源远
马虎(陈永生饰)曾是一名“问题少年”,在经过刻苦训练之后,他终于发现格斗不仅能够赚钱还能出人头地。
影片中极尽写实的画面,让观众对大山孤儿的成长故事感同身受。
《八角笼中》是王宝强蛰伏多年之后的最新力作,是根据大凉山中14个孤儿的真实经历改编而成,影片中的每个情节都有迹可循。王宝强一改往日的喜剧风格,从社会底层环境和人性的阴暗面作为主要切入点,让观众拥有了一场刻骨难忘的观影经历。王宝强在接受采访时曾说:“只能靠自己的人必定拼尽全力,我走过同样的路,就想拍一部普通人使劲活的电影,勉励自己,也激励更多人。”
《八角笼中》的故事发生在2001年,沙场老板向腾辉(王宝强饰)收购采石场,于夜路遇到“摆石头阵”的少年群体,从而结下不解之缘,历经坎坷十余年,带着少年们冲破命运的困局,以“拼尽全力使劲活”的生命姿态,最终于八角笼中夺得拳击赛冠军的故事。
向腾辉尽心尽力帮孩子们寻找人生的出路,也是为了圆自己的人生梦,初衷其实很简单,他和孩子也因为“格斗”看到了生活的希望。但随着名气的增加,大家平日里訓练时的视频被曝光,不明真相的人纷纷将脏水泼到向腾辉身上,他的生活也受到了很大影响。向腾辉年轻的时候遇到过类似事情,年轻时被人陷害使用了兴奋剂,中年又遭遇网络暴力,似乎所有苦难的经历都降临在了他身上。
功成名就时,向腾辉是所有人心中的“荣光”,但这份荣誉被恶意剥夺之后,他过得却连草芥都不如,昔日好友也都离他远去。久而久之向腾辉选择封闭自己的内心,然而孩子们的出现让向腾辉的内心和生活起了一丝波澜,。王宝强对人物内心的揣摩非常到位,他将向腾辉不同时期的经历呈现出来,由此衍生出他对网暴的看法:事情经过和一个人的好坏也都只是隔着屏幕,全靠他人的一张嘴来断定。
向腾辉深知穷人在追求理想时所面临的困境,他用自己的亲身经历激励着孩子们,让他们明白只有不断与命运格斗,才能实现自己的梦想。“八角笼”成了贫困人群与命运抗争的战场,无论是向腾辉还是孩子们,都以顽强的意志和无畏的勇气冲破“八角笼”,冲破命运的桎梏和枷锁。他们的坚韧感染了观众,让大家相信,只要不断努力,就能够战胜困难和挑战,实现自己的价值和梦想。
影片体现了对弱势群体的关怀。向腾辉年少时,将陷害自己的教练殴打成重伤。他因此付出巨大代价,昔日名声尽毁,后来又锒铛入狱,和母亲分离了十多年,期间他的母亲没有得到很好的照顾,变得神志不清。还有那些无人问津的孩子,他们都是弱势群体,生活陷入困境。
为了让影片的剧情更加深入人心,王宝强将主题元素分散在不同角色身上。向腾辉是影片核心之一,他不仅展现出人性的光辉,也是底层人物的缩影。他是孩子们的榜样和庇护者,给予他们力量和勇气去面对生活的困境。向腾辉的坚韧和勇气,不仅体现在他为孩子们创造更好的生活条件上,也体现在他帮助孩子们提升自己的能力和找到出路上。
除此之外,影片中的女性形象令人动容。向腾辉的母亲,这个在底层挣扎的劳动妇女可能连格斗是什么都不知道,但她为了能让向腾辉走出大山,砸锅卖铁也对他予以支持。得知他被陷害时,又甘愿放下尊严跪求校长。还有苏木的姐姐,一个人带着两个孩子,根据电影里的情节,不难看出苏木姐姐是遭遇了强暴导致怀孕的,还差一点因此送命。为了抚养弟弟和两个孩子,她拖着残疾的身体在贫困的黑暗里挣扎。
剧情是根据向腾辉的回忆展开的,在很多场景中都是黄色的色彩和光影,片中散发的暖黄色的光线为回忆平添了几分温馨和浪漫。
影片开头,向腾辉回忆自己和孩子们的事情,黄色体现出了向腾辉的内心感受,因为孩子们带给了他无数快乐和温暖。在另外一些场景,比如向腾辉遭受质疑,承担着不应有的骂名时,镜头中的色彩冰冷晦暗,光影也是如此,冷白光恰到好处的体现出现实的种种不公,还有向腾辉和孩子们内心的失落。
