代流行的语言艺术形式。保定、邯郸、承德景点的楹联较多。纸质的字画也是一种语言景观,保定的书法字画用得多一些,这是传统文化积淀较多的表现。景观墙、店名、路牌等语言景观在各名城也有,由于调查到的数量少,未一一列举。
调查中发现河北名城语言景观的特征是:第一,传统语言景观占据主流,现代语言景观较少,语言景观创新少;第二,附着于建筑物的语言景观多,独立的语言景观少;第三,语言景观的位置单一,以门户附近为主;第四,文字形体以平面的书法形式为主,立体字较少;第五,缺少语言景观内涵的解释说明性文字;第六,凸显城市历史文化的语言景观少。
从语言学的角度看,语言景观应称之为“文字景观”。语言是听觉符号,文字才是视觉符号,语言景观属于视觉类景观。语言和文字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早先国内的一些语言学者不作区分,从“Linguistic landscape”这个术语来看,国外研究者也没有严格区分语言和文字。文字是记录语言的书写符号,它具有形、音、义三个要素,语言则具有语音、语义、语法三个要素,狭义的语言是没有形体的。“语言景观”中的“语言”只能理解为广义上的传情达意的符号,如绘画语言、舞蹈语言、肢体语言、动物语言等,文字也是传情达意的重要工具,所以可称为书面语言。这样解释的话,语言景观这个名称就合理了。语言景观是公共场所的文字标牌,主要由文字构成,其中的文字类型和载体具有多样性。
语言景观中不同文字的使用,是设计者语言文字态度的表现,古今文字、民族文字、中外文字的应用,都能体现设计者的审美趣味和价值取向。从不同的视角出发,统计了几种文字类型,见表2。
表2 河北名城语言景观文字类型
1.古文字
语言景观中,主要使用隶书、楷书等今文字,个别语言景观中用到了古文字。古文字包括甲骨文、金文、小篆三类,甲骨文细瘦硬朗,棱角分明;金文圆浑粗壮,形体丰腴;小篆典雅美观,结构整齐。河北名城的语言景观中,保定和邯郸的语言景观用了小篆,正定和山海关使用较少。古文字是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古朴典雅的特征符合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风格。中国古文字资源丰富,随着大众文化水平的提高,语言景观中可适量使用古文字,如战国官方使用的鸟虫篆也可以借鉴使用。古文字在现代的识读问题,可以通过标注今文字或二维码语音导览解决。
2.繁体字
现代的语言景观,大多使用简化字,传统的语言景观中会用到繁体字,呈现出古朴典雅的风格。《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规定:文物古迹、书法篆刻等艺术品、题词和招牌的手书字,可以使用繁体字[15]。名城的语言景观大多是从古代文化传承下来的,自然会用到繁体字。把一个语言景观中用到了繁体字整体统计为一例,发现繁体字的用例数量和这个城市语言景观整体数量成正比。繁体字语言景观是传统书法文化的表现,景观中的繁体字主要分布在匾额、楹联、石刻中,对于文化水平不高的游客来说,识别这些繁体字有一定的难度,因此附上简化字说明是很有必要的。
3.民族文字
民族语言和汉语的和谐是语言和谐的重要表现[16]。开发利用民族语言文化,有助于社会和谐发展。河北省世居的少数民族主要有满族、回族、蒙古族等,满族人口最多。不过河北名城中民族文字类的语言景观很少,笔者调查到了保定的西夏文经幢,这是一种特色语言景观,记录了党项族的生活,随机调查中未发现河北其他名城有此类景观。中国是一个多民族、多语言的国家,目前已在中国境内发现并依然使用的语言有一百多种。保护珍贵的语言资源,促进语言多样性,对于国家文化建设来说具有重要意义。现有纳西文字在旅游区语言景观中应用的案例,象形文字配现代汉语解释,效果较好,河北名城的景区也可参照设计。语言本身也是一种文化资源,民族语言文字在景观建设中依然有活力,河北省可适当地应用满文、蒙文等语言进行景观设计,也可构建一个民族文字景观园。
