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莉 王敏杰 刘会鹏
摘 要:课程思政教学团队建设是推进思政育人的关键环节。通过精准制定课程思政教学团队建设目标,提出实施路径,制定具体措施,提出后期发展规划,为提升高校课程思政教学水平作出了努力。
关键词:课程思政;教学团队;建设方案
2020年5月,教育部印发了《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对课程思政的开展明确了路线图。以《纲要》为指导,建立课程思政育人团队,是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发挥思政育人功能的关键,关系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落实。
一、课程思政教学团队目标
(一)落实立德树人,构建“三位一体”思政育人体系
持续改进人才培养方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构建“思政理论课+专业教育课+综合素养课”“三位一体”思政育人体系,充分发挥主题班会、校内社团活动和文化教育活动的育人作用,将课堂教育与课外教育有机结合,积极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公益活动和实习实训活动,形成“全时空+全方位”“课内外+校内外”协同育人机制。
(二)四师协同,共挑“思政担”、共增“守渠力”
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教师要在课程上共挑“思政担”、在课程目标上体现“思政味”。尼龙化工行业特色课程要扛起“特色育人”责任,形成“思政教师+专业教师+辅导员+行业教师”思政协同育人主力军。四师之间理念一致,专业互补,通过学科交叉,进行良性互动,形成立德树人共同体,团队成员以课程建设为主战场,课堂教学为主渠道,“种好责任田、守好一段渠”,自觉推动思政教育入耳入脑入心。
(三)團队协同促进教学改革,共打课程思政攻坚战
深化思政教学改革,教师是关键。要强化教师思政育人能力建设,讲好用好“马工程”教材,严守教材编审选用关,推进思政育人目标融入人才培养方案,思政育人要求落实到教学中,思政育人内容进入教案课件,思政育人案例走进课堂,创新课程思政教学模式,提升团队信息化教育教学水平,将信息化技术应用到课程思政教育教学中,打造课程思政教学改革主力军。
二、课程思政教学团队建设举措
(一)党建与思政协同凝聚合力,提升团队思政教学能力
以培养政治立场过硬,业务能力精湛、技术方法娴熟、育人水平高超的“金师”为目标,提升团队育人水平。一是促进党建与思政教育协同发展。充分发挥党建人才的价值引领和榜样示范作用,引导教师不断提升自身政治素养和思想理论水平,坚定政治立场,言传身教,做好学生的“引路人”“筑梦人”。深入探索党建工作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融合的内在联系,形成协同育人、优势互补的工作机制。二是构建覆盖教师职业生涯的培训规划,构建入职培训、在岗培训、师德师风培训和教师进修等全周期培养体系,开展经验交流、学术研讨、教学观摩和教学技能竞赛等全类型教研活动,明确省级、校级、区域、学科专业培训范围,结合线上线下等多方式的教师育人能力提升规划,引导教师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以德育德,推动教师队伍全面发展。三是实施课程思政能力提升工程,举办“大听课、大调研、大练兵、大比武”活动,提升教师队伍的思政育人水平。
(二)四师协同挖掘思政元素、开发育人教学资源
一是建立思政育人知识体系网。依据教学要求,构建专业人才培养的思政育人“四梁八柱”体系,形成“学科基础课程+专业课程+实践类课程”思政育人知识体系网,以爱国情怀、法治意识、社会责任、人文情怀、工程伦理、工匠精神、哲学思想、科学观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重点,织密立体化思政育人元素网络。二是依据课程思政育人元素网络,打造课程思政教学链。通过课程分析其思政教育层次、维度和侧重点,并注重课程之间的协同,做好“课内外+校内外”“思政教师+专业教师+辅导员+行业教师”思政协同育人。三是建设思政教学资源库。不断挖掘高质量、多形式的教学案例,尤其是关于党的创新理论主题案例;建设教学素材库,建立完善采集、审核、共享一体化机制,充分调动教师的积极性,持续推出一系列优秀课程思政教学配图、微视频、融媒体教学素材;打造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库,整合化工专业课程思政优秀教师,建设高水平思政示范课程。对于尼龙化工行业特色课程,以尼龙化工产业发展为视角,从中国尼龙城国家发展战略,尼龙化工产业国际化比较,尼龙化工产业发展前景去审视行业特色课程、专业学科、传统与现代,国内外发展、产品质量等内容,以尼龙化工行业“劳模工作室”为依托,弘扬大国工匠精神,挖掘课程思政案例。
