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灾揭开利比亚深深的伤疤

2023-10-26 06:59:04
读报参考 2023年30期
关键词:卡扎菲利比亚

9月10日,飓风“丹尼尔”在利比亚东部登陆,给该国东部沿海地区带来暴雨,并引发严重洪涝灾害。世界卫生组织的最新数据显示,截至9月19日,已确认3958人死亡;也有报道称,仅德尔纳地区就有约11300人死亡,另有约1万人失踪。一些西方媒体持续关注本次洪灾灾情如此严重的原因,称气候变化和利比亚国内政局分裂动荡是关键因素。然而,这一说法遭到许多学者和媒体的驳斥,他们认为造成利比亚国内分裂动荡的“罪魁祸首”是美西方国家。

“被遗忘的古城”

利比亚此次受灾最严重的地区是其东部的海滨城市德尔纳。暴雨和洪水摧垮了市区上游的比拉德大坝和曼苏尔大坝,在市区中部“砍出”一道深深的伤痕,所过之处建筑尽毁,整个城市面目全非。

记者于卡扎菲时代常驻利比亚,曾于2010年前往德尔纳考察。早在2000多年前,德尔纳就已建城。走进德尔纳市区,干净整齐的街道和楼房让记者惊讶。从市政治理角度看,该市管理水平在卡扎菲时代甚至超过利比亚东部最大城市班加西。

然而,文明古城没能经受住残酷天灾的考验。“利比亚洪灾是气候变化和基础设施差导致的灾难”,美国耶鲁大学气候联络网分析称。据美国《华盛顿邮报》报道,近年来利比亚政治局势分裂,当地官员无心照顾国家基础设施。至今,利比亚仍有“两个政府”:位于首都的黎波里的利比亚民族团结政府得到联合国承认,控制部分西部地区;利比亚国民代表大会与“国民军”结盟,主要控制东部和中部地区。

据今日利比亚新闻网报道,早在1998年,德尔纳上游的两座大坝就已出现裂缝。但修复工程从2010年才开始,并在卡扎菲政权被推翻后不久就停止了。此后,每年都有预算被分配用于修复大坝,但始终没有动工。

“德尔纳是座被遗忘的古城”,沙特《阿拉伯消息报》这样评论道。自2011年以来,利比亚政府没有在德尔纳进行过多少投资,包括气象观测网络在内的基础设施早已被严重破坏。据报道,德尔纳大部分基础设施都是在卡扎菲时代建造的,其中包括1970年代中期建造的两座大坝。2011年“阿拉伯之春”运动爆发后,德尔纳成为首批宣布脱离利比亚政府控制的地区之一。2014年,德尔纳武装分子公开宣誓效忠极端组织“伊斯兰国”。直到2019年,德尔纳才被国民代表大会的军队重新占领。有分析认为,当地政府担心极端主义死灰复燃,因此不愿对道路和公共服务进行投资。

西方媒体普遍分析认为,利比亚国内地区争端造成的权力混乱和社会治理缺失加剧了此次灾情。美国电视新闻网报道称,政治“支离破碎的状态”一方面阻碍了利比亚应对洪水的准备工作,另一方面也使救援工作变得混乱。

美西方留下“烂摊子”

“为什么西方不肯说出利比亚灾难背后的罪魁祸首?”印度独立记者多格拉近日刊文质问道。在他看来,西方媒体只停留在“当气候变化遇上失败国家”的论调上,不肯进一步分析利比亚分裂和衰落背后的最大责任方,因为正是它们一手造成了这一局面。

记者的切身感受是,受益于巨大的石油财富,利比亚在“阿拉伯之春”爆发前的10多年引进外资,兴建免费或廉价住房。该国的石油收入也被用于提供免费公共教育和医疗保健。

埃及《金字塔报》专栏作家贾巴拉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如此严重的灾害,其根源和初始原因,在于美国武力干涉利比亚内政,强行推翻执政42年的卡扎菲政权;若政权稳定,该国一定不会如此被动应对洪灾。”

2011年2月,利比亚国内爆发反政府抗议示威运动。北约利用所谓“保护责任”原则,在叛乱背后助推政权更迭,甚至直接轰炸利比亚军队,为反对派提供武器和情报。2011年3月17日,美、英、法等国赢得《联合国安理会第1973号决议》,决定在利比亚设“禁飞区”,并要求有关国家采取一切必要措施保护利比亚平民和平民居住区免受武装袭击的威胁。不过,北约多国在决议实施过程中大幅超越原本限制的职责范围,并以卡扎菲在反对派据点班加西屠杀平民为由,加大对反对派的支持力度。

