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凤
共享业务模型是把公司各经营单元“分散式”提供的一些重复性的服务集成在公共服务中心加以解决,从而鼓励公司把有限的资本和精力投入到关键性的服务,创造并维持公司的优势,从而实现高效率整合资源、降低成本、提高效率、保证质量、增加顾客满意的目的。
一、财务共享模式的前景分析
在经济全球化以及互联网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双重促进下,财务共享中心这样高效率的财务管理运作方式正在蔓延全球,对于全球企业财务管理改革产生了不可阻挡的推动力,而财务共享中心的建立也是中国企业提升自身综合实力,增强市场竞争力的重要手段。从实际情况来看,我国的众多企业对于财务共享中心这类的技术模式接触较晚,相对于其他发达国家,我国对于财务共享中心模式的应用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换句话说,财务共享中心管理运作方式在国内具有非常大的发展前景,下面以建筑企业为例进行详细分析:
一是企业发展壮大的客观要求。随着中国公司多元化和国际化的进程,企业实力逐步提高,这就需要企业通过提升质量和经济效益,提升整体实力和核心价值观,扩大企业市场等来扩大企业的知名度,以便从诸多企业中脱颖而出。
二是优良的先决条件储备。据统计资料表明,财务电算化已在我国广泛应用,这也为运用ERP系统进行信息系统集成并提供经营管理服务的公司对财务信息系统服务模式的研究与发展,提供了先决因素。这种模式采用网络信息技术来完成管理工作,有利于大大提高公司工作效率,进而减少企业成本。
二、加强财务共享中心建设的重要意义
财务共享中心的建设与应用对于企业财务改革意义重大,具体来说,首先,财务共享中心以财务作业为核心,其通过系统软件代替人工来处理重复、繁琐的核算等工作,有利于提高效率、降低成本。同时,财务共享中心对资源统筹发挥着关键作用,即资金、技术、人力等都可以通过财务共享中心实现资源汇聚、资源配置等,深度推进业财融合,让企业的经营管理活动实现规模效益。其次,财务共享中心提升了企业财务管理水平。财务共享中心依托大数据、云计算等先进的网络信息技术,提升了企业经营信息的传输精度和传续效率,集中体现了信息技术上的创新,增强了企业的市场运营效率,实现了数字化的集中管理。最后,财务共享中心提升了企业的市场竞争力。财务共享中心提升了企业的信息处理效率,将解放出来的人力资源投入到企业管理当中,财务人员可以更好地发挥财务管理价值,参与企业决策、业务活动等,通过财务共享中心对财务以及非財务数据直接进行分析,能够通过信息化手段精准收集和分析客户需求、市场环境、企业资金收支情况、投融资业务等,为业务活动开展提供有效的财务服务,帮助企业管理者制定合理的决策计划,实现企业资源的优化配置,并提升客户满意度,有效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三、风险识别
(一)审核与稽核风险
1.审批错漏风险
财务共享中心影像系统上线后,审核人的审阅方式发生重大变化,由纸质单据直接审批变更为调用电子影像审批,弱化了实物单据带给审核人的直观感受,同时电子影像堆积式呈现易引起审批人疲劳,容易出现错审、漏审的风险。
2.审核标准差异化
财务共享的审核过程比较集中时,审核员的人为判断由于自身业务素质、职业操守和审核关注点的差异,导致审核标准出现偏差。
(二)税务及审计风险
1.税务风险
税务风险主要包含了两个方面,其一为企业发展中的纳税行为不符合国家税务法规,纳税中产生少缴、漏缴、未缴等现象,导致企业出现税务罚款、刑罚处罚以及企业形象受损等;其二是指在企业经营中的行为不符合税法规范,在税务管理中没有关注具体政策,出现多缴等现象,增加了税务成本。
2.审计风险
财务共享企业下属单位的经济业务审核、稽查权限上移到财务共享平台,下属单位接触一线业务,共享平台调取影像资料核查业务,对于审计工作下属单位和共享平台共同承担风险,但是由于工作地不同,平行进行,共享审核人员并未直接参与一线作业,可能导致对业务不够了解,增加了工作成本。
