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奕飞,康德强,万汀峤,王哲,张富军(天津体育学院 天津 301617)
中医饮食养生是中医养生学的重要分支,在千年的实践中已然形成较为成熟且独特的理论体系。近年来国家经济高速发展,国民生活水平得到了质的飞跃,健康问题日益受到人们关注,其中饮食健康问题处于较关键的位置。因此,应该展开中医饮食养生的系统探究,以期为健康中国的落实有所裨益。运用文献研究、逻辑分析、历史研究等方法,系统展开中医饮食养生的深入研究。研究主要从中医饮食养生的内涵、特点、原则、作用出发。研究认为:中医饮食养生内含三因制宜、饮食平衡、饮食有节、饮食宜忌的基本原则。中医饮食养生的作用则是通过制度政策层、文化思想层、主体实践层的分类方法进行深入探究。以期为健康中国的实施与形成国民饮食健康的意识、习惯提供理论依据与实践经验。
饮食是人类得以生存和维持健康的基本条件,是人体后天生命活动所需的精微物质的重要来源。养生则是通过自身修身养性的修炼,达到保养生命的效果。饮食养生又称食疗、食补、服饵、药饵等,是指遵照中医理论的指导,研究食物的性能,利用食物属性维护身体健康,延长寿命,预防疾病复发的养生方法,是择取适合身体所需物质的食物实现保健强身、延缓衰老的养生手段。因此,中医饮食养生是以中医理论知识为指导,进行合理、规律、适宜的饮食,达到保养生命,延年益寿的养生理论与技法体系。
中医饮食养生可以理解为运用中医理论进行合理饮食的方式,即对日常饮食的量度、搭配、营养、安全等内容的科学化把握。从“安则合”的养生角度演化出合时令、合方域、合年龄、合性别、合身心、合习惯、合病势及合营养。八合的视角阐释中医饮食养生的特点,即是区别于单纯饮食与其它养生内容的独特之处。中医饮食养生的主要特点是汇聚在饮食有节、饮食合理、饮食均衡、定时定量、安全卫生的饮食事宜中,是一种针对饮食问题而形成的理论与技法体系,可以明确中医饮食养生的主要特点即是“药食同源”。
饮食是维持人体生命的最基本条件,中医饮食养生依据三因制宜、营养均衡、食物搭配及五味调和等基本原则满足人体健康需要。
三因制宜,是因时、因地、因人制宜的统称,是中医学的主要防治原则,是指临床治病要根据时令、地域、病人的情况,制定适宜的饮食养生方法。人是自然界的产物,人的饮食也要受到自然变化影响,因此,要合乎常理地因时、因地、因人去安排饮食,有助于人体能量与营养均衡发展。
1.因时制宜:随着季节的交替,日月更迭,人的体质会发生相应的变化,在养生保健时要顺应时气的变化特点,做到毋逆天时,勿失气宜。饮食养生亦要遵循四时温热寒凉变化之要来选取适当饮食材料。以四季变化而调整当季所食之味,助力五脏之气平衡稳定,能够躲避诸病之祸,但是要求均衡饮食,以免过及与不及之当。由此可见,饮食需要结合四季变化因时之变化进行饮食施养。
2.因地制宜:根据不同的地域环境特点,制订适宜的饮食原则。不同的地区,地理环境不同,气候寒热燥湿,水土性质各异。例如,气候干燥的西北平原,应多吃柔润的食物;气候潮湿的东南山区,应多吃辛辣食物。地域不同的地理环境,风俗习惯的差异,机体的生理和病理的特点也不相同,因此,中医饮食养生应该遵照因地制宜的原则来进行合理的膳食。譬如,北方天气寒冷,人体质壮实,饮食厚浊,在进补时可选羊肉、狗肉等大温大热之品;南方人体质柔弱,宜选用鸡肉、猪肉等温补之品。东南沿海地区,地势低洼,湿气重,应适当食用健脾利湿之薏仁、冬瓜、扁豆、冬笋、玉米等。
