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令琦 苏天运
【摘要】鸟虫书是产生于春秋战国时期的一种文体,最早称为“虫书”,是指将原有的笔画弯曲成鸟形、虫形等纹饰的装饰性字体。其产生一方面由于当时正统字体受到冲击,文字发展呈现美术化、装饰化倾向;另一方面也受到了当时社会残留的图腾崇拜意识的影响。本文从原始社会的图腾崇拜观出发,分析鸟虫书的特点与历史起源,进一步探讨图腾崇拜对于中国古文字发展所产生的影响。
【关键词】中国原始图腾崇拜;鸟虫书;汉字起源
【中图分类号】K87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3)38-0062-03
【DOI】10.20024/j.cnki.CN42-1911/I.2023.38.019
鳥虫书是先秦时期所产生的一种装饰性字体,开始称为“虫书”,东汉时期又称为鸟篆。鸟虫书主要流行于楚国,一方面,当时正处于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的文化背景下,各种思想流派涌现,在道家追求自由、自然的思想影响下,楚国尊凤尚巫的文化习俗空前繁盛;另一方面,楚国的青铜冶炼技术发达,铸造工艺十分精良,为鸟虫书的发展提供了条件。另外,鸟虫书在一定程度上也体现了当时人们的生产方式和思维信仰。图腾崇拜产生于远古时代,但对鸟虫书的出现也产生了一定的遗留影响。许慎在《说文解字·叙》中说:“黄帝之史仓颉,见鸟兽蹄迒之迹,知分理之可相别异也,初造书契。”在原始造字时,人们就曾以鸟迹、兽迹作为造字的基础,中国原始图腾崇拜意识一直渗透其中,并对中国古代汉字的起源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一、中国原始图腾崇拜意识
远古时期,人们普遍信仰万物有灵论。在这种观念的支配下,世间的万物都被赋予灵魂,人们试图与他们进行沟通,由此产生了早期对自然神的崇拜。除此之外,由于早期人类思维混沌不清,他们认为人与动物是一样的,没有区别,在此基础上产生了图腾崇拜。这种图腾崇拜意识即使经历了数年,仍然在古时的生产生活中有所体现,并且产生一系列的遗留影响。
(一)中国原始图腾崇拜的起源
原始社会时期,人类在自然万物面前都显得软弱无力,在人类思维发展到一定程度时,万物有灵观因此产生了。初期的万物有灵观认为,自然界里的万事万物同人类一样都是有灵魂的,人们可以与其进行交流,并寻求它们的庇佑。人们相信只要灵魂存在就能得以永生,他们在死后的尸体旁撒上一圈象征着血液的红色赤铁矿石粉末,祈祷死者可以再生。人们对于永生的向往和对自然的崇拜,间接体现了人们当时在自然界面前的软弱无力。
在这种观念的支配下,人们开始了早期的祖先崇拜,希望祖先能够保佑氏族免受灾害,发展壮大,并以祭祀来满足自我的“求安”心理。但是人类社会早期,物我不分,由于思维的模糊性,人们早期的祖先崇拜往往与图腾纠缠在一起。在生产方式和工具都落后的情况下,在人们心中一些凶猛的动物甚至植物,都可以成为自己的保护神。这种思维不断强化并且走向抽象化,人们逐渐相信这些动物或者植物与自己之间存在着某种血缘关系,甚至认为氏族起源于这些动植物,由此演变出来一些神话英雄人物,如盘瓠、大禹等,这些英雄人物都是某种动物的化身。在此基础上,这些动植物等就成了他们的图腾,后来慢慢被赋予了人格化的特点。由此,原始人类早期的图腾崇拜产生了。
(二)中国原始图腾崇拜的遗留影响
