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小青
近年来,上海淮剧团(以下简称上淮)小剧场戏曲剧目的创作和演出给全国各地的观众留下较为深刻的印象。近期,在北京繁星戏剧村、上海长江剧场、嘉兴南湖戏剧艺术节等频繁亮相的《影的影》,以文本上的传奇性、舞台呈现上的实验性和意蕴表达上的突破性,再次获得观众以掌声表达的赞誉,也赢得了业内的广泛关注与探讨。
最新创排的《影的影》,走的是原创之路,并展示给观众多重惊喜。
《影的影》剧照
小剧场淮剧《影的影》的情节具有传奇性。在编剧管燕草的笔下,这出戏由不同时代的两段情感故事组成:一是在明朝末年,相貌堂堂的中青年官员金修文卷入党争,郁郁之中从淮安来到广州,在“听雪楼”后花园偶遇花魁柳卿清。她弹奏的《昭君出塞》,引发他《昭君怨》的和鸣;一杯峨眉雪芽明前茶的关心、同情和相似趣味,“散发弄扁舟、闲云野鹤”的共同向往,更加成就了才子佳人的倾心——两人相见恨晚:他喜爱她的“冰雪聪明”,她敬佩他的“不随波逐流”,于是她听从自己内心的召唤,毅然舍弃官宦人家张三公子次日的迎娶,与他约定私奔……翌日,金修文因故来迟,柳卿清久候其不来,绝望之中投河自尽。幻境中两人相见,约定来生来世永不相负。二是在民国时期,“听雪楼”花魁雨凌凌在被迎娶前夜与同样官宦人家的张公子家明解除婚约,与同样偶遇的、留学归来的青年才俊李金堂两情相悦,私奔至上海结成连理——不料婚后生活一地鸡毛,张公子追到沪上并找到其居所,诉说一片深情。此时的雨凌凌正处于对自己选择的婚姻的深深疑虑之中:“难道是甜言蜜语不长久,难道是另有佳人在心头?思绪纷纷怎消受,往昔俱去泪空流……”而远道追来、难舍她“冰清玉洁花容貌”、怜惜她“跌落凡尘烟火绕”的张家明,忐忑地说出:“如果,我是说如果,你觉得和他不是那么幸福,明天能否跟我走?”那么,她终将何去何从……剧中给的是个开放性的结尾。两段故事可以各自成章,也可以看作相互映照,还可以引申为报应不爽的因果轮回,情感的牵绊、命运的多舛是其主旋律。芸芸众生的情海浮沉,平凡夫妻的恩恩怨怨,让观众在剧场里体会到另一种或另几种人生,其中明显体现出编剧的巧思及其对人生、女性的独特观望视角。
这部戏舞台呈现上风格化鲜明,体现出导演对这部戏的风格、架构和细节的有机把握。尤其是导演白爱莲、谭昀对剧中男、女舞者的作用进行了强化:两个舞者在剧中不仅表达情绪、营造氛围,而且在黑、红服饰色调的基础上,导演赋予两个舞者一条长长而醒目的红丝带,既表现为贯穿剧情始终的象征意义,同时也有在叙事过程中分隔场景的功能,乃至具有表现平行时空的尝试意义,体现出写意、灵动、实验性的艺术风格,不经意间彰显出对淮剧剧种表现力边界的拓展。
剧中的舞美及灯光设计与淮剧传统戏不同,在提供情绪氛围和情感价值上着力,尤其于突出和强调人物的心理变化上,贡献了视觉上的提示与冲击。唱腔上,则是以淮剧最传统的音调为基础,传统的精华随处可见,同时又对固有的表现方式有所突破,时有实验和创新的段落。正如戏剧人梧桐认为:“找到了戏曲与音乐剧之间的纽带,具有先锋观念和实验气质。”“好的作品最主要的是主创团队要立好主心骨,坚持自己心中所想。”各自分饰两角的主演陈继云、陈丽娟,在不同年代的人物形象的塑造上下了不少功夫,他们的表演、演唱都很有魅力,其实某种程度上体现出新创剧目对青年演员塑造人物能力的磨炼。