3.因人制宜:根据人们的年龄、性别、体质等不同特点,来制订适宜的饮食原则。治疗不同个体所用方法要做到因人而异,对于饮食养生来讲亦要如此。从体质上讲,如阳虚质者宜适当多吃一些温阳壮阳的食物, 以温补脾肾阳气为主体,胖者远离肥腻,多清淡;体瘦者远离香燥,多滋阴生津。从性别上讲,女性特有的生理,日常宜多食红枣、红糖、猪肝、花生、红豆、桂圆等补血之品;而男性以肾为根本,膳食上宜多选鲈鱼、黑米、黑木耳、栗子等。从年龄上讲,不同年阶段所对应的饮食重点不同,如儿童、少年阶段,更多的是要补充富含蛋白质、赖氨酸和维生素等食物;中青年时期,最主要的是保持合理搭配的日常饮食即可;老年阶段,宜清淡饮食,并重视钙、铁、锌等微量元素的摄入,禁油腻、黏硬、生冷之品。由此可知,中医饮食养生是要特别注意因人制宜的养生原则。
饮食平衡是饮食养生中的关键环节,虽有水陆百品珍馐,但是每种食品必忌吃得太杂。特别喜好某种性味的食物或者专吃某些食物,如寒热偏嗜、五味偏嗜、食类偏嗜,久之会导致身体出现阴阳失衡,缺少营养物质而引发疾病。其中食类偏嗜中常有吃蔬菜可以使人身体健康,起到预防疾病的疗效,但久之就会导致机体缺少营养物质,造成营养不良的症状。因此,对于食物的营养成分应当具有较高的认识,谷类食物是机体能量的来源,肉类食物可以提供大量的蛋白质,果蔬类可以提供人体所需的维生素。要明晰食物的价值才能够进一步的搭配。那么合理搭配就要从营养学的观点出发,即是一日三餐所食之营养能否满足人体生长、发育和生理活动的需要。平衡营养合理搭配主要是主食与副食平衡,主食摄入太少,会造成身体热量不足;副食摄入太少,会导致维生素与矿物质的缺乏,主副食比例的恰当是饮食平衡的前提。次之是荤与素平衡,肉类提供丰富的蛋白质与脂肪,蔬菜水果则是多种维生素、矿物质和膳食纤维的来源,这便是日常生活中最需要注意的饮食习惯。由此可知,中医饮食养生应注重饮食平衡,合理搭配进而满足人体营养需求,从而预防疾病的发生。
“饮食有节”,通俗上讲就是吃东西要有所节制,不可不食,也不能暴饮暴食。即先饿再食,先渴而饮,先食热、次食温、再食冷,说明饮食要有节度,要有主次,稍有不节会导致疾病的发生。饮食过饱,脾胃运化不及,易伤胃气,且过多的食物积滞于中,易蕴而化热,影响脾胃气机升降,出现胃痛、反酸、痞满等证,若邪热下迫大肠,肠中气机壅阻,气滞血瘀,则下利脓血,结滞不散者,则成痔疮。因此,保证饮食有节,无过不及的中庸原则,从而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
饮食宜忌是中医饮食养生中的重要内容,提示民众什么可以吃、什么不能吃、吃什么对身体有益、吃什么对身体有害。饮食宜忌即是一种饮食规范,是在知道吃什么的基础上要懂得如何吃会对人体的健康有益处,而且在对于某些疾病调养阶段,也是必须要遵循饮食的禁忌,否则会影响身体的恢复。粮食变质、肉品腐烂、饮食时间不对、取材不宜者等不可进食,严格的进食宜忌促进饮食规范的养生。在饮食宜忌的规范中还应注意吃饭应细嚼慢咽,进食过快容易引起胃涨、消化不良等顽疾。日常生活饮食中应当注意禁忌的问题,避免错食与误食造成的不良后果。
1.满足健康中国合理膳食需求
《“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中提出,制定实施国民营养计划,深入开展食物、食品营养功能的评价与研究,全面普及膳食营养知识,发布适合不同人群特点的膳食指南,引导居民形成科学的膳食习惯,推进健康饮食文化建设。针对上述关于饮食健康的任务,从中医饮食养生的研究与实践中可以实现。首先,中医饮食养生现存著作储备精良,其中蕴含食治之方,摄养之道,药食之法,能够较为全面的反映出中医饮食养生的思想与中华饮食文化。其次,中医饮食养生的重点就是“健康”,通过上述可以明确的是中医饮食养生不单指“吃什么”“怎么吃”,最主要的是提出怎么吃才是安全、营养的。其中深受中医“治未病”的理念,不断将典籍中的理论与临床实践相结合从而使之更加全面完整。最后,遵循“民以食为天,食为民之本”的理念,使国民从健康饮食中获得幸福感与饮食文化传承的重任,并有效解决饮食中营养不足与过剩的问题,进而实现健康中国中关于合理膳食的需求。