(三)系统风险
1.系统稳定性
企业会将内部相关工作人员信息录入到共享中心系统之中,而信息录入量过大时,可能会对系统的运行造成一定的影响;共享信息中心对于网络传输的需求比较大,如果出现网络波动或者传输端口故障等问题,也会影响共享中心系统的稳定性;企业内部的众多会计人员清算时间大致接近,这会导致共享中心系统相对拥堵,在超负荷运行的情况下,也会影响系统的稳定性。
2.权限控制风险
将成员单位纳入信息共享中心后,全单位对系统运营以及维护享有数据的绝对管理权,而参与运维的员工同样可以对数据享有使用和审视规划的权利,运维员工可以对数据进行审核过程的规划,设定审核的主体,同时还可以对用户操作授权进行等级划分。但需要注意的是,在业务流程规划或者授权划分的过程中,如果有不当操作,可能会导致系统出错,进而影响财务共享中心的应用。
3.流程优化再造风险
企业所建立的数据共享管理中心可以被视为企业数字网络平台,其作为系统改进完善的重要依据在完善计划的制定以及程序设置等方面具有非常突出的作用。但需要注意的是程序的设置和开发若存在不合理之处,可能会导致管理系统的工作程序运行失常,如果存在计划或程序变更的情况,可能会打破用户的使用习惯,影响到用户使用的舒适度。
(四)人员风险
1.工作能力差异化
虽然财务共享中心大大减少了财务工作人员的工作量,但智能化技术的发展仍需要进一步提升,因此相关部门岗位的工作仍需要人工参加。但不同的工作人员在服务能力、技术水平以及经验上都存在一定的差距,这也会进一步影响财务工作的规范化管理,影响管理工作的综合水平提升。
2.人才流失风险
企业可以通过建立财务共享中心,将财务部门的工作精细化,财务共享中心工作人员的工作属性就变得相对单一,导致个别工作岗位上的工作重复性很高。从员工的心理角度来看,员工在企业运营过程中的参与能力受到影响,产生消极心理,长此以往,员工可能只局限于自身的工作,不会参与到企业的管理运营工作中,从而制约了企业的发展,以及员工自身的提升。
四、风险控制
(一)审核与稽核风险控制
1.重点信息提示,减少错漏风险
实现重点信息提示的主要方法是在系统中设置提示模块,依托OCR技术实现全片扫描,在对票据扫描的过程中可以对相关的数据进行重点标注,同时对于敏感的数据可以进行额外提示,旨在引起审核人员的注意,最大程度上规避审批方面的问题。
2.建标立制,加大审核力度
构建合理的制度,加大审核的力度,主要的方式是将初审作为信息共享服务审计的业务前台,将稽查岗作为审计服务的后端。此外企业可以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来增加财务审核岗位,以此来进一步提升审核力度。
3.完善信用档案制度,提升管理效率
完善管理机制,奠定工作基石。企业要进行信用档案立卷、存档等管理工作,这都是企业信用档案的实体工作内容,包括认定、搜集与处理等基本环节。在企业信用档案评估时,重点涉及档案真实性和具体的价值,企业必须以科学发展、全面的观念作出评估,明确企业诚信档案保存价值。而由于企业档案具有分散性特征,所以企业在采集工作过程中,必须明确各主体的采集范围,以防止出现重复、不全面采集的状况。确立档案管理人员职能,保证企业内部发现问题时能够找出相应负责人,使企业诚信档案的搜集工作较为全面,以便于更好地进行信息整合工作。
(二)税务及审计风险控制
1.应用专业手段提高监管力度
运用OCR自动识别技术抓取电子发票数据、运用发票管理系统技术直接导入电子发票系统,实现了自动验真、发票认证、发票记账等新功能,避免电子发票重复入账的问题。
2.提升参与度,降低沟通成本
由财务共享中心进行会计核算单据的审查与来往财务的核实,要充分考虑集团总部与各子公司的距离,如存在距离过大,只能通过通信网络沟通的情况,要严谨把握沟通的时效性,避免沟通滞后的问题。
(三)依托财务共享平台构建财务风险管理总体框架
