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者行为批评理论视角下《聊斋志异》恐怖氛围的英译研究

2023-10-27 08:57:22李志鑫
今古文创 2023年38期
关键词:聊斋志异

【摘要】《聊斋志异》是中国文言志怪小说的巅峰,其英译本的研究有助于传播中国典籍文化。译者行为批评理论将重点聚焦在影响译者的各种因素上,是中国主要翻译理论之一,是“文化转向”后翻译领域研究的一大进步。本文以《聊斋志异》作为研究对象,以闵福德英译版为参考,在译者行为批评理论的指导下,从环境描写、外貌描写、心理描写和动作描写这四个方面分析总结闵福德的译文,探讨英译本的“求真度”“务实度”和译者行为“合理度”,以期从译者本身出发,以一个新的角度为相关翻译研究提供新的思路,为推广中国传统优秀典籍贡献力量。

【关键词】译者行为批评理论;《聊斋志异》;恐怖氛围;闵福德

【中图分类号】H3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3)38-0110-03

【DOI】10.20024/j.cnki.CN42-1911/I.2023.38.034

《聊斋志异》是中国文言短篇小说的巅峰,自传教士郭实腊开始,在翟理斯、杨宪益戴乃迭夫妇和闵福德等众多中外译者的共同努力之下,历经180多年的时间,在英语世界也颇受读者青睐。虽然《聊斋志异》已经有许多英译本,但相关的译介研究却稍显不足。在中国知网检索相关文献,发现关于该书的相关研究目前主要集中在英译本的翻译策略方面,国内关于《聊斋志异》恐怖氛围的研究比较少,从译者行为批评理论的视角来研究《聊斋志异》恐怖氛围营造的文献更是少之又少。基于此,本文在译者行为批评理论的指导下,以闵福德英译本为参考,探究其译本的“求真度”与“务实度”以及译者行为的“合理度”。

一、《聊斋志异》及其英译本

《聊斋志异》是我国文言短篇小说的巅峰,共491篇,题材广泛,内容丰富。书中多数作品借鬼狐批判当时社会的黑暗,揭露社会矛盾,表达美好愿望。闵福德历时14年,翻译出版了Strange Tales from a Chinese Studio。闵福德译本是其耗费十几年的精力,潜心创作出来的,其译笔优美且忠实于原文。书中附有大量的简介和注释,并详细解释了其所用翻译技巧和使用语言。闵福德明确表示期望读者在阅读时,不仅要关注表层的故事情节,还要看到隐藏在文字背后的文化现象和宗教差异等[1]。

二、译者行为批评理论

译者行为批评理论将重点聚焦在影响译者的各种因素上,是中国主要翻译理论之一,是“文化转向”后翻译领域研究的一大进步。该理论的构建者是周领顺教授。“求真—务实”译者行为连续统模式是译者行为合理度的一个重要评判标准。该连续统是一个动态、连续的评价系统,连续统的两端是“求真”与“务实”,不可将二者割裂,分开看待。“求真”主要是指译者更加关注原文,“务实”是指译者更加关注读者/社会[2]。求真度决定“求真”,务实度决定“务实”,而译者行为的合理度是基于求真度和务实度,三者相互制约。译者处于原文和读者之间,最好的翻译方式是既要求真于原文,不脱离原文的内容,又要务实于读者,注重目的语读者的阅读效果[3]。

三、译者行为批评理论在《聊斋志异》

闵福德英译本中的应用

《聊齋志异》共有491篇,其中闵福德选取其中104篇进行翻译。《聊斋志异》作为文言志怪小说,在恐怖氛围塑造方面独具一格,本文在闵福德英译本中选取4篇最具代表性的鬼怪恐怖故事,从中选取部分例句,从环境描写、外貌描写、心理描写和动作描写四个方面,分析总结闵福德的译文,探析其英译本对原文的“求真度”,对读者的“务实度”以及译者行为的“合理度”。

(一)环境描写

环境描写是用来增强恐怖氛围的有效途径,能够烘托恐怖诡异的故事气氛,影响读者的阅读效果和感受。原文在每个故事中都穿插着大量的环境描写,作者细致刻画了故事发生时周围的环境,传递出阴森与恐怖的氛围感。

例1:忽见阙头断臂之尸,起立如林。

...for the most part headless and armless,stand up in serried ranks like trees in a forest.