在经济方面,利比亚拥有非洲最大的已探明石油储量。有分析认为,卡扎菲上台后与西方石油公司重新谈判合作条件,并引入俄罗斯等国石油公司进行开发,这些令美西方国家担忧,因为西方跨国企业当时控制着利比亚的石油资源。在利比亚战争爆发的前几周,该国石油产量从148万桶/日降至29万桶/日。此外,利比亚的石油油田和输油管道位于不同派别的辖区内,不同地区为争夺利益不惜相互破坏。

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副教授、中东研究中心副主任张楚楚告诉记者,在利比亚的政权重构中,西方大国致力于在该国推行西式民主制度,扶植亲西方政府。这种强行的制度移植导致水土不服,不仅没有实现合理的权力分配,反而加剧了政治斗争和社会撕裂。

2014年,面对利比亚日益严峻的安全局势,西方大国陆续关闭驻利比亚使领馆并撤离侨民。外交学院国际关系研究所教授李海东告诉记者,美西方国家撤离后给利比亚留下的是一个彻头彻尾的“烂摊子”。

两大阵营各有支持者

张楚楚对记者表示,美西方除直接以武力改变利比亚原有的政治与安全秩序并引发后续动荡外,其塑造利比亚新秩序的能力持续下降还激化了域内国家在利比亚的争夺,致使中东地区的矛盾集中投射到该国。

2014年起,利比亚内部出现两大阵营,东部地区由退役将领哈夫塔尔领导,西部地区是由多个民兵组织结成的反哈夫塔尔的“利比亚黎明”阵营,两个阵营都受到不同国家的支持和援助。西部政府的支持者主要有土耳其、卡塔尔、苏丹,而支持东部“国民军”力量的国家主要有阿联酋、埃及、沙特。有分析认为,一些地区强国在利比亚境内扶植代理人,使其国内矛盾升级为代理人战争,利比亚再次成为大国的博弈地。

欧洲议会议员沃勒斯在社交媒体上发声道:“利比亚在2011年被北约非法摧毁,整个地区仍未从影响中走出来。可悲的是,责任人根本没被追责。”

美国于洪灾初期宣布为利比亚提供100万美元的人道主义援助之后,网上舆论批评美国只顾破坏、不管建设,援助“吝啬得可憐”。9月18日,美国总统拜登宣布,将向利比亚额外提供1100万美元的援助。日前,欧盟宣布为利比亚派出来自法国的53人医疗队,并提供来自意大利、德国等国的救灾物资,以及50万欧元的初步人道主义援助。英国则宣布为利比亚提供100万英镑的援助。

张楚楚告诉记者,利比亚常年深陷动荡与其自身一些特点有关。首先,利比亚在很长的历史时段内都是高度异质的部族和政治板块,在没有“强人”统治的背景下,利比亚内部缺少国家凝聚力和统一意识。其次,利比亚石油资源分布严重不均,使该国地区间发展失衡,加剧资源争夺,进而转化为政治对立与武装冲突。近年来,东地中海天然气的发现更让该国成为大国竞逐的对象。再者,后卡扎菲时代的利比亚陷入“破易立难”困境,此时域外势力的介入培植了不同的力量单元,导致国家安全治理持续恶化。

虽然在联合国以及多国斡旋下,利比亚东、西部政府目前在停火协议、组织和谈、选举等问题上取得一定进展,但该国政治进程依然挑战重重。张楚楚认为,利比亚的政治、经济与社会早已深陷“碎片化”困境,东西政治割据局面恐怕会长期存在。利比亚的出路在于内外环境的同步改善,在此基础上最终形成包容性的权力架构。

(摘自《环球时报》北岸、甄翔)

猜你喜欢
卡扎菲利比亚
利比亚首都争夺战牵动世界
环球时报(2019-04-08)2019-04-08 09:47:27
卡扎菲女保镖的主要工作并不是保护他
纪念
环球时报(2015-07-10)2015-07-10 02:47:30
整形师披露卡扎菲秘闻
环球时报(2014-02-07)2014-02-07 22:27:36
约旦惊现“卡扎菲”
环球时报(2012-02-28)2012-02-28 12:41:49