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鑫,王海燕,夏江涛,韩 荣,古丽孜亚·卡肯,吕双燕,阿依健·海拉提,舍卫俊,郑汝芸,舒 展*
(1.新疆农业大学动物医学学院,乌鲁木齐 830052;2.新疆阿勒泰地区动物疾病控制与诊断中心,新疆 阿勒泰 836500)
布鲁氏菌病(简称布病),是由布鲁氏菌病属细菌引起的一类人畜共患传染病。病原为布鲁氏菌,大小为0.5 ~0.7 μm 杆状或球形的革兰氏阴性胞内寄生菌,能够引发人畜睾丸炎、流产、早产、关节炎等症状[1],目前研究报道的布鲁氏菌有15 个菌种[2],世界动物卫生组织(WHO)将其列为必须通报的动物疫病[3]。我国将布病列为乙类法定报告传染病、职业病,《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规定布病为二类动物疫病[4],新疆是我国布病高发的地区之一[5,6]。
目前动物布病血清学检测方法主要有虎红平板凝集试验(RBT)做初步筛查、试管凝集试验(SAT)做确诊,但是这两种方法都是以光滑型脂多糖(S-LPS)抗原为基础,而动物接种疫苗后也能产生S-LPS 抗体,所以RBT 和SAT 均不能区分感染和免疫抗体[7]。而光滑型布鲁氏菌表面还有一种天然半抗原(Natiwa Hapten,NH),接种疫苗的动物检测不到此抗体,因此利用NH 琼脂扩散试验(Gel Diffusion,GD)可以很好地鉴别疫苗免疫和野毒感染抗体[8]。
阿勒泰地区某牛场有成年牛259头(48月龄母牛)、犊牛72头(8月龄母牛),2022年初32头牛发生流产,按“动物布鲁氏菌病诊断技术”标准进行检测SAT 呈阳性,该牛场免疫背景不详,根据“农业农村部《畜间布鲁氏菌病防控五年行动方案(2022-2026年)》”要求,向相关部门申请备案后,对该牛场进行了血清学检测,扑杀并无害化处理阳性牛,疫苗免疫阴性牛,严格消杀,以期有效控制此牛场布病传播,为本地区布病防控提供指导。
阿勒泰地区某牛场,成年牛259 头(48 月龄母牛)、犊牛72 头(8 月龄母牛),2022 年初流产数为32头,流产牛RBT和SAT检测呈阳性。
布病虎红平板凝集试验抗原(批号:202019)、布病阳性血清(批号:201501)、布病试管凝集试验抗原(批号:202004)、布病阴性血清(批号:201901),均购自哈药集团生物疫苗有限公司;布鲁氏菌NH-GD 抗体琼脂扩散检测试剂盒(青岛瑞尔唯特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批号:21030041);布氏杆菌活疫苗A19(天康生物股份有限公司,批号:2020009);10~100 μm 移液器(艾本德);恒温培养箱(上海一恒科学仪器有限公司,LRH-70)。
免疫前采集所有牛血清,进行RBT、SAT 检测,将SAT 阳性样品进行NH-GD 检测,经NH-GD 检测阳性的牛扑杀并无害化处理,对阴性牛进行整群布病疫苗(A19)免疫。整个试验期严格消毒。免疫后第180 d再次采集血清进行RBT、SAT检测,同时将SAT阳性样品进行NH-GD 检测,统计免疫前后阳性率和转阴率,以及免疫前后胎次的流产率。
0 d、180 d颈静脉采集试验牛血液5 mL,将血液中血清分离到EP管中,标记后-20 ℃冷冻保存备检。