为补足信息,闵福德增添了for the most part来表现林中大部分尸体所呈现的状态。闵福德将“起立如林”译成stand up in serried ranks like trees in a forest,还原了原文明喻的修辞手法,并在译文中添加in serried ranks来稍加修饰,使译文比喻的形象更加鲜明,人死后尸体仍旧直挺挺立着的恐怖景象历历在目。闵福德形象生动地再现了林中横尸遍野,却又离奇般活过来的恐怖场景。闵福德在求真于原文的基础之上,添加些许单词进行补充解释,务实效果更强,具有较高的译者行为合理度。

(二)外貌描写

蒲松龄在《聊斋志异》中凭借细腻的写作手法,细致刻画鬼怪的面貌特征和尸体等恐怖意象,借此给读者呈现出具体的恐怖鬼怪形象和死亡的恐怖意象,给人以强大的视觉冲突,营造恐怖氛围,从而激起读者的恐惧之情。

例2:面似老瓜皮色;张口巨如盆,齿疏疏长三寸许。

Its face dark and blotchy like an old melon rind.Its cavernous mouth lolled open,revealing great shining fangs...

闵福德采用增译,添加了dark and blotchy,直白地表明了什么叫作“面似老瓜皮色”,又在后面补充“像一个老瓜皮”,保留了原文的修辞,力求再现原作的写作风格。“张口巨如盆”中的明喻闵福德并没有翻译出来,只用一个形容词cavernous来修饰mouth,以此来表现山魈的嘴有多大,这样一来,译文没有达到原文夸张恐怖的效果,在求真度和务实度方面都缺少些许力度。“疏疏”应为“稀落”的意思,但闵福德将其翻译为great shining,应为理解有误,在求真度上稍差一点。虽然闵福德在此句中理解有误,但是其译文依旧忠实再现了山魈狰狞吓人的外貌。从阅读效果来看,目的语读者能理解原文,感受到山魈逼近床前的紧迫感,又能在心中想象出山魈狰狞丑陋的面貌,译文的务实度较高,具有一定的译者行为合理度。

例3:见一狞鬼,面翠色,齿巉巉如锯。铺人皮于榻上。

He peeped through and saw the most hideous sight...like a saw,leaning over a human pelt,the skin of an entire human body,spread on the bed–on his bed.

在此例中,闵福德为目的语读者能更好地理解原文,添加许多字词,来解释补充原文隐含的意思。例如,闵福德在译文开头中添加了He peeped through and saw the most hideous sight,统领整段话,做一个简单的信息总结,为目的语读者在阅读接下来的故事情节时,能有一个大概的印象,符合英语世界读者的阅读习惯。闵福德在译文中用like a saw再现原文“齿巉巉如锯”里的比喻,保留原文的修辞手法,尽可能再现原文的精彩写作手法。在翻译“铺人皮于榻上”时,添加the skin of an entire human body, spread on the bed–on his bed,一再重复“人皮”和“床”,凸显王生看到此景时的震惊以及强调王生受到惊吓,不能接受自己收留的美人是厉鬼所化。闵福德尽可能再现原文的恐怖元素,保留原故事带给读者的恐怖效果,具有一定的译者行为合理度。

例4:遂化为女子。

It was instantly transformed into his pretty young ‘fugitive’ friend.

闵福德将此分句单独成句,还添加了pretty young ‘fugitive’ friend用以代替原文中的“女子”,指代更加清楚,同时也能理清故事情节中不同主人公依次出现所造成的逻辑混乱。闵福德再现原文画皮鬼由原先丑陋的厉鬼,披上人皮就化作美丽的女子,细致刻画厉鬼的面貌和披人皮的景象,使恐怖的氛围效果再次上升。

(三)心理描写

心理描写有助于读者理解书中人物面临恐怖情景时的心理感受,使读者能设身处地地感受主人公的恐惧,增强读者的阅读效果。

例5:顾念无计,不如着衣以窜。裁起振衣,而察察之声又作。客惧,复伏,缩首衾中。

His only hope of survival,he decided...He rose up and was about to put on his clothes when he heard...and dived back...