4.外文
城市景区是文化接触和文化交流的场所,语言景观则是社会构建的带有意识形态的可视化形式。考虑到国外游客的旅行需求,各个景点也使用外文语言景观,做一些必要的旅游引导与介绍。目前,外文主要用于景点解说牌,河北名城都有用例,大多采取中英双语的形式。外文类解说牌占各个名城解说牌整体数量的比例是:蔚县100%,正定100%,保定64%,邯郸41%,承德100%,山海关56%。
依据景观文字对应的语种分类,语言景观中主要有单语、双语、多语三种类型。由于匾额类语言景观占主体,所以调查到的语言景观主要是中文单语景观,汉语的使用频率高,说明其活力强,是优势语言。不过,河北名城的语言景观除了满足当地居民的文化需求之外,还考虑到了国外游客的观赏体验。各个景区有双语、多语景观,具体统计见表3。
表3 河北名城语言景观语种
外文语言景观用于服务国外游客,具体规律是:旅游业发展得较好的城市,外文类标牌的出现频率较高。在河北名城景区解说牌上发现了中文、英文、日文、俄文、韩文五种文字。中文都是使用简化汉字,这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中使用规范汉字的规定。英文解说牌在外文语言景观中占据主导地位,这与英文在国际上担当通用交际工具有关,也与旅游景区等级划分标准中要求有中英文说明有关。依据预期的旅游接待对象,不同城市的景区会使用不同的外文,如保定用到了日文,山海关使用了俄文、韩文。
从中外文字在语言景观中的位置来看,中文在牌匾的上边,凸显了景区的接待对象还是以国内游客为主,外文在下边,为国外游客游览起辅助作用,有助于建立国际化的旅游形象。外文类语言景观是跨文化交际的重要工具,翻译的规范性依然需要注意。邯郸的七贤祠有“七贤祠是纪念为赵国立国、建国做出卓著功勋的七位贤人”,译为“Seven Sages Temple was built memory of seven sages who had made outstanding contribution to the founding of Zhao State”,“纪念”译为“in memory of”比较规范,另外用动词“commemorate”翻译也可以。保定古莲花池的蜂巢珊瑚化石,“其石质细腻,纹理清晰,如此之大在国内极为罕见”,译为“It has delicate texture, and clear patterns, and is regarded extremely rare in China”,“如此之大”未译,“regard”后应加“as”。语言景观中的译文要准确地传递信息,这些翻译问题应是缺少校对造成的,对景区整体形象会带来不良的影响,值得景区工作人员关注。
语言景观建设对于提高景区品质意义较大,能间接体现一个城市的经济文化水平。承载文字的景观材料也是景区整体水平的表现。景区会依据当地的实际情况取材,有的成本较高,有的经济实用。依据承载材料的不同,景观文字主要有以下类型:石刻文字、钟鼎文字、木刻文字(竹简文字、牌匾文字等)、纸质文字(印刷体、手写体)、立体文字(新型人工材料制作的双面立体文字)等。重点统计了几种材料,见表4。
表4 河北名城语言景观载体材料
河北名城语言景观,以木质和石质居多,木质材料主要见于牌匾,石质材料如碑刻,邯郸语言景观中碑刻较多,其次是山海关,其他几个名城使用较少。景观材质是影响景观档次的重要因素,灰质的语言景观成本低,整体效果也要受到影响。未统计到钟鼎文字和立体文字,室内语言景观有纸质材料文字和塑料材质文字,统计到的数量少,未一一列举。
随着人们对旅游生态环境要求的提高,景观建设已成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持续发展的重要工作。语言景观在景区发挥着不同的作用,推进语言景观建设,对于扩大名城的影响力有积极意义。