早期的图腾崇拜大概从西周初期就开始逐渐走向没落,到了两汉时期,图腾崇拜已经淡去了人们的生产与生活中,人们所信奉的是在大一统专制国家背景下产生的君主。但是,在春秋战国时期乃至后世,图腾崇拜仍然以某种特殊的、不完整的形态存在于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对人们的思维模式发生着作用,并对其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这种影响在生命的繁衍方面就有所体现,远古时期人们崇尚祖先图腾,认为图腾与生育和繁衍之间有着不可隔断的联系。信奉图腾生育信仰观的人们相信与图腾产生行为接触就能使女子有孕,姜嫄履大迹而有孕生后稷,这里的“大迹”即巨人迹。闻一多先生认为,姜嫄履迹是当时的一种祭祀仪式,也有人认为“大迹”为“熊迹”,因为当时周族以熊为图腾,称呼熊为“大人”。受这种思想的影响,后世产生了许多与求子、生子有关的风俗。古人图腾崇拜的意识在生活中到处可见,许慎在解释《说文解字》时,对于“乳”字的解释为“人及鸟生曰乳,兽曰产,从孚从乙。乙者,玄鸟也。”这种解释正是结合了古人的图腾崇拜意识,古人有在玄鸟降临之时向玄鸟祈求子嗣的习俗。从许慎的解释中,可以看出古人在造字时受到了图腾崇拜的遗留影响,这种习俗融入了文字的构型之中,也体现了图腾崇拜对于后世的影响。
二、鸟虫书与中国原始图腾崇拜意识
春秋时期,曾经出现过一种特殊的文字形体,这种文字的形体像虫子般蜿蜒扭曲,称之为鸟虫书。鸟虫书是在篆书的基础上,增添一些笔画,使文字形体从整体上看像鸟或虫的形状,是一种装饰性的字体。古人将其篆刻在一些青铜器、兵器或者日常生活中所需的器物上,体现出了古人在潜意识中对原始图腾的崇拜意识。
(一)鸟虫书的起源及特点
鸟虫书主要流行于楚、宋、蔡、吴、越等地,最早称为“虫书”,见于东汉许慎的《说文解字·叙》:“自尔秦书有八体:一曰大篆,二曰小篆,三曰刻符,四曰虫书,五曰摹印,六曰署书,七曰殳书,八曰隶书。”为“秦书八体”之一。鸟虫书字形狭长,笔画往往故作弯曲之态,文字形体上所增加的鸟形、虫形等文饰,往往富有变化之形,各具特点,文字十分富有艺术效果。这种文字形态各异的现象,不能单纯地理解为文字增加了鸟形、虫形所致。因为上古时期鸟和虫的含义跨度很大,不仅包含鸟形、凤形、虫形、蛇形,浑言之还可以看作是包括人在内的飞禽走兽的总和,析言之便成为鸟虫书。鸟虫书的摹写主要是模拟某些动物的身体特点,如爬行类动物身体弯曲缠绕的特点,故意使文字形体曲折,线条修长,凡事具有此类特点的文字,都可以看作是鸟虫书,它并没有改变文字的形体结构,只是使线条弯曲交错,使文字更具有艺术性的美感。
(二)鸟虫书所体现的图腾崇拜意识
鸟虫书的产生是在汉字形体上增加一些装饰性的文饰使其更趋于美观和富有艺术性,但是为什么人们会认为鸟形和虫形是美的象征,而不选择其他的形状的装饰性符号呢?这大概与原始图腾崇拜意识有关。人类社会是具有功利性的,所以人们的审美意识也具有一定的功利性,不可能单纯地认为像鸟形或者虫形的符号很美。人们对图腾进行崇拜本身就是从实际功利目的出发的,通常情况下,人们会对被认为和生活最密切相关的图腾进行崇拜,这种图腾崇拜或者是祭祀仪式,带有明显的功利性,它作为一种精神寄托与人们的审美意识纠缠在一起。所以,人们认为鸟虫书形体上所带有的鸟形和虫形具有审美的艺术价值,也必然是受到了当时社会所残留的图腾崇拜意识的影响。与鸟虫书发生主要联系的就是远古时期的鸟图腾和蛇图腾的崇拜意识。
1.鸟图腾崇拜对鸟虫书的影响
远古人类的崇鸟意识很早就开始萌芽了,在距今七千年的河姆渡文化遗址中,发现了一块具有鸟形图案的工艺品,学术界称之为“双鸟朝阳象牙雕”,与之同时出土的还有“鸟形象牙圆雕”和“双头鸟形骨匕”,这些出土文物就足以证明鸟与当时人们之间的联系非同寻常,也可以认为远古时期人类的崇鸟习俗就已经开始了。《诗经·商颂·玄鸟》中有一句“天命玄鸟,降而生商”,《诗经》中的记载比较简略,但是仍然可以看出在当时的神话传说中,殷人把鸟作为神圣的崇拜对象,之后所产生的神话故事中,也以玄鸟作为传说中的主神。鸟图腾的崇拜一直存在于殷人的脑海之中,但是按照生理常识,人不可能被鸟所生,所以产生了女祖简狄吞燕卵而生契的传说故事。当时的殷人以子为姓,也是受到对鸟图腾崇拜的影响。《左传·隐公八年》:“众仲对曰:‘天子建德,因生以赐姓,胙之土而命之氏。’”这句话说明了,当时某姓即某所生。闻一多先生在《姜嫄履大迹考》中认为,“卵一曰子,子姓者犹言卵所生也。”简狄吞燕卵而生契,故契为子姓。在进入文明社会以后,人们的思维方式在不断发展,以鸟图腾作为祖先的形象已经逐渐淡化,变得模糊不清,但是在头脑中残留的图腾意识还在自觉或者是不自觉地影响着人们的生活,这种古商族的卵生神话就是祖祖辈辈在鸟图腾意识的驱使下流传下来的。