色彩和光影在体现人物性格方面也很突出。在体现孩子们的性格和经历时,红色和蓝色出现的频率最高,这是对马虎和苏木性格的高度概括,而且贯穿影片的始终。红色代表着热情、温暖,正符合马虎的性格特点。在一群孩子当中,马虎担当着“孩子王”的角色,他总是能给大家带来欢乐。蓝色代表着温柔、平和,和苏木沉静内敛的性格相吻合。
《八角笼中》的每个镜头都大有深意,剧情开始运用晃动镜头,此类手法加强了故事的真实性。晃动镜头赋予画面张力,故事的节奏能够得到很大提升。也能够有效的营造出害怕的气氛,或者在一些追逐戏中表现颠簸、紧张的情绪。
其次,中景镜头和特写镜头也可圈可点,这两种截然不同的镜头让剧情节奏张弛有力,有快有慢,镜头的切换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观众的心理变化,以便于观众去理解剧情,揣摩人物内心世界。片中的中景镜头常用来体现人物角色之间的关系,以及人物的表情,让故事脉络更加清晰。而在揭示向腾辉内心世界时,则以特写镜头居多。在砂石厂、荒漠以及大雨这样代表着萧瑟气氛的场景中都运用到了特写镜头,且全部都是向腾辉的背影,这些镜头加强了观众的代入感,让观众能更加真切地感受到八角笼中的绝望氛围。
但绝望的气氛并不是每时每刻都存在,导演还有意在片中插入了远景镜头来中和沉重感。这一类型的镜头让画面显得更为辽阔,也明确交代出故事发生的时间和地点。比如向腾辉回忆自己开车前往砂石场时的情形,这个镜头有油墨画的既视感。
电影中给观众印象最深的女性角色,是苏木的姐姐。她比苏木大不了几岁,却因父母外出多年未归,被迫成为家里唯一的大人。
苏木(史彭元饰)参加了“八角笼中”擂台赛获得了冠军。
王宝强还在不同的剧情段落中运用到了隐喻镜头。向腾辉的车轮下莫名出现了很多石头,他误以为自己遇到了土匪,从车上下来之后发现“埋伏”自己的人竟是几个未成年的孩子,这个隐喻镜头说明他们处境相当。还有一处同样意味深长,影片前半段有一个空镜头,是石子在水面上飞快跳跃着。而影片的后半段中为观众阐述了这个空镜头的寓意,马虎迫于生计,只好重操旧业,他说:“你打过水漂吗? 手里握着那块石头,不管你怎么用力甩它,石头最后都是要沉下去的,这个就是我的命。”
影片后半段的川剧变脸场景最为形象:当川剧变脸的光影投射于车中,与向腾辉脸部叠映之时,戏剧化构图似真亦幻。作为一个段落转场,光线、色彩叙事映射了角色的心理,暗喻其心随境转,于微妙处完成了角色的心理转变。以一段有意味的镜像修辞推动叙事的整体转向,使影片中的角色于绝境处逢生。在故事的现实主义基调上,川剧变脸段落凭空而起,显得有些光怪陆离,然而,它所表征的川地文化与角色心理相融,又使得此段落成为影片浓墨重彩的神来之笔。
影片的结尾处,苏木参加的 “八角笼中”的擂台赛,赛事全程黑白调性,除中间穿插苏木回忆的彩色训练片断之外,直到赛场内的摄影机推向获胜的苏木,影调(用于意象或人物造型、渲染气氛、表达情绪)才转回彩色。电影《八角笼中》在武汉路演时,王宝强解释这一设计是为了强调“你自己想赢的色彩,就是靠你自己的拳头战胜。”
苏木在十年的求索征途中不断塑型自身,最后一刻扭转赛局。想拿金牌的梦想、想让姐姐看到外面世界的梦想、想让马虎听到他获胜的梦想、想给师父一个交待的夢想,都凝聚于苏木获胜的瞬间。艰苦与韧力都在苏木获胜时的呼喊中获得释放,也在黑白影调向彩色转变的影像中得以释放。
(责编:马南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