闵福德运用第三人称,删除心理描写,直接点明这是“生还的唯一希望”。闵福德采用一个长句将所有的动作串联在一起,从而展现事态的紧迫性和当时的情况危急。闵福德往往会基于自己对原文的理解,在翻译时选择句式变化,增词或减词,转换人称等方式,展现原文所具有的恐怖元素,再现原文故事的恐怖气氛。从这一方面来看,闵福德的译文务实度有余而求真度不足,但从整体的阅读效果来看,目的语读者更喜欢闵福德的译文,因此,其译本具有较高的译者行为合理度。

(四)動作描写

《聊斋志异》中有许多动作描写,借以突出鬼怪的恐怖,塑造恐怖的氛围,使故事富有感染力,让人感觉身临其境。

例6:因以树自幛;彼右则左之,彼左则右之。尸益怒。庇树间。

He darted behind it,dodging this way and that,always keeping the trunk between himself and the corpse,who...Suddenly he too froze...

原文一连串的动作描写凸显女尸的凶残,她步步紧逼追逐客人,致其走投无路,只得围着树打转,烘托紧张的气氛,使读者读来也紧张万分。闵福德将原文过于具体的躲避动作进行解释,笼统表达,如“因以树自幛;彼右则左之,彼左则右之”,将其译成“将树当作屏障挡在自己与尸体之间”,并将下一句的“尸益怒”用作定语从句,用以修饰the corpse,使译文更加简洁,且修饰得当,不会造成各种主语混杂的混乱情况。但是,“庇树间”译成Suddenly he too froze理解有误,应该是“他躲在树后时”,此句的求真度有所欠缺,但整体读来读者效果较好,译者行为的合理度较高。

例7:尸暴起,伸两臂隔树探扑之。客惊仆。尸捉之不得。

The corpse lunged violently forward...and unsuccessful attempt to clutch at him around the tree.In utter terror,the man collapsed on the ground.

“尸暴起,伸两臂隔树探扑之。客惊仆。尸捉之不得。”在此句中,闵福德舍弃原文的句式结构,重新组织译文,将“客惊仆”调整到“尸捉之不得”之后,完整流畅地叙述了故事情节。描写了尸体是以何种方式追逐客人之后,再来描写最终结果——客人被吓晕了,如此一来,译文的逻辑更加符合目的语读者的阅读习惯。读者效果很好,具有较高的务实度。闵福德译本在调整句式结构的基础上尽量求真于原文,展现了较高的务实效果。

例8:乃阴抽枕下佩刀。鬼攫得衾, 捽之,忿忿而去。

He secretly drew his dagger from beneath his pillow,concealed it in his sleeve...the bedcover,and pulled it down on to the ground as it stormed out.

闵福德为便于目的语读者理解,在“阴抽枕下佩刀”后添加原文没有的内容,即concealed it in his sleeve。“衾”应是被子,闵译为bedcover,且“捽”为“揪,扯”,仅将其译成pulled it down on to the ground不能够显示山魈想置人于死地的可怕之处。而且原文的“忿忿而去”仅译成stormed out,描写山魈未得手后的愤怒力度不够,不能够表现山魈没有达成目的后勃然大怒的样子。此段闵福德的译文在求真度方面有所欠缺,不能准确传达出山魈的可怕之处,且目的语读者读来并不能感受到山魈的恐怖之处,这与原文有一定的差距,务实度也较低,因而,译者行为的合理度也较低。

例9:妪在室,惶遽无色。妪仆,人皮划然而脱,化为厉鬼。

The old woman came hurtling out of the building,her face deathly pale.As...to reveal her as the vile fiend she really was.