上文中已经提到过,人类的审美意识和图腾崇拜往往伴随着功利性,所以原始氏族中人们对鸟图腾的崇拜也不是出于纯粹的喜爱,也带有一定的功利性目的。在《越绝书》中记载,春秋时期南方的一些地區为了防止害虫啄食庄稼,在田地中放入一些鸟来啄食害虫,称之为“鸟提案”。鸟类啄食害虫是一种自然的捕食现象,但是当时的人们却认为这是神灵在保护氏族,并且把鸟作为族人的保护神。当人们的崇鸟意识发展到一定程度时,人们就会赋予鸟更神圣的形象,这时就产生了“凤”,一个现实生活中不存在的生物。楚人对凤的热爱达到了极致,凤鸟的形象出现在楚国的各种器物之上,在生活中,凤鸟的信息也随处可见,更有甚者讲话也以凤鸟自喻。这就足以说明了在图腾意识淡薄的晚期,人们的崇鸟意识依旧十分强烈,楚国把凤鸟作为图腾祖先来崇拜,也就无可厚非了。鸟虫书的鸟形抑或是变形之后的凤形,都体现了楚人当时的崇鸟意识。楚人崇凤,自然就会把凤鸟或其他鸟形的装饰文饰加注于文字之上,所以在当时楚国的图腾崇拜意识下,鸟虫书的产生具有必然性。
2.蛇图腾崇拜对鸟虫书的影响
《说文解字》中,“虫”解释为“一名蝮,博三寸,首大如擘指。象其臥形。物之微細,或行,或毛,或蠃,或介,或鱗,以虫爲象。”段玉裁在《说文解字注》中解释道:“《尔雅释鱼》:蝮,虫。今本虫作虺。博三寸,首大如擘指。”又有“虫,篆象卧而屈尾形”。虫字为象形字,为“虺”的本字,广义的“虫”囊括了人类和所有飞禽走兽;狭义的“虫”单指屈尾的蝮蛇。春秋时期的鸟虫书,因其线条多为曲折缠绕、蜿蜒回旋之态,形象屈尾的蝮虫,因此而得名。在此基础上进行发展,逐渐演变出了在字体上加注蛇、龙、鱼等动物之形装饰符号的花体字。
蛇有“长虫”之称,鸟虫书曲折蜿蜒的笔画,带有虫蛇的具象特点,一定程度上受到了当时蛇图腾崇拜的影响。原始部落对蛇图腾的崇拜多发生在聚居山林沼泽的民族地区。南方的一些地理环境特殊,暑热潮湿,暴露水居,虫蛇频频出现,疾病多发,所以像北方的一些游牧民族以狼为图腾一样,这些生活在特殊地理环境下的人们多以凶猛狠毒,为人们所惧怕的动物为自己氏族的先祖。其实,从女娲和伏羲孕育人类的神话中就能看出,早期的人类把蛇作为中华民族的原始图腾,女娲和伏羲都是人首蛇身的形象,只不过后来中原地区的一些民族将蛇形进一步崇高化,就演变成了“龙”。“龙”本就是虚构出来的生物,大抵是当时以蛇为原始图腾的部落,不断地对其他部落进行兼并和融合,之后为蛇形添加了许多其他部落的图腾的特征,如鹿角、驼头、鹰爪、牛耳等。原始人类对蛇图腾的崇拜也是一种出于功利性的表现,人们把蛇奉为自己民族的保护神,以此又演变出许多蛇变人,人变蛇的传说故事,归根到底也是因为湿热地区蛇患频发,人们一方面惧怕蛇,另一方面又把蛇当作氏族的保护神,把蛇作为自己的祖先图腾进行崇拜。
由此可见,当时人们以鸟虫书蜿蜒曲折的线条为美,是出于对鸟、虫、蛇和由此形象演变出来的龙、凤的动物形象的喜爱与崇拜,换言之是古人受到了原始图腾崇拜的遗留影响,出于功利性的目的,将图腾崇拜观念和审美意识进行交叉融合,从而认为鸟虫书弯曲委婉的文字形体是美的象征。原始时期的图腾崇拜在人们的思想中存在了几百年,即使到了春秋战国时期,这种崇拜观念已经淡化,但是在日常生活中,仍然能以各种形式体现出来,并对人们的审美和文化产生影响。
三、文字与中国原始图腾崇拜之间的关系