财务数据资源共享服务平台自身也是一种跨领域、多终端、可支持多维分析的信息集成系统。在深入分析建筑施工企业的财务管理风险的基础上,逐步推行了组织变革与业务流程重塑性改革。把建筑施工企业中广泛使用的成本核算管理系统、融资系统、成本管理系统等与企业数据共享平台相连接,打通了横向与纵向间的“数据孤岛”。打通了各个政府职能部门相互之间、各个财务管理环节之间、各层次财务管理参与者相互之间的数据屏障,进行了全景式、连续性的大数据采集与整合。政府利用数据共享平台智能取数,自主计算财务预警指数,实现风险预警、分析和管控。财务风险警示和风险信息沟通,是政府依托财务数据共享平台进行财务管理与风险管理的重要环节。
首先,依托财务共享系统来构建财务风险预警系统,还要根据实际情况科学合理地构建财务风险预警的指数模型,并生成正确的逻辑方法。风险预警测算的过程中需要注意对计算原则、范围以及时间等因素的控制,最后将测算出的实际数值与预警报表所产生的数据进行详细对比。以财务风险预警系统为依托,通过对各种数据的收集分析,合理地判断相关数据的走势和真实性,同时明确风险管理工作的需求,对于一些存在独立核算情况的财务问题,要全方位地实施预警控制,避免因为问题的独立性而使得财务风险预警工作松懈。此外还要注重对财务预警信息的利用,企业可以构建财务预警信息的整改和反馈体系,并不断优化该体系,以此来提高财务风险预警信息的应用效率。当预警监控中出現财务问题时,企业应该第一时间对问题进行分析,并寻求解决途径,实现对财务风险的全方位控制,以此来将财务风险控制在企业可承受的范围之内,这也进一步体现出了财务风险预警系统对于风险问题的识别和匡正能力。其次,施工企业还可以以财务共享系统为基础来对企业的财务风险进行预警分析,同时进一步提升风险信息沟通的有效性。财务共享系统可以帮助企业全面了解各个核算单位的经济运行情况,提高财务预警和管理工作的时效性。财务共享系统还可以帮助企业对各个核算单位的风险以及主要矛盾进行预警性的分析,可以帮助企业进一步提高对风险的监管能力,而针对各个合作单位企业则需要做好相关的引导和监督工作,以预防为主,积极地应对企业财务风险,提高风险的识别能力以及预防意识,将企业风险降减整改的工作落到实处,为企业的长久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四)人员风险控制
1.建立绩效考核评价体系
将评价结果和中心员工薪酬之间建立联系,利用企业财务信息共享中心平台内的服务量数据、通过企业内部网络或电话查询、问卷、建立企业业务微信群等手段统计的信息,对共享中心人员的作业品质、效率、服务量和服务水平等四大工作方面做出评估。比如:从审核及稽核偏差率、款项收付差错率等几个方面开展工作评估;从支付业务办理时间长短、资金业务处理耗时和准确性等几个方面开展工作效率评估;从人均业务日处理量、资金票据处理量等几个方面开展工作量评估;从审计和稽查错误率、资金结算差错率等多个角度展开工作效率评估;从支付服务处理期限长度、资金服务办理耗时和准确率等多个角度展开工作效率评估;在投诉比例、表扬比例、员工满意度调查等方面进行评估。将考评结果与绩效考核相结合,增强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对员工实施层次分配的调整,设置基础经营职位,包括稽查特派员、稽核总监、资深专员等;设置经营管理职位,包括经营专家、管理总监、资深专家等,开辟升迁渠道,调动员工的积极性。
2.业务培训与岗位轮换相结合,打通员工发展通道
通过制定有效的全员技术培训规划、详尽的日常工作使用手册和作业使用手册,激励员工参加技术培训,定时开展职业经验交流活动等提升公司员工业务素质。根据公司岗位轮换制度,逐步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获得更多的工作经验和技术,为日后提供更广阔的发展空间。从而协助企业财务人员进一步提高业务能力的精度、深度和广度,为公司储备管理人才。
结语:
财务管理共享中心模式是一项崭新的企业财务模式,为企业的发展带来了许多好处。财务共享中心模式并不是单纯地建立一个信息系统,而是一项变革的工程,它关系到公司结构、人力资源、企业关系、流程、信息系统等一系列问题。所以,企业在确定采取财务共享中心模式以前,必须从经营角度明确企业目标和方向,才能保证财务共享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