闵福德在翻译“妪在室,惶遽无色”时只翻译出了“妪无色”,没有做到求真于原文,造成译文的求真度较低。闵福德在翻译“人皮划然而脱,化为厉鬼”时,又增添了to reveal her as the vile fiend she really was,以此来解释老妪褪去画皮后现出狰狞鬼相的原型。此例中,闵福德并没有完全按照原文进行翻译,而是按照自己的理解进行删减或添词,旨在更好地让目的语读者理解原文,具有较高的务实度,读者效果较好,但求真度较低。

例10:李惧,匿首尸下。李力伏,俾不可得。

In terror,Li buried his own head under the nearest corpse.Li burrowed down still further and succeeded for a while in staying out of its reach.

“李惧,匿首尸下”,中文读者肯定能明白李化龙把脑袋藏在离自己最近的尸体下方,但是闵福德加上the nearest,清楚地点明原文未表达出来的隐含意思,使目的语读者能马上理解李化龙把脑袋藏在何地。原文“李力伏,俾不可得”里有两个主语,前半句的主语是李化龙,后半句的主语是野狗,但在译成英文时却不能这么频繁地切换主语,避免指代不清晰。于是,闵福德将后半句译成succeeded for a while in staying out of its reach,这样主语就变成了李化龙,且不改变原文的意思,使上下文的逻辑更加通顺。闵福德的译文虽调整了原文的句式结构,但生动再现了野狗吸人脑髓的恐怖行径,也细致刻画了李化龙的害怕与无助,具有较高的务实度,读者效果也好。

四、结语

本文以《聊斋志异》闵福德英译本作为研究对象,在译者行为批评理论的指导下,从译者本身出发,以一个新的视角,从环境描写、外貌描写、心理描写和动作描写四个方面分析总结译者的译文,发现闵福德主要是在自己理解的基础上采取增词与减词的异化翻译策略,以期将《聊斋志异》介绍给英语读者,向目的语读者解释原文,避免引起读者的疑惑或误会,减少目的语读者对中国的刻板印象,采取的方法主要是“务实为用,务实兼顾求真”,使译本具有更好的阅读效果。闵福德的部分译文“求真度”较低,“务实度”较高,在“求真”与“务实”之间失去平衡,导致译者行为的合理度较差,但是从英语世界对此版本的欢迎程度来看,从读者的阅读效果来看,译本的整体效果很好,具有较高的译者行为“合理度”。

参考文献:

[1]李海军.追随蒲松龄的足迹—— 《聊斋志异》英译概述[J].外國语文,2009,(05):81-85.

[2]周领顺.译者行为批评的理论问题[J].外国语文,2019,(05):118-123.

[3]周领顺,杜玉.汉语“乡土语言”葛译译者行为度—— “求真-务实”译者行为连续统评价模式视域[J].上海翻译,2017,(06):21-26.

[4]蒲松龄.聊斋志异[M].济南:山东齐鲁书社,1997:9,33-34,55.

[5]John Minford.Strange Tales from a Chinese Studio[M].London:Penguin Books Ltd.,2006:73-75,145-147,180.

作者简介:

李志鑫,女,山东泰安人,扬州大学外国语学院硕士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翻译理论与研究。

猜你喜欢
聊斋志异
一得山房藏板《聊斋志异合评》光绪十七年喻焜刻本
蒲松龄研究(2023年4期)2024-01-24 13:49:38
《聊斋志异·康熙抄本》影印问世
蒲松龄研究(2022年4期)2022-02-22 13:38:06
《聊斋志异》所见河南女性形象初探
河北画报(2021年2期)2021-05-25 02:07:02
《聊斋志异》:不一样的魑魅魍魉
金桥(2020年10期)2020-11-26 07:23:52
聊斋志异小翠
从《聊斋志异》看蒲松龄的齐物观念
《清史稿》灾异卷及《聊斋志异》的形象设定
STRANGE TALES INDEED
STRANGE TALES INDEED
汉语世界(2017年2期)2017-07-05 14:54:47
论《聊斋志异》的悲剧意蕴
唐山文学(2016年11期)2016-03-20 15:25: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