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海明 刘丙玲
经济全球化使得国与国之间经济高度关联,跨国经营的国际工程企业和世界经济及当地经济高度依存。面对激烈的竞争环境,企业如何在变局中开新局,走出一条新的发展道路,是工程企业在非洲从事生产经营必须面临的问题。本文采用根本原因分析的方法,对工程施工企业在非洲从事经营存在的主要风险加以分析,并提出应对风险的建议。主要包括关注优质项目投标、提高管理水平、注重开源节流、加大属地化资源整合,希望为在非施工企业提供借鉴。
非洲国家由于经济落后,基础设施建设亟待完善。受新冠疫情影响,世界经济受到巨大冲击,非洲更因经济基础薄弱、债务水平高、缺乏支柱产业等因素受影响更为严重,如何在后疫情时代增强市场竞争力是在非施工企业面临的现实问题。中国“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给国际工程企业提供了在非洲发展的契机。
一、工程施工企业在非洲从事经营存在的主要风险
(一)市场竞争激烈,带来低价中标的风险
非洲这片土地,就像十五世纪航海家发现的新大陆一样,吸引了世界投资者的目光。随着中国“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很多优惠政策加速了中资企业走向世界,其中工程企业居多。在满足沿线国家对于基建项目庞大需求的同时,也促进了当地经济向前向好发展。例如,有“东非小巴黎”之称的肯尼亚,从事施工的中资企业在当地雨后春笋般飞速增长。尤其是2018和2019两年,当地总统大选之后经济复苏,吸引大量企业来肯;2020到2021年新冠疫情爆发后,企业经营遇到困难开始纷纷撤离,企业数量降低。但总的趋势看,2015年到2021年中资企业数量呈增长态势。大量企业涌入,在有限的市场规模中竞争日趋激烈,企业面对生存压力,进而出现无序竞争。在前期调研不足的情况下带着固有的思维低价中标,大搞价格战,最终让整个工程行业陷入低迷。企业间的不良竞争,导致互相内耗,利润空间被无限压缩,出现亏损、破产,进而退出市场。
(二)风险把控不强,利润被侵蚀
企业发展和风险把控是经营的一体两翼,二者相辅相承,相得益彰。如果一味追求某一方面,却忽略另一方面,就无法持续稳健发展。如果风险把控不严,会让企业走下坡路,甚至面临倒闭。
例如,非洲一些中资工程企业合同管理不规范,盲目施工,导致完成的工作量超出合同额,无法有效计量;未对合同特殊规范进行深入研究,后期才被告知项目不能调价或对调价因素(价格指数和外汇因子)考虑不周全导致错误调价等,项目成本增加,陷入不利境地;应收账款催收不及时,款项到账慢,企业面临巨大的资金流压力;除此之外,所在国经济形势不好,受世界经济波动影响严重,还会面临汇率贬值的巨大风险。非洲国家因为经济不稳定,容易受外界因素影响,当地货币处于弱势地位,美元稍有变动,当地货币紧跟其后浮动。如果当地货币升值还好,反之则会给企业带来不利影响。企业中标的项目如果都是当地货币结算,则要格外关注汇率波动对企业经营利润的影响。
如图一:肯尼亚2016-2000年年末美元兑肯先令汇率走势图(数据来源于肯尼亚中央银行),我们可以看出2017年因为当地总统大选,经济衰退,导致当地货币兑美元贬值,随着2018年和2019年经济回暖,当地货币兑美元开始升值,到2019年末因为疫情原因,世界经济衰退,2020年初,当地货币快速贬值,较年初相比贬值幅度达8%,进而给企业带来巨大的经营风险,所以风险把控和企业经营发展密切相关。
二、工程施工企业在非洲经营存在上述风险的原因
(一)对工程市场把握不准,容易进入市场误区