说到上淮的小剧场剧目,不由得想到管燕草编剧、吴佳斯导演的另一部小剧场原创剧目《画的画》。这是一部寓言剧,也是一部具有荒诞色彩的轻喜剧,演绎的是在不知名的古代,朝廷悬巨赏征求一幅名为《逐鹿中原》的古画,据说此画中暗藏治世良方、安邦妙策,皇帝得之,等于拥有太平盛世。七品县官陈海山闻听,认为是飞黄腾达的良机,因他知晓自己的亲嫂家传此画,于是一面上表朝廷立下生死状,一面先后用苦求、偷盗、抢夺等恶行胁迫兄嫂,直至将兄长入狱,以迫嫂子交出古画。正当陈海山如愿以偿时,却先被嫂子告知原画已轶,此件只是前朝画家的摹品;又被钦差告知,皇上真意其实不在寻画,而是借此考察大小官员,对欺上瞒下、投机逢迎、鱼肉百姓、作恶枉法之徒加以惩戒。原来,最初圣旨颁布后,上至名门贵族,下至大小官吏,都急忙忙、乱纷纷地现出寻画、偷画、抢画、造假之类的众生相,其中廉耻丧尽丑态百出者岂止陈海山一人。最后,陈海山在排浪般的道德谴责声中惊恐愧悔交加,一命呜呼。作为原创小剧场淮剧作品,有评论家认为,《画的画》文学理念成熟,戏剧结构精巧,情节突转有力,舞美简约写意,唱做表现细腻,风格生动谐趣——在短短80分钟内,演员既饰演“生旦净末丑”五个最典型的戏曲行当,又演绎性格迥然不同的剧中人物,以较大反差探索“同一行当”的舞台极致表演[1]。可以说,剧本给演员提供充分的发挥空间,把戏曲化、程式化发挥到极致。这部形式上极具创新风貌的小剧场淮剧,从唱腔上来说,亦仍然选用适合的传统淮剧唱腔进行新创作,做到既保留原汁原味的淮剧韵味,又有适度的创新。在作曲和配器上,对传统淮剧唱腔配器做了重新的包装,并邀请打击乐方面的专家设计,做到好听好看,与当下审美相接轨;在舞美上,追求简约的写意风格,充分发挥戏曲一桌二椅的审美特点。这部描绘由“一幅画”引发的各色人等“现形记”的小剧场剧目,被赞誉为“以小舞台画出大世相”。
另一部上淮的小剧场剧目,即根据鲁迅小说改编的小剧场淮剧《孔乙己》,也是管燕草编剧。在70 分钟的演出中,生动而深刻地表现了辛亥革命前孔乙己作为一个下层知识分子的复杂性格和悲惨人生。故事情节层层推进,平铺中蕴高潮,高潮中却又耐人寻味,令人耳目一新。演出阵容中,90 后青年演员占绝大多数,使得全剧显得年轻而有活力。尤其值得一提的,饰演孔乙己的高挺既是主演又是导演,对角色的理解与演绎更到位、更深入——表演上糅合京剧的表演技巧,巧妙地运用戏曲中倒插虎、抢背、滚背等动作,呈现了人物受人嘲笑、一生得不到人间温暖的悲惨遭遇。70 分钟的演出时长中,以勇于创新、探索的形式,深刻揭露了科举制度对知识分子精神上的戕害和封建制度“吃人”的本质,隽永而令人回味。全剧唱腔吸收融合了江南水乡特有的优雅婉转风情,是一出有越剧味的新淮剧,特别能吸引年轻的观众。
上淮的小剧场剧目的创作演出,还有《秀才·审妻》《神话中国》等。可以看出,上淮在不断推出大型剧目的同时,在小剧场领域的拓展上也在不断地创作具有独特风格的作品,紧跟时代步伐、守正创新,为打磨精品进行了很多的思考并付诸实践。
作为小剧场戏曲创作的领军者,管燕草作为编剧更作为上淮剧团的管理者之一,她的所思所想是:“当现在的老年观众走不动了,戏台下还会坐着谁”“在小剧场淮剧的前进之路上,如何在保留传统的同时,突出现代表达并拓展新思路”“尝试打破观众习以为常的剧情连贯性观赏的习惯,而着力于引发观众观赏后的追寻、思索和联想”“如何在传承戏曲特点的基础上,更好地追求古典韵味与现代时尚感”“创新的目的,首先是让青年观众走进小剧场来,再了解淮剧,最后才是喜欢淮剧”……应该说,管燕草的这些思考很多已经体现在剧目实践中,并取得很好的效果和引起更多年轻观众对淮剧的关注。
的确,淮剧作为地方戏曲剧种,优势之一是没有太多传统的包袱。上海淮剧团的小剧场剧目各具风采、着力于多样的艺术追求,对于剧团用淮剧讲好当代故事以及对于上淮的剧目建设、人才培养、未来发展等都是极有意义的。演出实践证明,这样的小剧场剧目深受观众的欢迎和喜爱,同时对于剧种的发展和繁荣有着不可忽视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