(三)融合教育理论的课程设计,课程思政润物无声
一是挖掘课程中蕴含的思政元素,找准切入点,基于课程体系化的思政教学链和课程思政知识点图谱,结合专业课程内容,找到与本门课程内容相符合的课程思政“切入点”和“融合点”,分析学情,深入挖掘思政点,寻找最佳融合路径,自然展现思政育人主题,增强思政育人效果。二是设计多感官参与的思政育人活动,活动应该聚焦思政育人目标,通过组织学生参与讨论、实践活动,多感官参与强化学生对思政活动的体验感、获得感,实现对学生的价值引领。三是设计多元评价课程思政教学,采用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进行。通过撰写笔记、资料收集、角色扮演、主题讨论、辩论发言、思政活动表现、作业及测试结果等多元评价方式,深化课程思政育人效果。
(四)改革课程思政教学方法,打造课程思政示范课程
以学生为中心,充分调动学生参与课程思政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改革课程思政教学方法。课前,通过课程平台发布预习任务,包括与课程思政教学相关的视频、图片、案例,引导学生自主学习,通过在平台上生生互动、生师互动,教师能够及时发现学生存在的问题,在后续课程教学上重点关注和讨论。课中,结合课前预习任务,借助信息化技术,采用参与式、协作式、问题导向式等多种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引导学生深入讨论,挖掘问题的本质,通过学生互评或教师点评,启发学生深入思考。课后,将课程教学目标与课程思政任务相结合,引导学生查阅资料、完成作业测试,帮助学生在专业知识与课程思政之间建立联系,将学科竞赛、社团活动、实习实训等实践活动与思政教育相结合,促进专业教育与思政教育相融合。
三、课程思政教学团队建设规划
(一)建设目标
课程要贯彻立德树人育人理念,以培养学生的化工报国情怀、高尚的职业道德情操和工程伦理素养、追求卓越的工匠精神为课程思政目标,以培养学生扎实的专业基础、科学的专业思维为教学目标,校内外四师协同、系统挖掘并设计课程思政资源。通过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活动,结合我国化工学科发展案例,弘扬化工人的自强精神,增强学生的职业荣誉感,通过对比尼龙化工产业发展差距,从而激励学生担当责任,通过化工实习、化工设计等实践环节,培养学生的大国工匠精神、职业道德和工程伦理素养,实现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与价值引领的有机统一。
(二)机制建设
学校从培养方案、教学大纲修订、教学过程管理、教师培训、经验交流等方面,不断完善课程思政建设保障体系,增强推进课程思政高质量建设的支撑力。以培养方案修订为契机,将毕业要求融入育人要求,在教学大纲修订过程中,课程章节目标要求明确课程思政目标。统筹使用教育教学改革专项经费,对其培训和经验交流提供支持,对项目建设进行动态化监管,确保课程思政建设稳步推进、取得实效。
(三)创新举措
推进课程思政教学改革,通过入职培训、专题培训、专业研讨、集体备课、观摩比赛等方式,利用课堂主讲、现场回答、网上互动、课堂反馈、实践教学等渠道,不断提升教师课程思政教学能力,强化育人实效。
开展全覆盖、常态化、立体式的教師思政培训活动,搭建起教学名师、思政课教师、骨干教师与专业课教师的研讨交流平台,通过学科组讨论、优秀教师“传帮带”、教材教案编写指导等提升教师课程思政教学技能。
学校举办“课程思政教学活动月”活动,通过专家讲座、会议研讨、专题报告等方式,充分发挥名师在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教师教学能力提升等方面的示范带动作用。坚持以赛促教,深化思政课“大练兵”活动,举办课程思政说课竞赛等活动,激励教师积极投身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与创新,打造一批教书育人“样板课堂”。
参考文献:
[1]高德毅,宗爱东.从思政课程到课程思政:从战略高度构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体系[J].中国高等教育,2017(1).
[2]王永泉,胡改玲,段玉岗,等.产出导向的课程教学:设计、实施与评价[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9(3).
责编:勉 耘
作者简介:王莉(1977— ),女,平顶山学院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绿色功能材料;王敏杰(1989— ),男,平顶山学院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电催化;刘会鹏(1990— ),男,平顶山学院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生物酶催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