综合来看,河北名城的语言景观主要有四种功能,一是指称功能,这是语言景观的主要功能。公共空间的建筑物、道路等需要语言文字区分,景点名、路名、店名等语言景观可指代这些事物。景区是社会活动的场所,语言景观常常是景点名称的标识,如古莲花池的水东楼、山海关的澄海楼、邯郸的武灵丛台、正定的荣国府等,一般都是由名词性成分构成。二是陈述功能,一些语言景观提供景点的背景信息,解释说明景点的历史演变、特征及相关事件。如直隶总督府中仪门的宣传牌,具体解释了仪门的功能以及使用的具体要求。三是文传功能,一些语言景观记录了古代的语言文化生活,具有传播历史文化的功能,如保定古莲花池的濯锦亭,名称来源于杜甫诗句“濯锦江边未满园”;蔚县鼓楼上的“初哉首基”牌匾,是《尔雅》中同训的四个字,都表示开始,蕴含着建设者期望开创蔚县的愿望。四是审美功能,语言景观是言语社团对语言形式美、意趣美追求的体现。如承德的“北枕双峰”“曲水荷香”,正定永安门的“拱护神京”,都是具有审美价值的书法艺术作品;山海关孟姜女庙“海水朝朝朝朝朝朝朝落、浮云长长长长长长长消”的楹联,则充分利用了“朝、长”读音不同带来的诙谐趣味。综合而言,具有指称功能和陈述功能的语言景观属于标识型语言景观,有说明位置、提醒注意的功能;文传功能和审美功能的语言景观属于鉴赏型语言景观,是用于审美的语言艺术作品。
设计新的语言景观,可传承优秀的历史文化,提升文化名城的生态环境。不同时代有不同的审美取向,语言景观也是动态变化的。河北省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语言景观也应丰富多样,有所创新。传统语言景观的保护与现代语言景观的建设应稳步推进,协调发展。具体调查了蔚县、正定、保定、邯郸、承德、山海关语言景观的现状,试图为新的语言景观设计提供参考。河北名城语言景观的设计,可把握以下原则:
1.创新原则
国内外的语言景观研究,很少关注语言景观的设计。国内语言景观设计理论目前还不成熟,亟待提出新的设计理念。城市语言景观的同质化,会给游客带来一定的审美疲劳,所以语言景观也是需要创新的。随着游客文化水平的提升,河北名城应重视开发有创意的现代语言景观,以丰富景区的游览内容。标新立异的语言景观能获得游客的关注,会成为景区的焦点。
开发有吸引力的语言景观,可以从有创意的语言景观中获得一些启发。例如泰山“风月无边”的景观“”,别出心裁,很有创意。古代花钱“唯吾知足”构思巧妙,中间的“口”是四个字共用的部件,再如“法古宜今”,也可读作“法宜古今”,具体见图1。受此启发,也可构思“古邑鸣和、名邑叶和”景观,见图2,“邑”表示城邑、都城,“叶和”表示和谐。
图1 花钱 图2 设计
语言景观的创新,也要考虑载体材料的拓展,现有的载体材料主要是木质、石质等,也可以考虑以剪纸、服饰、饮食为载体,把文字景观融入其中,如满族剪纸、民族服饰、民族饮食、地方纪念品。现在各大高校中秋节时带有校名的月饼,值得参考借鉴。保定、山海关景区个别井盖也设计了语言景观,比较新颖。电子化的语言景观标牌,是现代景区中的新载体,动态直观,色彩多样。不断地增加一些新颖的语言景观,可增加名城的活力。
2.文传原则
文化是景区内涵式发展的潜在动力,语言景观设计也应重视文化传播。景观融入文化要素,才会让游客有更丰富的文化体验。语言景观是传播地域文化的社会符号,调查中发现河北省历史文化在景区中体现得还不够充分,还需要全面挖掘河北名城的历史文化,分析文化的独特性,为语言景观设计提供资料准备,如蔚县剪纸文化、正定仰韶文化、保定军事文化、邯郸响堂山石窟文化、承德山水文化、山海关长城文化等。利用历史文化资源可设计语言景观,以秦皇岛的孤竹文化为例,孤竹国的名人(伯夷故事及历代诗歌评价)、典故(老马识途、蚁穴掘水)、精神(崇礼、守廉、尚德、求仁、重义)等都是语言景观设计可参照的要素。
语言景观是文化传播的重要工具,河北省有丰富的文化遗产,创造富有人文气息的语言景观,可以让城市景区成为历史文化教育的基地。高校教师以及其他社会人士,可利用各城市的名人文化、民俗文化、庙宇文化、典故文化等资源,为景区设计有影响力的语言景观作品。开发不同文化功能的语言景观,是古城开展文化旅游的重要举措。
