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元梓
金秋时节,走进位于徐州市铜山区茅村镇梅庄村的乔园葡萄园,清甜的果香扑鼻而来,一串串晶莹剔透、圆润饱满的葡萄沉甸甸地挂满枝头。正是葡萄成熟和采摘的旺季,乔园葡萄园主人徐娇、杨建夫妇与工人们忙着打包刚采摘下来的“阳光玫瑰”葡萄,准备发往全国各地。“‘阳光玫瑰是目前市场上比较受欢迎的品种,不少客户都是我们的回头客!”提起自家热销的葡萄,徐娇笑得很甜。
2016年,徐娇放弃大城市的工作,返回家乡徐州,与丈夫杨建一起创建了乔园葡萄园。夫妻二人怀揣“田园梦”“振兴梦”,用坚守诠释这一路的艰辛与快乐。
一拍即合
徐娇与杨建是大学同班同学,2009年从南京林业大学硕士研究生毕业后,两人一起去了广东深圳一家科研型企业工作,主要研究生物能源、生物育种。2014年企业转型为生产型农业企业,在这个机缘巧合下,徐娇了解到了“阳光玫瑰”葡萄品种。
“阳光玫瑰”在深圳曾售价80元一斤,不少人称它为“葡萄界的爱马仕”其优良的口感受到不少人的青睐,有不错的市场前景。徐娇觉得可以闯一下,尝试创业。她把自己的想法告诉杨建,没想到两人一拍即合。“我们本科学的都是农学类的林学专业。读研究生时,他是林木遗传育种专业,我是生态学专业。”徐娇介绍道,专业知识的储备为他们返乡创业奠定了基础。2016年年初,两人辞职回到徐娇的老家徐州,承包了14亩地开始创业。
回到徐州后,徐娇与杨建对当地葡萄产业进行了细致考察,发现当地葡萄种植存在品种落后、单一等问题,附加值不高,产业发展动力不足,优质葡萄的种植量远远满足不了市场需求。徐娇与杨建决心种植出高品质葡萄,带动乡亲们一起增收致富。
相互鼓励
“阳光玫瑰”葡萄是从日本引进的品种,当时,国内并没有一套完整可借鉴的种植体系。蔬花蔬果该用什么手法结构?怎么剪才能让葡萄长得好看,匀称又不缺位?什么时候施肥,用什么肥?如何用好高垄栽培避雨?每一个解决方法都是徐娇与杨建在实践中反复尝试摸索出来的。有一年,出现连续暴雨,葡萄园遭受了涝害冲击,夫妻俩没有被困难打倒,而是相互鼓励,“不能因一次困难就退缩,只要我们俩相互扶持不放弃,一定能有收获!”杨建宽慰着徐娇,也给自己打气。
乔园葡萄园建设初期,徐娇与杨建从整地到建棚都亲力亲为。“传统的葡萄架通常是篱笆状的,一亩地密植型能种一百棵到两百棵葡萄,我们把它做成H型的,一亩地只种三十多棵葡萄。”虽然这样种的量少了,但能让葡萄有更大的伸展空间,更大程度地保障了葡萄的品质,价格相对高了,但销量更旺,总体效益反而更好。徐娇夫妇不断总结经验,优化培育方案,种出的葡萄不仅具备优质“阳光玫瑰”香脆甜的特点,还进一步提高了果肉的质感,增加了风香味,一口下去汁水四溢、甜香可口。
葡萄上市第一年,徐娇与杨建通过微信群、朋友圈及自驾游采摘等方式进行销售,“我们还在葡萄论坛上记录了葡萄生长种植的全过程,分享交流后获得了更多的客户。”优质的葡萄品质为乔园葡萄赢得了好口碑,随着销路打开,产品供不应求。
双向奔赴
如今,乔园葡萄种植面积已扩大至70亩,还新增了“妮娜公主”和“浪漫红颜”等葡萄品种,产品销往全国十多个大中城市,每亩收入在6万元以上。随着采摘园名气越来越大,不少周边种植户前来取经,徐娇与杨建都会毫无保留地传授技术。“其实,这也是一个相互学习的过程,我们想用好自己的专业知识,帮助乡亲增收致富。”徐娇表示。
周边农户在经年累月的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种植经验,在一开始接触到新方法时也会怀疑。徐娇说:“这些新方法不是纸上谈兵,都是结合理论知识,再从实践中不断摸索改良得来的,我们用结果说话,更迭了农户们一些根深蒂固的旧观念。”比如,农户种植时一般只会在种苗小坑周围进行施肥,而徐娇夫妇在整地时会先施用大量农家肥,再用深耕机扒一遍,让所有土地肥料均匀,这样葡萄的根系生长时就会很舒展,不会窝在一小团只有肥料的地方。一些农户来参观时会问:这不是浪费肥料吗?“其实不然,今年根没有长到的地方,明年它总归会长到,等到那个时候再去施肥反而更加费时费力。”他们用这些新方法让农户看到了葡萄品质的提升,产生了更大的收益。
乔园葡萄园常年吸纳十幾名工人实现在家门口就业。王大姐就是其中一员,她原先在砖厂做搬砖工作,生活比较拮据,来到葡萄园打工几年,绑枝、梳花、套袋、施肥等工作已经做得很熟练了,“来这里干活收入比以前高了,还能兼顾家庭,不少乡里乡亲也在这里打工,大家一起干活,日子过得很充实。”王大姐高兴地说。
葡萄种植年复一年、周而复始,徐娇与杨建默契配合,乐在其中。未来,他们打算成立乔园葡萄服务平台,专注于葡萄种植经验分享交流,进一步推进周边“阳光玫瑰”葡萄产业精细化、标准化发展。“从事农业,要情怀,更要实干。我们想带动乡亲们做优葡萄种植,打造徐州区域精品高端葡萄品牌,带领更多人走好这条由葡萄产业串起的乡村振兴致富路。”徐娇夫妇将向着这个美好又甜蜜的梦想继续前行。
图片由本文主人公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