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园
“保险+期货”模式是一种创新型金融支持乡村振兴的金融服务模式,其实质是通过将现代金融与农业生产相结合,保障农产品市场价格的稳定。一方面,“保险+期货”能够有效地保障农户生产经营的安全性,降低农户种植风险,稳定农户收入;另一方面,“保险+期货”能够将金融服务延伸至农产品产业链的各个环节,提高生产效率,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一、“保险+期货”模式的发展
“保险+期货”是金融服务乡村振兴战略的创新模式。这种基于商品期货市场的模式,依托保险公司的商品期货价格保险为农户提供价格保险,规避农产品生产经营风险;同时,以期货公司作为中介机构,将分散的农户风险集中起来,依托风险管理公司为期货市场进行套期保值操作,对冲农业风险。“保险+期货”模式已成为服务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创新手段。近年来,我国“保险+期货”模式不断发展完善,取得了显著成效。
(一)模式发展状况
自2016年以来,我国“保险+期货”模式已经在大连商品交易所(下称大商所)、上海期货交易所(下称上期所)等多家交易所上线。根据各交易所的统计,2019年全国共有68家期货公司、21家保险公司、47家期货资管机构、2家基金管理公司参与“保险+期货”模式,共承保粮食、棉花等大宗农产品6.6万吨。涉及农户20.1万户,赔付金额4.08亿元,为农户挽回损失5.32亿元。2013年,山东、河南等地的6个品种被纳入首批试点,当年有38家机构参与;2014年,内蒙古等地的6个品种被纳入第二批试点;2015年,上海期货交易所和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联合开展“保险+期货”项目;从2016年开始,我国探索开展玉米、棉花、白糖等农产品“保险+期货”模式,到2017年底“保险+期货”项目覆盖全部农产品种类。
(二)模式的主要做法
“保险+期货”模式作为一种金融创新模式,具有保费低、保额高、保障范围广等特点,能够有效对冲农产品价格下跌风险,保障农户收益。截至2019年11月底,累计承保农作物面积达2.1亿亩,为农户提供风险保障6.9万亿元,帮助农民增收超千亿元。其中,中央财政补贴资金支持保险机构为“三农”生产经营主体提供的保费补贴规模超1000亿元,惠及农户约3500万户。近年来,我国“保险+期货”模式的发展主要体现在3个方面:一是品种数量不断增加。二是参与主体不断增加。三是覆蓋区域不断扩大。其中,由政府引导支持的“保险+期货”模式发展最为迅速。
二、“保险+期货”开展的过程与方法
(一)价格保险与收入保险
价格保险和收入保险是我国农业保险的2种重要险种。价格保险是以农产品价格波动作为赔付条件的一种保险,保障对象为农产品。与传统的农业保险相比,“保险+期货”模式具有以下优势:第一,“保险+期货”能够提高农业经营主体的风险管理能力,降低经营风险;第二,“保险+期货”能够将金融服务延伸至农产品产业链的各个环节,提高生产效率,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第三,“保险+期货”能够有效保障农户生产经营的安全,降低农户种植风险。
(二)“保险 + 期货” 模式常见的保险标的品种
“保险+期货”模式常见的保险标的品种有农产品(玉米、大豆、棉花)、商品期货(鸡蛋、白糖、铜)以及期权等。农产品保险是指以农产品为保险标的的保险,一般以农产品的价格和产量为基础,通过承保价格风险或产量风险而获得经济补偿。商品期货保险是指以商品期货市场价格作为标的,通过承保价格风险而获得经济补偿的保险。期权保险是指在期权合约中加入一个附加条款,约定当标的期货价格在未来某一特定时间点发生一定幅度的上涨或下跌时,保险人应按约定的价格向投保人支付一定金额的保险金,这部分保险金即为期权费。我国的“保险+期货”项目主要以农产品为主要标的品种。
1.农产品
在农产品“保险+期货”模式中,保险标的品种主要包括玉米、大豆、棉花等农产品。这3种农产品主要由期货交易所提供场外期权合约,再由保险公司进行产品设计,最终由期货交易所通过结算价清算各保险公司的保费。目前,我国主要开展玉米、大豆和棉花“保险+期货”项目。黑龙江省的“保险+期货”试点是由期货交易所提供场外期权合约,再由保险公司清算保费。广东省由当地财政部门补贴保费,保险公司直接补偿期货市场价格波动风险造成的损失。
2.商品期货
商品期货是指在未来某一特定时间,在特定地点、以特定的交割方式进行交易的标准化期货合约。例如我们熟悉的沪铜期货就是“保险+期货”的标的品种。作为商品期货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其风险管理功能也在不断提升。作为“保险+期货”项目的标的品种,商品期货能满足农户多样化的“保险”需求。
鸡蛋、白糖、铜是当前“保险+期货”项目中最常承保的3种商品,其特点如下:(1)鸡蛋、白糖等3种商品均具有标准化程度高、交易较为活跃等特点,故可作为“保险+期货”项目的标的品种;(2)这3种商品均具有与其他商品相区别的季节性特征,且相关价格波动较为频繁;(3)鸡蛋、白糖、铜均与农民生产生活密切相关,通过“保险+期货”模式能够有效保障农户的收益。
(三)“保险 + 期货” 模式创新