非洲国家的基建市场前景广阔,但能够看准一个国家的工程市场并进入市场稳扎稳打,就需要专业的判断。不少工程企业走出国门来到一个全新的国家,因调研不深,收集信息不全,单纯打价格战,从开始就已经处于劣势。要么其投标的价格过高没有竞争优势,要么其投标价格过低没有利润回报,且未结合实际情况进行科学、细致的分析,有些项目从开始考察、投标报价、到中标后进行施工就进入了亏损的恶性循环。不好的开端致使企业陷入被动,更无从谈及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例:2020年5月份,肯尼亚乡村公路局开标的RWC577公路项目。开标结果如下表,通过表中数据可以看出排名靠前的都是深耕当地市场的公司,且报价符合当地市场行情,根据公司实际情况进行投标报价,在保证利润的情况下,尽量降低价格力求中标,而名次靠后的企业已经偏离市场行情,浪费人力、物力,无法中标。
(二)属地化管理程度不高,未深度融入当地
一个企业的竞争力体现在产品、人才、管理水平的竞争。在非洲做工程,精品工程是招牌,高素质队伍结合高效管理才能拔得头筹。怎样做出精品工程、加大属地化管理留住当地人才、深度融入当地市场是工程企业的困局。项目中标后,管理者思维固化,从国内带一批中方人员来管理,组织施工,到国内采购设备、物资等,未对当地的人才進行挖掘、储备,未对当地材料市场进行调研。一名好的当地管理者,无论是其控制用工成本的能力,还是其管理沟通协调能力都比中方人员更好。随着非洲融入世界经济速度加快,当地设备和物资采购都很便利,无需所有的物资都在国内采购,增加成本的同时耽搁项目工期,对项目总体无益。属地化程度不高,是企业增强市场竞争力的重大挑战之一。
例:肯尼亚A公司2018年中标一条公路项目,需要购买三一品牌的混凝土罐车1辆,用于建桥运送混凝土,在国内询价按照当时汇率折合是6万美元左右,还不包括海运、清关等费用。在肯尼亚当地采购5.4万美元可以送到现场。经过和销售人员沟通,国内价格高是由于施工企业购买后申请增值税退税只能申报部分,但厂家在当地的销售价格较低是因为出口时已经全额免税,且当地销售企业不收取6%的海外服务费,因此价格更优惠,且更具竞争力。由此可见,深度融入当地,更多了解当地市场,给项目带来的益处更明显。
(三)风险把控不强,缺乏合法合规的经营意识
在项目实施过程中,管理者对风险把控不强,容易让企业丧失竞争力。由于人员素质参差不齐,项目施工过程中对合同风险的把控千差万别:因对施工进度和施工工期没有整体规划,导致项目延期,最终会引起项目整体费用增加;工期延长后,因经济波动,当地货币面临货币贬值的风险增加;应收账款回收周期延长,企业资金流不稳定的风险增加。收益与风险并存,风险增加收益降低,企业要不断寻求新的利润增长点,提高收益,维持经营。
合法合规经营是企业立足之本,不依法依规只注重眼前利益,将会给企业埋藏巨大的隐患。如在招投标过程中,对相关业绩造假,很多人员材料、设备材料混乱,在初审时业主对资料审核不严,经济标可能会侥幸通过审核,但是后期技术标提交,业主审核力度增强,资料缺陷暴露无遗,很有可能进入业主“黑名单”,最终图小利,毁掉公司声誉。
在非洲当地用工,不遵守当地法律,不按照法律用工、缴纳个税、医保、社保,短期是节省项目成本,长远看项目完工劳资纠纷不断,不仅要支付高额律师费用,更要支付倍数级的补偿工资费和罚款,企业最终得不偿失。
(四)成本控制不严缺乏市场竞争力
在非洲从事工程施工的企业,往往带有粗放管理的思维,人多力量大;除此以外对于物资采购及设备管理也缺乏相关经验,这是工程企业普遍面临的问题。
如中方管理人员过多,缺乏复合型人才;当地普工过多,缺乏高技术和受教育人才,且无法留住高水平人才,使得用工成本增加。有些项目因为倉储管理效率低下,登记材料不全,物资重复采购,增加成本,资金占用成本也随之增加。设备管理低效,不及时保养保修导致设备不合理损耗,进而影响项目产值;不对采购设备和租赁设备进行成本比较,决策错误,进而导致成本增加。