原始图腾崇拜意识是原始人类民族精神和民族文化的体现,这种意识会在古人文字创制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对人们的审美和思维造成一定影响。原始文字产生之初大多为象形文字,距今发现最早的具有完整文字体系的文字是甲骨文。原始人类造字,大多从事物的原始样貌出发,描绘事物的形体,根据事物本身的特点创造出文字。
根据出土文献记载,目前可能与原始汉字有关的资料,主要是刻画或描写在原始社会时期遗物上的各种符号,一类是几何符号;另一类就是象形符号。其中这些几何类符号除了有少量被汉字所吸收成为记数符号,其余的几何类的符号都不能认为与文字发生了关系,还不能看作是文字。在商代和西周出土的一些铜器上,有一少部分与原始社会的几何符号相似,这种符号很可能是当时氏族的图徽。
另一类象形符号很可能也与氏族图腾有关。远古时期,人类是群居动物,从事集体性活动,由集体约定俗成的符号作为氏族的族徽是可能发生的。一些以动物为祖先图腾的氏族,根据动物的外形特点,将其最突出的特点标识出来,就创造了以動物图腾为基础的早期象形文字。人们以鸟图腾、蛇图腾、熊图腾等动物图腾作为参照物,在万物有灵观的驱使下,当时的人类认为图腾可以赐予人类新生命,甚至可以与人类的灵魂相连,所以人们自然就会把自己的心中所想与其进行关联,从而约定出记录语言的信息符号。就像楚人崇凤,所以鸟篆在楚国风靡一时,这也是其祖先对鸟图腾崇拜的产物。
总之,图腾崇拜对于文字的产生具有一定的影响,但是文字产生的条件十分复杂,并不是所有的原始文字都是象形文字,不能一概而论。远古时期,人们对图腾进行崇拜是为了保佑氏族发展壮大,这种氏族崇拜影响深远,即使到了春秋战国时期逐渐淡化,仍然会在生活中有所体现。人们将图腾崇拜与审美意识相融合,创造出了具有审美价值的鸟虫书,这也是一种出于功利目的的精神寄托,反映了原始图腾崇拜对于人类社会的影响与推动。
参考文献:
[1]许慎.说文解字[M].北京:中华书局,1963.
[2]段玉裁.说文解字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
[3]曹锦炎.鸟虫书通考[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14.
[4]裘锡圭.文字学概要(修订本)[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3.
[5]傅亚庶.中国上古祭祀文化[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
[6]潘启聪.由甲骨文的“隹”部文字看殷商的图腾崇拜[J].殷都学刊,2013,34(02):9-16.
[7]黄德宽,常森.汉字阐释与图腾遗风[J].东南文化,1994,(01):6.
[8]刘德增.鸟图腾、刻画符号与中国文字起源[J].齐鲁师范学院学报,2011,26(02):7-15.
[9]吴玉丽.从古文字看先民的审美意识与图腾崇拜[J].湖州师范学院学报,2003,(S1):114-115.
[10]陈乔.“姜嫄履大人迹”与原始图腾崇拜[J].社会科学战线,2001,(01):263-264.
[11]崔卉萱.越国鸟虫书与鸟虫崇拜探析[J].浙江科技学院学报,2017,29(02):98-102.
作者简介:
孔令琦,女,汉族,山东梁山人,齐齐哈尔大学文学与历史文化学院,中国语言文学专业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汉语文字学。
苏天运,女,汉族,黑龙江双城人,齐齐哈尔大学文学与历史文化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研究方向:汉语言文字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