“保险+期货”模式是指在农户已经投保的情况下,以保险的形式转移保险公司的赔付风险,由期货公司通过场外期权的方式分散风险,并引入金融机构、产业企业等主体,为农户提供“订单式”“结构性”风险保障。这种模式可以有效地将金融服务延伸至农产品产业链的各个环节,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在保障农产品价格稳定方面,“保险+期货”模式可以对农产品价格进行再保险,可以为农户提供更多的风险保障。由此可见,为了充分发挥“保险+期货”模式在乡村振兴中的功能和作用,需要不断创新。
三、“保险+期货”模式的发展方向
(一)在探索产量保险的基础上,试点收入保险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居民消费水平的不断提升,人们对农产品的质量安全要求也越来越高。目前,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还不健全,食品安全隐患仍然存在。因此,为了满足人民群众对高质量的农产品的需求,必须大力发展农业保险。
收入保险作为一种新的保险模式,与传统保险相比具有以下优势:第一,保障范围广。收入保险是以农产品的产量和价格作为赔付依据的保险形式,其保障范围包括农产品的价格、产量和收入等方面;第二,承保对象为全体农户或部分农户。收入保险可以覆盖所有农业产业和农产品;第三,保费低、保障高。以玉米为例,2021年我国玉米种植面积约6.2亿亩,全年玉米总产量约2.4亿吨。以大豆为例,我国大豆种植面积约2.3亿亩,全年大豆总产量约1.4亿吨。如果把保费提高1%~2%,保费收入仅占玉米和大豆总产量的0.15%~0.35%;第四,实施条件简单、易操作。与传统农业保险相比,收入保险不需要对农户进行大量培训和操作指导。与农产品价格险相比,收入保险可以通过设置较高的保障水平提高农民的参保积极性。与市场价格险相比,收入保險不受农产品价格大幅波动影响。因此,收入保险潜力很大。要充分利用收入保险保障农民的收入水平、保障国家粮食安全。
(二)引入期货市场定价依据
期货市场具有价格发现和风险管理功能,能够有效地为现货市场提供参考和定价依据。“保险+期货”模式在保险公司的保费中可融入期货市场的价格信号,为农户提供期货价格,引导农户的生产经营决策。“保险+期货”模式中的“保费”形式,能够将期货市场的价格信号导入农业生产,通过保险公司与期货公司的共同设计,形成具有高性价比的农产品价格保障方案。
1.对冲价格风险
价格波动是农产品市场的常态,价格风险也是农户面临的主要风险之一。在“保险+期货”模式下,“保费”形式将期货市场的价格信号导入农业生产,同时,农户也可以利用期货市场的价格信息调整农产品生产,降低风险。例如,在玉米的价格保险中,保险公司按照预期收购价格向农户支付保费。而在实际销售中,当玉米价格低于预期收购价格时,保险公司以预期收购价格作为赔付标准,向农户支付保费;当玉米价格高于预期收购价格时,保险公司则按实际销售价格与预期收购价格之间的差额向农户支付保费。在保险合同约定的保险期限内,农户只要保持种植面积和产量不变即可获得稳定收入。
2.锁定种植收益
农户利用“保险+期货”模式为自己的种植收益实行风险管理,既可以避免市场价格波动遭受的损失,也可以避免因种植收入降低影响生活质量。在“保险+期货”模式下,农户购买的“保险”产品价格与其预期收益一致,农户获得的收益为种植收入减去购买保险产品的支出。因此,在“保险+期货”模式下,农户的实际种植收入和预期收益是一致的。在“保险+期货”模式下,农户通过购买“保险”产品获得种植收入,而在现货市场上农户又可以通过卖出现货获得相应的价格收入。在此过程中,由于期货市场与现货市场存在一定价差,因而农户通过“保险+期货”模式锁定种植收益,防止被市场价格波动侵蚀。
3.稳定农户收入
农户可以通过“保险+期货”模式购买期货产品,锁定种植收益,规避价格风险。在购买期货产品后,可在期货市场中按照约定价格买入相关农产品,获得稳定的收益,从而规避价格风险。在“保险+期货”模式中,农户可以根据预期价格直接买入相应的农产品,获得稳定的收入。
(三)进一步优化现有价格险模式
当前,我国农业保险领域的价格保险模式主要有:以玉米、小麦为代表的完全成本保险模式;以稻谷、大豆为代表的目标价格保险模式;以苹果为代表的目标收入保险模式。上述价格险模式主要是按照目标价格或目标收入给予保费补贴,其补贴率都较低,不足以满足农业保险的可持续发展。“保险+期货”是一种更为有效的风险转移方式。对于期货市场而言,目前的商品期货价格处于历史低位,如果将农产品期货价格作为目标价格或目标收入给予保费补贴,那么对期货市场和“保险+期货”都是有利的。目前,我国农产品期货市场尚处于起步阶段,商品期货的交易量只占到整个期货市场交易量的20%左右,商品期货市场发展空间很大。
(四)推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高农业供给体系的质量和效率
目前,我国农业生产存在着小规模、分散经营等问题。同时,由于我国农产品生产周期长,农产品市场价格波动较大,使农户面临着较大的种植风险。而“保险+期货”能够有效地规避农户的种植风险,降低种植成本。
一方面,“保险+期货”通过向农民提供价格保险、产量保险等多层次的农业风险管理产品,使广大农民能够放心地将农产品交给期货市场,从而促进生产结构的调整和优化,提高农业供给体系的质量和效率;另一方面,“保险+期货”能够为“订单农业”提供风险管理方案和产品创新思路,实现生产要素的有效配置,促进农业的专业化和分工与合作,提高农业生产经营效率。
随着“保险+期货”模式在我国农产品市场上的推广和运用,“保险+期货”模式将成为金融支持乡村振兴的重要手段,它能够有效地保障农户生产经营的安全,降低农户种植风险,提高农业生产效益,促进农民稳定增收。
(作者单位:北京市中国人民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