三、工程施工企业在非洲提高市场竞争力的几点建议
(一)科学研判所在国工程市场环境,着眼优质项目投标
科学研判市场,深入了解市场,规避风险。非洲经济发展整体处在上升期,工程企业要在所在国立足,就要用长远的眼光分析市场环境,有重点、有方向地开辟市场,增强市场竞争力。
首先,阶段不同策略不同。如果是刚刚涉足非洲的企业,应该先对工程市场予以深入调研,如项目涉及的人、材料、机器等怎样组成更为合理。
其次,对于深耕当地市场的企业,熟悉所在国环境,就会避免很多投标和施工过程中的陷阱,在投标、中标、施工等方面都具有天然优势。如果企业想要增强竞争力,就需要业务多元化,多领域增强综合实力应对不同风险、分散风险;亦或是业务精专化,才能在同类市场保持领先。
再次,企业对所在国项目具体情况深入分析,多投标优质项目。如资金来源是外来资金的项目,外币构成的比例尽量争取更多。因非洲经济的特殊性,很多企业更希望中标外来资金项目,如世界银行、非洲发展银行、德行出资项目。一方面外来资金项目资金有保障,另一方面外币可以抵抗货币贬值的风险,且外来资金项目多为免税项目,项目实施起来相对困难少,利润空间可观。而政府出资项目,因其预算短缺、资金不足、到账缓慢等原因,导致项目经营风险较高。因此着眼优质项目增强企业竞争力至关重要。
(二)深度融入当地文化,加大属地化管理
中国工程企业紧跟国家“一带一路”政策,走出国门到非洲发展,要在思想上转变、融入当地文化,吸纳当地的优秀人才,加大在当地物资的采购,以实现完成属地化人才储备、采购成本降低的目的。
世界经济一体化加速,非洲经济发展进程加快,很多物资已经越来越丰富,除非必要的物资需要从国内采购外,企业的设备、材料等在当地采购成本更低,且节省到场时间,所以,在当地购买设备可以实现经济效益和时间效益双赢。
(三)严控风险,管理出效益
收益与风险并存,在非洲从事工程施工的中资企业面临很多不确定性。站在财务角度,有经济动荡、汇率波动带来的货币贬值风险;有政权更迭、外债规模增加、应收账款无法及时到账的风险;有对当地法律认知不够、账务处理不清带来的税务风险;有国际大宗材料价格上涨,成本增加的巨大风险等。针对诸多风险,管理者要具有前瞻性,通过科学管理增加效益。应收账款要及时催收,加快回款速度,保障企业资金流,为企业平稳健康发展提供资金支持。
(四)开源节流,寻找新的利润增长点
项目合同金额一经确定很难修改。如何“开源”是现实问题,可以通过施工中遇到的风险和问题寻找突破点。如原材料价格上升,导致项目施工成本增加,可以通过调价的方式弥补损失;也可以通过增加工程量使用不可预见费。
(五)资源整合,集中力量办大事
新冠疫情爆发后,很多项目被迫停工,或者在缓慢施工。此时管理者要全面分析,哪些项目有继续施工的必要,哪些项目资金回流更快,哪些项目施工对公司长远发展更有意义。通过比较,选择优势项目,集中力量施工。一方面保证项目进度及资金回流,另外一方面继续施工,通过完成的优质工程增加企业的知名度,进而增加了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和影响力,这将是一种重要的选择。
结语:
新冠疫情的阴霾已经渐渐退去,人们的生产与生活方式被迫改变,经济增长方式与市场格局也将会重新调整,施工企业都在想方设法减损止损复工复产,但优胜劣汰的市场规律倒逼企业优化组织结构,转型升级,提高企业市场竞争力。施工企业更要对企业内外部的实际情况做全方位分析,找准利润增长点和企业自身的优势,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紧跟世界经济潮流,不断转型升级,为企业长远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