血清学检测:RBT、SAT 按照国家标准《动物布鲁氏菌病诊断技术》(GB/T 18646—2018)操作并判定结果;NH-GD 按试剂盒说明书操作并判定结果;布病免疫按照说明书进行,根据《OIE 陆生动物诊断试验与疫苗手册》牛种布鲁氏菌A19 株疫苗使用要求,成年牛干奶期以3×109CFU/头份剂量、犊牛以6×1010CFU/头份剂量进行皮下注射;试验开始后按《家畜养殖场所布鲁氏菌病消毒技术规范》(DB65/T 4123—2018)对场区严格消毒;最后对试验结果进行统计分析。
阳性率=阳性数/检测数×100%
转阴率=(检测数-阳性数)/检测数×100%
流产率=流产数/妊娠牛数×100%
RBT、SAT、NH-GD 检测成年牛阳性数分别为95 头、73 头、39 头,阳性率分别为36.56%、28.18%和15.06%;犊牛阳性数均为0,见表1。
表1 流产牛群布病血清学检测结果
布病疫苗免疫后180 d,RBT、SAT 检测成年牛阳性数分别为78 头和71 头,转阴率分别为64.55%和67.73%;犊牛阳性数分别为22 头和19 头,转阴率分别为67.73%和73.61%。NH-GD 检测阳性数均为0,见表2。
表2 布病苗免疫后180 d抗体检测结果
免疫前后胎次流产情况结果显示,免疫前210 头怀孕牛流产数为32 头、流产率为15.23%,免疫后176头怀孕牛流产数为2头、流产率为1.13%,见表3。
表3 免疫前后妊娠牛流产情况统计
目前阿勒泰地区布病防控遵循“检疫-扑杀阳性畜-免疫”的原则[9]。检疫用RBT 检测做初筛,SAT 检测做确诊[10]。而RBT 和SAT 检测方法无法区别感染抗体和免疫抗体,根据当前布病防控政策,动物免疫后产生抗体被SAT检测确诊为阳性动物,会导致“误诊-误杀”,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同时“误诊”也会影响布病阳性动物数量的统计,从而干扰布病防控工作的效果评估。本试验利用NH-GD检测出34头SAT阳性牛为免疫抗体动物,从而避免了34头牛扑杀造成的经济损失。
试验中免疫前成年牛RBT检测阳性率为36.56%,SAT检测阳性率为28.18%,相同样品RBT检测阳性率高于SAT检测,此情况可能与刘坤洋等[11]研究报道的RBT检测很容易受到特异性抗体的影响呈假阳性的情况有关,因此在检测中应当保证样品新鲜,避免样品反复冻融和溶血等因素的干扰。免疫前NH-GD 检测阳性成年牛为39头,而免疫前流产头数为32头,7头牛未出现流产症状,或与王冰清[12]报导的动物感染布病后可能不发病,在无症状的情况下不断排菌的现象相关。免疫前成年牛NH-GD 检测阳性率为15.06%的,而犊牛检出率为0.00%,此结果可能与唐义国[13]研究报导的幼畜对布鲁氏菌具有抵抗力有关,虽然犊牛血清检测均为阴性,但仍可通过粪便传播布病。180 d 后,SAT检测,成年牛转阴率为67.73%,犊牛转阴率为73.61%,此结果与董浩等[14]研究报导的以600 亿CFU/头剂量布病A19 疫苗免疫3 月龄奶牛,90 d 抗体转阴率大于90%,以及高洪霞[15]研究报导的以200 亿CFU/头剂量布病A19疫苗免疫12月龄奶牛,180 d转阴率为84%的结果均不同,这可能与免疫剂量、动物品种以及免疫操作等因素有关。排除饲养管理、天气、应急等因素造成的流产外,试验将该牛场流产率从15.23%降低到1.13%,可以判定该牛场布病得到了有效防控。
本试验对阿勒泰地区某牛场母牛流产进行RBT初筛、SAT诊断、NH-GD辨别免疫和野毒感染后,扑杀并无害化处理阳性牛,免疫阴性牛,饲养环境严格消毒,有效降低了流产率,该流程不仅减少了布病“误杀”,而且有效控制了布病的流行和发生,为阿勒泰地区布病防控提供了可以借鉴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