2.发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深刻变革,各种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更加频繁,迫切需要激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生机与活力。中医饮食养生隶属中医养生的范畴,从属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体系,是我国饮食养生文化的智慧结晶。首先,立足经典,蓄力而发。中医饮食养生文化经过千年演化,形成深厚底蕴的理论与实践基础。在当今应以中医饮食养生的经典著作为主,引经据典整合资源,深入挖掘中医饮食养生的内涵本质,继而在不同维度中绽放光彩。其次,打造饮食文化品牌,助力文化强国建设。营造中医饮食养生文化品牌,如开设具有文化特色的中医养生堂、中医药膳坊等品牌工坊,积极推动与民众的互动和交流,形成具有品牌效应的文化影响力,进而在潜移默化中助力文化强国的建设。最后,以文化传承为着力点,重在落实国民饮食健康行为。在推广传播过程中中医饮食养生文化运用其独特的内涵、原则、方法,指导国民健康饮食,从中继承文化遗产继而践行文化实践。中医饮食养生文化在传承与发展的过程进一步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实现中医饮食养生文化的强国梦需要真正落实在国民饮食健康的行为当中。
3.形成健康中医饮食养生习惯
饮食问题是广大人群众关心的问题,在社会中常出现老年人会讲究饮食吃法与宜忌,但是广大的年轻人群则易忽视饮食健康的问题。因此,由于当代生活工作的压力等会导致人们没有充足的运动时间与规律的饮食意识,久之人体会因为缺乏营养物质而导致亚健康。中医饮食养生的作用主要是通过客观正确的养生原则来指导日常饮食。加之饮食养生意识的提高会减少目前因为瘦身而盲目节食的人群,可以防治人们形成暴饮暴食,随意进食的恶习,同时可以有效减少脂肪肝、胃下垂与肠胃病等病症的发生率,从而使国民形成正确的饮食意识。
由于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于饮食的需求也开始丰富起来,但一些不良饮食习惯,会给身体健康带来影响。当然,在稳步提高饮食养生意识中,中医饮食养生也在逐渐引导人民养成健康的饮食养生习惯。保持饮食有节、营养平衡、饮食不偏嗜及饮食宜忌的原则,指导国民在日常饮食中可以通过健康的饮食方式来增强身体抵抗力、提高免疫力。概而要之,健康的饮食习惯不仅可以为日常工作、生活补充能量,而且可以通过饮食养生达到“治未病”的养生认知,由此可见中医食养生在当代的重要作用。
中医饮食养生在发展过程中形成了独特的食疗功效与饮食价值。对此深入加强中医饮食养生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继续挖掘饮食养生的内容与方法,形成强有力的文化输出,不断强化国民健康饮食意识与习惯。在奋进中国式现代的进程中不断深入研究中医饮食养生的理论与方法,使之成为标志性中国特色的中医饮食养生模式并与实践相结合,在传播与发展过程中以具体饮食内容造福国民饮食健康,达到预防与改善疾病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