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笺
上周,爸爸带着小梅去了陶艺坊。今天,小梅收到了自己的陶艺作品——陶人“全家福”。她把精心制作的“全家福”摆放在卧室的书桌上。
夜幕降临,小梅听见卧室中好像隐约有说话的声音。她蹑手蹑脚地推开门,惊奇地发现“全家福”里的三个小陶人正在说话。陶人妈妈看见小梅,笑着冲她招招手,说:“快来,小梅。”
坐在旁边的陶人小梅不开心地说:“妈妈,我才是您的女儿。”
陶人爸爸拍拍她的肩,说:“她是小梅,你是小小梅,我们都是一家人。”
小梅好奇地走过去,问:“你们刚才在说什么?”
陶人爸爸笑着说:“我们正在给小小梅讲关于陶的知识。”
小梅连忙说:“你们接着说吧,我也很想知道。”
陶人爸爸点点头,说:“好啊,那我就继续讲了。很早很早以前,人们发现黏(nian)土和一定量的水混合,就会变得有黏性,可以塑造出各种形状。做好的作品经过太阳的暴晒,就会变干变硬,可以用来盛放东西。不过,这种容器也有缺点。如果有人用这样的碗盛了一碗汤,那么等他溜达一圈回来后,就会发现汤没了。
陶人小梅被勾起了好奇心,她着急地问:“是谁偷喝了汤?”
陶人妈妈摸摸陶人小梅的头,微笑着说:“没有人偷喝汤。汤是被碗吸收了。刚才说到的这种容器的缺点就是吸水性太强。”
陶人小梅追问:“那怎么办?”
“别急,听我慢慢说。”陶人爸爸清了清嗓子继续说,“后来,人们发现黏土容器在被火烧过后,会变得更坚硬,也不再那么‘爱喝汤了。所以人们将做好的黏土容器放进窑中进行烧制,这就是最早的陶器。前几天,我们就到窑里煅(duan)烧了一番。所以,我們现在的准确名称是‘陶俑。你听说过秦始皇陵兵马俑吧,它们就是陶俑中的典型代表。”
陶人妈妈接着说:“陶器是用普通的黏土经800-1100℃的高温烧制而成,如果用特殊的瓷土在温度为1200~1400 ℃的窑里烧制,得到的就是瓷器。瓷器敲击时声音清脆,相比于陶器,硬度和密度更高,光泽度和透光性更好。”
陶人小梅好奇地问:“有没有哪种容器是不需要煅烧的?”
陶人爸爸回答:“当然有。古时候,人们发现了一种神奇的树——漆树,当它的树皮被割开后,会流出乳白色的液体——漆。人们把漆涂在各种器物表面,这样制作出来的器物就是漆器。漆器有很好的防潮、防虫效果。在漆中加入矿物颜料或植物颜料,漆器就会变得色彩丰富,五彩斑斓。汉代是漆器工艺发展的鼎盛时期,那时各式各样的漆奁(lian)、漆盘、漆案数量众多,覆盖了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
小梅突然想到了什么,她问:“听说,玻璃杯是吹出来的?”
“将石英砂、纯碱、石灰石等原材料混合均匀后,进行高温加热,再将熔化后的液态材料用不同方法塑造成型,玻璃器物就诞生了。常用的玻璃成型方法有压制法、浇注法等,当然也有吹制法。经验丰富的吹制工人持一条空心铁管,用管口从熔炉中蘸取玻璃液,再吹气,形成大小不一的玻璃泡。这些玻璃泡冷却后就成了漂亮的玻璃容器。”陶人妈妈解答了她的疑问。
小梅和陶人小梅啧啧称奇:“工匠们可真了不起。
陶人爸爸总结道:“不同的容器有不同的特点,适用于不同的场合。每一件器物都是人们智慧的结晶,大家一定要爱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