3.多样化原则
语言景观有提升城市景观形象的功能,应增强语言景观设计的多样化意识,避免语言景观的类型单一出现,避免匾额类景观一枝独秀的格局。语言景观设计的多样化,还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构思多样。从艺术构思看,语言景观有的传播文化,有的借景寓情,都需要巧妙的构思。传统的语言景观可能更适用于中老年人鉴赏,可适当增加一些适合青少年人群的语言景观,设计符合语言时尚的景观。如大学校园内的“一‘研’为定”景观,切合年轻人的学业追求。第二,字体多样。就字体而言,篆书、隶书、行书等,各体具备;颜体、柳体、欧体等,应有尽有。也可利用少数民族文字创造一些新颖的语言景观。立体字是近几年出现的双面立体字,在校园语言景观中常用,也可用在景区中。第三,色彩多样。语言景观中的文字以金黄色为主,光亮醒目,有富贵辉煌的文化意义,红色、绿色、黑色较少。文字色彩应有序分布、多样互补,避免单一性。第四,风格多样。从语言景观的风格来看,有的典雅端庄,有的自然含蓄,有的新奇飘逸。语言景观功能不同,风格也应有差异,目前河北名城的语言景观整体上较为单调,以典雅自然的风格为主。多样化的语言景观是满足受众不同需求的必然选择。
4.权威性原则
权威人物的社会威望高,话语可接受度高,有较大的影响力。名人话语、名人篆刻、名人题词,都能成为引人注目的表达形式,都是开发语言景观的重要资源。正定语言景观中用到了曹雪芹“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保定用到了曾国藩“俭以养廉,誉洽乡党;直而能忍,庆流子孙”,邯郸有邓小平“太极拳好”,山海关有毛泽东“不到长城非好汉”的语言景观。名家、名医、名将等在社会生活、人际交往、养生健康方面的箴言,都能以语言景观的方式展现出来,这些权威性的语言形式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大众,提高景区的吸引力。河北名城的名人文化,是开发语言景观的重要资源。
5.和谐原则
为了更好地发挥景观的不同功能,语言景观应与社会、生态和谐。语言景观首先要满足社会需求,其主要内容要符合社会大众的人生观、价值观,并积极引导大众昭德塞违、建功立业。语言景观也要与生态环境融为一体,依据地貌形态、植物分布,综合考虑景观的空间设置,才能设计出和谐的语言景观来。考虑的生态环境主要包括山地区、溪流区、院落区、绿化区、工业区、农业区等。笔者专门统计了承德避暑山庄的语言景观用字,整体来看,山水云月、花草鱼石、亭台楼榭类用字居多,都切合语言景观所处的生态环境,场景化的语言景观有提升景点文化氛围的作用。以康熙、乾隆时期承德避暑山庄定名的72个景点为例,景点名称用字如下:云,10次;水,6次;清,5次;山、泉、香、斋,4次;芳、松、石、岩、波、流,各3次;风、月、湖、鱼、雪、树、舫、亭、堂、轩,各2次。可以看出,景点用字与景物环境和谐一致。和谐是语言景观设计的基本要求,景点名称应避免与生态环境的错位与冲突。和谐的语言景观对于创建和谐社会有重要意义。
语言景观是城市文化传播的重要工具,语言景观设计对于城市建设、景区开发都有积极意义。对河北名城的语言景观进行了系统调查,分析了语言景观的现状,概括了类型、特征及功能,指出了语言景观形式单一、缺少创新等问题。河北名城的语言景观依然有继续建设的必要性,语言景观设计要满足创新、文化传播、多样化、权威性、和谐这些原则。名城的语言景观可使用不同的字体、载体、语码、文化功能[17],满足大家多样化的审美需求。为了进一步改善人们的生存环境以及旅游生态,新的语言景观设计应以城市形象构建为导向,着眼于城市的未来发展,争取为名城打造出凸显历史文化特色的语言景观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